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祖籍在哪?

2024-05-14

1. 徐悲鸿祖籍在哪?

徐悲鸿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于中国南方的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之西15公里。 
太湖之滨是中国历代才子、诗人、画家荟萃之地,它不仅山水明训,更有勤劳勇敢的人了和悠久光荣的文化传统。相传春秋时范蠡曾携西施在宜兴隐居,以制紫砂陶为生,被称作紫砂的祖师陶朱公,至今宜兴有个中国陶都之美誉。宜兴还有古迹"蛟桥",是晋朝周处为民除害的斩蛟之地。徐悲鸿的父亲达章公就是位正直不阿的画家,他精诗文、书法、篆刻,尤擅绘画,在山水、人物、花鸟上均有很深的造诣。他不慕功名,小求闻达,曾刻了许多图章,以明心志,如"半耕半读半渔樵"、"读书声里是吾家"、"闲来写幅丹青卖,不用人间造孽钱"、"儿女心肠、英雄肝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做人的高尚品德使徐悲鸿受到很深的影响,并使他走上了绘画之路。 



徐悲鸿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10岁随父亲乘舟赴溧阳时,便有"春水绿弥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的诗句,以即景成诗的艺术才华闻名乡里。他9岁读完《四书》、《左传》后,便开始随父亲学画,每日临摹一幅吴友如的界画、人物。吴友如是清代末年最大的插图画家,能在尺幅之中描绘亭台楼阁、虫鱼鸟兽、奇花异草,以至千军万马。徐悲鸿每次随父亲进城时,必至画店观赏石涛、八人及任伯年等人之作,回家后凭记忆默写。在父亲的殷勤教导和勇于创新的前辈画家熏陶下,他打下了中国绘画的坚实基础。在寂寞的、缺少玩具的少年时代,徐悲鸿悄悄地爱上了周围的许多动物,并且仔细观察和描绘它们,如温顺的牛、奔驰的马、嘎嘎鸣叫的白鹅、浮游于水面的群鸭、倦卧在墙角或成于树上的花描……都一一出现在他的笔下,宛然如生。 



13岁时,家乡大水,达章公便携徐悲鸿金外地煤生。为人画人物、山水、花卉、动物,刻图章,写春联。那时只有城里人像摄影,所以他们经常为人画肖像。这刘少年的徐悲鸿来说,足一种极严格的考验,对他日后在人物画方向的卓越成就有重大影响。当然,这种卖艺的生涯不只是对他艺术功力的磨练,也使他更多地接触下层社会和劳苦大众,激发他忧国忧民的感情,他在当时的画上常署名"神州少年"、"江南贫侠",表达了他胸怀大志。 
少年时代的徐悲鸿已在摸索创造新的绘画风格,当时的强盗牌香烟盒中附有动物画片,悲鸿很爱搜集,又见到各种动物标本,便对标本进行严格认真的写生。一些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复制品更使他萌发了到欧洲去学习美术的朦胧愿望,然而冷酷的现实去横亘在他面前,流浪的生涯使父亲染上重病,他们不得不返回故乡。 
17岁的徐悲鸿成为宜兴知名的画家,在宜兴女子师范、彭城中学、始齐小学三校教授美术。19岁时父亲病逝,悲鸿含着深沉的哀痛埋葬了父亲后,决定去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宜兴初级师范的语文教师张祖芬送别他时,殷勤地勉励说:"你年轻聪敏,又刻苦努力,前途未可限量。我希望你记住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我没有什么东西可送你,就以这句嘉话为赠吧!徐悲鸿从心底涌起无限感激,并终身铭记着这句嘉言,将它们作为座右铭。直到他生命的晚年,他仍带着温情对我说:"张祖芬先生可称我的第一位知己呵!" 



1914年,徐悲鸿来到上海,一位在中国公学担任教授的同乡徐子明曾将悲鸿的画推荐给夏日。大学校长,很受赞赏,并得到安排工作的许诺。当徐子明陪同徐悲鸿来到校长面前时,校长十分诧异,用耳语对徐平明说:"他年轻得像个孩子,如何能工作呢?"徐子明热烈地争辩说:"只要他有才艺,你何必计较他的年龄呀!"后来,徐悲鸿几次写信给复旦大学校长,都得不到回音;于是,徐悲鸿流落在上海。正在彷徨无计时,徐子明介绍他去找《小说月报》恽编辑恽铁樵。徐悲鸿挟了自己的画和徐子明的信去见怀铁樵,很受青睬,并应允为徐悲鸿在商务印书馆谋一个画插图的小职,嘱徐悲鸿过几天去听回音。 
这时,已是秋雨绵绵的季节,徐悲鸿没有雨伞,冒雨去探听回音。恽铁樵先生愉快地说:"事情成功了!你不久便可搬到商务印书馆住。"种温暖的感觉涌到徐悲鸿寒冷的身上。他立即赶回旅店,给母亲以及故乡的朋友写信说他已找到了工l作。

徐悲鸿祖籍在哪?

