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2024-05-17

1. 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比利时人爱把做生意和娱乐结合在一起,喜欢招待别人,也喜欢被别人招待,注重外表,注重生意伙伴的头衔。


匈牙利人比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许摆放禽类制作的菜肴,认为那样的话,幸运会随禽类飞走。


丹麦人喜欢桑那浴和饮酒,且酒较昂贵。商务活动中倘若招待一场桑那浴或多带几瓶苏格兰威士忌酒,便可增加谈资合作为最佳馈赠。


挪威人讲究守时及与人谈话保持一定距离,拜访或出席家宴,要准备花或糖果送给女主人。出外郊游不要惊吓河鸟(挪威国鸟),普遍视红色为流行色。


德国人,有一种名副其实的讲究效率的声誉。德国谈判者的个人关系是很严肃的。要习惯于在所有场合下穿一套西装(不要将手放在口袋里,这被认为是无理的表现)。馈赠要针对个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义。


希腊人爱睡午睡,为亚热带气候所致。说'午安'可包括深更半夜,最后分别才道'晚安'。希腊人做生意方法比较传统,讨价还价到处可见。


奥地利人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西班牙人强调个人信誉,宁愿受点损失也不愿公开承认失误。如果你认为他们在协议中无意受到了损失而帮助他们,那么便永久地赢得了他们的友谊和信任。


法国人给人印象是最爱国的,即使英语讲得再好也会要求用法语进行谈判,且毫不让步。对穿戴极为讲究,在会谈时尽可能穿最好的服装。


爱尔兰人忌用红、白、蓝色组合(英国国旗色),是由于政治、历史原因所致。另外爱尔兰的法律禁止爱尔兰人离婚。


意大利人比德国人少一些刻板,比法国人多一些热情。但在处理商务时通常不动感情,做出决策较慢,并不是为了同幕僚商量,而是不愿仓促表态。


卢森堡人是日耳曼人的后裔。由于国家小,多数人中午驾车回家吃饭,午间是不办公的。


荷兰人曾是欧洲最传统的民族,爱清洁、讲秩序,做生意时希望你在到达荷兰前就事先约定。性格坦率,开诚布公。


葡萄牙人很像希腊人,随和,喜欢社交。尽管天气热也穿着西装,和他们谈判时,应上衣整洁,并在工作和社交场合戴上领带。

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2. 世界各地,有哪些风土人情?

1.泰国 人乡随俗,到泰国有必要知道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1.泰国人习惯"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但僧侣对俗家则不必回礼。见面或告别时的握手礼,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国社会。

2.缅甸 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缅甸男人穿笼衣。要能接受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要能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缅甸人把一种植物磨成粉末,涂于脸上,用来防晒。
要能习惯缅甸人民张开“血盆大口”地和你说话。缅甸人很喜欢吃树叶包的槟榔,所以很多当地人的牙齿都被染成了红色。

3.印度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4.越南 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姓名与称呼】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宗教信仰】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在越南生活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有幸看到了越南的胡志明市欢庆南部解放日的盛景。越南朋友说,4月30日对越南南方的人民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1975年4月30日那一天,越南的南方解放了。

在解放日临近的时候,南方各城市,尤其是胡志明市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大街小巷都挂起了鲜艳的国旗,走在大街上红旗飘飘;各单位都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各家各户也是喜气洋洋的……人们很容易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最令人激动的是在胡志明市的市中心的统一广场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民族风情园,在里面可以看到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是越南的一个缩影。

越南的人棋是最特别的,吸引人眼球的是巨大的棋盘,但最让人好奇的是有人站在棋盘上,身穿有标志的服装,他们便是“棋子”。由在场外的“统帅”指挥“棋子”进攻的路线,走棋的方法和中国的象棋差不多。“棋子”正面对垒时,两方都尽全力对抗,互相打斗,弱的一方就被淘汰出局。整盘棋让人的感觉就是“活”的。

荡秋千也是越南的一个传统的节目,据越南朋友介绍,每次庙会都少不了的。

秋千很大,架子支得非常高,拉住秋千的绳子外面套着的是长长的竹竿,所以荡起来时,绳子不会弯,而且弧度也大。一般秋千上可以站两个人,下面有人用绳子拉。可以想象———身穿飘逸传统服装的越南少女站在上面,秋千被高高的荡起时,像飞舞在空中的蝴蝶。

