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镇的行政区划

2024-05-15

1. 普安镇的行政区划

 清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设普安保,治州城,隶剑州。宣统二年(1910年),设城厢。 中华民国民国三年(1914年),废城厢,普安保改为普安团,治县城,隶剑阁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普安团又改分为普安一区、普安二区,设城厢保,区设办事处。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普安设普安县苏维埃,废普安一、二区和普安保,县下设置区、乡、村三级苏维埃,设普安区、普安镇。 同年(1935年)秋,国民党剑阁县政府将普安一、二区合并改为第一区(治普安),区下设普安联保,联保下设保,保下设甲。 同年冬,设区署和城、凉、抄联保,辖城区、凉山、抄手等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区划调整缩编。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撤销第一区署,改设为第一指导区,同时废除普安联保,设普安镇。第一指导区辖普安镇、武连镇、西庙乡、木马乡2镇2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保甲扩编。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第一指导区辖普安镇、北庙乡、西庙乡、柳沟乡、武连乡、龙源乡、白龙乡、杨村乡、碑垭乡共1镇9乡,132保,1303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缩编保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1月,剑阁县人民政府设城关区公署、城关镇。1951年3月,剑阁县调整行政区划,城关区改称一区。1953年1月,一区公署改称一区公所。1955年2月,将西庙乡、甘水乡、凉山乡划入一区;12月,撤销一区公所。1957年7月,恢复中共城关区委员会。1958年4月增设城郊乡;9月改乡为人民公社。1962年3月,增设柳垭、鹤鸣人民公社。1963年9月,恢复城关区公所。1981年地名普查时,城关区更名为龙泉区,城关镇更名为普安镇,城郊人民公社改称剑城人民公社。1984年初恢复乡镇建制;6月,撤销剑城乡并入普安镇。1985年1月,龙源乡改为龙源镇。  1989年,龙泉区幅员面积472.9平方公里,辖龙源镇和江石乡、鹤鸣乡、田家乡、闻溪乡、姚家乡、北庙乡、盐店乡、柳垭乡8乡,共78村,479组。  1992年,剑阁县行政区划调整,普安镇的城北村、剑北村、剑公村、闻溪村4个行政村及原三江、剑门、闻溪3个居民段划归城北镇,鹤鸣乡、凉山乡并入普安镇。1995年,析出原凉山乡区域复置凉山乡。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34号)批复同意剑阁县将原城北镇的第一、第二、第三居民委员会划归普安镇管辖。  剑南路(普安至阆中、南部方向,止于347国道马家伦)普安至白龙镇段。原县道剑苍路(普安至苍溪)、剑青路(普安至青川)和剑南路白龙镇至马家伦段根据《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14—2030年)》已升级为省道。     剑州古城  古代在普安镇筑成设治,始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刘骏。刘宋时期的南安郡古城,所谓“城”,仅仅是一围城墙。唐代的普安郡城,已具城镇规模,并为军事重镇。南宋隆庆府知府费少南,于绍熙元年(1190年)大兴土木,整修府城。宋末,普安旧城被元军毁为废墟。明代洪武初年至明末,170余年中,相继经过三次较大的修城工程,第三次重建城墙,设六洞城门,采用六料条石,一丁一顺,白灰座浆,层层错缝构筑。县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古城,不准继续拆毁城墙。1983年6月20日绳测,尚保留明代城墙467米,南门箭楼、小南门仍留如故。1983年4月5日,县人民政府发布49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剑州古城遗址保护范围为“以城内钟鼓楼、箭楼为中心,连接古城墙、丁字古街道、民居建筑和店铺等,这些都属古城的重点保护范围。”这个保护范围,即今东街百货公司起,穿过钟鼓楼,至南街、西街蚕丝公司止,长380米的古街道;钟鼓楼至南门又向左至烟街坐而言茶楼,长250米的古街道为古城保护区范围,面积0.43平方公里。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进驻普安镇,并建立了普安县等苏维埃政府。红军为了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号召劳苦大众踊跃参军参战,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兵自己的政权,刻写标语,宣传动员群众。4月中旬在普安镇顺城街明代城墙上錾刻《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全长11.4米,宽1.7米,字大16厘米。錾刻纲文十条,标题、署款共173字,楷书阴刻,新式标点。从右至左,竖行排列,末尾署款“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1935年4月底,红军撤离普安镇,出发长征后,普安镇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把这座红军《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保存下来。1980年7月7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  文峰塔,又称剑州白塔,位于普安镇东鹤鸣山顶,乾隆35年(1770年)开工修建,历时八年,于乾隆42年(1777年)竣工。平面为八边形,塔身六层,高21.7米。塔内环壁设踏道,盘旋而上,可登临心室及第五层。古人以单数属阳,偶数属阴,建塔层数多取阳舍阴,故历来古塔多为七级、九级、十一级、十三级等,唯有文峰塔为八角六级密檐式砖古塔,与常例迥然不同。2008年,文峰塔在“5.12”特大地震中毁损,2010年经灾后重建修复。  鹤鸣山  普安镇城东鹤鸣山因传说古时有仙鹤栖鸣其上得名。鹤鸣山古迹众多,最有名的是“摩崖三绝”。公元757年,唐将郭子仪等平“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唐代文学家元结撰《大唐中兴颂》,颂文由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原文始刻于湖南祁阳浯溪石崖,后毁于战火。南宋绍熙年间,隆庆府通判吴盱翻刻于此。历久经年,原刻字迹模糊,明万历年间(1582年),知州陈宗凯又依此碑镌深字迹,恢复宋刻原貌,它是目前国内唯一完整的《中兴颂》。元文、颜书、加之鬼斧神工造就的石崖,文奇、字雄、石壮,人称“摩崖三绝”。鹤鸣山麓“重阳亭”为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刺史蒋侑监造,因落成于九月九日,故名重阳亭。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商隐为之撰写了《剑州重阳亭铭并序》。铭文为四字句韵味,楷书题写,完整保存至今,为可贵的唐碑原件。鹤鸣山还有唐代道教摩崖造像四龛,其中两龛较为完整。该摩崖造像身著衲托,脚穿道履,手持法器,肌肤丰腴,刀工细致入微,形象庄严静穆,艺术感染亲切。鹤鸣山古迹历经沧桑,是研究唐代文化艺术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可贵实物例证。“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安镇的行政区划