2. 徐悲鸿的资料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绘画风格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扩展资料: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百年艺术史上“丹青巨擘、教育巨子”,他对中西方的审美和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提倡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改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改良理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此思想与本学院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不应而和,徐悲鸿艺术学院创立初衷就是要实现设计与艺术完美结合,培养时代创新人才。国内有两所以徐悲鸿冠名的艺术学院,分别为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徐悲鸿

3. 徐悲鸿的资料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学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兼职于孔德学院。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1953年9月26日, 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次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的徐悲鸿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悲鸿故居”扁额。
  2003年,为了纪念和弘扬徐悲鸿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巨大贡献,设立了全国书画院系统最高美术奖项“徐悲鸿美术奖”。徐悲鸿美术奖学术性强、规格高。陈玉先、姚思敏、蔡超等十人为首届获奖的书画家。
人生年表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1岁   7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qǐ)亭桥镇。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画。母亲鲁氏从事家务。徐悲鸿为家中长子,原名寿康。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6岁   从父识文断句。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7岁   开始执笔学书,每日挥毫涂写,兴趣盎然。
   1904年(光绪三十年 甲辰)9岁   已读完《诗》、《书》、《易》、《礼》和《左氏传》等书目。正式从父习画,每日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开始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10岁   帮父亲在不重要的画面上填彩敷色。岁末时,能够帮乡里人写春联。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13岁   随父辗转于邻近的乡村镇里,卖画为生。
   1912年(民国元年 壬子)17岁   独自到上海卖画,并想借机学习西画,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1914年(民国三年 甲寅)19岁   父亲病故。为养家糊口,返回故乡并开始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1915年(民国四年 乙卯)20岁   再次到上海。在黄警顽、黄震之的扶助下研习法、德文。结识画家周湘、高奇峰、高剑父等人。
   1916年(民国五年 丙辰)21岁   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犹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园”创作仓颉像,获得高额报酬。结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并在书画上深受康氏影响。
   1917年(民国六年 丁巳)22岁   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回国后应蔡元培之邀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结识著名文人陈师曾。
   1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23岁   争取到公派赴法留学的机会。与鲁迅会晤。
   1919年(民国八年 己未)24岁   3月,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5月抵巴黎,入徐梁画院进修。后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接受正规的西画教育。
   1920年(民国九年 庚申)25岁   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
   1921年(民国十年 辛酉)26岁   离开巴黎,转至经济萧条的德国柏林,问学于画家康普。
   1922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27岁   从学于康普的同时,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并常去动物园画各种动物,以提高写生能力。
   1923年(民国十二年 癸亥)28岁   返回法国巴黎继续学习。5月,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1924年(民国十三年 甲子)29岁   未接到北洋政府发放的学费,生活窘迫,胃病复发。绘画技法日臻成熟。
   1925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30岁   与游历法国的黄孟圭结伴,途经新加坡回国。田汉在上海举行“消寒会”,向文化界人士介绍和举荐徐氏及其作品。
   1926年(民国十五年 丙寅)31岁   春日,返回法国。夏季,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在此临摹艺术大师约斯坦的《丰盛》,受益匪浅。自感这一年是创作最多的一年,其中不乏得意之作,如油画《箫声》、《睡》等。
   1927年(民国十六年 丁卯)32岁   先后游历了瑞士及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观赏到众多名家画作。5月,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展出其作品9件。秋,抵达上海,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民国十七年 戊辰)33岁   1月,与田汉、欧阳予倩组织“南国社”。在上海成立南国艺术学院,担任绘画科主任。2月,应南京中央大学的聘请任艺术系教授。10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年底辞职。
   1929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34岁   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美展汇刊》上连续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批判了欧洲美术界的现代形式主义艺术流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提倡绘画的写实性、创新性。
   1930年(民国十九年 庚午)35岁   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夏,在江西南昌走访民间木雕艺人范振华。
   1931年(民国二十年 辛未)36岁   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37岁   在参照南齐谢赫提出的中国画“六法”论的基础上,根据西洋绘画的艺术法则提出了在素描创作上应遵循的“七法”。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38岁   完成油画《徯我后》。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前往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39岁   游历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历史文化名城。至德国柏林、前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宣传中国传统绘画。此次欧洲之行,在法、比、德、意、苏共举办展览7次,在各大博物馆、大学中成立四处“中国近代美术展览室”。这次中国近代绘画的欧洲巡礼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宣传了中国绘画艺术。8月,返回南京。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40岁   捐献作品及收藏,拟在广西桂林独秀峰下建一美术馆,由于全国抗战爆发,未能实现。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41岁   与汪亚尘、颜文梁等人组织画会“默社”。创作《逆风》、《沉吟》、《柳鹊》等画作。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42岁   在香港、广州、长沙等地举办画展。在香港购得视为自己生命的吴道子画《八十七神仙图》卷。10月,随中央大学内迁赴重庆。创作《巴人汲水》。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43岁   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接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邀请筹备赴印办展览。10月,携大批作品离开重庆。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44岁   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中国近代画展。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45岁   继续在印度逗留,与泰戈尔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加尔各答举行作品展。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
   1941年(民国三十年 辛巳)46岁   由印度回国,途经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并将几年来卖画所得近10万元美金全部捐出用于抗战救灾。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47岁   在云南保山、昆明举办画展。至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重庆磐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48岁   继续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举办画展。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甲申)49岁   因长期过度疲劳,患严重的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在中央医院治疗7个月,作品锐减。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50岁   与蒋碧微女士离婚。大病未愈,仍坚持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主张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51岁   1月,与廖静文女士结婚。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招纳吴作人、李桦、叶浅予、冯法祀等一批有才华的进步美术家执教。担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丁亥)52岁   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要文章。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53岁   与夫人廖静文拒绝随国民党南迁,团结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保护学校。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冯法祀等人成立综合性艺术团体“一二七艺术学会”。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己丑)54岁   出席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的全国委员、文联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和北京市人民政协委员。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0年(庚寅)55岁   在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为战斗英雄画像。为创作《毛主席在人民中》画了大量速写和构图。
   1951年(辛卯)56岁   抱病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7月,患脑溢血,半身不遂。
   1952年(壬辰)57岁   抱病卧床一年有余,脑溢血病症尚未完全消除。自9月起,加强身体锻炼。
   1953年(癸巳)58岁   抱病指导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工作,为结业班的学生讲课,为教员油画和素描进修小组上课。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画《奔马》。9月23日,担任第二次文代会执行主席,脑溢血症复发。26日晨,逝世于北京医院。周恩来总理前往吊唁。入葬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徐悲鸿的资料