“嘭嘭……”一朵朵烟花飞起,接着是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往前挤一看,原来是水上木偶戏。越南水上木偶戏是世界木偶戏艺百花园里的奇葩。“水”是水上木偶的艺术生命,水上木偶戏的艺术家们把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在一阵阵爆竹声、锣鼓声、螺号声中,龙、鱼、龟争先恐后跃出水面,这些神灵的动物角色,是按照越南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塑造,涂上生漆金粉和各种色彩,显得质朴可爱。在水上木偶戏的传统保留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金龟喷水,仙女随着“神曲”起舞的那种充满幻想色彩的表演。

在搭起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越南传统的戏曲,有改良戏等。表演的人身着传统的服装,唱着古老的曲子,跳着有节奏的舞蹈。那表演是很古老、很有特色的,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走到哪都会有这韵味十足的曲子萦绕在耳边。

民族风情园里,也有品种众多的美食展览,有春卷、米粉、卷筒粉等有越南特色的可口小吃。在那里参观,不仅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

2.泰国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

3.泰国人忌讳用脚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着时,也不允许将脚尖对着别人,此举被视为不礼貌的做法。抚摸对方头颅或挥手越过别人头顶,被视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动作。

4.泰国人认为右手高贵,而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给别人递东西时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宜托男士转交。如果亲手送赠,那僧侣便会张开一块黄袍或手巾,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因为僧侣是不允许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庙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因此凡入寺庙的人,衣着必须端庄整洁,不可穿短裤、迷你裙、袒胸露背装或其他不适宜的衣服。在寺庙内,可以穿鞋,但进入佛殿时,必须脱下鞋子,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每尊佛像,无论大小或是否损毁,都是神圣的,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做出失敬的动作。

6.尊重王室。在泰国处处可以见到国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币、纸币、日历牌、挂图等,由此可见对皇室的敬重。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例如在公共场合有皇室人员出席时,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7.不要在公共场所做有伤风化的举动,例如在公共场合应避免和泰国人接吻、拥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触犯法律,但是违背了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饮食

泰国人主食是大米,喜欢吃酸辣食物,由于常年炎热,习惯饮用冰茶。泰国菜式通常选用新鲜的材料,菜的味道以辛辣为主,且调味料花样繁多,如有辣椒、咖喱、雨露、虾酱、椰奶等等。泰国菜多数由淡素的食品组成,包括鱼、蔬菜和饭,再加上一些香料和酱汁。但无论饭餐是否丰富,都必有餐汤,与我国的粤菜风格相似。

5.1、穿花格裙的苏格兰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见,苏格兰男人就是其中一例。头戴小黑呢帽,身着花格裙及短袜,手上拿着管风笛,这是苏格兰男人引以为傲的打扮。苏格兰人爱穿花格裙,是因为不同图案的花格布代表着不同的氏族,每一个氏族都为自己设计一种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缘关系的花格布裙。当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时穿出了他们族人的骄傲、责任与忠诚。
2、民俗礼仪
英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国人倾向于接受熟悉的事物,对于新奇或者外来的东西总是持怀疑的态度。英国人比较谦虚,自夸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英国人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幽默感。英国式幽默的出发点自我贬低,以自负为大敌,其最终目的是能够自嘲,嘲笑自己的缺点、失败、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相信华丽的词藻和自夸之词。英国人热爱体育,现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发明,如拳击、橄榄球、曲棍球和网球等。

3. 世界不同地区风土人情

1.泰国 人乡随俗,到泰国有必要知道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1.泰国人习惯"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但僧侣对俗家则不必回礼。见面或告别时的握手礼,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国社会。

2.缅甸 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缅甸男人穿笼衣。要能接受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要能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缅甸人把一种植物磨成粉末,涂于脸上,用来防晒。
要能习惯缅甸人民张开“血盆大口”地和你说话。缅甸人很喜欢吃树叶包的槟榔,所以很多当地人的牙齿都被染成了红色。

3.印度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4.越南 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姓名与称呼】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宗教信仰】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在越南生活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有幸看到了越南的胡志明市欢庆南部解放日的盛景。越南朋友说,4月30日对越南南方的人民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1975年4月30日那一天,越南的南方解放了。

