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24-05-16

1. 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对中国的机遇是:中国可以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进行资本输出,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进行生产,象美国在中国办企业一样,利用中国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外汇15000亿美元,对中国对美国而言这都是一笔足以主宰生死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敢直接惹怒中国,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利用这次经济危机,中国的企业可以直接打入美国市场。
挑战是:经济危机带来的美元汇率变化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企业,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家做高压锅的中国企业,在年初的时候和全球最大的超市沃尔玛签了60
万个高压锅的合同,以美元为结算货币,采购价格为1000万美元,年底交货时款,可是年底的时候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每元下跌好几个点,这样在付款时1000万美元的实际价值就贬值了300万,损失由中国企业来承担。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经济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随着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发展中国家能够广泛参与,增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上是很有经验的,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这样可以有效的抑止次贷危机在中国发生的可能。

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金融危机中的机遇是不易把握的,也不是针对每一个企业的。但是,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成本扩张的机遇。金融危机使一部分中小型企业或破产倒闭,或生存维艰,急需寻找并购重组的机会以渡过难关。对另一部分受危机冲击较小、手上还有足够资源可供利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如果过去因为目标对象要价太高或者附加条件太多而未能达成共识的话,危机无疑创造了难得的压价良机。大企业既可开展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横向购并,实现资本在同一生产领域或销售领域的集中,达到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的最佳规模效应;也可开展以产、供、销为联系的纵向购并,把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原材料供应企业或产品销售企业购并过来,形成纵向上的营销一体化,密切经营过程各环节的配合,提高协作化程度,把关键性的投入产出要素纳入企业自身的控制范围,增强企业的独立性和对市场的影响力;还可开展不同行业、不同生产领域的混合购并,选择新兴行业中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廉价购入,再按照企业总体目标予以整合、重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以达到多元化经营的目的,减少长期局限于单一行业、单一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二是经营费用降低的机遇。一方面,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多个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能源需求下降。据国际能源机构2008年10月8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可能降至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9年日需求增长量将下降40%。需求减少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创造了条件,机票价格下浮空间加大,这对于实行总部策略、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存在着因差旅费用下降而减少经营成本的可能;另一方面,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应对经济下滑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不断地降低利率。2008年9至10月,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三次宣布下调利率,从贷款利率看,1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由6.93%下调至6.66%,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7.2%。在财务处理上,贷款利息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贷款利率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意味着企业留利的增加。这不但减轻了已在银行有大量贷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也会刺激有条件的企业新增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国内政策环境宽松的机遇。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都有一个共识,即把增加扩大政府投资,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关键之举,我国也不例外。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紧抓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如果政府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定价,将住房价格降至消费者能够认可和接受的范围内,相关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将更具活力。可以预料,不远的将来,国家还将在财政、税收、金融领域出台进一步优惠的政策以力保经济增长。而企业也可望在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3. 中国面临怎样的世界金融危机挑战???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世界财经报道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世界财经报道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中国面临怎样的世界金融危机挑战???

