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民间故事

2024-05-15

1. 十个民间故事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愚公移山、盘古开天辟地
囫囵吞枣、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滥竽充数

十个民间故事

2. 民间精彩故事

盐的由来


从前,人间有四个皇帝,东、南、西、北各住一方。佛陀使惹皇帝住在北方,他最聪明、最能干,能上天入地,东、南、西、北四方他都走遍了。

那时候,雪族一共有十二个儿子,人是头一个儿子;有血的是六种,无血的也是六种。有了人类后,但大地上还没得盐这个东西,好多食物都是雪族儿子后来种下的。

有一年,佛陀使惹上天宫去作客,他每顿吃的菜,都觉得很有味道,跟自己在人间吃的菜大大不同,心里很奇怪。有一天,他就跑进灶房头问大师傅:“你的菜这么好吃,是咋个做的?”大师傅说;“天宫里的香料多得很,菜里放了盐巴就好吃。”佛陀使惹又问道;“你家盐巴多吗?放在哪里?”大师傅说:“当然多罗,有九九八十一坛,都放在灶房里。”

到了半夜三更的时候,佛陀使惹摸到灶房门口,推一下门,里头门得死死的,只好从窗子上爬进去。啊!盐巴坛坛到处摆起。他喜欢得很,头一转抱走两坛,二一转又抱走两坛。他把四坛盐巴从天宫甩下地,东、南、西、北四方各甩一坛。

佛陀使惹回到大地上后,便赶忙去找盐坛子。找了九九八十一天,在盐源地方找到第一坛盐,就是现在的盐井厂;第二个盐坛在成都那一转找到了;第三个盐坛甩在云南地界;第四个盐坛甩到西方国去了。

天王发觉盐坛子遭偷了,很气愤,便将九九八十一个海子里的水倒下来,大地上洪水朝天,佛陀使惹偷来的盐坛也遭淹了。后来,这些盐化成了水,人们把它熬成了今夭的花盐。

3. 民间精彩故事

盐的由来 从前,人间有四个皇帝,东、南、西、北各住一方。佛陀使惹皇帝住在北方,他最聪明、最能干,能上天入地,东、南、西、北四方他都走遍了。那时候,雪族一共有十二个儿子,人是头一个儿子;有血的是六种,无血的也是六种。有了人类后,但大地上还没得盐这个东西,好多食物都是雪族儿子后来种下的。有一年,佛陀使惹上天宫去作客,他每顿吃的菜,都觉得很有味道,跟自己在人间吃的菜大大不同,心里很奇怪。有一天,他就跑进灶房头问大师傅:“你的菜这么好吃,是咋个做的?”大师傅说;“天宫里的香料多得很,菜里放了盐巴就好吃。”佛陀使惹又问道;“你家盐巴多吗?放在哪里?”大师傅说:“当然多罗,有九九八十一坛,都放在灶房里。”到了半夜三更的时候,佛陀使惹摸到灶房门口,推一下门,里头门得死死的,只好从窗子上爬进去。啊!盐巴坛坛到处摆起。他喜欢得很,头一转抱走两坛,二一转又抱走两坛。他把四坛盐巴从天宫甩下地,东、南、西、北四方各甩一坛。佛陀使惹回到大地上后,便赶忙去找盐坛子。找了九九八十一天,在盐源地方找到第一坛盐,就是现在的盐井厂;第二个盐坛在成都那一转找到了;第三个盐坛甩在云南地界;第四个盐坛甩到西方国去了。天王发觉盐坛子遭偷了,很气愤,便将九九八十一个海子里的水倒下来,大地上洪水朝天,佛陀使惹偷来的盐坛也遭淹了。后来,这些盐化成了水,人们把它熬成了今夭的花盐。

