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的战略布局,你看懂了吗

2024-05-15

1. 瑞幸咖啡的战略布局,你看懂了吗

      看过了一些文章,很多人都认为瑞幸咖啡的竞争对手是星巴克,为了打开市场,不断地烧钱,不断亏本,最终会抵不住资金压力,成为下一个ofo。
  
        一开始,我也觉得瑞幸咖啡走不长,但后来越研究越发现,如果他仅仅做咖啡是走不长的,然而他不是,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咖啡,对标也不只是星巴克,而是一个体系的休闲食品,满足每个消费者的更多场景和需求 。正如使命所说,从咖啡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瑞幸咖啡的视野很大,走的每一步其实都早已写入了剧本,咖啡只是第一步,后面将慢慢地呈现它的战略布局。以下,我将分为这几个方面分析: 资本、市场、产品、数据 。
  
        瑞幸的发展其实就是资本家们的游戏,深知互联网的套路,知道该怎么烧钱、融资发展,打造一 个体系的产品。目前,瑞幸董事会9个人,除掉独董,7个人有4个来自神州租车,占据了过半壁的江山,这帮人,除了最了解汽车外,剩下的就是资本运作了。
  
        曾经的神州租车,故事始于2007,后来迅速扩张,2011年资金跟不上,负债累累,终于2014年香港上市,缓和了资金压力得以发展,现租车规模仅次于滴滴。
  
        现在的瑞幸,运作方式和神州租车有异曲同工之处。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疯狂地开店,不断地烧钱补贴,快速占据市场。
  
 以下的图表是瑞幸的营收和亏损情况:
                                          
        看到这些数据,瑞幸无疑是亏损巨大的,可能会说这就像ofo一样,后面烧钱越来越大,资金周转不起来,最后以破产作为结局。但是,这些花钱其实早就做了规划,因为市场客户量和规模的扩大目标都达到了,正如钱亚治所说: 烧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能一把收回烧出去的钱 。所以这些都纳入了战略性亏损。以至后面的上市(仅用18个月,门店数量达2370),其实也做好了规划,都是按剧本演出的上市。
  
 从黎辉回答记者采访的一段话也能看出:
  
        2016年下半年,一开始是和老陆、(钱)治亚大家开始讨论这个关于咖啡的想法,然后讨论变得越来越深入和紧密,包括商业模式的方方面面,包括市场策略、品牌策略、公司组织架构、融资战略以及可能的上市战略。
  
 这是瑞幸咖啡的融资时间表
                                          
        瑞幸咖啡若想建立一个休闲食品体系,想立刻颠覆性获客,爆发性增长,就必须抓取一个亮点的营销模式。这个亮点体现在两方面:
  
 01   首选对标星巴克
  
        在咖啡市场,长期已经形成了星巴克第一、Costa第二等的稳定局面,很难有人打破,而瑞幸咖啡出其不意,以新的消费模式和快速开店方式,一下子打破了长期稳定的局面,瞬间吸引了眼球,抓取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尝鲜的特性。同时,它还可以借竞争者光环体现自身高品质,让人们联想到它是跟星巴克同个层次的,满足了白领的小资情怀。
  
 02   新的消费模式
  
        瑞幸咖啡开启了自家app下单,线下消费的模式,还设置了快取店、畅享店、外卖厨房,满足了不同场景的需求,还以大量的补贴吸引潜在客户。
  
        瑞幸咖啡通过这些方式,迅速占据了市场,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星巴克的连锁店,且建立了自身的品牌,让人们熟悉,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从开始到现在,瑞幸除了咖啡,还定期推出了很多轻食品,涵盖了下午茶不同的需求场景,逐渐形成一个体系。
  
        咖啡的消费者,在中国毕竟是少数的,市场还需教育,但所需的时间很长,瑞幸耗不起,所以选择了丰富产品类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在配送过程中,也可大大降低配送成本。
                                          
        瑞幸一开始就建立了自身的数据平台, 打通了技术和整个运营体系 ,只要下单,全部信息都会体现在后台,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决定了开店地址、选品和配货。整个供应链依靠平台去精准分析判断,后期还可进行对用户详细的画像,精准推送信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用户的信息价值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瑞幸是站在了一个比较长远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布局。
  
        瑞幸通过这几个方面,告诉了投资者,要布好局,那这两三年亏损是正常的,提前给投资者打好了预防针,然后通过财务数据一步一步诉说这些亏损在预期范围内,正在形成 规模经济 ,降低成本,扩大营收。
  
