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规定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如何应对银行询问?

2024-05-13

1. 新政策规定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如何应对银行询问?

如何应对银行询问3月1日起,如果你去银行存钱或者取钱超过5万元,那么你就需要向银行工作人员解释清楚你存的这5万元钱是从哪来的,或者是你从银行取走的5万元要拿去做什么。这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由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办法》中的新规定,当时这个规定给出的实施时间是3月1号。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你和银行如果有超过5万元以上的现金来往,那么你就要耐心向银行解释一番了,如果您说得不明不白,闪烁其词,那相应的监督系统可能就会盯上你了。
总得来讲,只要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均合法,以后个人存取5万元以上的人民币或者是1万美元以上的等值外币,都仍然是自由存存取。无论银行问什么,均如实回答即可。

新政策规定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首先银行需要审核您的身份,查一下您是不是这张银行卡的实际拥有者。这个大家都能明白,也是很正常的一个步骤,因为在银行早就实名制了。到银行办业务时,一般都需要拿着身份证原件,而且有些业务可能还需要人脸识别之类的验证手段。

然后就是核查你这个钱的来源或者是用途。比如你准备把5万元存进银行,银行工作人员会问你你这5万元是从哪来的,是你的工资啊,还是别人给你的啊,又或者是其它的来源渠道。
而如果你要从银行取走5万元,银行工作人员同样需要问你,取这个钱要去干什么,是去买车还是买房啊,或者是结婚等等。
不少人会有疑惑,现在存取钱都这么麻烦了吗?我一定要把我的真实意图告诉银行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规定,不光要回答银行的这些问题,还要如实回答。如果被工作人员发现你说了假话,瞎话,那你的业务可能就暂时就完成不了了。当然钱还是你的钱,只不过你只有提供了这笔钱的合法来源和用途才能真正成为你的钱。

这个新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有哪些影响?看似办理业务的过程麻烦了一点,其实这个规定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这次新规针对的只是现金存取业务。也就是说你在银行存取超过5万元现金需要登记,而平时我们所用的电子收款,转账收款,移动支付,网银支付等等这些线上支付方式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就算你给朋友在线上转了10万元,也不用告知银行这笔钱的来源。

第二点这个新规当中规定的超过5万元的额度,指的是单次的存取额度,并不是累计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一年当中很少有存取超过5万元的业务,就算有,应该也没几次。而且现在网上支付这么方便,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网上办理转账等业务。
退一步来说,就算真的需要去银行办理存取超过5万元的业务,那么只需要解释清楚就好了。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钱也是辛辛苦苦挣来的,所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己的钱别人再问也不怕啊。
看到存取超5万元需要解释来源及用途,有人便耍起了小聪明,说那我每次就存取49999元不就行了。按道理来说没什么问题,可是如果你每次都这样操作,银行的系统也不傻,肯定会认为这样的人才更是有问题的人。

第三点有人会担心如果把钱的来源和用途都告诉银行,会不会泄露自己的隐私啊?这样想的人只能说你真的想多了,现在都是大数据时代,你的每一笔交易,每一次业务的办理,银行都给你记录的清清楚楚的。

要说对咱老百姓一点影响都没有,也不是的,因为对年轻人来说几乎没什么影响,但是对老年人则不一样了。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线上支付,无论是存钱还是取钱仍然习惯于去银行办理。本来填写单子等步骤对老年人来说都已经够复杂了,再多加一项只能徒增老年人的烦恼。
还有就是一些干工程的人可能比较喜欢取现金来发工资,年终的时候有些公司喜欢取现金来发年终奖,取的金额也都比较大,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有点影响。

