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水调工程的介绍

2024-05-13

1. 南北水调工程的介绍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采用人工和天然河渠相结合的方案,并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从长江流域调集水资源的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将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相联,从而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最终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北水调工程的介绍

2. 南北水调工程的介绍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 加高工程定于年内开工,预计2009年完工。届时,丹江口水库水位将由原来的156米升至170米,这14米的差距将使水库周边方圆300公里的部分区域被永久淹没,武当山遇真宫等文物即处在淹没区内。14米水位将淹210处文物“郧县人”头骨化石、唐太宗三子李泰的家族墓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淹没区涉及的文物点共计210处,对于这些文物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保护,开始分5年完成,计划耗资4.5亿元。进入郧县境内,便可看见一块“恐龙故乡,人类发祥地”的标牌。据介绍,这里曾发现郧县人头骨及大量恐龙蛋化石。此外,这个县境内的大成殿,是湖北省惟一保存下来的一座府学宫,也是国内除曲阜孔庙外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儒家学堂。在这座大殿所在的郧阳汽车改装厂内,已架起了“以下为淹没区”的标牌。与遇真宫命运不同的是,文物部门决定将把大成殿整体搬迁,新址已选在郧县城关镇沿江大道旁的耿家垭。大成殿前身为“郧乡县学”,明成化十二年郧阳设府后升为府学,距今五百多年。(今郧阳中学的前身当时名郧山书院)明清两代,郧阳、荆襄、陕南、豫西等地的学子们都汇集于大成殿里科考。大成殿之所以与遇真宫“待遇”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占地面积不大,迁建较为容易,所耗资金也不多。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经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勘测、规划和研究,在分析比较50多种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1.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输水到天津;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一期工程调水主干线全长1466.50千米,其中长江至东平湖1045.36千米,黄河以北173.49千米,胶东输水干线239.78千米,穿黄河段7.87千米。规划分三期实施。2.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线全长1431.945千米(其中,总干渠1276.414千米,天津输水干线155.531千米)。规划分两期实施。3.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还可以向临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规划分三期实施。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本着“三先三后”、适度从紧、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3. 南水北调相对其他调水工程具有哪些特点

不同的特点;一是规模不同。首先,是跨流域。综观国内外调水工程,真正跨流域调水的很少。南水北调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不仅是解决水资源补给的问题,而且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的水网总体布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第二,长度不同。东、中线加起来长度近3000公里,长距离调水工程受气候的变化影响很大,工程建设和运行的要求非常高。第三,水量不同。南水北调三条线共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东、中线工程又处于我国比较发达的地区,中线还有跨渠桥梁1800多座,跨越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加在一起几千处,这也是技术上的挑战。

    二是工程目标不同。以往国内外调水工程绝大多是单一目标,有的以农业灌溉为目标,有的以生活用水为目标。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多目标的,不仅是水资源配置工程,更是一个造福人民的综合性生态工程。工程实施后,将极大地提高受水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的能力,向沿线100多个城市供水,同时把城市侵占的一部分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偿还给农业和生态。在某种意义上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科学发展观在水资源安全方面的生动体现。

    三是工程领域不同。以往的调水项目主要是工程领域,修渠道,建堤坝,搞工程。南水北调不仅涉及工程领域,还涉及社会层面的征地移民、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等。东线为满足调水水质要求,就安排治污项目426项,投入140亿元,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且取得初步成效,为全国其他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提供了借鉴。

    四是技术管理不同。南水北调由150多个设计单元工程、2700多个单位工程组成,且建筑物种类众多,技术要求高,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比如:丹江口大坝加高,既要加高又要加厚,怎样保证新老混凝土连接、联合受力,国内外尚无类似工程实践;中线穿黄工程,如何从黄河底下复杂地层中开凿数千米的隧洞,承载内外水压,克服以往盾构施工尚未遇到顽石、枯树等,并保证隧洞不漏水;北京的pccp管道,直径4米,从生产、运输到安装,攻克多个技术难关,管道制作就获得了两项国际专利。另外,南水北调技术管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从初步设计方案优化,到施工管理规范要求制订,在技术方案上面临着技术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博弈,既要考虑到技术上的必要性,又必须考虑在实施当中的可行性,倾听各方意见,兼顾各方利益。工程实施阶段,很多工程实践没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需要深入研究和制订,并应用到施工当中去。


望对您有帮助

南水北调相对其他调水工程具有哪些特点

4. 南北水调工程的利与弊

东线: 
利:水量大;可直接利用京航运河;沿途许水量大。 
弊:污染严重;山东以南需要抽水,而当地电力缺乏。 
中线: 
利:水质较好;地形南高,可以自流; 
弊;后期工程需要三峡建成;线路较长而且需要新挖。 
西先: 
利:距离短;水质好; 
弊:地形复杂,穿越山区多,工程量过大; 
沿途地区生态脆弱.
参考: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t4Sqjdih-nFDaaCNcT4Mh951RgiMIFfxsMllFIN5SbZX64jUR1iyo5vcqCUskuM_PmyzE1TIKvb6ZEO-dh3Ev_

