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宝的涉案

2024-05-14

1. 李国宝的涉案

 道琼斯内幕交易案2007年曝光以来,李国宝一直坚称清白,而春节后他却宣布辞职,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春节前夕的和解协议。2008年2月5日,美国证监会(SEC)在20447号公告中称,已经与涉嫌利用内幕消息在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案件中获利的梁启雄(香港万众电话创办人)、王勤竞(梁启雄的女婿)以及李国宝达成和解协议。根据安排,SEC将对梁启雄处以1620万美元的罚款(810万美元是其利用内幕交易的获益,另外810万美元为罚款),对王勤竞处罚8万美元(其中4万美元为其利用内幕交易的获益,另外4万美元为罚款);SEC认为,曾任新闻集团董事的李国宝向其好友梁启雄透露了新闻集团即将收购道琼斯公司的内幕消息,因此也对李国宝处罚810万美元。从SEC公布的材料来看,它并没有找到李国宝向梁启雄透露消息的证据,也没有找到李国宝本人利用该内幕消息进行交易而获利的证据。SEC只是声称,李国宝在获知新闻集团要收购道琼斯之后与梁启雄一起坐飞机去上海,之后,出现了梁启雄家人买卖道琼斯公司股份的事件。SEC认为,李国宝“应该知悉”,其所透露的信息会被利用。也就是说,SEC对李国宝的指控完全是基于“有罪推定”,这种做法与美国法律的“无罪推定”精神相违背,这也正是为什么自从2007年5月份道琼斯内幕交易案曝光之后,李国宝一再坚称自己的清白,并决定与SEC抗辩到底。但与SEC的突然和解,说明李国宝态度在半年内发生了逆转,这在香港政经界掀起巨浪,外界开始普遍关注李国宝妥协的真正原因,他是否自认有罪?与SEC之间有何特别约定?香港众多法人团体及一些传媒认为李国宝的和解意味着认罪。部分团体负责人高呼李国宝的诚信已受质疑,应辞去行政会议成员职务,并要求特首曾荫权就事件表明立场,同时要求金管局跟进调查案件。消息人士透露,正是媒体的这种解读,令李国宝感觉到颇大的压力,为避免事态影响到政府公信力,他才决意辞职——因为受制于美国方面的和解约定,他在和解后不能再向外界吐露整个和解的条款和内容,这使得他对于香港传媒的“指控”根本无力抗辩。 李国宝虽然辞去行政会议成员一职,但事情可能还未结束,他在其他机构的职位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港交所独立董事、香港著名的股市评论员戴维·迈克尔·韦伯(David M. Webb)已经发文要求金管局应该继续根据银行业指引,确认李国宝是否是一家香港银行合乎资格的主席及CEO人选。同时,他还兼任10家其他上市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这些职位或许都将受到影响。韦伯在早前给《第一财经日报》发来的评论中,很尖锐地指出,虽然李国宝并没有承认或是否认罪行,但是如果他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就应该战斗到底,以证清白。而在当前情况下,李国宝应该辞职,否则会令政府的诚信受损。不仅如此,一些党派领袖也借机频频向曾荫权施压,认为行政会议是特首最高咨询机构,如今其成员出现问题,曾荫权需要对此事进行解释,以释除公众对李国宝诚信问题的疑虑。2月15日,在东亚银行2007年年报记者会上,李国宝被媒体围得水泄不通,大家要求他给出一个解释。“根据我与SEC达成的和解协议,我不得就此发表任何评论,应该保持沉默。”李国宝拒绝了大家想要窥探“特别约定”的念头。对于选择和解的原因,李国宝倒是回答得很干脆。他表示,决定选择和解,是两难的决定,他个人其实可以选择抗辩,但是有关司法程序可能会拖延七至十年,考虑到家人、银行业务、社会公职等多项因素,他决定接受和解。李国宝的缄默并不被外界认可,次日各大媒体均继续大篇幅报道该事件,继续认定其“有罪”。有感于各方压力,李国宝向曾荫权递交了辞职信,要求辞去行政会议成员一职。他在当天所公布的个人声明中称,根据他与SEC的协议,必须就此事保持缄默,因此不能向公众及传媒提出的问题作任何回应及解释,而这将“令行政长官及行政会议添上多一重无形压力,对他们绝不公平,为顾全大局,经慎重考虑下,作出这个艰难而沉重的决定”。曾荫权对李国宝的处境及以大局为重的处理方法,表示理解,但仍希望他慎重考虑是否应该请辞。不过李国宝辞意坚定,并于傍晚向曾荫权递交了辞职信,曾荫权最终尊重他的决定,接受请辞。而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梁振英对于李国宝请辞也深表惋惜。他说,李国宝一直热心服务社会,在金融服务及教育方面贡献良多。他与其他行政会议成员希望李国宝日后在其他岗位上继续服务香港市民。另外,也有很多银行界人士都支持李国宝继续参选下届立法会,李国宝称,他会慎重考虑。