民间精彩故事

4. 精选民间故事

 肥鸡与嫩笋   赵乙鬼点子特别多,喜欢捉弄别人。一天,堂兄赵甲要过五十岁生日,赵乙就准备了一点礼物,叫仆人送给赵甲。赵甲打开礼盒一看,是四枚鸡蛋,盒中还有一张字条,上书:“这是未来的肥鸡。可惜哥哥的生日为时过早,若迟三月,这鸡蛋将是一羣小鸡,能够响亮地啼叫了!”赵甲见了,不笑也不怒,默默地收下礼物。  第二天,赵甲写了一张请柬,请赵乙到自己家来吃寿宴。赵乙兴冲冲来到赵甲家,只见屋里摆满了酒席,赵乙的馋虫被勾上来了。  赵甲和赵乙寒暄一番后,他把赵乙领到一间屋里,叫赵乙坐在一张空桌子旁。赵乙等了好久,也没见菜上桌,正纳闷呢,他看到赵甲手持一根青竹竿来了,赵甲把青竹竿放到桌上,对赵乙说:“这是过去的嫩笋,弟弟来得太迟,如果早三个月来,这笋又鲜又嫩,尚未成竹,正好下酒!”   捉弄管账先生   杂货店里有个管账先生,五十多岁,经常吹嘘自己。店里人都很讨厌他。  一天,这个管账先生又在吹嘘自己是本店学徒出身,做了四十年,店里的一砖一瓦他都了如指掌,就是夜间也一摸就知。有伙计听了很不服气,说:“真的吗?我们白天都要走错,你夜里不点灯能摸到?”管账先生说:“不信,我跟你们打赌。你们将我的牀铺搬到后街楼上去,我在一个月内不点灯摸上去睡。如果这一个月点了灯,算我输,我装狗爬三圈。”大家说:“好的!”  从第二天夜里起,这个管账先生真的不点油灯,从前街摸到后楼上去睡了。可到第七天夜里,他摸到后街楼上去睡时,用手将帐子一撩,咦?没有门?“奇怪,今夜碰着鬼啦?”心里一惊,吓得直叫:“来人啊,有鬼……”  原来,伙计里有个叫胡四的人,平时调皮捣蛋,鬼主意很多。他想了个恶作剧捉弄一下管账先生。那天,胡四故意将管账先生的帐子调了一个面,将有门的一面挂到靠墙壁一面去了,所以管账先生摸来摸去摸不着帐门。胡四趁管账先生去拿灯时,又赶快将帐子换过来。  等到管账先生点着灯火回来一看,帐子好端端的,用手一撩,帐门开了。这时,那些伙计也都赶来了,七嘴八舌:“管账先生你不是说一个月不点灯,怎么又点灯了?”“管账先生你输了,该罚!”  大家一定要他在地上爬三个圈,管账先生没法,只得红着脸扑在地上装狗爬了三个圈。打那时起,管账先生再也不敢乱讲话了。   顽皮小子   顽皮小子老惹祸,爹经常揍他,他想戏弄一下爹作为报复。  哥哥新娶了妻子,全家人在一块生活,为了避免出现尴尬事,就做了一个规定:嫂子上厕所时,要把红腰带放在厕所墙头作记号。这天,顽皮小子闹着要嫂子的红腰带玩,嫂子拗不过,就把自己的红腰带给了他。他拿到红腰带以后,偷偷找了泻药放到爹的碗里,然后把嫂子的红腰带放到厕所的墙头上。  爹吃了泻药,急着上厕所,擡头一看,媳妇在里面,三番五次,媳妇总不出来。爹实在忍不住了,准备去隔壁邻居家借厕所。顽皮小子一看,就爬墙先到邻居家,一进门就哇哇大哭,对邻居说:“大伯,快救我,我爹要打死我。”邻居大伯一听,连忙出门查看,果然见顽皮小子的爹面色通红,一溜小跑往自己家里奔来。  邻居大伯双手把住门框,对他爹说:“和一个小孩子,至于下这么重的手吗?快回去!快回去!”爹说:“不是,不是!”邻居大伯说:“什么不是,要说不是,也是你的不是!” 
   

5. 《民间故事》

傍晚,儿媳妇去给老李打酒,眼看天都快黑了儿媳妇还未回来,老李担心不已赶忙出门寻找,半路遇到了地痞王二,只见他手里正提着一双绣花鞋,这不是儿媳妇的吗?老李顿时心生疑惑。
  
 
  
  
 立马上前质问王二“你怎么拿着我儿媳妇的鞋子?我儿媳妇去哪了?”
  
 
  
  
 王二把鞋子往身后藏了藏摇头说道“我不知道你说什么,这是别人丢掉不要我捡到的。”
  
 
  
  
 老李看着王二躲闪的表情怒斥道“你撒谎,这是我儿媳妇最喜欢的绣花鞋怎么可能扔掉。”
  
 
  
  
 王二看着胡搅蛮缠毫无道理可讲的老李,趁他一不注意撒丫子跑掉了。老李见状赶忙追了上去,可惜人老了腿脚也不好,一会功夫就不见了王二的身影,只好恨恨作罢,心想着先去李婶家看看什么情况。
  
 
  
  
 儿媳妇是邻村王屠户的女儿,几年前经人介绍嫁给了老李的儿子,要说这儿媳妇也争气,进门第二年就给老李家添了个大胖小子,一家人高兴的眉开眼笑。
  
 
  
  
 老李的儿子是村里的木匠,做得一手的木工活,深受周边村民的认可,平时谁家有个木工活都是找的他,所以经常往外跑有时候很晚才回家。
  
 
  
  
 这天,小李像往常一样外出给隔壁村做木工活。深夜,在返回家的半路出了意外失足掉落河里,从此杳无音讯。
  
 
  
  
 老李和儿媳妇听闻儿子出了意外那是哭得泪流满面。
  
 
  
  
 王二是村里的地痞,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几十岁的人了至今还未婚娶,儿子刚出意外没多久,他就惦记上了儿媳妇。没过多久就托媒婆来家里提亲,哪知儿媳妇根本看不上他直接轰了出去,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
  