5. 南北水调工程的你所不知道的南水北调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基流,没有河流,就没有人类的智慧和文明。4.3亿年前的海百合、65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100万年前的“郧县人”、75万年前的“梅铺猿人”,炎黄二帝的征战杀伐、《诗经》《楚辞》的明月春风、两汉王朝的英雄崛起、唐诗宋词的千年绝响……汉江孕育了古老东方的万象与生机。“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三千里汉江亿万年无声奔流,她目睹过华夏大地上生发的一切治乱兴替。今时,她将一如往常,穿越寂寞苍穹,再次与自己亘古未变的宿命久别重逢。南水北调中线自1952年肇始、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动工迄今,历经世纪风雨,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终得渠成水到。“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中国南北于此水火相济,江河淮汉今得相濡以沫。为天地疏经脉,为万世开太平,汉江由来无负重托。曲莫如汉。这是汉江的身影,亦是汉江儿女无法抗拒的命运,五十六年来,时代大潮裹拥着历史滚滚向前,细如沙砾的库区人民浮沉其间,中线水源地350万十堰人以柔弱之躯不计成败利钝地共襄伟业--他们,也有无力改变的悲戚。十堰所辖六县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截止2013年尚有83万人未能脱贫,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4%,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丹江口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3849元,不及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六分之一,仅为北京城镇居民的十分之一;中线工程淹没十堰土地55.2万亩,河谷滩涂良田尽失,人均旱涝保收耕地残存0.17亩,全市104个乡镇半数以上几无标准农田;从1958年起,十堰外迁内安移民46.9万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期待中的幸福生活至今遥不可及。生活是光荣而艰巨的,光荣在于其平凡,艰巨在于其漫长。草木虽已蔓发,春山犹不可望,作家梅洁因此泪洒库区:“一个真正高贵智慧的生命应该明白,世界除了我们自己之外,还有更多的需要我们了解的事情,除了我们自身的艰难和不幸之外,还有更加辽阔的艰难和不幸。”这是普通人的历史。桑田沧海,他们饱尝苦难,却无以言说,一如毛喻原在《汉江河的石头》中的想象:“你就是那颗终年躺在黑暗的河底一直被寒骨的冰水冲刷的石头,你就是那颗长期搁在高温的炉膛始终被熊熊的烈火焙烧的石头”,“即使在黑暗的河底,也要梦想天光;诚然在冰冻的水中,也敢于与寒冷较量。”莎士比亚说,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看出人们的气节。但是,宏言伟词掩不住生活的全部真相,喧天锣鼓拭不尽重整河山的汗水,人们知道,当喧嚣归复寂静,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得继续。大江北去,值此一刻,有不舍,更有热望,有余虑,说来话长。“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水与土,才能成就一方,有水的相遇就有人的分别,有饮水思源就有背井离乡。这是2014年10月,水调歌头,我们更加深切怀念远徙异乡的汉江儿女,并将诚意祝福甘之如饴的北方大地。0元1967年兴建丹江口大坝时,十堰共投入建设工超千万个,总计超过10万人自带干粮,风餐露宿,义务投入工程建设,没有索要一分钱。1000斤茅草1970年,丹江口市均县镇30岁的农民江国荣就地后靠,得到的补偿是6根檩条、1000斤茅草。2009年,69岁的他再次外迁至枣阳市南城街办惠湾社区。210元丹江口库区十堰二期移民拆迁房屋补偿标准,每平方米最低价格为210元,最高735元。82.98万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湖北省十堰市所辖五县一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按新扶贫标准(2736元)测算,截止2014年6月,十堰还有贫困人口82.98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33.9%,高于全国25.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5个百分点。3849元2013年,丹江口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3849元,不到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的六分之一,约为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69元的十分之一。55.2万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十堰土地面积55.2万亩,折合368平方公里,其中,1960年代修建丹江口大坝淹没30万亩,2005年开始大坝加高再次淹没25.2万亩。淹没面积相当于8.8个北京市新东城区的国土面积(41.84平方公里)。362.8万平方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淹没十堰市5个县市区、29个乡镇街办、1096个村民小组的房屋面积362.8万平方。相当于21.1个人民大会堂(17.1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827公里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十堰境内被淹没的公路里程827公里,是北京五环(98.58公里)总长的8.4倍。61.6亿元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测算十堰市每年直接增支减收61.6亿元,十堰全市350万人人均增支减收1760元。560家为确保库区水质安全,十堰关停并和迁建企业560家,6万职工因此下岗。46.9万人从1958年开始兴建丹江口水利工程以来,十堰两期外迁内安移民46.9万人,相当于丹江口市现在的全部人口。一期移民从1958开始共28.7万人,二期从2005年开始共18.2万人。二期移民高峰期的2010年,全市1.8万户7.7万外迁移民搬迁到位,全市共组织动员7100名干部、119批次,共转运货物12万吨,累计行程超过850万公里,平均每天出动车辆32台次、外迁237人。0.92亩十堰人均现有耕地仅0.92亩,低于全国1.43亩及全省0.96亩的平均水平,人均旱涝保收耕地面积仅0.17亩,全市104个乡镇半数以上几乎无标准基本农田。同时,按国家要求,丹江口库区核心水源区离库面1公里范围内不能耕种,使得十堰山区耕地资源更加减少。“两淹、两停”(两次淹地、停耕还林、停种消落地)十堰共减少耕地285万亩,农民人平减少1.13亩,河谷滩涂良田尽失。15万只上世纪丹江口大坝兴建后,第一批失地农民经过多年的摸索,依托丹江口水库富集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网箱养鱼,从而转型为渔民。目前十堰从事专业养殖和捕捞的居民达7650户3.5万人,渔业总产值6.5亿元。随着中线工程保持水质的需要,十堰开始清理网箱和围网养鱼,取消网箱15万只。经测算,清除库区网箱养鱼和围栏养鱼需补偿资金12亿元。8.29亿元因为调水,丹江口水库转而以蓄水为主,发电量和发电收入随之减少。初步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十堰财政每年将直接减少收入8.29亿元,约为十堰市2013年财政收入73.53亿元的1/9,仅此一项,十堰人均每年减收236.86元。176.6米丹江口大坝现在坝高176.6米,比北京国贸中心一二期(155.1米)高出21.5米。大坝从原高162米加高后,库容由之前的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9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37亿立方米,河北35亿立方米,北京11亿立方米,天津12亿立方米。年调水总量相当于2.4个密云水库。密云水库库容40亿立方,是十三陵水库的67倍,相当于150个颐和园昆明湖。535.6万立方米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土石坝填筑量535.6万立方米,相当于5.7个“水立方”(93.987万立方米)。1277公里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渠总长1277公里,是北京三环总长(48公里)的26.6倍。