李国宝的涉案

2. 李国宝的相关资质

学历及专业资格* 剑桥大学文学硕士(经济及法律)剑桥大学文学硕士(经济及法律)* 英国银行学会资深会士英国银行学会资深会士* 英国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学会资深会员英国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学会资深会员* 英国电脑学会特许资深会员英国电脑学会特许资深会员* 香港电脑学会院士香港电脑学会院士* 英国仲裁人学会资深会员英国仲裁人学会资深会员* 剑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剑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华威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华威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岭南学院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岭南学院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美国康涅狄格洲Trinity College 荣誉文学博士美国康涅狄格洲Trinity College荣誉文学博士*龙比亚大学荣誉工商管理博士龙比亚大学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帝国理工学院荣誉理学博士帝国理工学院荣誉理学博士* 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香港银行学会资深会员香港银行学会资深会员* 澳洲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澳洲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职业: 职业:* 银行家(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银行家(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

3. 李国宝的涉足银行

 李国宝成长成熟的同时,东亚银行也在发展壮大。1969年,东亚银行庆祝成立50周年纪念,三十而立的李国宝也于同年正式加盟到东亚银行。当时,李国宝已获得相当的商业和会计经验,所以很快熟悉业务,成为董事会放心信赖的人。当银行的总会计师去世后,李国宝接替了他的位置。而且干得相当不错。担任总会计师一段时间后,李国宝被任命为总经理助理。 东亚银行总经理即李国宝的叔叔李福和宣布,他将于1976年底退休,并提出由东亚银行另一创始人家族之代表简悦隆担任总经理,由李国宝出任副总经理。到了1981年,年高的简悦隆宣布退休,董事局选择李国宝出任了银行总经理(现称行政总裁)一职。时年42岁的李国宝由此成为东亚银行的栋梁,开始以一个银行家身份,带领东亚银行迈向新纪元。李国宝上任东亚银行总经理时,面临的是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 谈到这一点,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东亚银行成立后香港银行业的整体发展历程,以及东亚银行在此期间的主要经营发展特点和轨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香港的银行业主要以贸易融资为主,很多银行的业务大都集中在押汇、侨汇及汇兑业务方面。但战后海外华侨对国内经济形势心存疑虑,各国也开始限制向中国内地汇款,所以侨汇业务开始锐减。汇兑业务也和侨汇的处境一样艰难。这对香港的银行业,特别是华资银行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好在旧的优势失去时,新的机会也随之来临。战后,香港经济开始复苏,经济结构开始转型。尤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为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在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中,香港银行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一方面是随着竞争的激烈,一大批小银行结业的同时,部分有相当实力的银行迅速崛起,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香港银行业遭遇到异常恶劣的环境,1965年,多间华资银行挤提,恒生银行被汇丰兼并,东亚银行因作风稳健,资金充足,反于危机后存款增加,并于香港及海外树立鲜明的形象。东亚银行紧跟时代变迁,善用先进技术与理念创新经营,让银行在业界保持了领先地位。例如,1969年全线安装最新的联线计算机系统,成为香港首家在运作上采用尖端科技的华资金融机构。1975年与美国银行共同推出首张港币信用卡——东美信用卡。而且始终以稳健而审慎的经营方针开展业务,有力地保持了银行的安全与稳步发展。 李国宝上任时,既要应对本地华资银行的竞争,也要面对越来越多外资银行的挑战,而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香港又处于中英谈判的敏感前夕,各种挑战汇聚一起,可谓是险象环生。肩负重任的李国宝深信,只有带领东亚银行成为一间很杰出的银行,才能与其他银行竞争。因此,他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自己及下属共同努力,要比其他银行更为突出。并且大刀阔斧地开始了经营变革。变革的最重要一条,就是要团结更多的积极力量,将东亚银行带到又强又大的新境界。东亚银行从创办到李国宝出任总经理期间,虽然银行股份从30年代就已在香港股票市场买卖,但整个银行却一直由参与创办的几大家族控制,垄断经营。这种安排有利于形成稳定力量,确保银行在创立初期以及动荡的环境中保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在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竞争是要有实力的,实力既可以依靠自己的积累,也可以向外部借力,要做大事,二者缺一不可。