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一新生如何学习?

2024-05-15

1. 大学大一新生如何学习?

大学的学习可以说是和中学完全反过来的,不再是那种喂饭式教学,老师把各种东西反复讲,每天都留好作业按时检查,生怕你学不会、跟不上,大学的课堂进度非常快,你要学的内容同样非常多,一间教室一二百人,老师不会再照顾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所以更多时间就需要自己总结知识,要学会自学。在大学里你也许还会成为班干,加入学生会帮忙处理学院事务,就更需要平衡好学习,工作和生活娱乐之间的关系,让自己不仅每天充实更忙中有序。
大一新生所需资源礼包(各类学习资料和所需软件等百度网盘资源合集)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大一新生资源,包含名校公开课,英语四六级,大学专业课的学习课程,以及一些书籍杂志,电脑必备的软件和教程,还有一些可以学习的兴趣技能,应有尽有,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需要的可以看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aZHDzg8la-JRzQjgBHWlQ
?pwd=2D72 
提取码:2D72 

大学大一新生如何学习?

2. 给大学新生:大学应该如何读

    一年一度的高考过后,眼看迎来了大学新生的开学季,很多同学怀着人生的憧憬,怯生生迈入了久仰却陌生的校园,紧随其后的,就是离开父母和中学老师时时管教后真正的独立生活。有鉴于此,我愿意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和经验,供那些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参考。
       一 
      “大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在“杰人观察”看来,大学的本质就是人生的再起航。如果把大学前的人生,比喻成育秧棚里的阶段,那么到了大学,人生就算是从秧床移植到大自然中,真正开始自我修炼、自我汲取、自我成长、自我调节的独立阶段。
      很多同学,在大一阶段很不适应,主要是因为突然离开了父母和老师的无缝监管,突然觉得世界豁然开朗却又方向不明。
      这个感觉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大学里,老师除了给你上课,再也不会像你中学时代那样无微不至地监管和关心了,在大学老师的眼里,你已经是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
      但问题是,很多同学从紧缚状态突然跌入高度自由空间,确实非常不适应。因此,作为大学新生,首先需要学会的,就是用计划来充实无穷的自由空间,这里的计划,包括学习计划,也包括生活计划、实践计划和其它计划。
      很多大一新生,习惯于单纯地用高中阶段的紧张复习精神来填充大学的全部时光,但多数人会发现这个方式最终半途而废,为啥?因为这不是大学的全部。
      “杰人观察”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入学之后,首先需要知道,除了课堂,还会有很多东西可以填充自己的生活与时间。听听讲座、看看博物馆、参加一两个确实感兴趣的学生社团、开始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些都是必须的而且是有益的。
      同学们需要知道的是,大学不可能教会你今后人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但是,却能锻炼你不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而这种不断学习,包括书本知识学习,更包括实践的历练。
       二 
      “大学应该怎么读?”这对于很多大一同学来说,真的是很迷惘的问题,就此,我想分五个方面来说。
      第一 大学第一学年,切忌选课太多,要留下适度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被绑久了的翅膀去舒展舒展。从大一开始,除了上完选课,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三个习惯——到图书馆自习的习惯、就课程中某个方面的问题刨根究底的习惯、听讲座的'习惯。
      第二 大学的课程,切忌全凭兴趣而厚此薄彼,包括政治、哲学、英语、大学语文、法律基础等公共课在内,其实都有它的价值。比如政治课,就算你不认同其中的理念,但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培养思辨能力、找准未来批评目标的历练课程;再比如大学语文,其实和高中语文有很多重叠但也有很多不一样,大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对文字的感觉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对于将来做好研究写好论文打好人文基础很有好处;又比如法律基础,只有今后到了实践中,才知道法律的重要,如果不懂法律,就会缺乏对规则的敬畏;至于英语,就不用说了,未来的考研、出国、职场竞争乃至知识汲取,都离不开英语的超强能力。
      就此问题,我想特别多说几句:同学们一定要相信,大学的每门课程,都是高校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后科学设置好的有机构成,不管任何的偏科,其实都是不好的。学生要真正做好平衡上进,才会在将来找到更好的发展动力。
      第三 图书馆是大学生最应该停留的地方,但现在图书馆对于大学生的功能异化成了“自习室”,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因为图书馆真正的功能,就是供学生在其中查阅资料、阅读经典、深度理解知识。
      提到阅读经典,有必要多说两句。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生习惯于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其实,教科书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水平又最没水平的书籍。说它有水平,是它能带领一个人走入相关学科的大门,引领你懂得这门知识基础的架构和概念;但说它最没水平,是因为这些书往往都是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读完一本教科书,上完一门课,就是懂得了一些皮毛,而真正要理解透,就需要就其中的某个问题去图书馆查找细读专门著作,把一个问题弄懂弄透。
      “杰人观察”注意到,其实到了大学一毕业,很多学生最后悔的、最遗憾的,就是对学校图书馆的应用太少。希望大一的同学们从第一学年开始,就真正去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第四 学校的学术讲座,尤其是名校的学术讲座,应该成为大学生最热捧的场所。一个大学新生到了某个城市,就算是自己的学校不怎么出名,那么这个城市通常也会有其它高校,这些高校的讲座,经常会请来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相关领域学者,给大家讲解最前沿的动态和最鲜活的思想。