        所以,对于瑞幸,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如果有留意,你会发现瑞幸咖啡已经更名为“ 瑞幸投资 ”,而这也正验证了他的野心。

瑞幸咖啡的战略布局,你看懂了吗

2. 瑞幸咖啡赢得市场的原因

班级:食安171     姓名:沈煜澄     学号:20177180116
  
  “出现理论”的一句话和四个元素 
  
  瑞幸咖啡依靠“免费喝一杯”赢得市场的根本原因。 
  
 简单来说“出现理论”就是:不出现=不存在,就是由于成本、效率的因素,在商品极大丰富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决定商品最终成交的基本条件是商品能在合适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出现在消费者可以达到的购买清单中;而那些不能及时出现的商品,对消费者来说,就等同于不存在。而“出现理论”的四个元素就是大范围、低门槛、高精度和高价值。
  
 瑞幸咖啡的成功从某个角度来说就归功于这一理念,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如何围绕“出现理论”经营,并牢牢掌握住“出现理论”这四个元素。
  
 首先就是大范围,在瑞幸咖啡推出之前,星巴克咖啡已经牢牢的占领了市场,提到咖啡第一个联想到的肯定是星巴克,似乎没有人能撼动他的地位,它拥有非常大的“流量”与市场容量。但是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瑞幸咖啡似乎突出了星巴克咖啡的包围圈,成功的走向了人群的视野中,经过了大范围和大力度的宣传,瑞幸咖啡就像一个“网红”一样横空出世,而他选择的宣传方式也与众不同,“免费喝一杯”,这成功的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球。而这大部分人基本上都属于中低端人群。
  
 也不得不佩服瑞幸咖啡的管理层的能力,他们牢牢的洞悉了人的心理。而从这里我们也能发现瑞幸咖啡的低门槛。只要注册app便能获得免费咖啡一杯吗,首次邀请朋友两个人都能免费喝一杯,下单成功还会送你更多的优惠券,分享活动也能送优惠券,1.8折、2.8折、3.8折、5折……比比皆是,这么大的优惠对于那些底薪阶层,爱贪小便宜的人来说吸引力太大了,这就是无法抗拒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市场上,中端以及中低端人士是占绝大多数的,这也是瑞幸咖啡能获取大量的客户的原因,但客户的品质较低,终是无法将自己代入中高端的市场,而这并没有关系。高精度和高价值则能在最终克服这种困难。
  
 在我看来,瑞幸咖啡在高精度这一方面上最多只能做到与星巴克咖啡持平的水准,因为星巴克咖啡占领市场多年,已经有了自己的销售系统,算得上是非常完善了,而瑞幸咖啡只需要跟上它的脚步即可。
  
 最后我认为,有了前三个因素的成功,才有最后的高价值。瑞幸咖啡在不计成本的销售和宣传后,获得的大量的客户和市场资源,这才成功的吸引到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大量资本的加持下,瑞幸咖啡果断选择上市,在几轮的融资后获得了更大资金流入,开辟出更高端的市场,从而吸引到更高端的人群,并将自己引入和星巴克一样的的高端市场,从而占领比星巴克更大的市场范围,从创立到IPO,瑞幸咖啡只花了17个月时间,这也将成为全球最快IP0公司,而且2018年底,瑞幸咖啡门店数量达到2073家,销售咖啡8968万杯,消费用户共计1254万人。预估计到2019年底瑞幸咖啡门店数量将达到4500家,将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市场排名第一的连锁咖啡品牌,打破星巴克咖啡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最后的赢家。
  
 https://user.qzone.qq.com/1219922724/blog/1575471554

3. 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用半年的时间,在消费行业和咖啡品类市场“激起千层浪”。业界和消费者对其的评价众说纷纭。
  
 笔者尝试换一个视角。我们通过研究瑞幸的内在逻辑,来理解这个所谓网红咖啡的当下和未来。
  
 
  
  
  认知瑞幸 
  
 
  
  
 一、为什么对标星巴克?
  