4.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2007 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 特别是2008 年9 月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
  基于此,本文在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下,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查阅我国现行的金融危机管理的主要著作,并通过各类专业杂志及相关网站获取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目前在金融危机防范上的问题和国际上金融危机防范经验,提出中国金融危机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 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总结起来,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
  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2.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
  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料把握,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投资削减会逐渐凸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工业引进外资增资扩能。
  二、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1.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顺应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制度的特征而适时主动调整。中国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必然是渐进型的。目前人民币汇率还不适合完全自由浮动,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和推进,进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汇率弹性区间, 以增强汇率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能力,发挥汇率作为金融危机缓冲器的作用。汇率双向波动也有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防范风险的能力,并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同时,保持适度的外汇市场干预。货币当局应动态和准确地把握市场汇率相对于均衡水平的状况,遵从汇率目标区调控原则,采取“目标区内相机干预”和“边界干预”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扩大目标区宽度,保持渐进性与合理性,避免超调现象发生,使汇率水平能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稳定的水平。
    2.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资本自由流动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包藏着巨大风险。发达国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 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当国际游资流入时,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 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引起大量资金外流,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我国汇率弹性增大后,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兑换应逐步推进,慎之又慎,待条件比较充分时再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对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和随后可能发生的流向逆转保持高度警惕。首先要夯实市场基础和完善市场规范,同时在开放中的动态博弈中逐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调整,从而更加安全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
  3.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
  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数据巨大的外债,已对人民币形成压力。如果要避免因为过分依赖外商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就必须尽全力发展自己的资金市场。只有国内资本市场越活跃,中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才会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发展新的融资市场的步伐。在发展国内融资市场的过程中,特别应重视证券、债券和保险市场的发展,使它们成为中国国内基金的一个稳定来源的重要补充,特别是保证耗资巨大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 减少对外国资本尤其是对短期外国资本的过分依赖。当然,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十分成熟,要建立充分完整的、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扩大市场流通总规模,提高市场内在价值;提高市场透明度、全面公布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对金融风险做出正确评估,提高投资者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4.对外开放要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对外国开放资本市场要慎之又慎
  泰国政府在1992 年取消了过去几十年所采取的保护本国资本高达市场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一下子全面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但同时国内金融政策却没有相应配套改革,继续维持原先泰株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由此造成自由开放的国内资本市场与不自由的外汇管制混为一体, 助长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使全球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否经受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关键看经济是否健全,企业制度是否健全,金融制度是否稳定,中央银行是否有足够的监管能力。有的国家能免受危机影响,就是这个原因。对于中国来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是加快改革。但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在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更要慎之又慎。只有在已经具备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包括已经建立有效的金融政策和相应的金融监管调控机制,建立了完整的法律基础,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宏观控制政策的情况下才能开放资本市场,决不能头脑发热,一哄而起。
  5.坚持正确的利用外资政策,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国家之一, 也已连续数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大量涌入的确弥补了国内资金缺口,也支持了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外资和债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首先,我国必须将外债规模确定并维持在一个适度或合理的水平上,即借用外债既要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对外债偿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不能盲目大量向外举债。此外,还必须对外债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特别是要合理安排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比例,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的目的。最后,尽管中国外债规模一直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但应加快清理那些实际对外负债、又脱离政府监管的“隐性外债”,把“隐性外债”纳入外债监管范围之内,提高外债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6.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 是一场国际收支危机和债务危机。片面追求高的经济增长率,进口需求超过出口能力,必然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使外汇储备减少,削弱了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总额连年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又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针对长期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工业带来不利于出口的倾向,我们已对进口许可证制度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必须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既不能为出口而牺牲进口,更不能为进口而牺牲出口。在大量吸引外资的现阶段,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并鼓励制成品尤其是工业制成口的出口,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持良好充足的外汇储备,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5. 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是“挑战”

还是“机遇”

 

本人做为一种爱好,多年来一直关注发生在中国及世界的重大时事事件,尤其是这次世界“金融海啸”,从各大主流媒体所得到的信息是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应对。此次金融海啸对全球的经济影响已经显现,如各国政府不联合面对,将给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温 家 宝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以明确表态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此次“世界金融”危机,并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做出我国应有的贡献。

那么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如何?又将做如何判断呢?学界说法很多,有喜有忧。只要你看看报纸或者通过其它信息渠道,所得到信息是我国的经济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总体运行良好。因今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虽然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未来经济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中国有能力抵御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因为中国有抵御这一影响的基础和空间。首先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的财富和奠定的基础。二是中国国内有较高的储蓄率(具有关数字显示中国老百姓存款以达20万亿)资金来源稳定。三是内需潜力巨大。只要政策得当及有效引导,扩大内需空间非常广阔。如果把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转化成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只有在各项措施配套下扩大内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十年前亚洲金融风暴。由于当时中央政府适度放松了货币政策,一连九次降低银行利率,再加上下调存款准备金,并推出消费贷款鼓励人们购房买车。这些政策有力的拉动了内需,有效扼制了经济衰退,稳定了人民币汇率。使中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没有贬值,对世界金融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回顾这段历史,我总有些遗憾,为什么没有把消费主体的农民纳入扩大内需的范畴?本人认为中国必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约八亿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如果中国想从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从根本上消除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把它转化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所以本人建议中央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作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         开放农民建房贷款。

