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点

2024-05-15

1. 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点

 人类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这个美丽家园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  总结  :四个比例关系
  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2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可溶性糖的鉴定
  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2.蛋白质的鉴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3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二、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三、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4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和  方法  :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质壁分离的方法(引流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然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即可。
  质壁分离复原的方法:改用清水实验。
  三、讨论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5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分离方法:纸层析法。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分离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间距离最小。
  二、实验注意事项
  1.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3.加无水乙醇是因为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三、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 
  ★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 
  ★  高考生物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整理归纳 
  ★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汇总 
  ★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与常考知识点 
  ★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整理 
  ★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考生物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点

2. 高三生物所有知识点

一、必修本 
绪 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1.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1.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10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101.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说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102.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03.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特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10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由于外来特种的入侵或引种到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特种的生丰受到威胁。 
二、选修本 
绪论 
1、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还有耕地的逐年减少等。从生物学角度看,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上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2、大量施用化肥能够保证作物生长对N、P、K等营养元素的需要,从而使粮食增产,同时却又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3、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更多的作物也具有直接或间接固氮的本领,不仅可以提高这些作物的产量,还可以少施化肥,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4、培育作物新品种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杂交育种周期长、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来培育新品种,可以将其他生物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定向引入农作物中。 
5、生物工程的特点是利用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从而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并且减少环境污染。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6、K+?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7、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8、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必修一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

               NH2—C—COOH

                     ︱

                     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 、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 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ADP+ Pi + 能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 103

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

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

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膜。

52、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是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氧气是第三阶段参与反应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5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55、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56、有丝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

56、有丝分裂分裂期各阶段特点:

        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57、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58、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CO2可使后者由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59、检测酒精的产生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该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0、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61、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在于其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63、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65、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3. 求高中生物所有必考的实验总结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  (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叶绿素a;
最窄: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六、考点提示:
1、二氧化硅:为了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保护色素免受破坏;丙酮:色素的溶剂。
2、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橙黄色),扩散最慢的是叶绿素b(黄绿色)。
3、滤纸上有四条色素带说明了绿叶中的色素有四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慢也不一样。
4、裁取定性滤纸时,注意双手尽量不要接触纸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
5、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6、根据烧杯的高度制备滤纸条,让滤纸条长度高出烧杯25px ,高出的部分做直角弯折。
7、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
8、画滤液细线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适中
9、研磨要迅速、充分。a.因为丙酮容易挥发; b.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c.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被破坏。

求高中生物所有必考的实验总结

4. 高三生物必考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考的知识点有:
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4、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5、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6、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2、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3、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4、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5、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6、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9、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1、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22、病毒能独立生活。
2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24、精子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受精。
25、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26、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5. 高三生物必考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考的知识点有细胞相关知识、遗传和变化、稳态和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了解细胞,从生物圈到细胞,了解细胞的多样性、统一性、结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及无机物)以及细胞的生命历程。了解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了解遗传和变化,熟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了解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充分理解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等。了解基因的发展,基因工程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了解生物的稳态和环境并了解其重要性,了解人体和动物如何调节体内环境维持稳态,通过哪些方法调节,如神经系统调剂、体液调剂、免疫调剂。了解植物调节稳态的方法——激素调剂。了解种群和群落。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从而爱惜生态系统。

4、了解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如腐乳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DNA 和蛋白质技分别与计数、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酶的争论与应用等等。
5、了解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了解植物细胞的工程、基因工程科技探究之路、动物细胞工程、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了解胚胎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等。

高三生物必考的知识点

6. 高中生物4个必考实验

 教师要明白,利用活动课的  教学     方法   ,能激起学生更多学习生物的热情和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动力,从而掌握更扎实的生物基础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4个必考实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实验一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
  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高中生物实验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
  层析液:分离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
  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高中生物实验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实验四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材料:
  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答: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答: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答: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答: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答: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答: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答: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答: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答: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答: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答: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高中生物4个必考实验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20个实验重点知识汇总 
  ★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 
  ★  高中生物教材经典实验 
  ★  生物高考必备知识 
  ★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  高中经典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整合 
  ★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 
  ★  高三生物实验必备的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考的知识点汇总 

7.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

一、必修本 
绪 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1.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1.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10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101.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说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102.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03.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特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10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由于外来特种的入侵或引种到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特种的生丰受到威胁。 
二、选修本 
绪论 
1、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还有耕地的逐年减少等。从生物学角度看,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上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2、大量施用化肥能够保证作物生长对N、P、K等营养元素的需要,从而使粮食增产,同时却又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3、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更多的作物也具有直接或间接固氮的本领,不仅可以提高这些作物的产量,还可以少施化肥,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4、培育作物新品种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杂交育种周期长、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来培育新品种,可以将其他生物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定向引入农作物中。 
5、生物工程的特点是利用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从而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并且减少环境污染。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6、K+?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7、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8、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必修一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
               NH2—C—COOH
                     ︱
                     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 、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 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ADP+ Pi + 能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 103
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
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
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膜。
52、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是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氧气是第三阶段参与反应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5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55、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56、有丝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
56、有丝分裂分裂期各阶段特点:
        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57、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58、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CO2可使后者由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59、检测酒精的产生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该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0、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61、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在于其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63、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65、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

8. 高三生物必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1、人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特殊性:
①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故不能用其提取DNA,鸡等鸟类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可用鸡血细胞液进行DNA的提取。
②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合成蛋白质。
2、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无纺锤体,染色体,但有DNA复制。
3、带杆、球、弧、螺旋的菌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螺旋菌等,乳酸菌其实是乳酸杆菌,所以它们都是原核生物。
4、酵母菌、霉菌是菌,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
5、XY是同源染色体、但大小、形状不一样。
6、一般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进行光解,这就是证明“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的例子。
7、卵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只分裂,不分开,也不生长,故分裂产生的是一个细胞团,每个细胞体积减小,DNA含量不变。

8、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离体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9、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全能性,但卵细胞、花粉是个特例。
10、细胞的分裂次数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细胞又是一个特例。
11、人体的酶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环境,但胃液呈酸性,肠液、胰液偏弱碱性。
12、矿质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例外。
13、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无胚乳,但蓖麻例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胚乳,但兰科植物例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