为此,李国宝积极提倡共识与合作,不断吸引外界贤能加入东亚银行,极为有效地提升了东亚银行的整体实力,坚定地捍卫了东亚银行作为香港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的地位。李国宝还在业务上加强对外合作,拓展银行发展空间。比如,上任总经理(现称行政总裁)的第二年,他即就推动东亚银行与多家银行机构共同创办“银通”,在香港、澳门、深圳及珠海设立了自动柜员机网络;1984年东亚银行又与多家银行共同创立迅通电子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以配合在分行零售点提供电子转账的服务;1987年,东亚银行成为威士国际组织(VISAInternational)及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International)的主要成员,并开展其独立之信用卡业务;1989年东亚银行又成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6名始创成员之一;自1995年起,更直接通过收购不断扩张银行业务的规模,如1995年收购中国联合银行,2000年收购第一太平银行,2001年,收购美国大兴银行等,而且成功对其业务进行了整合。 李国宝注重保持银行的良好运作,要求银行拥有优秀的企业管治。为此,他开放银行的高层管理者职位,聘请几大家族以外的贤士能人出任重要职务,并十分注重吸纳、培养与善用人才,通过高效率的队伍让银行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持稳健与高效经营。“每早高级职员及部门主管都会在8点开会,管理层对于银行各项业务都要有清晰的了解,透明度要高,对待员工则要奖罚分明。”则是李国宝让银行稳健高效运转的一个成功之道。同时,李国宝非常注重树立东亚银行的卓越形象,并积极增进东亚银行与香港市民的联系和感情,以巩固和深化东亚银行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口碑。在电视广告中,东亚银行将自己标榜为“香港人的银行”,以区别于其他大银行。这种定位,深得人心,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无比。而且,他们一贯坚持以行动来证明自己,并非是空有口号的人。东亚银行从创立起就以优质服务而著称,李国宝领导银行后,更将这一传统优势发挥到新的水平。这也与李国宝本身的为人很有关系,很多和李国宝有过交道的人都说,谦恭温和的他总是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拜访和答谢客户是他经常做的功课,如香港SARS最严重时期,他就坚持每天拜访客户,并留出一些时间,亲笔用英文和中文给曾会面的人写信致谢,更是李国宝不改的习惯。人们常说,有怎样的老板,就有怎样的下属。老板都这么为人着想,东亚银行的职员们,自然也会对客户多一份真诚。服务客户,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及能力,而且要深具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地满足所需。这也是李国宝关注并擅长的事情。1969年东亚银行为提高服务效率而推出的电脑联网以及后来的首张港币信用卡的发行等等,都是他亲自参与的成果之一。他领导东亚银行以后,东亚银行在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上,亦取得杰出进步。如今,东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范围涵盖存款、外币储蓄、零售投资和财富管理服务、楼宇按揭贷款、私人贷款、信用卡产品、电子网络银行服务、银行保险产品、强制性公积金服务、贸易融资、银团贷款、汇款及外汇发展交易等领域。配套设立了个人银行、企业银行、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中国业务及国际业务等部门,可灵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而且还以提供全面的零售及商业银行服务著称,并设立“显卓理财中心”,提供尊贵的理财服务。东亚银行不但通过提高职员的服务质素及效率让客户满意,也注重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更加贴近现代人的需求。1999年,东亚银行推出了电子网络银行服务,让客户可透过互联网、流动电话、“面面通电话”、电话及服务机5种电子媒介处理银行财务,同时还透过东亚证券推出了电子网络股票买卖服务,成为香港首家推出网上买卖证券服务的银行。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领袖,李国宝放眼全球。上任不久,他即把银行事业的对外拓展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并接连在香港之外开设营业据点。同时,李国宝还带领东亚银行进入其他业务领域,成立多家全资附属公司,提供多元化服务,包括:东亚银行(信托)、东亚证券、东亚资产管理、东亚期货、蓝十字(亚太)保险及领达财务等,而且通过从3大国际会计师行收购相关业务,于2002年成立了卓佳专业商务有限公司,让银行成为大中华地区商务、企业及投资者综合专业服务公司的翘楚。因业绩卓著,1995年,李国宝出任了东亚银行副主席,1997年又被委任为主席兼任行政总裁。在他的领导下,东亚银行不但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而且将事业线拓展绵延到庞大的内地市场以及东南亚以至英美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东亚银行集团已在全球设有超过200间分行及代表处,包括于香港的逾120间分行和显卓理财中心、在大中华区的50个营业据点,和遍及美国、加拿大、英国、英属处女群岛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国际网络,并聘有逾8900名职员。到2007年6月30日止,集团的综合资产总额达3,432亿港元,并在上半年取得44.78亿港元的总收入和19.11亿港元的税后溢利。