据2008年4月份我对辽宁省北镇市借回乡探亲之际,对农民住房情况进行了调查,农民的新建房率占30%-40%,还有60%-70%没有建新房,其中大部份有意想建新房,由于资金不足,而建不起房。就北镇市而言,每栋新房建设需资金6万元以上,而自筹资金3到4万元,尚有资金缺口2到3万。以此为例,以点代面,对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进行综合分析。农村人口以家为单位就有二个亿家庭,如从上述数字分析,农村想建房而建不起房的按50%计算,全国就有一亿户需要融资建房,改变自已住房条件,按资金缺口,每户需二万的话(计:一亿户×二万元),那么全国农村建房资金缺口二万个亿。据我了解,银行坏帐大多发生在城市,至今我还未曾听说过农村信贷坏帐,就算有农村信贷坏帐肯定低于城市,所以我说此项金融贷款风险是非常低的。

二、         开放农村结婚贷款。

据我对辽宁北镇市农村进行了调查,农村每对新人结婚所需费用3到5万,而大多都需从亲属、朋友融资借贷2万元左右,如果开放个人结婚贷款。从全国分析,每年农村新结婚的居民约二千万对,结婚资金需求可达四千个亿,如果把此项资金作为购买家用电器专项资金的话,最少能扩大二千个亿的家用电器市场的内需,如果按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一百个亿资金可拉动一千个亿资金流动的话,那么四千个亿资金既可拉动四万个亿资金流动,如果此项政策能够放开的话,必将迎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春天,也就是说中国能在这次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当中成为“一枝独秀”。

三、开放农村个人信用卡。

现在城市个人消费观念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与西方消费观念已非常接近,但农村市场是一片空白,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至今生活在农村的人口约八个亿,如果解放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其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而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恰好给国人尤其是农民转变消费观念的最好的一个时机,这就是前面本文题目所说的“机遇”。如果能够开放农村个人信用卡,按全国农业人口八个亿计算,假设有50%个人需求,就有4亿人需求,如按每人信用额度平均二千五计算,可达一万个亿,如果此项政策能够实施的话,可以使中国人在消费意识上起到根本性的转变。扩大内需还有什么问题呢?此项政策的实施也不外乎对金融风险的担心。我认为农村的金融风险肯定会低于城市,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不像城市那样流动性大,工作频繁跳槽,甚至换个手机号码人都找不到了,而农村则不同,他们生存在那个地方,也是户口的所在地,亲戚朋友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个人信誉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诚信也是他们做人的原则,再加上农村传统的纯朴文化,不大可能出现赖帐现象,所以请有关部门及银行家不必为此而担心。

如果上述三项措施能够顺利出台的话,不但能消除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对中国经济高度发展,转变人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同时也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体现。

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6. 为什么说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背景下,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持续疲软,中国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同时中国企业还面临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所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史一种挑战然而,在金融风暴中,倒闭的都是一些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较为落後、或是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企业。金融危机对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助於进行行业洗牌,实现优胜劣汰。在这种竞争下,要想使企业存活下来,企业不得不对公司内部,产品,生产等结构进行调整,使企业资源得到整合,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同时,企业还需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改研发力度,大力引进人才,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市场开发方面,在同原有其他企业保持好良好战略夥伴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开拓新的市场,进行战略销售转移,加快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以确保生产和利润的平衡和增长。在危机中,不难发现:曾经被新自由主义者极力批判的所谓的中国体制落后性,比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强有力的政府调控,对资本自由化的控制等等,是中国抵制金融危机影响很重要的因素。第二危机更加明显的暴露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对国际市场依赖过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很早有了认识,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各方面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很强的迫切性和主动性,这次危机使这样的问题非常严重,难以持续下去,所以危机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明确,因此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危机发生以后,政府推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大规模的政治投入,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征信,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和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些措施对于解决危机将是发生重要作用,特别是这些措施着力于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自主创新、改善体制机制,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从危机走出来,而且将会为经济走向一个新的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这次危机动摇了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使世界体系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将开始发挥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体系对中国来说开始具有了内生的性质。  所以我们相信经过危机的考验,中国发展的模式他的生命力和重要意义将会得到重要体现,我们对中国经济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充满了信心。