 
  
  
 1、星巴克成功的核心因素是通过咖啡馆打造、实践了“第三空间”。咖啡是作为第三空间内的传播介质存在。
  
 正如同星巴克前执行总裁霍华德毕哈所撰写《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的书名,星巴克更多的是传递“以人为本”的文化和体验,而非咖啡本身。
  
 瑞幸咖啡强调性价比和品质这两点,与之对比星巴克,其一,星巴克的消费者关注点不在性价比;其二,星巴克的品质不是其核心优势,例如美国blue
  
 bottle才是精品咖啡的代表。
  
 
  
  
  而瑞幸的商业模式,无论是从咖啡传达到消费者的方式(外带、外卖),还是突出咖啡本身的品质和性价比,都是紧密围绕咖啡来展开的。二者  有着  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 
  
 瑞幸却对标星巴克。这是 不符合常理  的、很低级 的“一错”。
  
 2、瑞幸咖啡公司创始人钱治亚曾任神州优车COO。过去几年,神州优车所在的出行领域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需要面对滴滴、优步这样的全球巨头。神州优车通过定位于专车市场,定位于B2C业务,避开了与滴滴、优步等C2C业务的正面竞争,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路线。钱治亚作为神车优车的元老、高管,应该是完整经历了该过程, 对于差异化战略与定位较为熟知。 
  
 3、中国的消费者,在提到咖啡或咖啡馆时,绝大多数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星巴克——星巴克通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完全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成功将星巴克品牌打造成为咖啡这个品类的代表。
  
 综上来看, 瑞幸之所以对标星巴克,应属于一种营销策略 ——是借势星巴克,而不是以星巴克为模板,对标它,同其直面竞争。
  
 
  
  
 二、瑞幸咖啡真正的定位是什么?
  
 1、从瑞幸选择的“代言人”来分析。
  
 以瑞幸高举高打的作风和营销手段,为什么在品牌代言人上请的是张震和汤唯?咖啡在国内主要的消费人群是在年轻一代,李易峰、鹿晗是否更适合?(代言费差异不大,可参考盛世艺星传媒的公开报价)。因为, 张震和汤唯的形象较  “  小鲜肉  ”  更偏职场、更有气质、更符合成功人士的代表。 
  
 2、捕捉瑞幸公开传达的信息。瑞幸咖啡官网首页:“为大型企业、中高端写字楼提供专业咖啡配套。”
  
 3、推测瑞幸创始人的公开讲话。2017年11月,钱治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这个行业里的人一般看单店盈利,但我先看大方向,先普及咖啡,让消费者喜欢咖啡、喜欢我,至于单店到底什么时候打平,什么时候cover成本,是之后再考虑的事情。”
  
 通过上述信息,笔者推断: 瑞幸咖啡是希望将咖啡文化在年轻白领阶层和办公室场景中普及。 (办公市场目前的咖啡消费情况如何、有哪些渠道品牌和消费品牌?)钱治亚口中的“大方向”,或者说瑞幸咖啡的定位就是教育、培养年轻白领(瑞幸咖啡现在的补贴培育方式是否可持续?)在办公室或上班路上喝咖啡的习惯。更进一步的是使企业将咖啡定义为茶歇、商务会议的饮品。(总体上就是B2C+B2B2C两种业务模式)
  
 
  
  
 瑞幸咖啡是真的懂咖啡?
  
 
  
  
 钱治亚认为,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连锁品牌,一直没解决消费者的两个“痛点”:一是咖啡太贵,二是喝咖啡不方便。
  
 关于该结论,业界和市场的非议颇多,普遍认为钱治亚没抓住真正的“痛点”。例如说“咖啡太贵”,通常情况下,星巴克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价格也并非关注的核心要素。
  
 
  
  
 姑且抛开上述“痛点”的准确性不谈,瑞幸的客户的消费方式主要是外带、外卖,而星巴克等连锁品牌多为堂食,瑞幸为何要去指出并改革另一个细分市场的“痛点”?
  
 
  
  
  判断瑞幸 
  
 
  
  
 1、瑞幸的差异化
  
 咖啡作为饮品可以满足人们三类不同的需求:
  
 1)生理需求或者叫功能层面的需求,即提升醒脑;
  
 2)情感需求,即消费咖啡是一种品位、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生活、工作态度;
  
 3)空间需求,是可以满足社交需求、是一种第三空间。
  
 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便是完美地抓住、并解决了消费者的三类需求。但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的后劲不足,最主要的是第二点需求在逐渐消失——消费星巴克已不再能代表小资的身份,不再是很酷、很有调性的一件事。从喝星巴克拍照晒朋友圈现象减少即可窥见一二。
  