李国宝的涉足银行

4. 美国监管机构如何查违规

  今年以来,美国的监管机构开始调查我的一个中国客户期货交易违规。
  我的客户在美国的商品交易中,因先后有几次违反规则的行为,在被警告无效之后,监管机构告知我的客户,说正考虑起诉他,如果他愿意,可向监管机构提交一份解释,并附上任何证词、交易记录、分析图表等所有一切支持他的观点的证据。
  五年前香港东亚银行董事长李国宝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美国证监会罚款800万美元。李身为道琼斯的董事,提前获知道琼斯即将被收购。巧的是,在消息公布之前,李国宝的好友买入了道琼斯的股票,并在消息公布后获利卖出。就此事,美国证监会获知,李国宝在时间敏感期间与这一朋友乘同一班飞机(当然不仅于此),因此向李国宝发送了与发给我的客户的一样的通知。
  大部分国人碰到这样的事,一般会以为坦白从宽、认错态度是救命稻草。可在美国,这是错的。依美国法律,倘如此,我们会死得更难看。
  研究李国宝案等案件,就会发现原本振振有词的当事人,最后都与监管机构和解认罚了事。这不是因为花不起律师费,而是他很可能解释不过。李国宝案和我客户的案件,都面临与美国法律里威尔斯通知相似的程序。在该程序中,如果让你解释,意味着美国监管机构已调取了涉案的所有证据,进行了所有必要的调查,如果起诉,监管机构胜率很高。这些监管机构并非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在诉讼中,他们和被诉一方完全平等,想赢官司都要讲法律靠证据。
  所以可想而知,此解释得有多么困难,你需要把握这个最后的机会提交你的观点和完整的证据,以让监管机构明白:虽然它有了证据,但它想和你打的官司一定会输!在我的客户的案子中,他被告知,直接承认错误和接受罚款了事,只能给监管机构以更充分的信心打赢这场官司。而当客户转向正确的解释方向的时候,却发现真的困难重重。为了证明交易虽然违规但没有获利,客户不单要翻遍历年在中美两个市场的交易记录,更要再聘请一家知名的审计机构出具分析报告。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法庭上惯常重视的所谓原件或复印件规则(?)变得无足轻重。首先在于,当对方尊重法律的时候,你也变得谨慎和诚实起来;即便你拿出一份原本可能不存在的证据,但是,面对监管机构里比你认真和专业更多的律师,你将无法承受后续的任何问题。
  李国宝案和我的客户的案件,最终的解决都包括高额的和解性罚款。这种罚款数额在国内几乎不会见到,因而在谈判之初也很容易让人觉得美国政府在针对某国投资者。
  但你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在威尔斯通知的规则之下,你恨不得提出和解。若真的打起官司,美国法律规定的惩罚一定是你无法承受的。李国宝案,如果他打不赢这场官司,不但可能需要支付三倍于获利数额的罚款,更可能无法再进入美国市场。因此,在规则面前,武断地说美国针对哪国或哪个企业,没有意义,即便有所针对,他们一定也经过了一定的、我们可以知道的程序。
  而除了对规则的刻板遵守,我们还得看到美国法律的灵活一面。相比近期同样身陷丑闻当中的香港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我的客户其实默默无闻,所以美国的监管机构并没有上来就威胁要处罚,要起诉,而是在此之前已警告过两次。但对于那两家大银行,监管机构相信其谙熟美国法律,因此看起来是一犯即罚。在惩罚之后,监管机构方才看你的态度。
  从法律意义上说,除非你不和美国有任何关系,否则美国是遵守规则者的天堂,是违反规则者的地狱。我们在媒体上看惯了美国法庭上控辩双方的精彩表现,但若真的身处其境,那种感受一定极其痛苦。
(作者系经济法律师)录入编辑:张珺

