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介绍

2024-04-28

1.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介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99年5月,拥有众多中国资深外交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注册,由外交部主管的全国性社团法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介绍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理事成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第一任理事长,是国务院前副总理、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前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同志。外交部前副部长朱启祯任第二届理事长 ,外交部前副部长徐敦信任第三届理事长。理事会成员:名誉理事长唐家璇 前国务委员理事长张德广 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大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副理事长刘古昌 全国政协常委,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俄罗斯大使王 珍 前驻乌拉圭、委内瑞拉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董津义 前驻意大利、圣马力诺、瑞士大使崔永乾 前驻中非、刚果(金)大使于振起 前驻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大使张九桓 全国政协委员,前驻新加坡、泰国大使张春祥 前驻巴基斯坦、匈牙利大使曲 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潘振强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退役少将秘书长王 珍 (兼)副秘书长陈德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云龙 前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监 事荣 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理 事安惠侯 前驻埃及、阿尔及利亚、黎巴嫩大使华黎明 前驻伊朗、荷兰大使吴思科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全国政协委员,前驻沙特、埃及大使黄桂芳 前驻菲律宾、新西兰大使吴长胜 前驻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巴哈马大使刘贵今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前驻南非大使朱祖寿 前驻荷兰、匈牙利大使谷源洋 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前所长王海运 前驻俄罗斯使馆武官,退役少将蒋明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晓晶 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副会长朱 敏 中国工商业联合会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晓霖 博联社总裁特邀理事金 曼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张慧君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郭加迪 金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军 深圳康沃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陈钰夫 北京吉人德文化艺术机构总监郝志伟 陕西九江商贸公司董事长团体理事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一、 学术委员会二、 公共关系委员会三、 秘书处四、 战略研究中心五、 美国研究中心六、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中心七、 欧洲研究中心八、 亚太研究中心九、非洲研究中心十、中东研究中心十一、拉美研究中心十二、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十三、能源外交研究中心十四、生态安全研究中心十五、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心十六、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促进中心(上海)十七、新闻中心

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组织章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基金会的名称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第二条 本基金会属于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范围是:全国各地。第三条 本基金会的宗旨:募集和管理国内外各界捐赠的资金,资助中国学术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综合性和战略性研究;提高研究人员对国际形势的分析能力和预测水平;加强同外国研究机构关于国际问题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为促进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政治、经济信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四条 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800万元,来源于企业和个人捐助。第五条 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外交部。第六条 本基金会的住所: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头条3号。第二章 业务范围第七条 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一)赞助我国学术界对国际问题研讨领域重大课题的研究;(二)支持在我国举行的重要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活动;(三)促进我国学术界同国外国际问题研究机构进行双边和多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四)支持我国学术界出版研究国际问题的刊物和书籍;(五)支持国内有关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其它有益于提高国际问题研究水平的活动;(六)组织讲座、研讨会,向企业界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供信息,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服务;(七)按照捐赠者意愿,资助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其它活动。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第八条 本基金会由10名理事组成理事会。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4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第九条 理事的资格:(一)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二) 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三) 热心于公益事业,尽心尽责,廉洁奉公,办事公道;(四) 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五)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十条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一)第一届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四)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第十一条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理事享有下列权利:(一)享有本基金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二)参与制定、修改、废除本基金会章程及规章制度;(三)参与审议基金会的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及财务状况;(四)参与审议和决定其它重大事项。理事应承担下列义务:(一)执行本基金会的决议;(二)维护本基金会的合法权益;(三)接受理事会的分工并积极完成理事会交办的各项任务。第十二条 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一)制定、修改章程;(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四)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审定;(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七)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九)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十三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6次例会。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有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第十四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会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为有效:(一)章程的修改;(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三)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四)基金会的分立、合并。第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记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第十六条 本基金会设监事1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连任。第十七条 本基金会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第十八条 监事的产生和罢免:(一)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选派;(二)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三)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第十九条 监事的权利和义务: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第二十条 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人数的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第二十一条 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第二十三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对本基金会的业务有较深的造诣和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二)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三)要有一定组织策划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二)因犯罪被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四)曾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第二十五条 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4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第二十六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第二十七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三)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四)主持制定基金会年度公益活动计划,报理事会审批;(五)提议聘任或解聘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本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一)主持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二)组织实施基金会年度公益活动计划;(三)拟订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四)拟订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理事会审批;(五)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六)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以及财务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七)决定保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用;(八)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职权。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第二十八条 本基金会为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收入来源于:(一)国内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捐赠和赞助;(二)国际友好人士及团体的捐赠;(三)基金存入金融机构的利息;(四)购买俩券和企业股票的收益;(五)其他合法收入。第二十九条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接受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第三十条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时,应当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重大募捐活动应当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本基金会组织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摊派及变相摊派。第三十一条 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第三十二条 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第三十三条 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一)赞助我国学术界对国际问题研讨领域重大课题的研究;(二)支持在我国举行的重要国际问题学术研究活动;(三)促进我国同国外国际问题研究机构进行双边和多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四)支持我国学术界出版研究国际问题的刊物和书籍;(五)支持国内有关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其他有益于提高国际问题研究水平的活动;(六)按照捐赠者意愿,用于资助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其它活动。第三十四条 本基金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是指:金额达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种类捐及投资活动。基金会所有投资活动,无论金额大小,均需经理事会讨论通过。第三十五条 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第三十六条 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第三十七条 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第三十八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第三十九条 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第四十条 本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第四十一条 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四十二条 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一)上年度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二)本年度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三)财产清册(当年度捐赠者名册及有关资料)第四十三条 本基金会进行年检、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第四十四条 本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第四十五条 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检查后,将年度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制定的媒体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第五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的处理第四十六条 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一)无法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三)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第四十七条 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第四十八条 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第四十九条 本基金会注销后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以本基金会名义转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似的研究机构或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第六章 章程修改第五十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第七章 附则第五十一条 本章程经2004年9月1日理事会表决通过。第五十二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第五十三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组织章程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业务范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主要工作领域是:支持、资助中国学术界对国际问题重大课题的研究;支持在中国举行的重要国际问题研讨活动;支持中国同外国国际问题研究机构进行双边和多边的交流与合作;支持中国学术界出版国际问题的书刊;支持其他有益于提高国际问题研究水平的活动。