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新规?首先,就是预防电信诈骗对老年人下手。现在年轻人可以说很少有人拎着一麻袋钱去买车买房,就算你真拎着现金去买,估计对方都不太敢收。手里有大额现金的恰恰是那些老年人,而现在的电信诈骗瞄准的目标恰恰是老年人居多。
所以如果有老年人去银行取大额现金,银行工作人员正好可以按规定向老年人详细询问他取现金的用途,如果发现什么异常,可以及时进行阻止,避免有些老年人一辈子辛苦挣来的钱在需要养老时打了水漂。
毕竟现在电信诈骗手段多端,连年轻人都防不胜防,更何况是老年人。其实在发布这个规定的同一天,还宣布了另外一个消息,就是从2022年1月到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的行动,力争三年之内完成,足以看出决心之大。
另外实行这个新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打击洗钱行为。
最近这几年线上支付发展很快,但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在做坏事时,就不走线上支付,直接进行现金交易,因为现金的匿名性和不可追踪性,让他们有了空子可钻。
他们通过一系列操作将不合法的收益变成合法收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洗钱,比如比较常见的利用买卖古玩字画进行洗钱行动。
其实这个新规并不是凭空就制定出来了,而是进行过试点工作的。
2020年选了三个地方进行试点,一个河北,一个深圳,另外一个是浙江。当时在河北存取款10万元以上需要登记,在深圳存取20万元以上需要登记,在浙江存取30万元以上需要登记。
从试点到全面实施,金额远低于试点的金额,也说明了反洗钱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大。基于种种因素,原本定于3月1号实施的这个新规,暂缓实行,而给出的理由是金融机构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好。

新政策规定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如何应对银行询问?

2. 个人存取现金超过五万,必须登记来源或用途!如何应对银行的询问

就在春节前夕,监管部门来了一个“王炸”,要求从3月1日起,各家银行在为个人办理单笔超5万的现金存取业务,必须登记资金的来源或用途,迅速引发广泛热议,还一度冲上热搜。
     
 小小的一个“办法”为什么会引起如此震动呢?原来有人在心里认为,新规实施后,可能会给我们的现金存取带来一定麻烦,不再自由了。甚至有人说,不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吗,我的钱也不能由我做主了,银行无权干涉?如此等等。
  
 然而,该新规还并未正式实施,所以这些担心和顾虑虽然可以理解,但也只是一种感觉和表象而已,具体实施后真有这些问题吗,银行要是询问起来,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呢?
  
 先看看监管机构出台的“办法”是怎么说的。2022年1月19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下发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管理办法>,其第十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以上或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用途。
  
 简单理解就是,从3月1日开始,个人客户去银行一次性现金存款超过5万的,需要说明并登记资金来源,钱是怎么来的;一次性取款超5万现金的,需要说明登记资金的用途,取钱用来干嘛。
  
 那么,如果不配合,会有什么后果呢?银行可以拒绝办理,存取都搞不成。
  
 因为新规是监管机构代表国家颁布的,无论对银行还是客户,均具有强制性,同时也赋予了银行识别审查的权利和责任,所以如果银行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就是违规的,必然受到行政处罚;反之,如果客户无视新规,拒不配合银行的识别与审查,则银行可以拒绝办理,哪怕有再多的钱也不能存,再急的事,也不能取款。所以,要想顺利办事还是配合的好,毕竟遵纪守法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因此,以后超过五万或等值一万美元的现金存取,银行必然会询问并登记在案。
  
 对于银行的询问,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可以这样说,只要如实回答,就是一路畅通,不会带来任何不便,基本与过去存取款没有两样。
  
 比如,购房买车、还账、结婚彩礼以及劳务支付等等,只需如实回答即可,从理论上说,银行只是负责问询和登记,并不会当场核实,也没有时间去核实,更不会强行要求客户提供证明材料等等,所以客户除了费点口舌外,几乎不会有其他任何成本。
  
 当然也许有人要问,假如取钱没有按照登记用途使用,会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呢?可以肯定的说是不需要的。比如当初计划买房的,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又用于买车,也是正常的,话句话说,只要不违法乱纪就是合法的,自由的,法无禁止即可为。
  
 对于该法规的出台,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反感,或者说面对银行的询问而难以启齿呢?也是让人费解。
  
 举例,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你的收入不就主要来源于工资福利奖金,或者经营性收入,财产租赁以及投资理财收益等方面吗?来路光明正大,清清白白,都是付出劳动所获,为什么不愿说出来呢?同时,银行负有为客户保密的义务,即使涉及商业秘密,也不会泄露的。
  