      如果同学们能够及时了解各高校的学术讲座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听讲座,你会觉得越听越上瘾。久而久之,你就能对相关领域的全球动态和最深入之处掌握更多,也就自然有了高人一筹的感觉。
      当然,听讲座要有选择,切忌什么讲座都去听。比如现在有些高校,也会请一些无聊的人去讲诸如“成功学”之类的伪命题,千万不要去为这些东西浪费时间,而要真正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选择讲座去听。
      第五 作为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于大学老师来说,虽然平时没太多时间和学生互动,但在课堂上,特别渴望和欣赏那些积极答问和提问的学生出现。
      事实上,一个学生要真正能做到积极答问和提问,就必然要提前预习,把相关的教科书内容预先浏览并提炼出疑问。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有的放矢提问或者自信地答问。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会让一个人在学习中终生受益。
       三 
      “大学生活可以怎样?”这看起来是个很傻的问题,其实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大学生活,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也可以是苦行僧式的,但不管怎样,大学生活最不能缺乏的,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大学里,每个同学不一定要保持成绩排名前列,但必须要让自己不缺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每个同学不一定要凡事顺利,但必须要有对未来的自信和解决问题的希望。
      大学生活,也要注意作息的规律,很多大学生常年熬夜,或读书,或看电影,或玩游戏。殊不知,不规律作息,是对生命的糟践和浪费。现在年轻,不能感受到熬夜的害处,等到能感受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同学们要知道,父母生下自己并养大到今天,很不容易,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够平安健康。所以,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注意有规律的作息,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和报恩。
      大学生活,不仅包括学习和吃穿住行,也包括感情生活。大学生到了18岁,情窦初开或者谈恋爱很正常,但切忌为了随大流或面子而谈恋爱。
      一场真正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应该是教会双方学会如何尊重人、如何对他人负责、如何培养更多对未来希望的情感冶炼过程。如果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就会走入感情的死胡同或者阴晦的天空。
      大学生还要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适当参加学生活动,也是生活的必需,但是,切忌各种协会都参加,那样会搞得自己很累。
      大学生必须懂得,当学生干部并非必选项,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但千万不要以为学生干部也是“当官”。不必用社会庸俗心态去追求当学生干部,而是要顺其自然。如果某天你觉得自己有兴趣、有能力、有时间去为同学们服务,那么就可以去当学生干部了,否则,还不如好好呆着读书。
      大学生活,还包括假期的旅行。虽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但实际上,旅行也不能太多太滥。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地方,有计划地去走走。到一个地方,切忌只为了拍照留念,要学会在旅行前搜索资料,了解那里的历史、人文、地理、气象和各种特别的地方,然后有的放矢让自己去发现和发掘。
      在“杰人观察”看来,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仁者爱人”之习惯。每个城市,都有一些可以做义工的地方,比如图书馆、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服务场所,可以考虑一个学期去做一两次义工,真正理解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再不济,我们在火车站候车时,注意观察那些躺在地上的民工,或者拖儿带女的母亲,深切体会到人民生活的艰难,这个很重要。
       四 
      “如何开启人生梦想?”对于大学新生而言,梦想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启,并向着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方向发展,但不管怎样,我觉得所有的梦想,都应该植根于人性和人权。
      这里所说的人性,包括追求公平之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在大学,很多同学会面临很多诱惑与迷惑,比如,在大学,有人会鼓动部分同学去充当“告密者”,对此,每个同学都要警惕,因为这个世界上,任何告密都是违反人性的,也没有好结果。一个告密者的人格,必然是猥琐的。
      再比如,我们要学会每天看看新闻,特别是要在市场化媒体中和网络媒体中去看到各种不同面貌的新闻,并由此去深入思考,探寻真相,学会质疑。
      对于很多中国孩子来说,他们深受传统文化教育,内心认同于“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和不择手段竞争的习惯,实际上,这是很不符合现代文明准则的。当代文明的基本标准,就是鼓励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同时,也要避免“官本位思想”,同学们须知,做好一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其实就是人生最大价值的实现。
      不管怎样,梦想是每个大学新生最激动人心的思绪,在新生活大幕开启之际,祝福每个同学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准确的发挥,在新的人生舞台中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