5. 关于河南刘芳

名义上,他是一个散户 
拥有一个最普通的名字 
(边烽伟:因为刘芳这个名字并不是非常奇怪的名字) 
事实上,他却是股市大亨 
轻轻松松就能赚取上亿元 
(边烽伟:他等于是最快地享受了短期内的利润最大化) 
他是谁 
是真正的散户,还是潜伏在暗处的神秘力量? 
敬请收看经济观察《谁是刘芳》 

记者出镜:各位好,欢迎收看《经济观察》。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看似普通的投资者的投资神话。说这位投资者普通,是因为在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他以一个最常见的名字“刘芳”出现在公开资料中;而说他创造了投资神话,是因为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他就轻轻松松地赚取了上亿元人民币。所以我们只能用看似普通来形容这个“刘芳”。那么,刘芳到底是谁呢?他是怎么创造股市神话的呢?我们今天的经济观察就一起来看看刘芳的故事。 

正文: 
涨停,涨停,还是涨停!在7月9号发布定向增发公告后,*ST金泰在随后的43个交易日里,股价从3.16元一飞冲天,直线上升到26.58元,涨幅高达741%。连续42个涨停之后,上市公司ST金泰一举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涨停次数最多的一只股票。 
这个名叫黄俊钦的人,是*ST金泰的大股东新恒基公司的老板,他的个人账面财富也因为ST金泰的连续涨停,而一度达到了1417亿元,直逼亚洲首富李嘉诚。ST金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疯狂涨停?为什么在连续42个涨停之后,公司又紧接着出现了7个连续的跌停呢?大股东新恒基将对上市公司实行的资产注入究竟是真还是假呢?一连串问题将上市公司董事长黄俊钦推上了风口浪尖。(快闪) 
而就在市场开始质疑黄俊钦的时候,有一个人或许正在暗暗品尝搭顺风车带来的巨大甜头,这个人名叫刘芳,他以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ST金泰一季度报告中的。公开资料显示,刘芳持有公司312万2403股股票,2.11%的持股量使其成为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记者计算了一下,在今年3月6号停牌前,ST金泰的股价从来就没有超出过4元。以每股4元来计算,刘芳的建仓成本低于1250万元。而在连续42个涨停之后,8月30号ST金泰的股价已经达到了25。31元,也就是说,如果此时刘芳还继续持有这只股票的话,其市值已经超过了7900万。在短短42天内,刘芳的收益超过了6600万元。 
不过,让人吃惊的还不仅仅是刘芳的收益,他对这只股票的建仓时间也让人觉得蹊跷。在上市公司去年底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并没有此人的身影。显然,刘芳是在今年一季度大举进入*ST金泰的,而就在他建仓后不久,ST金泰的股价就一飞冲天了。 

边烽伟 证券分析师 
因为ST金泰在复牌之后有40个涨停,因为它是ST的股票,而且在涨停的时候每天的成交量非常小,所以应该是买不到的。如果你要买入的话,应该是在涨停之前,而且这个股票在涨停之间的走势,一直是以横盘为主,所以没有什么在盘面上的迹象,所以刘芳买入,肯定是在启动之前,这是可以肯定的。 

那么,作为一名散户投资者,刘芳为什么敢于大举持有一只亏损的ST股票,他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什么他对股价的启动时间把握得如此精准呢?是依靠准确独到的分析,还是碰运气,抑或是不可告人的"内幕消息"呢?刘芳的神奇投资故事引起了注册会计师边烽伟的注意。他告诉记者,投资者持有ST股票,并且能够享受到这么大的收益,不外乎三种情况。 