 
  
  
 老李拄着拐杖走到了李婶家里,见到李婶正在酿酒赶忙问道“她婶,你有看到我儿媳妇来这打酒吗?好一会了还未见她回家”。
  
 
  
  
 李婶看着老李顿时有点眼神有点闪烁,见他提起他儿媳妇王燕的事就对他坦白了“刚王二在这打酒,恰好王燕来了,我进房给她打酒,出来就见王燕脸色有点不好拿了就急冲冲回去了,王二在身后一直跟着咧。”
  
 
  
  
 老李越想越不对劲,就去村长家告了状,村长听完也觉得王二这个人有重大怀疑,吆喝了几个年轻人就到王二家质问。
  
 
  
  
 王二此时正在家里翘着腿喝酒,看到村长和老李带着几人气势汹汹的赶来顿时慌乱了赶忙躲到桌子底下。
  
 
  
  
 村长冷哼一声说道“王二,你是不是把王燕给掳走了?”
  
 
  
  
 王二赶紧跪下说道“冤枉啊!村长,我不就是调戏了几句吗?那敢掳走王燕呢。”
  
 
  
  
 村长看着嘴硬的王二继续说道“那你手上拿的鞋是怎么回事?还有你在李婶家追着王燕走的,现在人却不见了你又作何解释?”
  
 
  
  
 王二大呼冤枉“我刚追出门就不见王燕的身影也就没在追了,回来经过村口小河时发现河边有一双漂亮的绣花鞋,想着我对象一定喜欢就带了回来,天知道那是王燕的鞋子啊!”
  
 “咦村长?你们怎么来了?”这时厨房走出来一个女子,原来是隔壁村的王丫,在和王二谈对象呢。
  
 
  
  
 村长看着王丫脚上的绣花鞋也相信了大半,可是又觉得王二还是很可疑,就准备报官。
  
 
  
  
 就在这时门了走来两个人,定睛一看原来是王燕,在转头一看全部人都愣住了...
  
 
  
  
 你是?~李家小子?眼前这个不就是意外消失了两年老李的儿子吗?
  
 
  
  
 老李使劲地揉了揉,顿时热泪盈眶,老天有眼,他儿子没事。
  
 
  
  
 原来王燕怕被王二纠缠就一路小跑回家,在经过河边时候失足掉进河里。被冲到了下游所幸被树枝挂住才幸免于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岸发现这岸边有一男子,准备上前询问竟发现原来是自己丈夫。两年前掉落水中弄伤了腿,本想在这修养好了再回去,没想到这一休就是两年。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小李腿脚刚好就遇上了自己媳妇,俩人刚回到村口就遇见了李婶,她告知老李正在王二家寻她,就立马往这边赶。
  
 
  
  
 一切终于真相大白,老李向王二道了歉就带着儿子儿媳妇回到了家里,一家人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好人有好报,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本文素材来源于《民间故事》,借故事诉说道理,结局幸福甜蜜。与封建迷信无关。

《民间故事》

6. 民间经典故事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之一,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
  
 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白蛇传
  
 《白蛇传》的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孟姜女哭长城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同样体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忠贞精神的“梁祝”,不单比“罗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内容也曲折生动得多。
  
 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西湖龙井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 ,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本无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后,肝火上升,眼睛红肿,今见皇儿回朝,心里高兴,病也去了几分,遂问起皇上在外情况,谈着谈着,太后闻到似有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便问乾隆:“皇儿从杭州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如此清香?”乾隆心想,我急匆匆赶回,倒是忘了带些礼品孝顺母后,然仔细闻闻确有一种清香散发出来,他用手一摸,想起是狮峰采下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去,已经干了。一边取出茶叶,一边回答道:“母后,这是我亲手采下的狮峰山龙井茶。”“哦,这茶真香我这几天嘴巴无味,快泡来我尝尝!”乾隆忙叫宫女泡了一杯来,太后接过香茶,慢慢品饮,说也奇怪,太后喝完茶汤,感到特别舒适。其实这茶,一来品质好,清香可口,去腻消食;二来见到皇儿,心情舒畅,加上茶叶是皇上亲手所采,所以如此连喝几天,居然肝火平了,眼红退了,肠胃也舒服了,太后满心欢喜地告诉皇帝:“儿啊,这是仙茶哩,真像灵丹妙药,把为娘的病也治好啦!”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树,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送京,专供太后享用。因胡公庙前一共只有十八棵茶树,从此,就称为“十八棵御茶。

7.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

   民间     故事   ,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那你知道中国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5篇,欢迎阅读分享。
    