在解放日临近的时候,南方各城市,尤其是胡志明市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大街小巷都挂起了鲜艳的国旗,走在大街上红旗飘飘;各单位都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各家各户也是喜气洋洋的……人们很容易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最令人激动的是在胡志明市的市中心的统一广场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民族风情园,在里面可以看到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是越南的一个缩影。

越南的人棋是最特别的,吸引人眼球的是巨大的棋盘,但最让人好奇的是有人站在棋盘上,身穿有标志的服装,他们便是“棋子”。由在场外的“统帅”指挥“棋子”进攻的路线,走棋的方法和中国的象棋差不多。“棋子”正面对垒时,两方都尽全力对抗,互相打斗,弱的一方就被淘汰出局。整盘棋让人的感觉就是“活”的。

荡秋千也是越南的一个传统的节目,据越南朋友介绍,每次庙会都少不了的。

秋千很大,架子支得非常高,拉住秋千的绳子外面套着的是长长的竹竿,所以荡起来时,绳子不会弯,而且弧度也大。一般秋千上可以站两个人,下面有人用绳子拉。可以想象———身穿飘逸传统服装的越南少女站在上面,秋千被高高的荡起时,像飞舞在空中的蝴蝶。

“嘭嘭……”一朵朵烟花飞起,接着是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往前挤一看,原来是水上木偶戏。越南水上木偶戏是世界木偶戏艺百花园里的奇葩。“水”是水上木偶的艺术生命,水上木偶戏的艺术家们把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在一阵阵爆竹声、锣鼓声、螺号声中,龙、鱼、龟争先恐后跃出水面,这些神灵的动物角色,是按照越南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塑造,涂上生漆金粉和各种色彩,显得质朴可爱。在水上木偶戏的传统保留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金龟喷水,仙女随着“神曲”起舞的那种充满幻想色彩的表演。

在搭起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越南传统的戏曲,有改良戏等。表演的人身着传统的服装,唱着古老的曲子,跳着有节奏的舞蹈。那表演是很古老、很有特色的,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走到哪都会有这韵味十足的曲子萦绕在耳边。

民族风情园里,也有品种众多的美食展览,有春卷、米粉、卷筒粉等有越南特色的可口小吃。在那里参观,不仅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

2.泰国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

3.泰国人忌讳用脚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着时,也不允许将脚尖对着别人,此举被视为不礼貌的做法。抚摸对方头颅或挥手越过别人头顶,被视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动作。

4.泰国人认为右手高贵,而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给别人递东西时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宜托男士转交。如果亲手送赠,那僧侣便会张开一块黄袍或手巾,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因为僧侣是不允许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庙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因此凡入寺庙的人,衣着必须端庄整洁,不可穿短裤、迷你裙、袒胸露背装或其他不适宜的衣服。在寺庙内,可以穿鞋,但进入佛殿时,必须脱下鞋子,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每尊佛像,无论大小或是否损毁,都是神圣的,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做出失敬的动作。

6.尊重王室。在泰国处处可以见到国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币、纸币、日历牌、挂图等,由此可见对皇室的敬重。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例如在公共场合有皇室人员出席时,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7.不要在公共场所做有伤风化的举动,例如在公共场合应避免和泰国人接吻、拥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触犯法律,但是违背了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饮食

泰国人主食是大米,喜欢吃酸辣食物,由于常年炎热,习惯饮用冰茶。泰国菜式通常选用新鲜的材料,菜的味道以辛辣为主,且调味料花样繁多,如有辣椒、咖喱、雨露、虾酱、椰奶等等。泰国菜多数由淡素的食品组成,包括鱼、蔬菜和饭,再加上一些香料和酱汁。但无论饭餐是否丰富,都必有餐汤,与我国的粤菜风格相似。

5.1、穿花格裙的苏格兰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见,苏格兰男人就是其中一例。头戴小黑呢帽,身着花格裙及短袜,手上拿着管风笛,这是苏格兰男人引以为傲的打扮。苏格兰人爱穿花格裙,是因为不同图案的花格布代表着不同的氏族,每一个氏族都为自己设计一种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缘关系的花格布裙。当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时穿出了他们族人的骄傲、责任与忠诚。
2、民俗礼仪
英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国人倾向于接受熟悉的事物,对于新奇或者外来的东西总是持怀疑的态度。英国人比较谦虚,自夸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英国人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幽默感。英国式幽默的出发点自我贬低,以自负为大敌,其最终目的是能够自嘲,嘲笑自己的缺点、失败、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相信华丽的词藻和自夸之词。英国人热爱体育,现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发明,如拳击、橄榄球、曲棍球和网球等。

世界不同地区风土人情

4. 世界各地,有哪些风土人情?

