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钱都哪去了?

2024-05-14

1. 股市暴跌,钱都哪去了?

股市都下跌,钱哪去了?

股市暴跌,钱都哪去了?

2. 股市大跌,股民亏损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
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

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
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
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
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
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
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
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
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3. 股市下跌的钱都去哪里了

  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股票市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计算出来的量,市值下跌只能说明股价下跌了。所谓的股市里的钱蒸发了,是指股票贬值等同于多少钱损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笔等价的钱蒸发”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顾名思义,钱具备两种功能:1、量化价值: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2、作为商品交易: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 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
  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
  1、交易成本:印花税收。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
  4、极个别的散户:根据一般常识,可以得出部分推论:在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盘能力不足、消息不灵通的散户,是绝不可能作为大比例存在的。而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
  

股市下跌的钱都去哪里了

4. 股市大跌钱都去哪里了?

关于资金去向的问题,有几种不同说法,有说本身即是泡沫,被蒸发掉了;
但我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观点,即被高位抛出筹码的人们变现了。
但股票不全是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就是有人赔,必有人赚。并且赔的与赚的数值相等,例如赌博、期货。

股票是虚拟经济,在股票上涨时,几乎所有人的都赚钱,在股票下跌时,几乎所有人都赔钱。 
例如,您有一个古董,有专家称值10万元,过一段时间,有人说值100万元,您的财富(虚拟)增加了,但并没有人赔钱。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说只能值50万,您的财富(虚拟)减少了,但也没有人赚钱。

大盘在狂跌之中,基本没人赚钱,股民们亏的钱,是由于对股票的重新定价。 
但如果您把古董100万卖出,50万买进,您应当是赚了50万,所以股市的资金被高抛低吸或低吸高抛的人赚去了一些。

5. 股市跌掉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很多人认为自己手中的股票价值多少多少,其实都是虚的。
股市和期货市场不同,期货是零和交易,也就是说一些人赔的钱肯定是被另一些人赚去了(不考虑手续费)。
但股市则不一样,我们假设上海股市从4300点连续下跌,每只股票不用多交易,都只成交1手,且都在跌停板价位成交,则四个停板就能让所有持股者市值损失几万亿,而这期间则并没有人挣到钱!
这就说明了股票的市值都是虚拟的,是纸上富贵,只要你没有把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钱,你就不能称自己手中有多少钱(股票的价值)。

股市跌掉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6. 股市都在跌,钱跌哪去了??

  从宏观看,股市是个零和游戏。社会的资金进出股市,进入多,股市涨;退出多,股市跌。但无论涨跌,社会资金或财富总量是不变的,只是股票和资金的持有人通过交易变换一下位置。
  股票的价格是通过交易活动确定的。在一个价位只要发生了交易,这个价位就被确定为所有股票的价格。问题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额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说,确定价格的行为只需要极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价格跑过来交易一遍。这就造成一种错觉:涨的时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应的资金在那里“站岗”等着;而跌的时候股票市值减少了,相应的“站岗”的资金也减少了。人们都懂得减法怎么回事,问题是减法做完之后,一部分资金不见了!于是我们就会一头雾水,这不见的资金去了哪里
  其实是我们的逻辑犯了错误。市值的确定只是经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实际上,这时完成的根本不是整个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个认可,所有股票对这次交易的认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总市值的交易却尚未发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所谓的市值只是一种假设!而作出这个假设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
  现在引入了假设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设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可是真金白银,所以,社会总资金要分出一部分实量到股市来参加市值假设的活动。这个活动进行的时候,理论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认某种已经被认可的价格。这样就有了一种供需关系,股票代表供给方,资金代表需求方。当社会资金流入股市增大时,强烈的需求刺激股票价格上涨。反过来,资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会,需求减少,股票价格下跌。当参加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进出平衡,供需关系也趋于平衡时,股市牛皮。由此看来,所有的股票价格涨涨跌跌,都与真金白银的资金进出股市有关,资金多时股票涨,资金少时股票跌。

  但是这些资金,1、它与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值”,因为股市永远不发生总市值的交易;2、它不创造市值,它只参加市值的假设,换句话说,它只发现市值;3、它是社会总资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参与社会总资金的增加和减少。在这里,社会总资金是一个常量,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股市市值的变化不会引起社会总资金的变化,能够引起社会总资金变化的是社会的生产活动,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设活动。

  当然,实际的情况要复杂的多,这个推论过程简化甚至排除了许许多多的细节。

  面对这个悲惨的事实,推理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发现解决途径。一种解释是,它们退出了股市。去了哪里就不好说了,去往很多领域。还有一部分尚未实现,是为浮亏。一旦那部分退出的钱又回到股市,这部分浮动亏损还可以改变亏损状态。退出资金又回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经实现了的亏损只是改变了资金的所有者,而财富本身还在,还会有一部分财富再次成为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股市就是这样一个零和游戏。
  以上试图说明的是市值与资金、市值与财富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告诉我们,股市财富不等于真正财富,归根结底它是一种虚拟财富。还要说明的是,这个虚拟财富的大小是瞬间变动的,变动的程度、范围、方向有相当的不可捉摸性。说不可捉摸性不是说其不可知,而是极言其复杂,影响变动的因素极多,甚至一场风都可以对其产生扰动。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种实在影响外,有一种非实在的影响,它对虚拟财富变动所发挥的作用相当可观,它就是心理因素。因为虚拟财富实质上是一种假设,只有人才会作出假设。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如果对心理学一窍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机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国玩。