      更多“民间故事”的相关  文章  推荐【↓ ↓ ↓ 】  
    民间故事精选5篇 
   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精选   
   十二生肖民间故事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大全   
     民间故事精选1 
  【扁担岛的  传说  】
  “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在位于崆峒岛和芝罘岛之间的扁担岛上,  春节  人们很喜欢张贴这样的  对联  。据说,这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
  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牛郎毕竟年岁大了,读书实在不行。但是,一辈子做个牛倌,他又于心不甘。为过一把官瘾,他把书撕了,折叠成一个精致纸制的乌纱帽。又找来剪子,用硬纸板剪成两根长长的乌纱帽翎子,插在帽子两侧,戴在头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当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约,织女悲痛欲绝的信息,便来找牛郎责问。正巧,看见牛郎头戴纸制乌纱帽子,踱着方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当官好,当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乌纱帽左边那根翎子。只见那官翎飘飘悠悠地往下掉,落进大海,刚好与牛郎的扁担叠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担状的岛屿。
  后来,扁担岛上人家春节张贴对联,多用“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就是告诫子孙读书识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种人家的本分。
   民间故事精选2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河里游着一对鹅,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民间故事精选3 
  东施效颦
  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民间故事精选4 
  相传,曹州牡丹乡的万花村,有很多人专门养花,靠卖花来维持生活。万花村南有个不小的花园,柴门篱笆,十分幽雅。看园人名春宝,年方十八。在他小时候.他的父母因病双亡。小春宝就跟着祖父生活。小春宝聪慧伶俐,勤劳好学,人见人爱。但不幸的是祖父在他刚刚成人之后。就撒手而去。春宝感到十分悲伤。每当月儿高悬,夜风吹拂,他便吹起祖父留下的竹笛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这一天,春宝刚刚吃过晚饭,又拿起竹笛。万花村的上空,又飘荡起他那悠扬悦耳的笛声,听了让人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儿。不知什么时候,天上竞晰浙沥沥地下起雨来。他把板凳往屋里挪了挪,望着门外那细雨濛濛的夜色,春宝又沉入了对祖父的深深思念中。忽然,一个人跌跌撞撞地从外面跑来,没等春宝开口,那人先说话了:‘对不起,打扰您了,让俺在这儿避避雨好吗?
  听声音是个女子,春宝赶忙点上了灯。灯光下,春宝看清楚.这么一个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落落动人。  雨水  顺着她的发梢往下涌,她那娇美白微的脸宠更加动人了。
  春宝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心想,外面雨这么大,一个女子前来求助,不能不答应.可房子这么小.留下她怎么办呢?
  姑娘见他没有说话,又说:“如果你实在为难,我就另找一家吧。”转身就要出门。
  春宝连忙拦住姑娘,说道:“姑娘请留步!姑娘如果不嫌弃这里脏乱,就留下避雨吧。”他心里想,如果姑娘真的走了,那我就太不巴乱;就留下避雨吧。”他心里想,如果姑娘真的走了,那我就女子仁义了。姑娘十分高兴,连连致谢。
  春宝见姑娘浑身都湿透了,身子有些颤抖。可他又没有衣裳让  她替换。他想了想,对姑娘说:“你先在屋里暖和暖和,我到园里看花去。”拿起挂在墙上的蓑衣出了门,把姑娘一个人留在了屋里。  春宝披着蓑衣在园里转了一会,见雨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他在园里走来走去,不知不觉地走到屋门前,见屋门已经关上了。他正要上前扣门,又觉得不妥。想来想去,他就倚在屋檐下的屋门房等起来。
  春宝就这样,披着蓑衣在门外站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雨终于停下来了。
  这时,他听见屋门“吱呀”一声,门开了,姑娘走出来,见春宝披着蓑衣,满脸疲惫之色,十分不安,说道:“打扰您了,真是过意不去。改日我一定再来致谢。”
  春宝连连说:“不,不用”。看着姑娘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知为什么,春宝有些张然若失的感觉。
  三天之后,一个月明之夜.春宝又吹起竹笛,笛声悠扬,飘荡在夜空,那笛声里仿佛又多了几分韵味。不知吹了多少时候,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话:“春宝哥,你的竹笛吹得真好啊!”听到声音,春宝觉得有些耳熟,春宝回头一看.果然是那天晚上来避雨的那个姑娘。姑娘手中提着个竹篮,向他微微一笑。
  “是你!你什么时候来的?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春宝一连串提了好几个问题。
  姑娘笑了笑,说道:“我来了好大一会儿了,看你吹笛入了神,没敢打搅您。至于你的名字嘛,我不告诉你。
  姑娘从手中的竹篮里取出一些香喷喷的饭菜,又拿出一双崭新的布鞋。春宝不知说什么好,从祖父去世以后,还没有一个人如此地关杯体贴他呢。