边烽伟 证券分析师 
第一种是老股被套,可能经历了一波熊市,一直被套;一种是运气,比如说前期的海通,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之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横盘的,有很多人当时传闻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他进去,最后拿了一个香饽饽;另外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幕交易,或者有消息。 

那么刘芳属于哪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边烽伟 证券分析师 
从刘芳来看,因为他买入的时间点正好是在那一个季度,也就是在今年一季度左右,去年年底左右,所以只有这一个季度买入的人,他等于是最快地享受了短期内的利润最大化。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应该是第二种和第三种的可能性最大一些。(转黑) 

记者出镜: 
看来,这个名叫“刘芳”的人,运气真是不错。ST金泰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他创造了利润的最大化。目前,刘芳是否已经获利了结,要根据ST金泰的三季度报告才能得出结论。而刘芳的神奇之处,还远不止这些。这个普通的人名,还出现在桐君阁、汕电力、云内动力等十多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前十位股东名单中。 


42个涨停板之后,*ST金泰的所有股东都身家暴涨。从概率学上说,几乎谁都有可能买到这样一匹黑马,所以刘芳如果仅仅只是对ST金泰大量持有,或许还无法引起市场的关注。但事实上,我们在桐君阁、川化股份、汕电力等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料中,都能看到这个名字。而这些股票最近的走势,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刘芳的投资眼光。 
这张表格纪录了刘芳在今年二季度新进的上市公司。其中,新进桐君阁361.41万股,位列无限售条件股东第一位,仅次于控股股东太极集团;新进凯迪电力74.11万股,位列第三位;新进汕电力A60.43万股,新进三环股份115.82万股,同时位列第七位;另外他还新进了52.68万股川化股份,位列第九大股东。 

刘芳2007 年持有的流通股股票 
股票简称 持股数量(万股) 无限售条件股东地位 截止日期 
*ST金泰 312.24 1 2007-6-31 
桐君阁 361.41 2 2007-6-31 
凯迪电力 74.11 3 2007-6-31 
汕电力A 60.43 7 2007-6-31 
三环股份 115.82 7 2007-6-31 
川化股份 52.68 9 2007-6-31 

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从4月1号到今天,这6只股的表现都非常抢眼。其中,一只涨幅超过300%,两只超过100%,涨幅最小的桐君阁也有34.56%的收益。粗略计算,刘芳持有的这6只股票的总市值已超过1.5亿元。事实上,除了这6家直接持股的上市公司,刘芳目前还间接持股新都酒店和S飞亚达两家公司。另外,今年一季度的时候,刘芳还曾经持有广安爱众21.53万股、建发股份286.9352万股、亿城股份97.0127万股、ST达声37万股,不过在这些公司的半年报当中,这个名字已经消失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而在去年,刘芳的名字还出现在太极实业、酒钢宏兴、云内动力以及*ST比特等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榜上。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这么多刘芳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呢,如果是同一个人的话,拥有如此雄厚资金实力的他,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 

边烽伟 证券分析师 
这个非常难说,因为刘芳这个名字并不是非常奇怪的名字,非常正常,所以都很难说。 

看来,这十几个刘芳是不是同一个人,还需要相关部门查看证券登记资料才能得到答案。不过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发现这十几个刘芳对这些个股的介入特点上,存在惊人的相似,都可以用“早、快、准、狠”来形容。 

边烽伟 证券分析师 
第一,里面没有大盘蓝筹股,基本上都是有一些题材的,或者说重组的,有股改的,所以这些股票和ST金泰多少有点相似的地方;这些股票刘芳的名字进去的时候,往往是在这些股票启动前的一个季度,因为我们现在是一季度一季度的公告持仓情况,所以那么巧,这些股凡是刘芳出现的地方,都是能够拿到利润最大化的,他都是在这儿之前一个季度就已经埋伏了,然后在一个季度之内往往这些股票至少都有50%以外的涨幅,所以确实是不容易。 