1、中国汉族:重要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重阳节”“冬至”“七夕”等。信仰儒、道、佛、祖先崇拜。葬礼古代为土葬,近代改为火葬。
2、中国彝族: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此外,还有“密枝节”“插花节”等 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有抢婚的遗俗。
3、中国壮族:“三月三”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多穿无领左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节日有吃五色饭,五色蛋的习俗。实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4、挪威人讲究守时及与人谈话保持一定距离,拜访或出席家宴,要准备花或糖果送给女主人。出外郊游不要惊吓河鸟(挪威国鸟),普遍视红色为流行色。
5、德国人,有一种名副其实的讲究效率的声誉。德国谈判者的个人关系是很严肃的。要习惯于在所有场合下穿一套西装(不要将手放在口袋里,这被认为是无理的表现)。馈赠要针对个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义。
6、英国人凡事都循规蹈矩。英国人在除夕这一天,家里必须瓶中有酒,橱中有肉。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土人情

5. 世界各地,有哪些风土人情

荷兰,风车的故乡,风景如画的洼地国家。
俄罗斯,热情的斯拉夫人,伏特加的故乡,遍地是森林。
英国,绅士贵族的发祥地,美丽的泰晤士河承载的过去和将来。
美国,最强的国家,印第安文化的承载地,自由女神等着你们。
德国,最守纪律的国家,啤酒当水喝,香肠很好吃。
埃及,文明发源地,金字塔的国度充满着神秘。
巴西,桑巴之国,足球有着桑巴一样的魅力 。
水乡古镇 周庄
六朝古都 西安
音乐之都 维也纳
桑巴王国 里约热内卢
宗教圣地 耶路撒冷
令人神往的地方 日内瓦
美丽的滨海城市  悉尼
有着民族小英雄于连铜像的比利时首都  布鲁塞尔
实现万千美梦的芬兰  圣诞老人村

世界各地,有哪些风土人情

6. 世界各地,有哪些风土人情?

1.泰国 人乡随俗,到泰国有必要知道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1.泰国人习惯"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但僧侣对俗家则不必回礼。见面或告别时的握手礼,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国社会。
2.缅甸 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缅甸男人穿笼衣。要能接受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要能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缅甸人把一种植物磨成粉末,涂于脸上,用来防晒。
要能习惯缅甸人民张开“血盆大口”地和你说话。缅甸人很喜欢吃树叶包的槟榔,所以很多当地人的牙齿都被染成了红色。
3.印度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4.越南 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姓名与称呼】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7. 世界不同地区风土人情是什么?

1、蒙族的蒙古包,因为游牧方便中国南方屋顶尖,北方的缓和,因为北方少雨,南方则多雨。
2、巴西人跳玉米舞,因为本地主产玉米阿拉伯人的房子以白色为主,穿戴也以白色为主,因为白色有利于散热,妇女带面纱是因为宗教沙漠地区人晚上睡屋顶是因为终年炎热少雨。
1、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高原豪放之气。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方式,民族民间工艺,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2、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等。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节艺术的百花园。  
3、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等,都各有特点,饶有风趣。

世界不同地区风土人情是什么?

8. 外国的风土人情

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买的食品都简单。一袋面包,—罐饮料,一袋胡萝卜,几只洋葱,偶而也有人买一盘牛肉的。他们极少用调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 

在美国城乡,咖啡店(兼营冰滇淋)、麦当劳快餐店比比皆是,前者恰似中国四川的茶馆,后者很像中国河南的面馆。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一个多美元,吃一碟冰淇淋二三美元,边吃边聊,十分惬意。美国的冰淇淋堪称一绝,有各式各样的,上面还撤满了脆香的果仁,十分好吃。 
二、居民住房 