3. 给大学新生:大学应该如何读

一年一度的高考过后,眼看迎来了大学新生的开学季,很多同学怀着人生的憧憬,怯生生迈入了久仰却陌生的校园,紧随其后的,就是离开父母和中学老师时时管教后真正的独立生活。有鉴于此,我愿意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和经验,供那些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参考。    一   “大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在“杰人观察”看来,大学的本质就是人生的再起航。如果把大学前的人生,比喻成育秧棚里的阶段,那么到了大学,人生就算是从秧牀移植到大自然中,真正开始自我修炼、自我汲取、自我成长、自我调节的独立阶段。  很多同学,在大一阶段很不适应,主要是因为突然离开了父母和老师的无缝监管,突然觉得世界豁然开朗却又方向不明。  这个感觉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大学里,老师除了给你上课,再也不会像你中学时代那样无微不至地监管和关心了,在大学老师的眼里,你已经是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  但问题是,很多同学从紧缚状态突然跌入高度自由空间,确实非常不适应。因此,作为大学新生,首先需要学会的,就是用计划来充实无穷的自由空间,这里的计划,包括学习计划,也包括生活计划、实践计划和其它计划。  很多大一新生,习惯于单纯地用高中阶段的紧张复习精神来填充大学的全部时光,但多数人会发现这个方式最终半途而废,为啥?因为这不是大学的全部。  “杰人观察”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入学之后,首先需要知道,除了课堂,还会有很多东西可以填充自己的生活与时间。听听讲座、看看博物馆、参加一两个确实感兴趣的学生社团、开始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些都是必须的而且是有益的。  同学们需要知道的是,大学不可能教会你今后人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但是,却能锻炼你不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而这种不断学习,包括书本知识学习,更包括实践的历练。    二   “大学应该怎么读?”这对于很多大一同学来说,真的是很迷惘的问题,就此,我想分五个方面来说。  第一 大学第一学年,切忌选课太多,要留下适度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被绑久了的翅膀去舒展舒展。从大一开始,除了上完选课,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三个习惯——到图书馆自习的习惯、就课程中某个方面的问题刨根究底的习惯、听讲座的习惯。  第二 大学的课程,切忌全凭兴趣而厚此薄彼,包括政治、哲学、英语、大学语文、法律基础等公共课在内,其实都有它的价值。比如政治课,就算你不认同其中的理念,但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培养思辨能力、找准未来批评目标的历练课程;再比如大学语文,其实和高中语文有很多重叠但也有很多不一样,大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对文字的感觉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对于将来做好研究写好论文打好人文基础很有好处;又比如法律基础,只有今后到了实践中,才知道法律的重要,如果不懂法律,就会缺乏对规则的敬畏;至于英语,就不用说了,未来的考研、出国、职场竞争乃至知识汲取,都离不开英语的超强能力。  就此问题,我想特别多说几句:同学们一定要相信,大学的每门课程,都是高校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后科学设置好的有机构成,不管任何的偏科,其实都是不好的。学生要真正做好平衡上进,才会在将来找到更好的发展动力。  第三 图书馆是大学生最应该停留的地方,但现在图书馆对于大学生的功能异化成了“自习室”,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因为图书馆真正的功能,就是供学生在其中查阅资料、阅读经典、深度理解知识。  提到阅读经典,有必要多说两句。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生习惯于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其实,教科书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水平又最没水平的书籍。说它有水平,是它能带领一个人走入相关学科的大门,引领你懂得这门知识基础的架构和概念;但说它最没水平,是因为这些书往往都是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读完一本教科书,上完一门课,就是懂得了一些皮毛,而真正要理解透,就需要就其中的某个问题去图书馆查找细读专门著作,把一个问题弄懂弄透。  “杰人观察”注意到,其实到了大学一毕业,很多学生最后悔的、最遗憾的,就是对学校图书馆的应用太少。希望大一的同学们从第一学年开始,就真正去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第四 学校的学术讲座,尤其是名校的学术讲座,应该成为大学生最热捧的场所。一个大学新生到了某个城市,就算是自己的学校不怎么出名,那么这个城市通常也会有其它高校,这些高校的讲座,经常会请来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相关领域学者,给大家讲解最前沿的动态和最鲜活的思想。  如果同学们能够及时了解各高校的学术讲座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听讲座,你会觉得越听越上瘾。久而久之,你就能对相关领域的全球动态和最深入之处掌握更多,也就自然有了高人一筹的感觉。  当然,听讲座要有选择,切忌什么讲座都去听。