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战后三大改革的共同点

2024-05-17

1. 苏联二战后三大改革的共同点

相同点:都以失败告终;都未突破传统模式;
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大量垦荒种植玉米;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地方和企业也一定的自主权;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减少了指令性计划,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后期转向政治改革,放弃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行多党制,使苏联解体.
启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大胆突破传统,与时俱进,用于创新,认清国情,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要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不畏艰难等等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苏联二战后三大改革的共同点

2.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二战后苏联几次经济改革

从战时共产主义内容“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到斯大林的新经济政策中的“政府解除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资源以租让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后来赫鲁晓夫改革则是放权,“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到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则一步步走向改革失败。

抱歉,高一的内容就只有这些,有很多都没有提到。参见高中历史必修二。:)

3. 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一、对旧体制的基本矛盾缺乏深刻的总体认识,改革没有明确的目标模式

 二、改革长期停留在运行机制的浅层次上,始终未触动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关系

 三、改革缺乏打攻坚战的坚强领导核心,未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上下硬功失

四、产品经济观始终难以破除,成为改革深化的最严重的思想阻碍

 五、经济改革失败,是苏联 经济制度 瓦解的重要因素

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4. 二战后苏联改革的失败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苏联改革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利益集团势力过于强大,而改革派急于求成,没有进行反贪腐,以为休克疗法就可以置利益集团于死地,结果功亏一篑。
深刻的教训就是:不要以为全民所有制国营经济是完美无缺的社会主义,无法监督的一元化官僚集团控制的国有经济体制每日每时自发地大批地产生利益集团。而利益集团控制的媒体则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美化为社会主义。没有反贪腐这个环节,改革必然失败。
因此绝不能让官僚集团以“代表”的名义“合法”占有生产力,控制意识形态,享受利益。如果不彻底清除“代表论”的恶劣影响,就会不断滋生贪腐,改革就会半途而废。

5. 二战後蘇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

  苏联经济的主要问题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工农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
  二战后。苏联经历了三次改革,即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因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和带有盲目性而以失败告终。
  2、 勃列日涅夫在60——70年代的改革,有一定成效,但由于没有突破原有体制框架而成果有限。
  3、80年代中期以后的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触动了原有体制的框架,但由于发展战略失误而陷入困境,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二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局限性
  1、指导思想方面: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都没有脱离“左”倾教条主义和“左”的理论框架的限制,而戈尔巴乔夫虽然看到了必须对此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宏观规划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没能在客观上跳出“左”的理论的束缚。
  2、主要内容方面:
  都重视发展工业(前二者特别重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农业、轻工业等有所改革但无太大成效。
  3、改革的结果:
  取得了短时期的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状态。

二战後蘇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

6. 苏联的三次改革哪次最为成功

楼主您好!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改革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军事实力超过美国,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苏联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勃列日涅夫任职期间,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显著增强。1965年至1981年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固定生产基金增长2.42倍,社会生产总值增长1.46倍,国民收入增长1.44倍,工业产值增长1.77倍,农业平均产值“十五”计划期间比“七五”计划期间增长50%。勃列日涅夫认为“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政策的不变原则”,是完成一切国民经济任务的前提。为此,他把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他尤其重视发展军事工业,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这使苏联军费开支不断增大,从1965年的326亿美元到1981年增至1,550亿美元,即增长了3.75倍,占苏联财政支出的1/3。
 
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联的经济历史遗留问题的改革从没有间断过。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使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其实质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这个改革在当时曾一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使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达到了鼎盛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由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加上73年的经济危机(石油危机)以及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分裂,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实力大大削弱,不得不采取防守的战略(守势)。而苏联随着勃烈日涅夫的改革,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军事力量增强得惊人!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60左右,经济上仅次于美国,军事力量超过美国,苏联采取的是进攻战略(攻势),因此,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态势是苏攻美守。苏联的攻势的表现是:支持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非洲,插手安哥拉内战,挑起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在欧加登地区的军事冲突等。直接出兵占领阿富汗是其对外扩张的高峰!

希望对您有帮助! ‍‍

7. 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留下了什么深刻的教训?

苏联改革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垄断性利益集团势力过于强大,苏式体制僵化且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不允许触及利益集团,而改革派急于求成,没有进行反贪腐,以为休克疗法就可以置利益集团于死地,结果功亏一篑。
深刻的教训就是:不要以为全民所有制国营经济是完美无缺的社会主义,无法监督的一元化官僚集团控制的垄断性国有经济体制每日每时自发地大批地产生利益集团与腐败分子。而利益集团控制的媒体则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美化为社会主义。没有反垄断反贪腐这个环节,改革必然失败。
因此绝不能让官僚集团以“代表”的名义“合法”占有生产力,控制意识形态,享受利益。如果不彻底清除“代表论”的恶劣影响,就会不断滋生贪腐,改革就会半途而废。

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留下了什么深刻的教训?

8. 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首先在改革思想上他用“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了列宁主义;其次把私有化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主张以激进、冒险方式向市场经济过渡;其三是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了严重失误;其四是“公开性”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其五是外交指导思想混乱;其六是没有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其七是排除异己,按个人意愿组建能够贯彻自己政治路线的领导班子;其八是改革没有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
赫鲁晓夫:其失败在于只是在斯大林模式上进行了局部修改,但这种修改无法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斯大林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所以他的改革仅仅只是修修补补,虽有一定成效,但总体没变,所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