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西平王李晟世系

2024-05-15

1. 唐朝西平王李晟世系

李晟的高祖父李芝、曾祖父李嵩、祖父李思恭都并不显赫,或为小官,或任裨将,李晟的父亲李钦一度曾任职三品左金吾卫将军,因朝廷派系斗争,被贬黜至陇西守边关,其墓尚存今甘肃临洮,李晟出生于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军营,自李氏始祖皋陶(血缘始祖)第92世孙。生十五子,名李侗、李偲、李偕、李愿、李聪、李摠、李愻、李凭、李恕、李宪、李愬、李懿、李听、李惎、李慇。以李宪、李愬最勇敢慈孝。【摘要】
唐朝西平王李晟世系【提问】
李晟的高祖父李芝、曾祖父李嵩、祖父李思恭都并不显赫,或为小官,或任裨将,李晟的父亲李钦一度曾任职三品左金吾卫将军,因朝廷派系斗争,被贬黜至陇西守边关,其墓尚存今甘肃临洮,李晟出生于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军营,自李氏始祖皋陶(血缘始祖)第92世孙。生十五子,名李侗、李偲、李偕、李愿、李聪、李摠、李愻、李凭、李恕、李宪、李愬、李懿、李听、李惎、李慇。以李宪、李愬最勇敢慈孝。【回答】

唐朝西平王李晟世系

2. 唐朝西平王李晟墓地址在那里

没有具体写,应该就在长安附近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
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
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3.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中唐名将西平王李晟为唐做出何贡献?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晟性疾恶,临下明,善知部下之长;敢犯言直谏,尽大臣之节;治军严明,赏罚必信。在作战指挥上,不畏强敌,善激励士气,团结友军,谋定后战,身先士卒,临敌应变,政治攻心与军事打击并用,因而能克复长安,立不世之功。史书称他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晟墓在今陕西省高陵县白象村渭水桥北端偏东处,即当年平定朱时驻军之地。冢为圆锥形夯土堆,高5米,直径15米,现距渭水仅25米,部分墓道已陷落渭水中。墓前原有石碑一通,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字,俗称三绝碑。明代为防止碑身掉于渭水中,已迁碑于冢西北约200米处,迄今完整。墓前尚有明清时修墓冢碑三通,另有明刻石狮一对。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中唐名将西平王李晟为唐做出何贡献?

4. 中唐名将、西平郡王李晟有十几个当和尚的儿子呢?

李晟(727-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中唐军事家。因战功爵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
青年李晟从军不久,随主将王忠嗣征讨吐蕃。守城的吐蕃军队十分了得,唐军伤亡惨重且久攻不下。唐军主将王忠嗣想出了飞箭偷袭的办法,招募军中善于射箭的兵士,在城下悄悄放箭。主动应募的李晟,估计是功夫好更是运气佳,抬手一箭,站在城头上的吐蕃军队首领倏然倒地,守城士兵个个慌乱。唐军人人振奋,趁势就攻上城头了。战后王忠嗣厚赏有功之人,抚着李晟的背夸赞道:真是个万人敌啊!从此李晟享有了“万人敌”的美誉。



李晟因屡立战功,成了“火箭干部”,提拔得很快。有次他与马燧、李抱真奉诏各自率部合击叛乱的田悦。李抱真听闻另有两叛将朱滔、王武俊围困赵州,就私自分兵两千去戍守相邻赵州的自己防区邢州。小心眼的马燧呕气了,打算带兵返回自己驻地。李晟劝解道:虽然老李分兵去守卫自己防区,但其麾下精兵骁将都留在这里,于战局并没有多少影响。您急着退兵,把国事置于何地了呢?马燧顿时醒悟,主动前往李抱真营中和好。 李晟顾全大局的举动,受到唐德宗的称赞。
与不少名儒猛将一样,李晟也有其怪怪的癖性。李晟每次上前线指挥作战时,都要刻意穿戴上专门准备的锦制皮衣和绣花彩帽,完会不是去浴血奋战而是一副外出游玩的装扮。同僚们劝他:将帅行事要慎重哟,你穿得这么花哨招眼,很容易成为敌人重点攻击目标!李晟却道:我长期在前线指挥作战,军中将士都畏服我。我就是想让众人知道,我与他们同在,让他们有底气。
边关平乱、征战河朔、回师勤王、光复京师、智对欲背叛朝廷的将领……在数十载戎马倥偬中,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唐德宗除屡屡给他加官进爵外,曾诏令为其建纪功碑,并亲自撰写碑文。



李晟性格爽朗耿直,以谏臣魏徵为榜样,每次议事都直言不讳地阐明自己的具体意见,从不曲意逢迎皇帝。唐德宗想提拔张延赏当宰相,李晟有不同意见,唐德宗就罢手了。后来估计朝廷缺乏人才吧?唐德宗便让浙西观察使韩滉居中调解李晟与张延赏之间的矛盾。韩滉宴请二人,席上你一杯我一杯,喝得满脸红霞飞且聊得热络时,韩滉趁机让李晟出面推荐张延赏为相。李晟愉快地应允了。
张延赏当上宰相后不久,一口拒绝了李晟礼请其与之联儿女婚姻一事。张延赏是个小心眼的人,只是表面上和解而已,骨子里在想办法搞报复。李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脑瓜儿还是很灵的,过一些日子后就深有感觉了。他感慨道:武人性子直爽,喝一顿酒就能把任何怨恨消除。文士不一样哦,嘴上说和解了,但仍然放在心中。我怎么能不惧怕文士呢?
吐蕃害怕能征善战且手握军权的李晟,想方设法离间李晟与唐朝廷的关系,张延赏等也在朝中百般诋毁李晟。内外夹击,李晟最终被罢免兵权,改任文官。



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古来有之。当时朝廷明文规定,官妓归官方管辖,如果要外出为当官的陪酒,必须得到官方的同意。不知是李晟借风月之事消愁或是自身作风欠佳,有天看中了一名官妓,就私自将她带回家。张延赏得知消息后派人从其家中将官妓强行抢了出来,随后禀报皇上,说为严肃官纪,建议按照最高刑律执行,就是将犯禁者和其九族全部杀掉。
当时达官贵人有三妻四妾并不奇怪,皇帝一高兴还会赏赐大臣美女,据说唐德宗曾一次性赏给李晟八名女子。史书记载,李晟总共有十五个儿子,其中大多数都不是原配夫人所生,可见李晟平日里没少到处沾花惹草。
但这次犯了禁令,被怀有报复之心且正得宠的权臣张延赏抓住把柄,又迅速通了天,就没有这么简单了。李晟整天寝食难安,生怕皇帝会听信张延赏的一面之词,下诏处死自己和九族之人。李晟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主要是担心儿子们受株连送了小命,如何继香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无巧不成书,有书才有故事。李晟心慌意乱之时,恰恰唐德宗宣召他入朝。他越想越担心,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连夜把十几个儿子送到庙里去当和尚。安排好后自己到京城,痛哭流涕的请求皇上念及自己为国累立战功的份上,只是处理自己,不要给儿子们过不去。当时的规矩,出家成为化外之人后,不受俗世法律管辖。
唐德宗幸好不是昏君,听李晟说完放声大笑,说自己不会听信一面之词就作出决定。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人,有错误改正就好啦。唐德宗把李晟与张延赏叫到一起,下令两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李晟能够逃过一劫,与当时的名臣李泌有关。李泌曾多次向皇帝进言:要保护功臣,不能加害他们。

5. 唐西宗李儇是唐懿宗的第几个儿子?


唐西宗李儇是唐懿宗的第几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