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是指哪年到哪年

2024-05-17

1. 建国初期是指哪年到哪年

建国初期是指1949年到1956年,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即过渡时期,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及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此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新民主主义秩序初步建立。

建国初期是指哪年到哪年

2. 中国建国初期的成就?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

3. 中国建国初期的成就?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一、经济上: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没收官僚资本,明确强调要把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区别开,把接收企业同对待国民党政权机关的办法区别开。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同时,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了被霸占的海关,统制了对外贸易,实行了外汇管理。没收的官僚资本,征用、收购、征购以及没收的外资企业,都变成了新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再加上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就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国营经济的建立,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作斗争,为恢复国民经济和逐步实行对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摘要】
中国建国初期的成就?【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一、经济上: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没收官僚资本,明确强调要把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区别开,把接收企业同对待国民党政权机关的办法区别开。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同时,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了被霸占的海关,统制了对外贸易,实行了外汇管理。没收的官僚资本,征用、收购、征购以及没收的外资企业,都变成了新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再加上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就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国营经济的建立,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作斗争,为恢复国民经济和逐步实行对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回答】
2.整顿经济秩序,打开财政经济困难局面。建国初期,面临的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表现为:严重的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市场混乱,物资缺乏。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打击投机资本、稳定市场、控制物价,加强市场管理、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经过以上的措施,使得中政府在经济战线上取得了第一次重大胜利,标志着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使新中国更加稳固的站住了脚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重要前提。3.“五反”运动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了“五反”运动。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它的开展,打击了资产阶级的行为。而在工商业者中进行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改革,是中共在对资产阶级的限制斗争中的又一回合胜利。【回答】
3.“五反”运动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了“五反”运动。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它的开展,打击了资产阶级的违法行为。而在工商业者中进行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是中共在对资产阶级的限制斗争中的又一回合胜利。【回答】
文化上:1.剿匪反霸,清除社会遗毒。建国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地普遍开展了剿匪、反霸、禁毒、清娼,新婚等措施。重点打击制毒贩毒罪犯,对卖淫嫖娼各地政府加以禁绝。使得社会风气得到了良好的转变。2.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建国初期,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并开展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和学习运动等。【回答】
三、外交上: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保护外国侨民、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对外关系得到了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外交新局面的打开,毛泽东访苏,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亚太地区的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2.抗美援朝。建国初期,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侵占台湾海峡、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为了自卫并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于1950.10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灵活的战略战术、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终于1953.7在板门店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获得了战争胜利。抗美援朝沉重的打击了美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世界的和平。也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也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争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回答】
四、政治上:1.全国大陆的解放,各级人民政府的建立全国大陆解放,相继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军事管制委员会、临时地方政府、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全国大陆的解放,结束了我国长期的分裂和混乱局面,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各级人民政府的建立,为新中国建设的开展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2.各项民主改革。【回答】
3.镇压反革命运动。建国初期,反革命活动猖獗,又受朝鲜战争的影响,还有美军与蒋介石勾结、整军备战等。所以中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重点打击土匪、恶霸、特务、反动的党团骨干分子。它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4.“三反”运动。建国初期,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三反”运动。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它的开展挽救了许多干部,树立了新中国廉洁朴素的社会风气,进一步牢固地确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建国初期,在朝鲜战局稳定、民主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内有农村个体小农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外有严重的国际形势。所以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造”。为了落实总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56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回答】

中国建国初期的成就?

4. 建国发展史

30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只是转眼一瞬。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六十年的扬弃和继承,使我们的祖国,田野五谷丰登,山河巍峨峥嵘,江海渔歌唱晚,城市璀璨霓虹。欢庆祖国六十华诞,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唱响祖国颂歌! 
    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充满着艰辛和拼搏,六十年的伟业丰碑震撼着世界——青藏铁路穿越雪域高原,改革的春风涌入了这冰封的圣河古道,送去了高原儿女千年的期盼,游子回归您的怀抱,向百年的殖民告别,“一国两制”那是海的胸怀,山的气魄!从古至今嫦娥奔月的遐想,从中到外“可上九天揽月”的追求,从“东方红一号”到今天的“神州七号”,太空中挥动的五星红旗,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奇迹般地镌刻于苍天之上。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地球人飞天的千年梦想。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扎实贯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成功开辟,裁减军队员额任务顺利完成,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成效显著。军队、武警部队停止一切经商活动。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人民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全面增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特别是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5. 中国建国前的历史

中国解放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大部分人吃不饱,有的人连糠(将谷子去掉米,剩下的壳)都没有吃。灾荒年,有的人吃白色土。
2、大部分人穿不暖。有的人一家几代人只有一套衣服,出门轮流穿。一件衣服五个以上补丁属正常。
3、有少量的工业,但工人劳动条件很差,一般要干12-16小时。