682.1公里郧县安阳镇龙门堂496户2060名外迁移民与故乡的距离。他们被安置在黄冈市团风县黄湖农场移民安置点。南水北调中线十堰外迁移民全部省内安置,分布湖北省内其他9个地级市21个县市区。50亿元十堰市先后投入生态环保资金50亿元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共整治473个排污口,铺设雨污分流管网557公里,建设污水处理厂13座、垃圾处理场6座、垃圾处理池9.7万个、垃圾中转站65个,投入资金人均负担1429元。192处经确认,淹没区十堰境内文物点有192处,其中地下文物点170处。2006年11月11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雯翔评价:十堰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历史和科学价值不亚于三峡,甚至超过三峡。2天2009年8月20日,出生仅两天的陈万朴从丹江口市均县镇移民至襄阳市枣阳南城办事处,是年龄最小的十堰二期外迁移民。6人中线工程二期移民(2009年起)工作中,十堰有1.2万名干部专司移民工作,其中6人在一线因公殉职。刘峙清, 2011年4月6日上午牺牲,时年42岁;陈平成,2011年12月19日下午牺牲,时年48岁;马里学, 2010年10月13日晚牺牲,时年53岁;程时华, 2009年7月24日牺牲,时年52岁;刘小平,2011年9月14日牺牲,时年45岁;谭波,2011年1月10日牺牲,时年34岁。3524.8公里丹江口水库库岸线总长4610.6公里,十堰(湖北)境内总长3524.8公里,占比76.4%,是河南库岸线总长的3.2倍。其长度相当于北京到上海公路里程1262公里的2.79倍。88.1%十堰所辖五县一市两区均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成雨面积为20868平方公里,占全市版图面积的88.1%。1577公里汉江的长度。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与长江、淮河、黄河合称“江淮河汉”,又称汉水、汉江河。干流湖北十堰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公里;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公里;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公里,流经江汉平原,河道婉蜒曲折逐步缩小。

南北水调工程的你所不知道的南水北调

6.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作用是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重大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国土整治的关键性工程,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系列因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 宏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个方面专家的反复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现在,该工程已开工在即,这是本世纪初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加剧了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我国幅员辽阔,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年内分配的差异,导致水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径流量的81%,人均水资源和亩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目前,北方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5%,GDP占全国的47.5%,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4。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重。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在《2000年亚太地区环境状况》的报告中,将我国的北方地区与中亚的里海盆地并列为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 由于上述人均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特征,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和必须妥善处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前面的两步战略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地区协调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日渐突出,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表现在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步扩大。我国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地域之间,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华北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保障该地区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基本要求,必将有助于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鉴于我国南北之间的差异也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尽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也将有助于控制这种差异的扩大。同时,现代化还意味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意味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不仅严重制约了这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引发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事实表明,只有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才有可能为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才能使该地区满足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要求。当今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992年世界环境首脑会议指出:“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发展途径,我们能够帮助那些需要改善生活的人们,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并为我们全体带来更为繁荣的未来。”这正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宏观意义之所在。 总之,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地区长期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对于控制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改善生态坏境质量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是什么?

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介绍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是什么?

8.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哪三个方案

南水北调重要分为:东线,中线,西线方案。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