  再次见面,二人仿佛老朋友似的,再也没有那种拘束感了。月下,花丛旁,他们畅谈起来。谈话问,两人都流露出对对方的爱  之心。春宝不愿姑娘匆勿离去,姑娘也总是迟延着不走。不觉天要亮、姑娘不得已,只好起身告辞。临时走,姑娘对春宝说:“我住在村南篱笆园,姓蓝。天明你去我家,对上这只簪,咱们就结成夫妻。”说罢,从头上拔下一只金光灿灿的玉簪,送给春宝,飘然而去,留下一股清香。
  天亮了‘春宝回味着姑娘说的话,不停地念叨着村南、篱笆园 …他忽有所悟,忙向园中的牡丹花丛走去。但见棵棵杜丹上朝露  动,唆有一棵品种名为蓝、B五的牡丹,浑身干松松的.不曾沾一滴露水。春宝立刻想到姑娘姓蓝,他已经猜想到,这蓝姑娘一定就  牡丹仙子。又一想:对呀!这蓝姑娘在我屋里呆了一整夜,自然没有露水。便忙拨开花蕊。一看竞少了一根。他拿出姑娘给他的玉簪往上一对,那棵牡丹霎时变成了昨夜的蓝姑娘:春宝又惊又喜:蓝姑娘!蓝田玉,我可找到你了!”蓝姑娘也说:“我能找到你这样勤劳聪明的后生,也算是终身有靠了。”
  从此,他二人结为夫妻。夫妻俩相敬相爱,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民间故事精选5 
  一种习俗从发生形成到蔚为风气,应有一个时间过程。抓周在南朝已普遍流行江南,其发生时间当更早一些。故又有人根据民间流传的《三国外传》,将抓周的起源时间推前至三国时代。
  相传,三国时吴主孙权称帝未久,太子孙登得病而亡,孙权只能在其他儿子中选太子。有个叫景养的西湖布衣求见孙权,进言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不仅要看皇子是否贤德,而且要看皇孙的天赋,并称他有试别皇孙贤愚的办法,孙权遂命景养择一吉日。
  是日诸皇子各自将儿子抱进宫来,只见景养端出一个满置珠贝、象牙、犀角等物的盘子,让小皇孙们任意抓取。众小儿或抓翡翠,或取犀角。惟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绶带。孙权大喜,遂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其他皇子不服,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迫使孙权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嗣。
  孙权死后,孙亮仅在位七年,便被政变推翻,改由孙休为帝。孙休死后,大臣们均希望推戴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年过二十的孙皓,这时一些老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啧啧称奇。其后,许多人也用类似的  方法  来考校儿孙的未来,由此形成了流被(pi)江南的“试儿”习俗。
  还有人认为,“试儿”习俗的源头可以溯及先秦,其实是楚人崇神信巫  文化  的产物。《左传》·昭公十三年记,楚共王无嫡子,想在五个受宠爱的庶子中选嗣,乃遍祭名山大川,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又以一块玉璧遍示名山大川,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然后将此璧秘密埋在祖庙的庭院里,让五庶子依长幼次第进庙拜跪祖先,谁正好压在埋玉璧的位置上,他就是神灵所确立的王嗣。
  年龄最小的楚平王被抱进祖庙后,两次下拜,均压在了玉璧的璧纽上。但楚共王最终把下跪时两足各跨玉璧一边的长子(即楚康王)立为太子。大臣韦龟甚有感慨,以为此举违背了天命,故嘱托其子于平王,其后平王果然在楚国内争中坐上了王位。这段载于史传的故事,与孙权选嗣的传说何其相似,亦可看作是“试儿”之俗的滥觞。像这种用抓阄式迷信以预测判定小儿终身的巫术,理所当然地为崇尚质朴、重视  教育  的中原儒家文化所不取,这也正是“试儿”术长时期只能在南方地区传承而不能流向北方的重要原因。颜之推以批评口吻叙及此俗,亦是这个缘故。
  究竟是什么观念导致产生了抓周试儿的风俗,学者的见解亦有不同。有人认为这一风俗源于原始的征兆观念,即以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世间的吉凶祸福,在其发生之前都是有征兆的。它本是原始人因无法解释和把握强大的自然力量与人类自身命运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观念。故以抓周来预测前程,不惟愚昧荒谬,也表现为  思维方式  上的倒退。
  也有人认为,抓周其实是人的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吉。还有人指出,抓周是一种在家庭内进行的俗信活动,并非社会性的风俗,但它的信仰根源确是物人相触互感的巫术观念,其仪式及期日正是创造这一神秘氛围的选择。
  作为卜戏类民俗事象,它以儿时的偶然接触来对未来作出必然的判断,自然是荒谬而非理性的。不过它反映了父母  对子  女的舔犊深情,同时又有一定的家庭游戏性质,因此也不同于迷信活动,只是一种颇具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相关文章: 
  ★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5篇 
  ★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锦集 
  ★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 
  ★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汇集 
  ★  民间故事精选合集大全 
  ★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选汇总10篇 
  ★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10篇 
  ★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简短精选10篇 
  ★  民间故事精选5篇 
  ★  民间小故事精选合集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ce392d37f1927da32ec8079e842a198";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