比如现在有些高校,也会请一些无聊的人去讲诸如“成功学”之类的伪命题,千万不要去为这些东西浪费时间,而要真正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选择讲座去听。  第五 作为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于大学老师来说,虽然平时没太多时间和学生互动,但在课堂上,特别渴望和欣赏那些积极答问和提问的学生出现。  事实上,一个学生要真正能做到积极答问和提问,就必然要提前预习,把相关的教科书内容预先浏览并提炼出疑问。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有的放矢提问或者自信地答问。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会让一个人在学习中终生受益。    三   “大学生活可以怎样?”这看起来是个很傻的问题,其实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大学生活,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也可以是苦行僧式的,但不管怎样,大学生活最不能缺乏的,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大学里,每个同学不一定要保持成绩排名前列,但必须要让自己不缺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每个同学不一定要凡事顺利,但必须要有对未来的自信和解决问题的希望。  大学生活,也要注意作息的规律,很多大学生常年熬夜,或读书,或看电影,或玩游戏。殊不知,不规律作息,是对生命的糟践和浪费。现在年轻,不能感受到熬夜的害处,等到能感受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同学们要知道,父母生下自己并养大到今天,很不容易,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够平安健康。所以,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注意有规律的作息,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和报恩。  大学生活,不仅包括学习和吃穿住行,也包括感情生活。大学生到了18岁,情窦初开或者谈恋爱很正常,但切忌为了随大流或面子而谈恋爱。  一场真正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应该是教会双方学会如何尊重人、如何对他人负责、如何培养更多对未来希望的情感冶炼过程。如果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就会走入感情的死胡同或者阴晦的天空。  大学生还要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适当参加学生活动,也是生活的必需,但是,切忌各种协会都参加,那样会搞得自己很累。  大学生必须懂得,当学生干部并非必选项,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但千万不要以为学生干部也是“当官”。不必用社会庸俗心态去追求当学生干部,而是要顺其自然。如果某天你觉得自己有兴趣、有能力、有时间去为同学们服务,那么就可以去当学生干部了,否则,还不如好好呆着读书。  大学生活,还包括假期的旅行。虽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但实际上,旅行也不能太多太滥。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地方,有计划地去走走。到一个地方,切忌只为了拍照留念,要学会在旅行前搜索资料,了解那里的历史、人文、地理、气象和各种特别的地方,然后有的放矢让自己去发现和发掘。  在“杰人观察”看来,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仁者爱人”之习惯。每个城市,都有一些可以做义工的地方,比如图书馆、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服务场所,可以考虑一个学期去做一两次义工,真正理解弱势羣体的不容易。再不济,我们在火车站候车时,注意观察那些躺在地上的民工,或者拖儿带女的母亲,深切体会到人民生活的艰难,这个很重要。     四   “如何开启人生梦想?”对于大学新生而言,梦想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启,并向着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方向发展,但不管怎样,我觉得所有的梦想,都应该植根于人性和人权。  这里所说的人性,包括追求公平之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在大学,很多同学会面临很多诱惑与迷惑,比如,在大学,有人会鼓动部分同学去充当“告密者”,对此,每个同学都要警惕,因为这个世界上,任何告密都是违反人性的,也没有好结果。一个告密者的人格,必然是猥琐的。  再比如,我们要学会每天看看新闻,特别是要在市场化媒体中和网络媒体中去看到各种不同面貌的新闻,并由此去深入思考,探寻真相,学会质疑。  对于很多中国孩子来说,他们深受传统文化教育,内心认同于“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和不择手段竞争的习惯,实际上,这是很不符合现代文明准则的。当代文明的基本标准,就是鼓励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同时,也要避免“官本位思想”,同学们须知,做好一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其实就是人生最大价值的实现。  不管怎样,梦想是每个大学新生最激动人心的思绪,在新生活大幕开启之际,祝福每个同学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准确的发挥,在新的人生舞台中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 
   