7. 股市下跌钱去哪里了

股市大跌,钱被提前止盈的人赚走了。打个比方:股价上涨到20元的时候有人买进,股市继续下跌,在19元的时候也有人买进,一直跌到10元的时候,有的人熬不住,就割肉了。那么亏损的人就是在20元后买进的人,亏得最多的人就是20元买进,在10元割肉的投资者,而赚钱的人是提前在20元上方卖出的人。最终这些钱就流到公司大股东手里、一部分机构、游资和散户投资者的手中。股东:公司大股东的持仓成本都非常低,如果股东减持,那么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买入后,就可能亏损,赚钱的就是公司股东。机构投资者:机构的资金庞大,卖出股票的方法都比较隐秘,他们赚一点钱后就会抛售股票,而后买入的投资者就成为被割韭菜的对象。总之就是:先买入止盈的投资者就是赚钱的这部分人,后买入的投资就会成为亏钱的对象。【拓展资料】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股市下跌钱去哪里了

8. 股市跌的钱都去哪了

股票下跌之后,一般分为两种情况来解释“钱去哪儿了”!其一如果股票下跌,你卖出股票,那大部分的钱被“让你商家股东拿走了”;其二如果股票下跌,但是你没有卖出你的股票,一直持有你的钱就被“蒸发了”。【拓展资料】我们经常都会看到股市上涨和下跌,上涨的时候,我们说股市增加了多少市值,下跌的时候说股市蒸发了多少市值。似乎在上涨的时候,股市里的钱是凭空出现的,下跌的时候股市的钱又不知去向。我们买了股票,股市下跌,人人都在喊亏,那么亏掉的钱到底跑哪里去了呢,又被谁赚走了呢?第一、投资股票如何能赚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公司通过良好的经营赚到利润,再用利润来分红。假设股票没有变化,股民获得持续分化,那么这部分钱,来自上市公司财务账上。另一种方式是赚取股票差价,比如在10元买入一只股票,15元卖出,而可能股票一个月就上涨了5元,股票的上涨并非来自公司利润的增加,而是来自估值的提升,推动估值提升的因素是股民对公司未来乐观预期。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股票并不会每天都进行易手,而只会有一部分股票被交易,当买方力量大于卖方,出价持续提高,股价上涨。那么股民10元入15元出,赚到的每股5元价差,这笔钱来自接盘者。反过来,如果15元买入10元卖出,这个时候每股亏5元,股民就损失了5元,你亏掉的这部分,就是另一个人赚到的那一部分,这成为一个“零和博弈”结果,钱实际上并没有消失,而只是进行了财富转移。第二、刚刚我所说的财富转移,是针对进行交易的那部分投资者,有人赚了,有人亏了,股票在涨跌的过程中,筹码易手,盈亏转化,实现零和结果。但是股票在涨跌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交易,有些人一直在持有,那么这笔钱又亏到了哪里去呢?这“蒸发”掉的钱,实际就是此前凭空出现的市值增发。上市公司没有赚到更多钱,并没有进行足够的分红,股票上涨使得市值增加了,这些增加的市值,实际上是股民对公司未来收益的折现,但公司未来可能能赚那么多,可能赚不到,甚至可能破产。大家用市值来给公司进行定价,比如一家100亿市值的公司,大家认为它10年后潜力巨大,股价炒高10倍变成1000亿市值,如果股价仅有少量换手,并没有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增加的市值本来就是虚拟的,当公司股价崩盘后,又跌回了100亿市值,相当于泡沫破灭一样。第三、我们交易股票,需要交易成本,其中两项是最主要的组成,一是证券公司的佣金,股民投资股票需要在券商开户,券商充当经纪作用,股民通过券商买卖股票,需要支付交易佣金。二是印花税,交易股票需要交易印花税,以前印花税是双边收取,但从2008年起调整为单边收取,卖出才收印花税。以数据来看,2020年券商佣金收入1174亿元,证券印花税收入合计1774亿元,两者合计2948亿元,也就是说,即便股市下跌,股民亏钱,证券公司依然可以赚钱,税收依然可以赚钱。因此,我们投资股市,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上市公司不能持续创造新增价值回报投资者,股价涨跌本身就是一个零和游戏,你亏掉的钱,就是别人赚到的钱。而有些公司本身被炒高出现泡沫,增加得也只是虚拟价值,仅仅是浮盈浮亏,变化的并不是真实的钱,而只是公司的一个估价。另外,不管股民赚还是亏,相关费用都需要支付,每年都会从股市源源不断地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