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建设宗旨

组织宗旨是促进对地区和全球问题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关注的范围涵盖当代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各个领域;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是基金会的重要活动方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建设宗旨

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组织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  主任:杨洁勉 俞新天副主任:陈东晓 吴寄南成员:李伟建 李新  李秀石 马孆  吴莼思 严安林 叶江  叶青  周忠菲  赵干城

7.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的组织概况

 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宣传和扩大中国科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引进和介绍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发现和培养人才,奖励突出贡献者,促进科技进步、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普文化教育事业。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团结广大科学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密切联系关心和支持中国科学事业的海内外团体、企业和人士,筹集资金,接受捐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实现国家“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名誉理事长 曾培炎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 丁石孙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白立忱 全国政协副主席 黄孟复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工商联主席 赵南起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李贵鲜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师昌绪 中国资深院士联谊会主席 杨振宁 国际著名物理学家 清华大学教授 吴文俊 著名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理事长  白克明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副理事长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主任委员  陈 曦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  张维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秘书长:陈 曦(兼) 第三届理事会领导 白克明 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理事长 徐冠华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副理事长 王巨禄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受理事长委托负责理事会常务工作 寿嘉华 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 副理事长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主任委员 副理事长 甘静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洪涛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国务院参事 副理事长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的组织概况

8.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领导成员

 重点研究美国的外交政策影响及政策发展方向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因素,特别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并就中美关系发展提出政策建议。跟踪和研究拉美和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发展态势。现任所长为滕建群,副所长为刘飞涛。 研究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区域合作与安全问题。侧重研究东盟国家、日本、朝鲜、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政治、经济、军事与外交的状况和政策趋向以及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关及中国周边安全的问题,包括朝鲜半岛、东北亚及东亚安全与合作的趋势等,并根据形势发展及时提出政策建议。现任所长为虞少华,副所长为刘俊波。 研究欧洲各国的内外政策变化;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对外影响;北约发展动态及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影响;巴尔干地区形势和中欧关系,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现任所长为崔洪建,副所长为李维维。 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角度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为增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关系提出政策建议;研究中东问题、印巴问题、南亚问题和非洲有关热点问题及其国际影响。现任所长为王友明,副所长为孙立昕。 研究欧亚的发展状况、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国际影响,各成员国、观察员和联系国情况及相互间关系,中亚地区外高加索形势,独联体和其他地区组织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现任所长为陈玉荣,副所长为李自国。 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宏观问题,对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大国关系、地缘政治、全球化及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趋势性问题进行分析,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撰写战略报告,并从事对中国外交理论的探讨和研究。负责编撰《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新变化》、《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国际风云录》等。现任所长为陈须隆,副所长为苏晓晖。 研究世界发展环境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增长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特点,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为促进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世界发展建言献策。现任所长为姜跃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