给大学新生:大学应该如何读

4. 大一新生如何做好大学的开始?

进入大学,给自己大学生活做一个宏观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在大学着力提升自己以下几种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里有很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节课上几个章节,很多内容和知识点有可能是一句带过,绝大部分内容需要自己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毕竟大学的教学不是以教会具体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教会学生学习能力为主。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大学里脱颖而出的基础能力。
2.能说会道能力

善于表达、能说会道是一项基本能力,不仅关乎到今后的工作,还与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现在不少大学把演讲与口才列为必修课,要求大学生必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上课的时候敢于回答问题,主动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都是不错的选择。
3.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班级是一个小社区,宿舍是一个小单元,大学期间会遇到不同的老师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总会率先在众人当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积极参加学生会,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结识不同的人,提高交际能力。
4.时间管理能力

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何把握宝贵的时间,利用好每一寸光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正如职场的人都知道,拉开差距的不是工作时间,而是工作之后的时间。大学学习生活也是如此,知识和能力都在一点点挤出的时间里慢慢积累。尤其是要处理好学习和参加学生活动、学习与担任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

5.吃苦抗压能力
自小时候起我们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道理。大学早已经不是中学时候老师所描述的那样是“快乐的大学”。大学里,既有来自各种考试的压力,也有来自于专业学习的压力,还有来自就业的压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克服,自我减压,练就吃苦抗压能力。

6.情绪控制能力
如同时间管理一样,情绪也需要自我控制、自我管理。遇到失败的时候不失落、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苦恼、遇到批评的时候不顶撞、遇到不合理的现象时不抱怨,等等,都是情绪管理能力的体现。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既是情商高的重要体现,更是为人处世、相处之道的内在要求。

5. 大一新生如何做好大学的开始

我第一次去上大学的时候,心里有点小激动,但是更多的是紧张。毕竟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上高中的时候,虽然也不能住在家,但是至少一个星期或者是两个星期可以回家一次,上大学可不同,至少一个学期才能回家一次。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是三年前,高中的同学都报的各个不同的大学,我虽然就在自己省内,但是坐火车的话也得六个小时才能到。我觉得当时我们学校因为门口修路,所以开学很晚,过了国庆才去的。在家里呆了整整三个月,我实在是快无聊死了每天在家就盼着开学,估计我妈在家里看的我都烦了。看着别的同学都开始了大学军训,我的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真的是超级紧张,感觉所有的同学都已经上开学了,就我一个人在家里一样。等到真的开学前一天晚上,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开学前一天我把东西都收拾好以后,就等着第二天走学校,那天晚上我很紧张,紧张到我都睡不着觉。在床上想很多,我的新宿舍长什么样子,还有舍友都好不好相处。军训的时候教官好不好,终于上大学了,我可以好好打扮,也可以出去玩了。





大一新生如何做好大学的开始

6. 大一新生如何学习

大学新生报到完毕,接下来的任务除了如何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外,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新的学习方式以及在心理上完全融入大学之中。而合理地安排科目与时间也是该好好计划的,同时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如何对待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 

      有些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填报的志愿有些盲目,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对专业并不喜欢。现在本市很多高校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搭建了大平台,新生进校后,不分专业,到了二年级才分专业、上专业课,所以你有很多时间来考虑志向。而许多大学普遍实行了学分修课,每星期的课由自己来选,一般分为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专业课:学习目标要明确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课,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学好。在学习专业课时,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以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的结合。 