2. 普安镇的行政区划

全镇辖14个行政村(2010年由19个行政村合并成14个行政村),128个村民小组、80个自然村寨,总人口22952人。村村通电、通自来水、通公路。 辖1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65个村民组。普屯村辖变屯、屯脚、交邦3个自然村;建华村辖董坪、白坳、落外3个自然村;燎原村辖上早昭、下早昭、新寨3个自然村;平和村辖平寨自然村;岩寨村辖大岩寨自然村;新华村辖鬼门寨、小岩寨上寨、小岩寨下寨、马家仓、岩脚、拉杆、栗木寨、旺然、西阳寨、上溜寨、下溜寨11个自然村;双江村辖杨家寨、周家洞、已用寨、四十寨4个自然村;小河村辖马鞍寨、钟家寨、干羊、干闹、麻江、5个自然村;燕高村辖上燕高、下燕高、大寨河、新寨、石家湾、黄泥坡、旷家岩、朱家湾8个自然村;星光村辖杨能寨、滕家浪、烂木滩、干田、十字路、安家桥、谢家坡、印塘湾8个自然村。  原19个行政村:星光村、燕高村、小河村、双江村、新华村、岩寨村、平和村、普屯村、建华村、燎原村、展望村、甲揽村、羊吾村、巫昔村、崩寨村、的刁村、鸡照村、光华村、总奖村。

3. 普安县的介绍

普安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州境北部,东邻晴隆县,南接兴仁县和兴义市,西毗六盘水市盘县,北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县名寓“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之意。2015年,全县总面积1454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8个镇个2个乡,县城所在地盘水街道;有耕地面积25.4万亩;全县总人口33.19万,居住着汉、苗、布依等十多个民族。2014年普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5亿元。1普安县有河流46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7万千瓦;有煤、黄金、铁、硅、铅、锌等28种矿藏。普安县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茶树2万多株,是“中国古茶树之乡”。

普安县的介绍

4. 普安县的介绍

普安县(公元554年~1373年)是今四川省剑阁县历史上的建制之一,南北朝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南安县为普安县,治所驻普安(今剑阁县普安镇),同时也一直是其上一级建制的驻地。其行政区域范围主要位于今剑阁县中部;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临津县并入后行政区域范围扩大为剑阁县中部、东南部。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废除普安县,原辖区并入其上级剑州,后不复置。

5. 普定县的行政区划

2013年,辖5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城关镇、马官镇、化处镇、马场镇、白岩镇、坪上乡、龙场乡、鸡场坡乡、补郎苗族乡、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猫洞苗族仡佬族乡。2016年1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46号批准普定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普定县辖定南街道、穿洞街道、黄桶街道、马官镇、化处镇、马场镇、白岩镇、坪上镇、鸡场坡镇、补郎苗族乡、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猫洞苗族仡佬族乡,共3个街道、6个镇、3个民族乡 。

普定县的行政区划

6. 普安县邮政编码

普安县邮政编码是561500。
普安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中国古茶树之乡”。普安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景点有红寨河峡谷风光、白水瀑布、白沙古驿道等。东与晴隆县接壤,南与兴仁县、兴义市相连,西靠盘州市,北与六盘水市水城区、六枝特区相邻。
普安县位于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经104°51′10"~105°09′24",北纬25°18′31"~26°10′35",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

普安县的地形地貌
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县境呈不同规则南北向长条形。地势特点是中部较高,四面较低。乌蒙山脉横穿中部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主要山脉有中部呈西南向东北走向的乌蒙山,南部呈西南向东北走向的卡子坡山,北部呈西南向东北走向的普纳山。这些山脉走向都顺应新老地质构造走向的分布,构成普安地貌骨架。境内最高峰长冲梁子位于中部莲花山附近,海拔2084.6米;最低点石古河谷位于北部,海拔633米。

7. 普淜镇的行政区划

全镇辖14个村委会,其中6个彝族村委会(折苴么、黑苴、力必甸、子乍么、子乍苴、云里厂),160个村民小组,204个自然村。

普淜镇的行政区划

8. 普文镇的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普文镇辖坡脚村、曼飞龙村、秤杆河村、城子村4个村。 普文镇政府驻地城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