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刘芳似乎很轻易地做到了。那么,以自然人身份持股的刘芳,背后是否另有控制人呢?让普通投资者想不明白的是,一位散户能够独立掌握如此多上市公司股票的绝佳介入时机,而且能够控制这么多的资金进出,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散户呢?一时间,“刘芳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成为股市讨论的热点。 

股民 
记者:你觉得他跟你一样,是一个普通的散户投资者吗? 
A:不会的,肯定跟我两样的,否则我就买了 
B:很神秘的,这肯定的 
C:大概靠公司研究吧 
D:我就觉得他肯定是有背景的,跟机构是联手的 
B:这个肯定有内幕,要不是,他为什么都参加了股改前的ST的股东,而且是成为大股东,对吧 

刘芳的真实身份让人难以捉摸,而刘芳是否涉嫌内幕交易,这个问题更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边烽伟 证券分析师 
这些股票里面都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你进去的时候,你可以说是投机,但是也没那么准,从我们来看,个人投资者连续那么准地投入,或者说拿到回报,这个从长期来看,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只能说是疑似,因为这个东西是无证无据,空口无凭。 

那么,随着刘芳这个名字逐渐被市场所关注,上市公司自身又是怎样看待这个被称为“史上最牛的散户”的呢?记者联系了多家被刘芳持股的上市公司,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流通股股东的事情,与上市公司无关”。 

记者出镜:上市公司对自己的流通股股东究竟是谁,似乎持漠然的态度。而对于我们来说,也不能简单地将刘芳与“内幕交易者”划上等号,这还需要监管部门的调查。但刘芳持股之多、介入时机之好,获利之轻松,不得不让投资者心生疑惑。而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一下近一两年中,资本市场上一些有重大题材的股票的走势的话,不难发现,拥有神奇预见力的投资者并不少。 

早在2005年的时候,一个名叫“舒晨芳”的名字,就曾受到过关注。这个名字在股市中的表现,与今天的刘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舒晨芳曾出现在海虹控股和ST建峰中,这两只股票后来的走势,证明了舒晨芳“神奇”的预见力。此后,ST吉轻工的股东名单中也曾出现过这个舒晨芳,一年后该公司更名为光华控股,成为两市“大牛股”之一。不难发现,这种“神奇投资者”现身的上市公司,往往跟重大的炒作题材有关。在A股市场上,重大消息公布之前股价大涨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比如:第一高价股中国船舶,在今年1月23号当天放量涨停,随之停牌,1月29号披露整体上市事项并复牌,从此开始了从40元到240元的漫漫牛途;丝绸股份于今年5月21号到23号连续3天涨停,之后明确资产置入的消息;在ST金泰出现之前的连续涨停冠军S前锋,也在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大涨9%,停牌后明确,原来是首创证券要借壳上市。这些重大题材或许成就了无数个神奇的投资故事。 
对于这种现象,证券分析师边烽伟认为,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之前,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审批。时间长,环节多,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不对称消息滋生的土壤,所以投资神话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边烽伟 证券分析师 
一个股票一般要有资产注入的话,一般要经过几个关卡,一个是先是企业和企业之间,那么企业的高管先拿到消息,然后他们有意向,然后去找券商的承销,投行人员,投行的人员又能拿到(消息),在这个中间可能前前后后,一般的一个大型的企业,我们看到一些股票可能前后一年半的时间,快的话可能要六个月,最快要三个月左右,所以这个时间段是非常长的,你很难把握这个中间他不会一点点的风声就吐出来。 

而事实上,这种靠消息成就的投资神话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特产,即便在成熟市场中也会存在内幕交易或消息走漏的情况。今年5月,香港一对夫妇在事先知道了“新闻集团即将收购道琼斯公司”的重大非公开信息后,购入了道琼斯股票,并因此获利800多万美元。那么,这些神奇的个人投资者,是否应该纳入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内呢?历经过“红光实业虚假上市案”、“银广夏陷阱案”、“大庆联谊虚假陈述案”,被誉为 “中国证券市场维权第一人”严义明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刘芳现象”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就有责任进行调查。 