4. 徐悲鸿是哪里人?

名人起名典故之徐悲鸿

5. 徐悲鸿的简介

徐悲鸿的简介如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履历
1895年7月19日,生于江苏宜兴市屺亭镇。
1902年,开始执笔学书。
1904年,从父习画,开始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914年,父亲病故。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1917年,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8年,著名的《中国画改良论》。争取到公派赴法留学的机会。
1919年,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入徐梁画院进修接受正规的西画教育。
1920年,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
1921年,离开巴黎,转至德国柏林,求学于画家阿尔图尔·康波夫。
1925年,途经新加坡回国。
1926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在此临摹《丰盛》。油画《箫声》、《睡》等。
1927年,抵达上海,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与田汉、欧阳予倩组织“南国社”。担任绘画科主任。任艺术系教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年底辞职。
1929年,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1930年,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
1931年,在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3年,完成油画《徯我后》。
1934年,返回南京。
1935年,捐献作品及收藏。
1936年,组织画会“默社”。创作《逆风》、《沉吟》、《柳鹊》等画作。
1937年,举办画展。随中央大学内迁赴重庆。创作《巴人汲水》。
1938年,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筹备赴印办展览。10月,携大批作品离开重庆。
1939年,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中国近代画展。
1940年,在加尔各答举行作品展。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
1941年,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
1942年,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重庆磐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
1943年,继续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举办画展。
1944年,患严重的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在中央医院治疗。
1945年,仍坚持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1946年,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担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1947年,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文章。
1948年,成立综合性艺术团体“一二七艺术学会”。
194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的全国委员、文联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和北京市人民政协委员。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1年,患脑溢血,半身不遂。
1953年,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画《奔马》。担任第二次文代会执行主席,脑溢血症复发。9月26日晨,逝世于北京医院。享年58岁。

徐悲鸿的简介

6. 徐悲鸿的资料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次年,徐悲鸿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悲鸿故居”扁额。 

>>> 徐悲鸿年表 

徐悲鸿作品 
自画像 素描 1925年 

法国工人 素描 早期 

马夫和马 素描 早期 

男人体 素描 1924年 

女人体 素描 1925年 

女人体 水彩 早期 

抚猫女人 油画 1924年 

陈散原像 油画 1929年 

桂林风景 油画 1934年 

庭院 油画 1942年 

徐夫人像 油画 1947年 

九方皋 国画 1931年 

风雨鸡鸣 国画 1937年 

漓江春雨 国画 1937年 

负伤之狮 国画 1938年 

群马 国画 1940年 

愚公移山 国画 1940年 

灵鹫 国画 1942年 

奔马 国画 1953年 

书法 

附:太狮和少狮(徐悲鸿之父徐达章作) 国画 1908年

7. 徐悲鸿的资料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次年,徐悲鸿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悲鸿故居”扁额。

徐悲鸿的资料

8. 徐悲鸿的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