      二、公共课:认识到其实用价值大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学习兴趣主要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活泼,他们愿意听,有兴趣学。但这种兴趣主要是直接学习兴趣,而且大多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把听课当成了一种享受或是对专业课的调剂。 

      大学新生要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对自己的意义,部分实用性强的公共课(例如外语)要当成专业课来学习。 

      三、选修课:杜绝“捞取学分” 

      大学生对待选修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兴致较高,认为选修课可以开眼界、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选修课的学习要求不严,大学生较少产生逆反心理。但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毕竟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如何跨越“立交桥” 

      有些大一新生因高考成绩与填报的理想专业有距离而被调剂到另一专业,为此遗憾不已。而实际上,本市高校实施插班生、第二专业等通途,都给大学生们带来看得见、够得着的实惠。 

      ■通途一插班生 

      由部分高校通过考试,招收其他普通高校在读学生作为插班生。插班生招生对象是本市普通高校完成本科一年级学业的优秀学生,招生人数是本市一年级本科生人数的2%以内。每个考生只能填报“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由招生院校出题,考试为2-3门,从出题、阅卷到录取由学校自主决定。对符合上海试点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条件的学生,各高校在全面考查考生情况后,根据自主确定的选拔考试等条件择优录取。新生如果想要换学校、换专业,得从大一进校时就要开始准备了。2005年,复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和上大5所高校试点招收插班生。 

      ■通途二跨校辅修“双校双学位” 

      上海东北片高校和西南片高校均在全日制本科生中实行了“跨校修读第二专业”制度,使一部分学业优良的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能跨校、跨学科修读另一个专业的主要课程,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由辅修学校盖章的跨校辅修专业证书。 

      跨校修读第二专业,各高校学生都可于大二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时开始报名。申请对象为协作组所属高校在籍的全日制本科生,但主修专业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且学生申请修读外语类第二专业的,必须是第一外语学习成绩优良者。申请修读的第二专业应与主修专业的课程重复不超过二门。 

      ■通途三校内第二专业 

      目前,本市各校基本都推行学分制教学,复旦、交大、华东理工等许多高校都在校内允许本科生在修读第一专业的同时修读第二专业,学生可按自己意愿在校内选读跨学科专业或课程。各校开设的“第二专业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复合型人才的一个特色。这样学生毕业时就比其他同学多了一张“二专”专业证书,成为“双专业”毕业生。有些学生认为主修专业不吃香,就可选择外语、法律、金融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这种“主修+二专”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很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二专”毕业生无论是在就业还是考研都更有优势。对他们提高自己的择业竞争力,找到理想工作有帮助。各校“二专”主要针对二年级学生,第二专业不是“二类专业”,学生将受到主修此专业学生的同等待遇。 

      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如果完全按照兴趣,随意性太大,很难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环境和资源。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然后作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学习方式支招】 

      状况教学:“喂食式”变为“放养式” 

      案例:对于小周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还不时地有这个测验那个考试,不想努力都难。但是进了大学,作业不常布置了,老师也很少主动来关心自己的学习,连上课地点也不固定了。面对这么“宽松”的学习方式,小周有些手足无措。 

      分析:高中是一个小范围的群体,同学们上下课都在一间教室,课程都由学校安排好了,平时又有老师和家长两方面的督促,所以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式的。大学则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施加压力,特别是文科的课程,课业一般比较轻松。成绩的好坏就全靠个人平时的学习态度是否自觉了。 

      支招:建议新生在确定所学课程后,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切的学习目标,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索最佳的学习时段,并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平时有问题主动请教老师。 

      此外,大学里很多课程是学生自己选的,即使是一个班级的同学,上课的课表也各有不同。所以要尽量安排好时间不要跑错了教室。大学里的一些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都在阶梯教室里进行的,建议“抢占”前10排的座位,这样听课效率会高一些。 

      状况学习: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 

      学习: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 

      案例:大学的学习强度和压力,与高中时比起来明显松了很多。新生小马就充分“享受”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上课经常睡觉、开小差,下了课没有作业时就决不温习。到了期末考试,小马才紧张起来,熬了几个通宵,“游题海”,狂背书,变成了熊猫眼。 

      分析:有些同学进了大学会完全放松。平时基本不学习,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突击”,容易影响健康,而且虽然考试最后通过了,但是成绩大多不理想,毕竟“一口不能吃出个胖子”。 

      建议:学习还是要讲究“细水长流”,临时“抱佛脚”对于知识的掌握毕竟不扎实,考试成绩欠佳不说,靠临时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难以吸收而且特别容易忘却。应该说,大学学业比起高中还是比较轻松,有了十几年读书的经验,只是少了家长老师的督促,只要能够克服自身的惰性,坚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相信可以学业放松两不误。

7. 大一新生入学怎么做?