 而瑞幸的切入点,就是针对情感需求,它希望通过打造“年轻白领手握一杯瑞幸咖啡的形象”,来传递一种朝气、干练的成功职场精英的文化。
  
 
  
                                          
 2、目标消费者是否能形成共识决定瑞幸的成败
  
  瑞幸模式的成功与否,最核心的是取决于能否在中国培育一批认同其咖啡文化的消费者,即认同并相信  “  消费瑞幸咖啡等于职场白领  ”  ,类似于过去  “  消费星巴克等于小资  ”  。如果能使得消费者形成这样一种群体共识,这家企业就是有价值的。 
  
 在20世纪的美国,百事可乐曾主导过一次这样革命。百事可乐较可口可乐晚问世十二年,但就是这十二年的先发优势,可口可乐在可乐饮料的市场上建立了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起初百事采取的是温和进入,用常规手段参与竞争,比如低价促销,但收效甚微,曾两度处在破产边缘。
  
 但在1960年后,百事可乐迎来转机,并逐步实现赶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时代变化,年轻人增多,即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变化;2) 抓住了可口可乐  “  传统”  的形象,将百事可乐定位、打造成“  新一代、时尚、年轻”  的代名词,培育了年轻人要喝百事可乐的共识 ;3)营销战略。最著名的案例是在1975年,百事可乐在达拉斯进行的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去掉商标,品尝口感,结果表明百事可乐更受欢迎。4)差异化策略。百事可乐通过进军餐饮业,收购肯德基、必胜客等,并将餐厅内的饮料指定为百事可乐,来提升产品影响力和销量。
  
 如今的瑞幸,在天时地利上占据了一定优势,表现在我国社会结构、消费人群正在发生改变;而且在办公室场景和白领人群饮品这一市场也接近是空白。接下来,就要看瑞幸团队,如何在此基础上,运营管理这场战役了。
  
 3、保住胜利果实
  
 若瑞幸成功地实现了消费者教育,培养出一批喝咖啡的白领人群,但 瑞幸并非是其唯一的选择 ,白领消费者还可以将连锁咖啡店的产品外带、便利店的咖啡外带、或者企业为其提供公共咖啡机,那么瑞幸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这就是为什么钱治亚会说出那句话的原因“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连锁品牌,一直没解决消费者的两个痛点,一是咖啡太贵,二是喝咖啡不方便。”
  
 关于贵,是因为白领在办公室喝星巴克,并没有享受连锁咖啡馆带来的体验和服务,这部分溢价无法产生价值,故而是贵的,是不合算。
  
 关于便利,瑞幸几乎是围绕写字楼来设点,贴近消费者是他们的最大优势之一。
  
 较于咖啡机,瑞幸能提供高性价比、更好品质的咖啡。
  
 综上来看,钱治亚的上述观点,是在传递给消费者一种理念,即白领人群的咖啡消费,瑞幸才是最好、最优的选择,并希望以此占据客户心智,进而保住教育市场后胜利的果实。
  
 
  
  
  瑞幸未来 
  
 
  
  
 笔者认为,消费行业是个慢行业,需要时间的打磨和沉淀,单纯的互联网、O2O的打发,撑不起一个优秀、长久的消费企业。
  
 瑞幸咖啡在 抓机遇、抓营销 的同时,若不能很好的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力打磨(单品的一致性和创新能力)、服务体验以及提炼一句更符合定位的广告语等硬实力上加强,笔者认为其难以走的更远。

