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号文件的内容是什么?解读一下

2024-04-29

1. 2012年一号文件的内容是什么?解读一下

2012年2月1日,以“农业科技”为要害词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持续发布的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新意亮点何在,有哪些新论述、新思路、新举动?
  亮点一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地位
  文件表述:实现农业持续稳固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前途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束缚的必定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会,保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长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今年中央把1号文件的主题断定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心、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持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系统。
  农业部总经济师、消息发言人陈萌山:“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
  亮点二
  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
  强农惠农富农文件表述: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篡夺农业好收成,合力增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掩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固。
  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三农”政策系统上,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饶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
  亮点三
  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
  文件表述:缭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固,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篡夺农业好收成,合力增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掩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固。
  专家解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经济学家郭晓鸣:虽然过去十年农业科技进步明显,成为促成中国农业八连增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农业科技程度仍然是全面滞后的。“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附于科技的进步,但现在中国给予农业科技方面的支撑仍不够多,这既包含研发,更包含农业技巧的推广。”不能因“三农”形势向好而有所松懈。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撑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始终保持苏醒认识,绝不能因为持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良而投入削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在“三农”投入上,请求“三个持续加大”
  亮点四
  文件表述: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进步。
  专家解读农业部总经济师、消息发言人陈萌山: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光辉的成绩,但我们也苏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请求相比,与国际先进程度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1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总体程度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程度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附进口。2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基层农技推广系统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单薄、人员素质不高级等,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需要。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请求。3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纪老化问题突出。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格问题。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3是三性”
  亮点五
  文件表述: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束缚的必定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专家解读农业部总经济师、消息发言人陈萌山: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长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进步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长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固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施展主导作用、财政承担重要责任的基础政策取向。
  亮点六
  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
  文件表述: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进步待遇程度,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程度相连接。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切实改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2012年基层农业技巧推广系统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础笼罩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巧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笼罩全部乡镇。
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系统的能力,重要是两慷慨面:一、做强“主力军”。就是经常讲的七站八所。
  怎么做强有两点:第一,强调条件改良和能力建设。有三个亮点:1是我们讲的“一个连接两个笼罩”。“一个连接”是要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程度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程度相连接。因为在基层事业单位五大系统中,多年来农业技巧推广人员的工资一直是非常低的,平均程度相连接将极大地勉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两个笼罩”,一个是农技推广系统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笼罩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这个笼罩讲的重要是投入财政资金,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一个是农业技巧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笼罩全部的乡镇,这个钱是发改委的资金,重要是解决他们的办公条件,比如说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等。第二,文件强调要转换机制,加强活力。要全面履行人员聘请制度,严格上岗的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等,不是说你在这个岗位上可以端铁饭碗。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也不像以前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来考评。二、做大“方面军”。农业的科研院所、农业的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等,要采用适当的政策和措施,领导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勉励机制很要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经济学家郭晓鸣:现在中国农业技巧推广面临很大问题,体现为由政府主导的农业技巧推广系统“最后一公里断裂”。这是因为政府部门与农民没有利益关联度,导致供给的技巧不是农民最需要的技巧,而监督的缺乏又导致了这种“供需抵触”很难问责。
  农业部总经济师、消息发言人陈萌山:“一个连接、两个笼罩”政策,是中央财政支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重大政策突破,是基层宽大农技推广人员的长期期盼,是勉励和施展他们作用的要害所在。

2012年一号文件的内容是什么?解读一下

2. 2003年121号文件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信贷政策,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现就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引导规范贷款投向 

  房地产开发贷款对象应为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信用等级较高、没有拖欠工程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应重点支持符合中低收入家庭购买能力的住宅项目,对大户型、大面积、高档商品房、别墅等项目应适当限制。对商品房空置量大、负债率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严格审批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并重点监控。 

  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2]217号),对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 

  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的贷款,只能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严禁以房地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及其他形式贷款科目发放。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发放的非房地产开发贷款,各商业银行按照只收不放的原则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其自有资金(指所有者权益)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 