美国城市居民的住房从总体规划与布置,到具体的设计与安排,都是比较实用舒适的。在一个小区里除住房外,学校、商店、文体设施、公园、银行、邮局等等都一应俱全。美国老百姓住房。就一般水平而言,不论楼房或平房也不论几居室,在设计上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客厅与餐厅连为一体,比较大,因为家人活动大部分时间在客厅;二是厨房比较大,并且与餐厅相连。厨房里壁橱很多,餐具与食物都放在橱里,看起来很简洁。电冰箱容量大。另外就是其它电器一应俱全,墙壁上电插头多。这当然要有充足的电力为基础。旧金山一般每月电费四、五十元。据说电力公司鼓励多用电,办法是一度电是十美分的话,十度电可能只收九十美分;三是卧室小,但壁橱大而且多,十分实用。一般卧室除摆一张双人床外,再没有很多空间。所有衣物都挂放壁橱里。美国人极少用箱子,如遇搬家(比较起来,他们喜欢搬家)就到商店里要几只纸箱;四是洗手间多。一般二间以上卧室的民房都有二间以上的洗手间,而且空间大,设备完善,使用方便。 

在美国平民百姓要安家住房,不外是两个办法,一是买、二是租。先说买房,那你必须先找一所房地产公司,由公司派一名经纪人领你到处看房子。看中后则由经纪人出面与卖方交涉。这当中还有贷款公司、银行、公证等一套手续全部办妥。按约先交“头款”,一般是总价的十分之一,其余的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内分期付清,每月二、三百元,一二千元不等。若一月不交,银行就有权低价拍卖,你的“头款”都可能收不回来。租房则简单得多。 
三、衣饰装扮 

美国市面上,专营服装的商场特别多,一概开架出售,有些还是百年老店,其规模与气派,都是很大的。并 且分工有序,如有的专营妇女与儿童服装,有的专营中老 年服装,有的专营T恤衫等等。在美国买服装和一些日用百货,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所买的商品没使用过,无污染无损坏,并保存有发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都可以退货退款。在美国很少有卖布匹的绸缎店,也没有缝衣店,因而很少见到卖缝纫机的。据说做一件成衣工钱很贵。总的看来,美国人在穿的方面花销不会很大。 

在服装商店许多中低档服装与鞋类都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如各类夹克衫,牛仔裤,衬衫,还有各式T恤衫,羽绒服等等,都是中国制造的,每件二三十美元,四五十美元或七八十美元不等。这些大都是根据美国商人的设计与要求制造的。高档的服装与鞋类大多是欧洲的,其中意大利的居多。亚洲则是台湾、香港与韩国等地的。 

美国人不甚讲究衣着打扮,穿衣宽松、随便,不拘一格。有的人在长衬衫外面套一件短小的甲克。类似长袍短褂;有的人在浅色衬衫里面穿上一件深色高领的棕毛衫;有的人则在长棉毛裤外面穿上一条短西装裤。总之,美国人穿衣有时给人一种不大利索的印象。 

美国人平时穿衣马马虎虎,但是正式场合还是颇为讲究的。在政府部门和公司工作的上班族每天均衣冠楚楚:男士西服革履,头光面净;女士是各式裙装配以淡妆。若举行舞会,人们穿着庄重典雅:男士黑色晚礼服,女土则穿深色袒胸露背的曳地长裙。 

少数年轻人喜欢奇装异服。比如—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上身穿一件紧身毛料西式上衣,下身穿了一条臀部有两二个破洞的牛仔裤,露出了内裤。有时还能看到—些年轻人把好好的牛仔裤撕破,露出膝盖。美国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仍重传统。穿裙装的多于穿长裤的。冬季喜欢穿长长的呢大衣,这可能与美园气候有关。 

最令人不解的是,在炎热的夏季,有的人身上只穿汗衫、短裤,但脚上都捂着一双旅游鞋,外加一双厚棉袜。有时已是深秋季节,有的姑娘身穿夹大衣,却光着脚,穿双拖鞋,漫步于街头。 

如果说美国的食品价格低廉的话,那么,衣服和鞋类就比较贵了。稍好的运动绒衣要五六十美元一件,更别说那些高档时装了。可喜的是中国产品,主要是服装和鞋类打入了美国市场,且价格便宜。中国的棉制品、羽绒服和丝绸颇受美国人的欢迎。 

美国人喜欢购置新衣,也常扔旧衣。所以街上设有商店,专门销售旧衣,有些旧衣论磅出售,1元一磅。有些跳蚤市场、教会或医院也有不少旧衣出卖。光顾这些地方的多是些低收入者,此刻他们也不考虑旧衣会传染疾病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了,当然也有人认为旧衣经过高温洗涤和烘干可以消毒。 
四、交通工具 