7.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2007 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 特别是2008 年9 月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   基于此,本文在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下,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查阅我国现行的金融危机管理的主要著作,并通过各类专业杂志及相关网站获取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目前在金融危机防范上的问题和国际上金融危机防范经验,提出中国金融危机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 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总结起来,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  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2.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  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料把握,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投资削减会逐渐凸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工业引进外资增资扩能。  二、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1.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顺应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制度的特征而适时主动调整。中国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必然是渐进型的。目前人民币汇率还不适合完全自由浮动,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和推进,进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汇率弹性区间, 以增强汇率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能力,发挥汇率作为金融危机缓冲器的作用。汇率双向波动也有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防范风险的能力,并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同时,保持适度的外汇市场干预。货币当局应动态和准确地把握市场汇率相对于均衡水平的状况,遵从汇率目标区调控原则,采取“目标区内相机干预”和“边界干预”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扩大目标区宽度,保持渐进性与合理性,避免超调现象发生,使汇率水平能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稳定的水平。
  
  2.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资本自由流动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包藏着巨大风险。发达国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 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当国际游资流入时,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 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引起大量资金外流,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我国汇率弹性增大后,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兑换应逐步推进,慎之又慎,待条件比较充分时再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对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和随后可能发生的流向逆转保持高度警惕。首先要夯实市场基础和完善市场规范,同时在开放中的动态博弈中逐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调整,从而更加安全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  3.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  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数据巨大的外债,已对人民币形成压力。如果要避免因为过分依赖外商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就必须尽全力发展自己的资金市场。只有国内资本市场越活跃,中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才会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发展新的融资市场的步伐。在发展国内融资市场的过程中,特别应重视证券、债券和保险市场的发展,使它们成为中国国内基金的一个稳定来源的重要补充,特别是保证耗资巨大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 减少对外国资本尤其是对短期外国资本的过分依赖。当然,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十分成熟,要建立充分完整的、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扩大市场流通总规模,提高市场内在价值;提高市场透明度、全面公布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对金融风险做出正确评估,提高投资者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4.对外开放要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对外国开放资本市场要慎之又慎  泰国政府在1992 年取消了过去几十年所采取的保护本国资本高达市场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一下子全面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但同时国内金融政策却没有相应配套改革,继续维持原先泰株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由此造成自由开放的国内资本市场与不自由的外汇管制混为一体, 助长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使全球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否经受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关键看经济是否健全,企业制度是否健全,金融制度是否稳定,中央银行是否有足够的监管能力。有的国家能免受危机影响,就是这个原因。对于中国来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是加快改革。但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在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更要慎之又慎。只有在已经具备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包括已经建立有效的金融政策和相应的金融监管调控机制,建立了完整的法律基础,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宏观控制政策的情况下才能开放资本市场,决不能头脑发热,一哄而起。  5.坚持正确的利用外资政策,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国家之一, 也已连续数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大量涌入的确弥补了国内资金缺口,也支持了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外资和债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首先,我国必须将外债规模确定并维持在一个适度或合理的水平上,即借用外债既要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对外债偿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不能盲目大量向外举债。此外,还必须对外债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特别是要合理安排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比例,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的目的。最后,尽管中国外债规模一直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但应加快清理那些实际对外负债、又脱离政府监管的“隐性外债”,把“隐性外债”纳入外债监管范围之内,提高外债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6.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 是一场国际收支危机和债务危机。片面追求高的经济增长率,进口需求超过出口能力,必然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使外汇储备减少,削弱了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总额连年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又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针对长期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工业带来不利于出口的倾向,我们已对进口许可证制度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必须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既不能为出口而牺牲进口,更不能为进口而牺牲出口。在大量吸引外资的现阶段,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并鼓励制成品尤其是工业制成口的出口,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持良好充足的外汇储备,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摘自中国经济论文网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的措施

8. 如何认识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通俗地讲,现在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大家透支消费过度了,以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玩不转了。
个人感觉对中国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外贸方面,毕竟中国每年出口量也很大,现在买家穷困潦倒,卖家自然受拖累。
机遇方面,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终究没有西方国家深,积极开展金融外交,趁机扩展在世界的权势,也是“乱世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