瑞幸咖啡

4. 给瑞幸咖啡算算账

 2017年3月虎嗅曾给共享单车算了一笔账,结论是“未来18个月生死攸关”。某网友说“成本、运维、投放、损坏率都是捏造的。”
      《孙子》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共享单车这个“怪胎”本应“扼杀”于书斋 ,却贸然铺遍全国、走向世界,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上千万破旧车辆成为城市垃圾等待清理,上千万用户排队等待退还押金、众多供应商为讨回货款把共享单车企业告诉上法庭。
   言归正传,我们给瑞幸咖啡算一算。
   数据驱动的咖啡新零售
   互联网企业不一定要“烧钱”,“烧钱”者也不一定是互联网公司。所以,体现瑞幸咖啡互联网属性的不是“烧钱”而是数据驱动。
    数据化不一定是数据驱动,数据驱动一定要数据化。 
   星巴克的运营是数据化的,管理层根据数据指挥“千军万马”。而瑞幸咖啡通过分析用户在手机APP中下单的品类、频度、金额、时段、地段等数据给用户画像,指导门店选址、品类调整、口味优化、促销策略及供应链、配送人力等方面的调度。日常运营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数据说了算,店长也不必为明天配备原材料的数量操心,这是瑞幸咖啡与传统咖啡连锁店的本质区别。
   把握过去才把握未来。下面根据零星获得的公开数据,拼凑出瑞幸2018年扩张轨迹,作为预测未来的基础。
   1)门店数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第一家门店在北京联想桥开业。
   2018年2月,瑞幸咖啡宣布5月底门店数要达到500家。2月28日《北京商报》发表《百天要开500家店,瑞幸咖啡底气何在》,借“业内人士”之口断定“结合人力、选址等因素,基本没有可行性”。
   结果,瑞幸咖啡在100天内开出500家新店,在1年内开出2000家新店。“业内人士”不知作何感想。
      (注:上述月份末尾已开门店数,通过公开信息推算)
   2)单店销量
   门店是瑞幸咖啡开展业务的“据点”,咖啡销量与门店数正相关。
   2018年前7个月,瑞幸咖啡总销量1800万杯,全年总销量约9000万杯。 可推算出前7个月每家门店每天出货270杯咖啡,前三季度日均290杯,四季度343杯,全年平均值320杯。 
   服务业的门店都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从开业到火爆需要一定时间,少则数周多则数月。320杯是把刚刚开业的新店与“老店”混为一谈搞平均得到的。“老店”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瑞幸咖啡没有真正的“老店”。
   2018年1月1日,瑞幸咖啡以2间门店开始试运营,5月8日以400间门店宣布正式开业。到年末,2073家门店有半数开业不到4个月。
   3)单杯收入
   2018年,瑞幸咖啡总收入7.63亿,销量约9000万杯,单杯收入8.5元。
   假设9000万杯中有4500万杯是配合新店开业的一次性促销赠饮,其余4500万杯享受“充返”等形式的补贴后售价为17元/杯。
   由于没有披露与轻食相关的数据,我们可以把轻食视为与咖啡一同出售的附属品,也就是说17元/杯的价格包括轻食。
   按照这个比例,每间门店每天出货320杯中有160杯为赠饮。这是全年平均数,其实算上最初几星期赠饮的比例远大于50%,预计开业一两个季度之后大大降低。
   4)亏损
   已知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3.75亿,成本8.08亿,期间费用4.24亿,亏损8.57亿。结合期间新店开业情况,可推算出每间门店日收入、日亏损分别为3000元、6400元。
   剔除开办及运营费用(经推算约为3400元),单店日销售亏损为3000元,差不多是卖90杯、赠200杯的效果(假设2018年每杯成本15元)。
   2019,目标4500间
   根据瑞幸咖啡零星披露的数据,对2019年做以下估计:
   1)开店速度
   假设上半年每月新开210间,下半年每月新开200间,全年新开2460间,2019年末门店数4533间。