跟学长学姐们寻求经验,仔细阅读《新生入学手册》。
大一新生报到流程: 
1、资格审查
学校接待大一新生第一件事情得先确认是本校新生,这时学校会看报到学生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档案等证件,这些东西最好都准备好放在一起。
出示完以上证件后,相关工作人员会给发放报到证和宿舍寝室号,然后就可以去办理住宿了。
只要根据流程走就可以,不懂就问,学姐、学长都很热情。报到时会有专门的学姐或学长接待,可以要个电话或加个微信,以后能用到的时候比较多。
2、住宿手续
办理住宿手续也很简单,审查完资格就会分给一个宿舍房间号,到寝室阿姨那里登记、填一下个人资料,领取钥匙就可以了。
然后去指定的地方领取被褥等物品,这时学姐学长可能会帮忙,有什么不懂的就多问。
一些学校在开学之前是可以在网上选宿舍的,而一些学校则要在开学后到学校排宿舍,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提前一两天就来到学校,目的就是为了能挑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宿舍。
一般宿舍有4人寝、6人寝、8人寝、10人寝,假期也不一样,大家可自行选择。
3、入学缴费
缴费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直接交现金,也可以刷卡,提前把钱打到学校指定的银行卡上,还可以办理校园一卡通,总之现在特别方便,学校不会多收钱,如果你不放心,就只打够学杂费的钱。
缴费过程中,都会有指示牌提示你该去哪里做什么,所以完全没必要担心。
对于要迁户口、办理党团关系的同学,也要按照流程走,在指定的办理指示牌下按提示办理。办过这一次开学之后,以后再有什么事情就不会那么发愁了。

大一新生入学怎么做?

8. 大一新生应该如何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

大一新生步入大学,会发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可能与高中阶段有很多不同,难免感到迷茫,因此在入学前思想上要准备充分,调整心态,学会独立,才能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
1、远离父母“包办” 学会独立生活
很多准大学生高中三年冲刺学业考试,生活方面基本都由父母来操持,自己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但进入大学意味着将远离父母“包办”,要做好战胜和克服困难的准备。尤其是家长,尽量在开学前这段时间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2、学会包容接纳 学会沟通
大学生活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集体生活,未来共居一室的室友可能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逻辑以及文化风俗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差异,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产生矛盾和摩擦。
对不同的人和事,要学会包容和接纳,更要学会沟通。对室友要真诚,并尊重他们的隐私。融入班级,多了解别人的同时也更多地展示自己。
3、参加社团扩大社交范围
建议入学后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敢于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广交朋友,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融洽地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扩大交友圈,丰富课余生活。
4、开始考虑职业生涯规划
生活和心理方面适应大学生活后,马上要考虑的就是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了未来能更好就业,准大学生一定要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首先要全面审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在学习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理想,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其次要为自己规划目标,是否要读双学位,考哪些资格证书等。了解规划目标职业的具体要求,参加与其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扩展资料
1、孤独感
入学后人生地疏,远离父母、亲人和朋友,有些新生入校几天内频繁打电话回家倾诉思家之情,甚至伤心落泪。
2、失落感
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许多新生在中学时期是学习之尖子、学校之佼佼者、父母之骄傲,但在人才济济、强手如林的大学里,却成了一名普通的甚至是中下等的学生;或入学前家庭经济条件在当地的生活水平而言属于中上等,到了大城市“才知道什么叫有钱人的生活”,心理上出现强烈的落差而出现沮丧的情绪。
3、自卑感
有的同学因为家境清贫、单亲家庭、长相一般、身体残疾等因素,导致性格比较内向,面对周围阳光灿烂的同学,容易出现自卑感。
4、适应障碍
一些性格本就较脆弱、内向且不善于表达自我的新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面对全新的人际关系,会出现短暂性的适应障碍,表现为失眠、焦虑、烦恼、抑郁心境,胆小害怕、易激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