8. 经典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以下是励志网分享的经典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在二千多年前,江南松江府孟家庄住着一位孟老汉,他为人忠厚,家道小康。虽说不愁吃穿,但因膝下无儿无女,老两口感到很寂寞。他家住着一对燕子,年年春来秋往,在檐下筑巢,陪伴着老两口过着平静而安闲的生活。有一年的秋天,孟老太太在雌燕脚上系了一条红绒绳,意思是看看明春飞来的燕子是否还是这两只。到了第二年春天,燕子果然又双双飞回来了。带着红绒绳的燕子还把口里衔着的一颗葫芦籽丢在了孟家的床上。孟老夫妇高兴地捡起葫芦籽,向双双飞舞的巧燕点头致意。老两口商量了一下,便把葫芦籽种在了后院
         墙根下。葫芦籽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伸出长长的蔓儿,爬到隔壁姜家。姜家便为孟家串过来的葫芦蔓搭起了架,过了几个月,结出一只光滑滑圆溜溜的大葫芦。深秋季节,葫芦成熟了,它到底应该归谁家所有呢?两家一商量,决定将葫芦锯开,每家一个瓢。不料刚刚下锯,葫芦突然张开,从中蹦出来一个小姑娘,长得又白又胖,十分可爱。孟、姜两家都非常高兴,就给孩子起名叫孟姜。
         孟姜长大成人,长得如花似玉,聪明过人,能绣花,又能作诗写文章。孟、姜两家老人爱如掌上明珠,早想给女儿找个乘龙佳婿。哪知道,孟姜执意不肯,说她情愿陪伴双亲到老。
         这时候,秦始皇为巩固万世江山,北御强胡,下诏修筑万里长城。行文各地,征调民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官吏乘机勒索,弄得民不聊生,可是征丁数十万,动工已数年,总修不起来。于是,奸臣赵高奏本,说苏州有个万喜良,力大无穷,一人可抵万人。始皇准奏,张挂皇榜,到苏州捉拿万喜良。
         那万喜良自幼人材出众,能文善武,只因早年丧父,家道寒微,又是独生子,只好依靠打短工奉养寡母。这一天,皇榜挂到苏州,哄动了三街六市,有人报信,万喜良母子惊慌失措,急得抱头痛哭。无奈何,万喜良眼含热泪,拜别寡母,连夜逃奔他乡。一天,来到松江地方,天色将晚,见前面有一片小树林,林旁有座小花园,想到里边休息一夜。
         时当六月酷暑,天气闷热。孟姜女吃过晚饭,来到园中乘凉。她身立荷花池旁,见空中明月初升,池中荷花盛开,花大盈尺。荷叶下一对鸳鸯,交颈而眠。孟姜女看得出神。忽然一对蝴蝶,双双飞舞在花丛中。孟姜女非常喜欢,拿起小扇去扑,不料蝴蝶左右盘旋,一不小心,小扇落在荷花叶上,孟姜女挽起衣袖,伸手去取,不巧失足落水。正好被万喜良看见,飞步上前,一把将孟姜女从水中拉上岸来。这时孟老汉也赶到,就把万喜良请到家中致谢。万喜良向孟老汉叙说了自己的身世,孟老汉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又见他面目清秀,举止大方。心想:不如把女儿许配给他,招个赘女婿,也好给自己养老送终。想到这里,看了看老伴和女儿,便对万喜良说:“老夫有一言奉告,万望公子听从。”万喜良连忙回答:“老伯有何见教,落难人唯命是从。”孟老汉说:“我们孟姜两家守着这一个女儿,尚未婚配。今幸天赐良缘,在此相会。老夫愿将小女许配与你,不知意下如何?”喜良听罢,不觉潸然泪下,说道:”落难之人,性命尚且难保,哪敢累及小姐。“孟老汉再三相劝,喜良便答应下这桩婚事。孟老汉喜出望外,随即着手筹办喜事。
         次日中午,孟、姜两家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万喜良与孟姜女拜堂成亲。一家人欢欢喜喜饮酒庆贺。洞房里,孟姜女手拿绣好的荷包,面带羞怯地看着万喜良。喜良从怀里取出一个圆形玉坠,小心地放在姜女手中,姜女悄悄地把荷包系在喜良的衣带上。
         不料好事多磨。洞房花烛,天将破晓,就听到“嘭嘭”的砸门声。忽然闯进几个公差,手持铁索,大喊大叫,指名要捉拿逃犯万喜良。孟老汉申辩说:“众位差官,正当小女新婚之夜,并未触犯王法,为何要索拿门婿!”众差官如狼似虎,抖起锁链,套住喜良就走,万喜良含泪拜别孟、姜两家老人,孟姜女泣不成声,全家直送到十里长亭,夫妻二人互悲互诉,难割难舍。公差催逼甚紧,万喜良凄凄登程。孟姜女翘首相望,直到云山遮眼看不见了,才扶二老回家。