  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贷款,只能用于本地区的房地产项目,严禁跨地区使用。 

  二、严格控制土地储备贷款的发放 

  各商业银行应规范对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的管理,在《土地储备机构贷款管理办法》颁布前,审慎发放此类贷款。对土地储备机构发放的贷款为抵押贷款,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所收购土地评估价值的7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 

  三、规范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用途 

  商业银行要严格防止建筑施工企业使用银行贷款垫资房地产开发项目。承建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只能将获得的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购买施工所必需的设备(如塔吊、挖土机、推土机等)。企业将贷款挪作他用的,经办银行应限期追回挪用资金,并向当地其他的商业银行通报该企业违规行为,各商业银行不应再对该企业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对自有资金低、应收账款多的承建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商业银行应限制对其发放贷款。 

  四、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重点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住房的需要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扩大个人住房贷款的覆盖面,扩大住房贷款的受益群体。为减轻借款人不必要的利息负担,商业银行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对借款人申请个人住房贷款购买第一套自住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仍执行20%的规定;对购买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住房的,应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 

  商业银行应将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情况登记在当地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详细记载借款人的借款金额、贷款期限、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商业银行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前,应到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进行查询。 

  五、强化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管理 

  借款人申请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的抵借比不得超过6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所购商业用房为竣工验收的房屋。对借款人以“商住两用房”名义申请银行贷款的,商业银行一律按照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管理规定执行。 

  六、充分发挥利率杠杆对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的调节作用 

  对借款人申请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房改房或第一套自住住房的(高档商品房、别墅除外),商业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浮动)执行;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住房的,商业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 

  七、加强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业务的管理 

  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2]247号)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账户管理,理顺委托关系,对违反规定的有关行为应即刻纠正。住房委托贷款业务仅限于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对使用其他房改资金(包括单位售房款、购房补贴资金、住房维修基金等)委托办理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一律不得承办。 

  八、切实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应建立房地产信贷业务分析制度,跟踪、调查、分析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执行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要责令商业银行限期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 

二○○三年六月五日

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文件简介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文件简介

4.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介绍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是由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全法由5部分,27条组成,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5. 199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土地收益明显变大,土地因此重新成为了农民的香饽饽。而规定了“承包土地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法》也在这一年正式实施,这就注定了中国农村土地纠纷会成为这一年的大事。土地的使用权究竟应该归谁?土地是如何承包的?应该如何承包才合理?这些操作层面和政策法律层面的问题和纠纷也就相应涌出。
  
 长期在湖北乡镇工作的陈镇长抱怨说,“农村土地使用权一包30年不变”的政策不符合农村实际。尤其是当有人借口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而去要回其他村民已经耕种若干年的耕地时,容易引发农民之间的强烈对抗。2003年底及2004年初,湖北省农村土地纠纷,因此成为极为困扰农村基层工作的事情。
  
  
纠纷从何而来?
  
  
在税费改革推开前的5年多时间里,农民负担越来越重,而粮食价格却越来越低,农民种田不赚钱,因此出现大面积抛荒,土地抛荒使乡村税费无着。于是,乡村两级便不允许撂荒,农户必须耕种自己的承包地,即使不耕种也得交税费,这就是李昌平所描述的“农民想不种地还不成”的1990年代后期农村的情形。为了将撂荒的土地转包出去,乡村因此以低于一般农户承包地所需交纳税费的价格将这些土地拍卖承包给愿意耕种的农户,也因为被撂荒的土地所需交纳税费较少,竟有农户放弃自己的承包地,转包被撂荒的土地,于是形成了一个“承包-撂荒”的恶性循环。税费改革前的农村,土地成为负担,乡村干部们几乎天天为这个恶性循环而头痛。土地的使用权因此就更为混乱,随便丢地、捡地,成为农村一大景观。
  