如果没有汽车,美国人寸步难行。对美国人而言汽车与水和面包同等重要。在街道上,见不到什么行人,全是汽车。偶尔见到一二辆自行车,也是锻炼身体用的。公共汽车相对很少,主要街道上半个小时一趟,倒也准时。一辆能乘六七十人的大轿车,常常只有两三个乘客。街道两侧都画有停车位,稍大些的商店都有停车场,停车场也都画有停车位,而且头几个车位必定是残疾人车位(用蓝色画一轮椅),不准越“雷池”一步。 

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一般每人都有辆车,一般老百姓只能用得起中挡车。买车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办法是买新车。新的中挡车大约是一万五六干美元一辆。好车、豪华车就很贵了,三五万的,几十万的都有。买辆中 档的新车,可以分期付款,第一次付几千美元,以后每月 交一二百元,三五年后、全部交清。第二种办法就是买旧 车,那就看你的运气了,价格数干元、数百元不等。一般 说来,旧车都要不断修理,弄不好是“豆腐捣成肉价钱”,也不一定合算。不论你买什么车,反正花在车上的钱,包括分期付款,修理费,汽油费,保险费,每月总共也得要 二三百元,对一个中等水平收入的人来讲,是仅次于住房 的第二笔大开销。 

五、通讯便捷 

电话为美国人造了福,美国人对电话就像小汽车一样,不可缺少。在美国申请电话十分简单。你只要给电话公司打个电话,一天之后,就会得知电话号码,电话公司还会送一本电费的电话号码本,只要将自备电话插在房间的插座上,同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联系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图文传真机也普及到家庭。 

电话收费.是比较便宜的,市内电话不收钱,国内长途十几分钟才一美元。国际长途、如给中国内地打一分钟一美元左右。周末两天早晨8点至下午5点收半价。每月25日,电话公司纪你寄来收费单,几月几日几时,你给谁挂(电话号码)打电话,多长时间,多少钱,一清二楚。 

因为电话普及,邮局就清静多了,只有必要的信件、资料才通过邮局。美国人特别喜欢寄贺卡,自选商场门口都设几块木板卖“卡”,每张一二美元不等。有家专门做贺卡生意的公司,因为经营有道,世界闻名,成为巨富。寄贺卡并不一定要去邮局,因为大街上矮墩墩的邮筒到外都有,只要投进里面,信件很快就会到达目的地。 

六、影视现状 

电视是美国寻常百姓家的一种主要生活需要,它的作用与重要性日益突出,这早为美国社会所公认。一般来说,看电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只利用电视机的天线,接收为数不多的几个公共台,主要是看重要新闻。另一种是购买天线盒,每月40个美元左右,有了它,一下能调出几十个台。这些台大致有个分工。比如,有的专播政府公告,只有文字和音乐,没有说话的,也只有这个台不摇广告,那些文字公告反复播。有的专播因内外新闻,也是反复播。有若干个体育台,分工很细,棒球、橄榄球、拳击、篮球都有专门的台反复播。文艺也有许多台,有的专播获奖的黑白电影片,有的专播摇滚音乐.流行歌曲,有的专播乡村音乐。有的专播连续剧,有的专播“肥皂”短剧,等等。 

电影则租磁带用录像机来看。随着电视、录像的发展,美国租用录像带的商店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隔两个街区就一个。 

电影院一般都有几个放映室,每个放映室一二百个应位不等.各放映室错开时间放不同的电影,一张票十几美元,你可以从进院开始看到清场时才出来。 

八、银行情况 

美国银行业的活动与作用已经深入到平民百姓家。美国一般平民百姓的现金交往,加工资支付,购物支付超过几十元的都用银行支票或银行信用卡。包括那些以“穷” 出名的中国留学生,只要有点钱(二百美元,三五百美元不等,这在美国是微不足道的)都存到银行去,很少有在自己口袋里装上数百元现钞的。这已成为一种时尚。细想起来,这样做好处很多,首先是避免了携带现金的那种担惊受怕之苦。他们的银行多得像加油站一样,到外都是。并且每个银行都是电脑自动化管理,服务热情周到,极为快捷,而且安全可靠。银行已成为美国寻常百姓家的理财帮手、成为他们生活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0571.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