      开业6个月以上的门店由于人气的逐步积累成为“出货”的主力,而且由于开店成本摊销完毕、赠饮基本取消,这些门店开始为瑞幸贡献毛利润。预计2019年12月,瑞幸咖啡开业6个月以上的门店数将达3122家。
   2)补贴、赠饮及销量
   开业3个月以内,平均每天赠饮150杯,销售150杯。
   开业3~6个月,取消赠饮,每天销售300杯。
   开业6个月以上,每天销售500杯。
   开业3个月以上的门店,轻食销售金额相当于咖啡的20%。轻食毛利润率按30%计算。
   3)成本、毛利润
   假设补贴后售价为15元,轻食不再视为附属。由于规模效益,单杯成本降到12元(注:成本包括食材、门店租金、人工、折旧、能源、纸杯)。
   假设一次性开办费用为18万(包括装潢、设备等,不含房租),在门店开业6个月内每天摊销1000元。日常管理费用(含房租、人工、水电费等)已摊入单杯成本。
   咖啡售价15元/杯,毛利润率3元,轻食毛利润率20%。
   2019年毛利润约9亿元
   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是无论规模多大都不可能有毛利润。因为用户每次骑行愿意支付的金额不超过1元钱,而平台运维、车辆调度、购置成本摊销合计超过2元。
   咖啡零售是“暴利”行业,一杯售价超过30元的咖啡,里面的咖啡豆只值2元钱!其它是奶、糖、纸杯、房租、人工、水电费及连锁企业的利润。
   瑞幸咖啡的定价策略是比星巴克低一大截还常年有补贴。这与民航的策略有几分相似:机票价格不菲却常年有折扣,节假日减少甚至取消折扣,乘客还无从抱怨民航涨价。 
   尽管常年补贴,瑞幸卖出去的每一杯咖啡都是有毛利润可赚的。
   1)咖啡及轻食销售额
   根据上文假设,2019年瑞幸将卖出4.1亿杯咖啡,按每杯15元计算收入61.9亿。补贴后15元,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轻食销售额为咖啡的30%,全年收入18.6亿。咖啡、轻食合计80.5亿元。
   预计到2019年12月,瑞幸咖啡单月销量可达5410万杯,赠饮280万杯,合共5690万杯。
   以年末4500间门店为分母,每店每天连卖带送合共出货408杯,这是相对保守的估计。
      (注:2月份营业天数按15天计算)
   由于初具品牌知名度,加之2000多家店已于2018年开业,2019年赠饮退居次要促销方式,全年赠饮约3400万杯。
   2)毛利润
   瑞幸咖啡主要成本包括咖啡(包括食材、房租、人工等),轻食成本及门店开办费摊销。2019年,三大成本分别为53.6亿、13亿和4.63亿,共计71.23亿元,毛利润近9.3亿。
      3)经营亏损
    企业运营必不可少的支出是成本,可花可不花的是费用。 比如饭馆的食材是成本,发代金券的相关成本是市场费用。
   假设补贴必不可少,赠饮是“临时促销”, 则  应把补贴视为成本,或将补贴后的净收入列为销售额,赠饮成本则列入市场费用。 
   假设2019年瑞幸咖啡市场费用为10亿元。其中,广告费6亿、赠饮成本4亿。6亿广告不算少而且遍布目标城市的4500家门店都是“户外广告牌”。如此算来,“补贴+广告”的力度相当大。
   假设2019年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或有债务融资)合计不超过5亿元。
   满足以上所有假设的前提下,瑞幸咖啡2019年经营亏损约为6亿元(9亿毛利润减15亿费用),经营亏损率约7.5%。
   展望2021
   估计瑞幸咖啡的第一个目标是开到1万家店, 如果克隆2019年的进程,  到2021年末尾可超过9400家。 
   截至2021年末,两年销售15亿杯咖啡,赠饮6900万杯,合计15.7亿杯,总收入225亿。轻食销售收入67.5亿(咖啡的30%),合计292.5亿。
      由于规模效益,假设2020年每杯成本降至11元,2021年降到10元。2020年、2021年总成本227亿元,毛利润65.5亿元。
      两年赠饮7.2亿成本是最主要的市场费用,假设两年市场费用20亿,管理费用10亿,则经营利润12.1%。
   单就2021年来看,瑞幸咖啡营收173亿元(预计与星巴克亚太地区总收入相当),按4倍市销率计算,估值为692亿,折合102亿美元(假设汇率为6.8)。
   以上。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虎嗅App 猛嗅创新!