建国后成就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三年中,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被取消,官僚资本被没收,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
到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收入生产中的比重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经济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

中国建国前的历史

6. 中国建国历史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一边倒的立场、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但统而观之,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严格地说都不是构成历史必然性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很难说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惟一选择”很难说就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惟一选择。一种直到现在仍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虽然三大改造运动存在一定问题,但三大改造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惟一选择。 
“三大改造”的依据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因此,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与对三大改造的评价直接有关。对于这条路线有三种评价: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晖提出的“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尽管仍有基本肯定、基本否定、部分肯定部会否定等多种不同看法,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运动,在大规模运动的数年中生产力水平没有下降并得到较快发展的状况,越来越趋于实证性的具体分析了。 
站在21世纪初期的历史高度看待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三大改造运动,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 一种曾被视为绝对纯粹和完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它建立之后不到30年的时间就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而难以坚持下去,不得不让当年已经消灭了的经济成份重新复活起来,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所以,问题不在于三大改造运动是快还是慢,是早还是迟,不在于是用15年完成还是用3-5年完成,问题在于通过三大改造运动建立的这种纯粹的“公有制”违反了经济发展的本性,问题在于运用国家权力消灭了当初不该消灭的经济成份,从而也就消灭了经济的活力。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于我国建国初期历史约7年之久的“三大改造”更多学者采取了实证性的分析研究。一方面,对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私营金融业改造的必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指出改造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另一方面,将1953年以后的改造运动与当时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化的主客观环境联系起来,分阶段、分行业的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同时,三大改造的提出与工业化还存在相悖的一面,即脱离生产力水平的改造速度和改造目标。三大改造对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包括:在基本建设投资金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了资金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和市场的基本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私营企业克服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等。其消极作用包括:经过对资改造,私营企业也同原有公营企业一样,难以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影响了品种的更新、质量的提高和固定资产的更新;使农业增长速度放慢,从而也影响了工业化的速度等等。三大改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不同年度作用的程度不同。在“一五”期间特别是前4年,积极因素是主要的;1957年以后,消极因素逐步占居主要方面,这种消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突出。由于以往对于三大改造的两重性缺乏深入探索,将其中符合我国历史条件所采取的一些作法和“一五”期间宏观决策正确、实施合理所带来的成就,简单地套用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摆脱私有生产关系束缚的一般原理加以解释;将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部分具体作法上的意见分歧,简单地、普遍地归结为两种思想、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从而导致了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的偏离。对于农业合作化的背景以及合作化的不同阶段也作了具体分析。对于不同行业特点的手工为改造予以了不同的评价,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改造的方式与阶段也开始作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并且正力求通过微观的实证分析使论证有充分的说服力。 
就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和中国历史的全局而论,重要的是,无论早几年或几年,保留多少私有成分,经营管理上和计划方法上具有多大程度应有的灵活多样性,总之,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望采纳

7. 建国的历代建国

 建国:约公元前2070年结束:约公元前1600年 建国:公元前1600年结束:公元前1046年 1.西周建国:公元前1046年结束:公元前771年2.东周建国:公元前770年结束:公元前221年(1)春秋建国:公元前770年结束: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3年,此年赵魏韩三家分晋)(2)战国建国:公元前475年(一说公元前403年)结束:公元前221年 建国:公元前221年结束:公元前206年 建国:公元前206年结束:公元前202年 1.西汉建国:公元前202年结束:公元8年2.东汉建国:公元25年结束:公元220年 建国:公元8年腊月结束:公元23年 建国:公元220年结束:公元280年 1.西晋建国:公元265年结束:公元316年(建国时蜀、吴两国都健在,所以三国时期尚未结束)2.东晋建国:公元317年结束:公元420年 1.南朝建国:公元420年——结束:公元589年①宋 建国:公元420年——结束:公元479年②齐 建国:公元479年——结束:公元502年③梁 建国:公元502年——结束:公元557年④陈 建国:公元557年——结束:公元589年2.北朝建国:公元386年——结束:公元581年①北魏 建国:公元386年——结束:公元534年②东魏 建国:公元534年——结束:公元550年③西魏 建国:公元535年——结束:公元557年④北齐 建国:公元550年——结束:公元557年⑤北周 建国:公元557年——结束:公元581年 建国:公元581年结束:公元619年 建国:公元618年结束:公元907年 建国:公元897年结束:公元979年 1.北宋建国:公元960年结束:公元1127年2.南宋建国:公元1127年结束:公元1279年 建国:公元1206年结束:公元1368年 建国:公元1368年结束:公元1644年 建国:公元1616年结束:公元1912年 建国:公元1912年1月1日结束:公元1949年9月30日 建国:公元1949年10月1日

建国的历代建国

8. 建国的介绍

建国,指建立国家,或指建设和发展国家。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