         光阴似箭,孟姜女与万郎别后,不觉已过三年。别后杳无音信,生死存亡未卜。一天,中午饭后,孟姜女伏几而卧,梦见万喜良身得重病,还遭监工打骂。姜女惊醒后,不禁失声痛哭,惊动二老,急来问讯,孟姜女把梦境诉说一遍,并说:“女儿决意前往长城探望万郎,一来送寒衣,二来看看吉凶。”二老百般劝阻,姜女回到房中,把给丈夫做的棉衣打成包裹,准备下青衣素裙和一把雨伞,拜别二老,一步一回头地含泪登城。时节正当秋末冬初,孟姜女独身上路,晓行夜宿,忍饥受冻,不顾疲劳。这一天,行走间天色将晚,风沙迷面,眼前出现三岔路,孟姜女歧路徘徊,忧心如焚。忽然头上一只乌鸦掠空而过,去而复返,连叫三声,向北飞去。孟姜女心中默念,莫非乌鸦前来引路?于是朝前走去。这时,天已很黑了,她还在赶路,只见远山近岭,高低起伏,点点火把,好似满天繁星,阵阵的吆喝声和打夯声,在刺骨的寒风中忽高忽低。姜女心想,这一下可走到了。可是这么多人,到哪去寻找自己的丈夫呀。
         直到天亮,她才知道来到了山海关。只见长城绵延,一眼望不到头。见人就问,一连寻了二天,不见丈夫踪影。她伤心落泪,坐在城下,暗自哭泣,正在忧思重重,忽见三、四个民夫,衣衫褴褛,形容憔悴,手拿纸钱,直奔关前而来。孟姜女急忙上前行礼,口称:“众位爷们,此处可有个万喜良?”众人见问,不约而同地落下眼泪,伤心地说:“喜良兄,他已经在去年今日死去了!”孟姜女一听,好似晴天霹雳,只叫了一声:“夫哇”便昏倒在地。众人急忙呼唤,孟姜女才慢慢醒来。强忍悲痛,深深下拜:“请求众位指引,哪里是我丈夫的坟茔?”众人痛苦地说:“大嫂!万兄一死,就被那些如狼似虎的监工把尸体填在城墙里边了。我们只好偷偷埋下三尺白石做碑记。”孟姜女心中悲伤,随众人来到石碑前,一见石碑,如见亲人,孟姜女直扑碑下,放声痛哭。直哭得,白日无光,天昏地暗,北风怒吼,片片乌云朝长城压了过来。孟姜女越哭越心恸,忽的站起身来,衣袖蒙面,冲着城墙撞去。只听得“轰隆”一声,恰似天崩地裂,长城坍倒八百里。只见城墙坍倒处,露出万喜良尸体。他两眼微睁,手中还紧紧握着那只绣花荷包。孟姜女扑在尸体上,放声大哭。她眼含痛泪,撑开六角伞,摊开新衣裳,将尸骨慢慢拾起,打成一个包裹。收拾完毕,含着眼泪,向众人辞谢。正待起身,守城官突然到来,大喝一声:“好个大胆女子!哭倒长城,这还了得!”恶狠狠吩咐士卒,把孟姜女看管了起来。
         随后立即申奏朝廷。不一日,奸臣赵高奉旨来到山海关,审问孟姜女:“你将长城哭倒,该当何罪!”孟姜女大骂:“奸臣!我丈夫与你何仇,竟害他屈死城下!”赵高大怒,正待发作,忽然心生奸计:如果把这个美人献给皇上,定会讨好受赏。于是,笑嘻嘻地说:“孟姜女!你有这样的才貌,我有意选你入宫,不知意下如何!”孟姜女气得发抖,恨不得一口咬死赵高,但又一想:丈夫尚未埋葬,不如将计就计。就对赵高说:“要我进宫,得依我三件大事:“一要十里长方地,给我丈夫修坟;二要造桥高十丈,桥长十里与坟通;三要你君臣穿重孝,亲到长城祭亡灵。”赵高一一答应,立即回禀秦始皇。始皇当即传旨,立刻动土兴工。不一日回报,坟茔长桥,俱各完工。始皇立即率领文武大臣来到山海关城下,不待喘息,就进灵棚更衣。众文武一个个穿白挂孝,哭丧着脸在两旁站立。一时钟鼓齐鸣,两厢奏乐。奸贼赵高代替秦始皇在灵前捧上一炷香,亲奠三杯酒,众文武匍匐坟前,举哀下拜。孟姜女跪在一旁,哭得泣不成声。祭奠已毕,秦始皇下令唤孟姜女,叫了声:“孟姜!如今三事俱已完毕,你也该脱去孝衣换吉服,随我一同到阿房宫里享福去了。”孟姜女怒目而视,转身向长桥走去。秦始皇与众臣紧紧相随。孟姜女走到桥头,将身立定,回头大骂:“无道昏君!你害死无数黎民,害死我的丈夫,我死也饶不了你这昏君!”接着,孟姜女仰天高呼:“夫君,万郎!你等等,我随你来了!”说罢,将衣袖蒙面,跃身跳下大海。顿时,大海中波涛汹涌,浪高数丈,涌上岸头。吓得始皇和众人慌忙后退。几个脚步迟钝的,被大浪卷入大海中去。忽又一声巨响,从海中涌出两座礁石,高者似碑,低者象坟——这便是传说中的姜女坟。站在姜女庙的望夫石上,可以望得清清楚楚。
         在距离山海关不远的地方有不是很壮丽恢宏的庙宇——孟姜女庙,但来这里的香客却不少,有人慕名而来,也有人特别拜访,因为在秦皇岛附近,海景很美、天气也不错,是个情侣结伴出游的好去处。
        