  
对于那些无人愿耕的撂荒地,乡村组织想了许多办法,除了招标转包以外,还想出诸如将撂荒地改做鱼塘、栽种杨树或果树等等。而湖北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做法其考虑更为长远:2002年,我们曾到湖北京山县调查,在此前若干年中,京山县乡村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到鄂西、四川等地动员山区农民向当地移民,京山县会为参观、考察的山区农民提供往返路费。京山农村几乎为山区农民准备好了一切条件:可以廉价买进的住房(越来越多农民进城建房而将在农村的住房廉价处理掉)和大量撂荒的耕地。如此好的大面积耕地撂荒,实在让寸土寸金的山区农民难以想象,心痛不止。不用说,来考察过的农民,很快就打点行装,全家移民。这些移民将户籍也转到了村里,他们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一些人还当上了村组干部。那些撂荒的土地被种上了,乡村干部的劳碌也有了回报:他们终于将撂荒地处理下去,税费也因此有了着落。
  
  
但税费改革及农村形势的变化,很快就让乡村干部们更加忙碌起来:那些在城市就业不顺利、但名义上具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户,因此愿意回到村里,并申明一定要将自己的承包地收回来,他们不再允许正在耕种的农户耕种,或抢种“自己的”承包地。而正在耕种的农户则拿出与村委会签定的合同,证明这块土地已被村委会转包给自己。具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户则拿出中央规定的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文件,批评村委会签的转包合同不符合中央政策,属非法合同。矛盾双方都因此找到乡村干部,乡村干部无法解决这样复杂而深沉的矛盾,只有抱怨承包政策。
  
  
如此大规模及严重的土地纠纷,必须得有办法解决。乡村没有办法解决,向我抱怨的陈镇长问我能否想出什么高招来解决,我无言以对。陈镇长臆想说,要是中央取消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规定,那些借此闹事的农民不就无话可说了吗?我对陈镇长说,中央不可能随便改变政策和2003年刚刚通过的《土地承包法》。陈镇长两手一摊:那可怎么办?
  
  
时间到了2004年10月。湖北省政府突然出台了一个政策:湖北省第二轮土地承包一直没有进行,今年底以前全省开始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这个政策文件的说法有些奇怪,因为湖北省第二轮土地承包的确在1998年前后进行了,只不过当时全省绝大多数地区都流于形式、走了过场)。不过,这个政策可解决了当前全省普遍出现的土地纠纷:根据申请,重新调整农民在村庄享受土地的权利,并将这种土地调整称为第二轮承包。新的所谓第二轮承包既可以满足那些申请土地权利农户的要求,也可以满足诸如新迁来农户的要求,从而使土地安排既合乎现状,又不违背政策,以妥协的办法来解决已经存在的严重土地纠纷。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和巧办法。这个办法一定会让陈镇长高兴和满意的。
  
  
因为国家惠民政策,引起农村土地纠纷的大幅度上升,这恐怕是制定政策的人也始料未及的事情。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这类地区土地纠纷,都不是针对国家的,而是农村内部的纠纷,有人将因为国家惠农政策引起的农民土地纠纷与国家进行城市化和公共工程建设征地而引起的土地纠纷混淆起来,实际上是混淆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土地纠纷,有媒体甚至因此判断,农村抗争的焦点已经由税费时期到了土地时期,这实在是对形势的误判。
  
  
在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及以上诸事中,我有两个感慨:一是乡村离不开乡村干部这个能动的力量。如果没有这样的力量,乡村矛盾或许将直接上升到县市乃至中央;第二,难能可贵的是,一个省级政府可以出台这样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这表明了地方政府如果实事求是地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就会具有一种应对事实并从各种可能性方案中进行最优化选择的实践智慧。(文/华中科大中国

199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6. 中央一号文件 2013全文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3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

7. 求老师解答: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

    (1)× (2)①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各地在制定贯彻落实细则是应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体现本地实际。②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各地在制定贯彻落实细则时应服从中央权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不违背中央精神。  

求老师解答: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

8. 求作业答案:2009年中央“-号文件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越来越重要。③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