5. 瑞幸咖啡创始人

瑞幸咖啡创始人是神州优车集团原COO钱治亚。



Luck in coffee(瑞幸咖啡)总部位于厦门,由神州优车集团原COO钱治亚创建,是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钱治亚是神州租车、神州优车两家上市公司的创始元老,并先后担任两家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职务。钱治亚离职后将投身咖啡领域创业,创立瑞幸咖啡(luck in coffee),定位为中国人的高品质商业咖啡,将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网格化布局。
瑞幸咖啡以“从咖啡开始,让瑞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愿景,通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零售模式,与各领域顶级供应商深度合作,致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瑞幸咖啡的咖啡豆连续两年在IIAC国际咖啡品鉴大赛斩获金奖。
咖啡
咖啡(coffee),是用经过烘焙磨粉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与可可、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饮品。咖啡树是属茜草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种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来的。
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树果实里面的果仁,再用适当的方法烘焙而成,一杯标准的咖啡品尝起来的味道不应该是苦涩的,一名合格的咖啡师在制作咖啡时会严谨地进行每一步操作,最后为客人呈上的咖啡在味觉上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甜度、酸度、香醇度或是干净度。

瑞幸咖啡创始人

6. 瑞幸咖啡董事长

瑞幸咖啡董事长是郭谨一。
郭谨一,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CEO,北京瑞吉咖啡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经理、执行董事。2022年5月24日,瑞幸咖啡,发布未经审计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季度经营利润首次转正,实现整体盈利。

人物经历
郭谨一系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
2009年至2011年,曾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助理。
2011年至2016年,任职于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
2016年至2017年,郭谨一担任神州租车董事长助理。
曾任瑞幸咖啡联合高级副总裁,北京瑞吉咖啡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经理、执行董事。

7. 瑞幸咖啡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瑞幸是一家数字企业。
在数字社会,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新能源,易观在2017年提出了”数字用户资产”理念,认为未来每家企业都将成为数字企业。
根据易观的行业数字化评价体系可以简单地对照来看,瑞幸无论在数据采集方面(线上线下基于APP端的数据触点、从点单支付到配送甚至营销投放的业务流程数字化以及数据驱动的高渗透),还是在对用户数据资产管理和实现的精细化运营及精准营销上。

瑞幸作为成熟的互联网创业型企业,作为依靠数据驱动快速发展起来的数字企业,它都可以作为在当下环境很多企业的教科书式学习范本。
瑞幸这样的成功可以复制么?数字企业的表征是对数字用户资产的成熟管理,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数据,建立精准用户画像,甄别推广营销渠道,实现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运营营销触达。
对于很多企业在做用户数字化实践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多行业共享知识的,并不需要每个企业自己去开发,完全可以找一个行业性的数据中台,去完成基于用户行为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针对那些产品刚刚起步、数据量较小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团队或个人,易观还推出了可私有化部署、开放且免费的易观方舟Argo,帮助企业深度洞察用户画像,实现数据分析、用户分群以及闭环运营,通过数据智能实现商业智能的跨步。

瑞幸咖啡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8. 【一点思考】瑞幸咖啡的成功之道

瑞幸咖啡在最近一年里越来越火,大家都觉得它的营销活动——买一赠一做得特别好,而且看上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换个产品就可以轻松复制,其实不然。
  
 先介绍下买一赠一,那就是用户买了之后,分享券给新人,新人可免费领一杯。
  
 一杯咖啡20多块钱,这么一送,不是要亏死。
  
 其实瑞幸咖啡这是打了两个大胆的赌:
  
 1、一杯咖啡还是两杯咖啡,物料成本上差不了太多。
  
 这可能都不算赌,自己煮过咖啡的人就会明白。我之前在星巴克买了包88块的咖啡粉,每天一杯喝了一个多月,加上电费、水费、包装费,一杯咖啡的成本绝对不会超过10块。
  
 瑞幸咖啡一杯都要20多了。Orz
  
 也有人会说,他们用顺丰配送的,运输成本高呀!
  
 这就是他们打的第二个赌了。
  
 2、每单产生的物流成本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线下瑞幸咖啡店配送区域不大,可能是在3公里范围内,于是他们很好地控制了距离产生的成本,每单也就是短距离配送,而且满35才免配送费,配送费都要6元了。
  
 在这种约束条件下,瑞幸咖啡大单的情况会比较多,很多都是配送到写字楼的,一群白领公司内部分发券,集体下单,这样大大节省了物流费用,就是免配送费,瑞幸承担的成本也不高。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瑞幸咖啡看上去人傻钱多,但是在营销活动的成本控制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有很多朋友看了瑞幸咖啡模式,摩拳擦掌也想复制,不过复制之前,先对自己的产品和营销手段进行细致地成本核算。
  
 首先,自己的产品是不是具有高复购率。
  
 有些产品可能一辈子只需要买一个,比如说一些小家电,复购率低,只能通过横向拓展品类来营利。如果自己只有一款或者几款商品,或者成本比较高,就不要搞瑞幸咖啡这套了。
  
 其次,产品是不是有很低的边际成本。
  
 如果不是像咖啡这样,多加点水又是满满一杯,而是送一个亏一个的低客单价商品,也就不要玩这套了。
  
 最后,配送成本需要精细计算
  
 其实我现在还没想通淘宝店上卖包邮小饰品,一个单不到5块的店是怎么存活下来的,毕竟江浙沪快递打包价也要5块钱一单吧。
  
 完成了自检工作,再开展瑞幸咖啡这种野蛮暴推才有可能红利、金钱两手抓,否则就很可能变成自杀式营销。
  
 今天就分享到这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