严义明律师 
十几家上市公司,他都是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而且每一个股票都买得那么准,买入以后不久都有非常巨大的成长,然后在一个比较高速的成长过了以后,股价涨过以后他都会全身而退,为什么?也就是说问这个为什么,是中国证监会的法定责任,那么排除这种为什么后面隐含的种种可能,是他的法律责任。一旦那么样的话,市场都能确定刘芳他是正当的,或者说合法的在做这种证券投资,如果不能排除的话,那就说有很多嫌疑了。 

但问题是,如果真的要对这些以个人投资者身份出现的获益者进行调查的话,难度很大。事实上,“内幕交易如何控制,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在我国《证券法》中,对于内幕交易、内幕交易的知情人、内幕信息的种类以及对从事内幕交易者,不是没有详细的处罚办法;而强大的数据库和软件系统,也可以为发现和分析各种异常交易纪录,提供全面的资料。但关键问题是,对内幕交易的取证和认定很困难。 

吕涛 律师 
不光是我们国家,全世界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这个证据很难取,它这个内幕交易是转瞬即逝的,所以在取证方面比较难。 

显然,在目前的市场中,刘芳式的神奇投资者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为什么自己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时候,大举进入某一只股票,他们也可以在未来,继续在题材股公布题材之前大举建仓,续写他们的投资神话。那么,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监管部门是如何对引起市场疑惑的投资者进行取证调查的呢? 

边烽伟 证券分析师 
就像美国一样,举证倒置,你出现了这种情况,你举证你不是拿到消息来买的,你给很长的报告,为什么你在这个位置买入金泰,为什么你持有金泰这么巧在一个季度,所有的东西都要举证到。 

美国证交会就是利用这种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处理了“香港夫妇购买道琼斯股票的内幕交易”的。当时,美国证交会在获悉了“这对夫妇的投资故事”后,在短短4天内,对这对夫妇采取检控行动。在证交会提出起诉后,联邦法官也下令冻结了这对夫妇在美林公司香港办事处开立的交易账户,并责令被告或其律师到美国出庭。同时,证交会还顺藤摸瓜,追查到了有可能涉嫌提供内幕信息的道琼斯董事、香港东亚银行总裁李国宝。 

吕涛 律师 
不是我这个调查部门要证明你是不是有问题,而是你要反证证明自己没有问题。那么这个实际上就减轻了调查者的难度。 

而在我国,这种举证倒置的调查方法,还没有完全引入证券调查中。 
另外,在分析人士看来,除了举证倒置,国内司法体系可以向成熟市场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美国法律规定,在处理内幕交易案件时,无需考虑内幕交易者是否有“利润所得”,一概予以处罚,相关获利人最多可处以25年监禁或罚款。而在我国,违法成本却相对较低。 

吕涛 律师 
比如说,我们国家对内幕交易的罚款最高是60万人民币,但在美国可以达到250万,在美国可以处以25年监禁,但是在中国最高刑也就是5年。 

此外,不少国家的监管部门还规定,将内幕交易民事罚款的10%奖励给举报者;而我国并没有这样的明确规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国已经开始借鉴发达市场的经验。就在本月,证监会公开表示,《内幕交易认定办法》和《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开始在业内试行。其中,《内幕交易认定办法》对内幕人的认定进行了细化,补充了内幕人、内幕信息的范围;而《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则将一些典型的操纵手法,如虚假申报、抢先交易、特定交易、尾市交易操纵等行为纳入了认定范围。近期,证监会对杭萧钢构、广发证券等内幕交易案件的处置过程也显示,举证倒置已经尝试着被应用于调查过程中。 

严义明律师 
像刘芳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存在违法,是不是存在损害其他投资人利益的情况,是不是破坏了公正的社会证券交易秩序?如果有的,追究这一类行为的法律责任是恢复公正证券交易秩序的必要前提。 

记者出镜:股市里总有一些说不尽的话题,先有"股神"林园,再到"带头大哥"王晓,这回轮到了"史上最牛的散户"刘芳。其实,市场对“刘芳”这样的“神奇投资者”的猜疑与推测,有时候并非仅仅源自对投资者个人的不信任,更多地是对市场规范与公平的期待。显然,在“全流通”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并购、资产重组的事情越来越多,内幕信息也相应增多,因此,如何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的监控,怎么样有效甄别内幕交易行为,及时进行控制和禁止,已经成为监管部门最为重要的任务。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572015.html?si=1

关于河南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