         经典民间故事:梁祝同穴化蝶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
         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朱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朱英台,十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朱九弟,也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 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朱英台和同学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朱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了一下,同学叫道:“朱九弟象女人一样”。朱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朱英台的床中间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朱九弟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许多比喻,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后,朱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来到朱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
         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朱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朱庄的,朱员外有心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一病身亡。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朱姓名,黑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朱英台下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在我们这个时代男女同窗再正常不多,很多美好的爱情也都在青涩的年龄有了交集,真心对待那个陪伴你走过青葱岁月的人,想一想你们是何其幸运,因为你们的陪伴比其他人早上好多年。
        
         经典民间故事:药王孙思邈救龙的`故事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背诵几千字。长大后,善于谈论老、庄及百家的学说。后周宣帝时,因为政治扰乱,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将养身体,寻求超脱凡俗的仙术。他洞晓天文历及观天占验的术数,尤其精于医病用药,而且为人仁慈,做事处世,务求积累阴德,一方面专心培育自己本原,一方面以济人救物为功德。一天,他偶然出门,在路上见到有人想打死一条小青蛇,蛇已经被打伤,流着血。孙思邈忙恳请行人住手,并立即脱衣服赎来小蛇,帮它敷上药,放生在草丛间。
         一月多时间过去了,孙思邈再度出门,碰见一位穿白衣的少年,带着许多随从和马匹。少年下马,迎上前来拜谢孙思邈,说道:“小弟承蒙道长相救,父母想见见您。”孙思邈救的人多,也不记在心上,听到此话也不当什么回事。那少年再次恳切拜谢邀请,思邈只好上了他准备好的马,和他并驾齐行。那马如飞,—会儿到了处庄园。那里花木正透着春色,景色祥和明媚,门庭焕然如新,极有气派,人物往来既多又有气势,望去俨然是王爷的府第。
         少年请思邈入内,见一人端庄俊美,带白袷帽,穿绛色的衣袍,身后跟着许多侍从。看到思邈,高高兴兴地上来迎接,嘴里谢道:“十分想念道长,所以派孩子来迎接。前不久,小儿偶然外出,突然被愚人伤害,全靠您脱衣救赎,保全性命。这儿我们的同族不少,都感激先生再生之恩。今天能面见道长,真是荣幸啊!”一会儿,请思邈进入内堂。里面好像是宫殿的内宅,见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个穿青衣的小孩出来,再三拜谢说:“这小孩儿呆头呆脑,被人打伤,全仗道长救护才免一死。”思邈这才想起曾经救活一条小青蛇,不由疑问重重:这是什么地方?又见左右服侍的都是太监婢女,侍从呼戴白袷帽的为“君王”,称乎中年妇女为“妃子”,心中十分诧异,便悄悄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泾阳水府。”原来那“君王”,是泾阳的龙王呢。龙王请来宾客僚属,排下酒席,奏起音乐,宴请孙思邈。思邈推辞,说自己正辟谷服气,只能喝几杯酒。
         在水府流连了三天,龙王问孙思邈想要点什么谢礼,孙思邈回答说:“本人居住山野,只喜好修道,冥想仙真锻炼形神,眼中虽看到各种物事,心中却没有什么欲求。”龙王把美丽的轻绡和珍贵的珠子、黄金送给他,思邈坚决辞谢不肯接受,龙王说:“道长是不把它们当回事罢,可怎么报答您呢?”于是命儿子取来秘藏在龙宫的药方三十篇交给思邈,说:“您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拿着它们可以济世救人。”于是备好仆马,送思邈回到所居的山上。
         思邈对自己遇到的事十分惊异,试着用那三十篇医方治病,效果都很神妙。后来,他编写《千金方》三十卷,将龙宫之方编入书中。
         《千金方》是医家的千古名著,造福世人不可胜数。孙思邈修道有成,医业又精,救人无数,所以被百姓尊为药王。在他家乡耀县,人们立庙纪念他,那庙所在的山就被称为药王山,周围民众至今仍流传着药王和龙王相交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