 同时,你取款用于干什么,不都是正常开支吗?哪怕你说每月零花钱5万也不奇怪,因为你有钱啊,活该花,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因此,有人却不愿说,甚至不敢说出来,那必然背后有猫腻,要么黑的,要么灰的,甚至“可刑”的,而这些正属于“反洗钱法”打击范畴,而该办法>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此。
     
 再说一句,关于大额现金存取管理也不算新鲜事,早在2020年的7月和10月我国就开始试点了。7月试点的河北,对公账户登记标准为50万,个人客户标准为10万;而在10月试点的深圳和浙江,对公账户标准仍然是50万,而个人客户标准分别为20万和30万,试点以来也没有带来多大影响,所以这次才全面推开,并深入细化。
  
 现金由于可追溯性很弱,不易监管是国际通病,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行各种“套利”,坑害国家,危害百姓,破坏金融秩序稳定。而本次新规的出台,正是为了更好的堵塞漏洞,让不法之徒无机可乘,所以当银行询问资金来源或用途时,我们不妨如实作答,也算是一种理解和支持吧。

3. 存取现金5万以上要登记,意味着什么?存款时资金来源怎么填?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出台,文件里面详细规定个人账户现金存取款5万以下,转账50万以内,和以前一样,没有特别要求。现金存取超过5万这一限额,就变成大额现金业务,需要填用途和来源。
存款时资金来源怎么填?先说来源,个人所得税法中,综合所得包括四项,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这里说下两个比较陌生的。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书法家为企业题字获得5万元润笔费,提供翻译服务获得5000元等,都属于劳务报酬。

现在社会,2亿人灵活就业刷屏,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有专业技能和特长的人,已经不再局限于上班拿死工资,灵活就业获取劳务报酬,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就业新选择。据报道,视频制作、网络主播、文案写手……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孕育出丰富的就业方式。
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人,较2020年增加近3倍。而我国统计的总就业人口近8亿,灵活就业人数占了4分之一。
还有比较陌生的就是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比如把自制辣酱配方卖给酱菜厂获得50万,这是转让非专利技术,属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比如承包行政事业单位的食堂取得的收入,承包事业单位门面经营取得的收入等。还有一些其他选项,包括个体做生意经营所得,卖房子出租房子赚钱,炒股赚钱等等。
存取现金5万以上要登记,意味着什么?从去年开始,由资金监管引发的重磅消息就一个接一个。2021年10月13日央行规定,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收款码分为“个人收款条码”和“特约商户收款条码”。
2021年11月26日,洗米华被捕,11月30日,台湾艺人安以轩丈夫陈荣炼被捕。12月20日,薇娅被查,偷逃税款被罚13.41亿元。2022年3月1日,个人存取现金5万以上要登记。一系列事件串起来看,国家对于反洗钱、偷税漏税等非法行为接近零容忍,开始对“为富不仁”的行为动真格了。

“洗米华”的“米”在澳门就是“钱”的意思,报导引述经济参考报指出,周焯华控制的菲律宾及柬埔寨太阳城网络赌博平台,两年前已渗入大陆。有专人24小时一对一代为下注,筹码以人民币结算,每年赌资超过人民币一兆元,相等于我国2018年彩票收入5100多亿元的两倍。而陈荣炼所在的澳门德晋集团涉嫌与内地人员合谋,于内地开设赌场,所涉的总金额高达2.1亿元人民币。

因偷逃税款,税务机关对"带货一姐"薇娅开出了13.41亿元的罚单。报道出来的数字加起来已经超过1万亿,相对于一万个亿万富翁,全部给一个人,能造就新的世界首富。还有一个更直观的数据,我国2021年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一边是挥金如土的不义之财,一边是苦苦挣扎的生产企业,如何选择,不言自明。在经济稳增长的定调之下,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召唤下,对演员、明星,包括直播主播,之前钻了国家税务空子的文娱产业进行管控,十分必要。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高收入群体逃税的时代已然不复。

存取现金5万以上要登记,意味着什么?存款时资金来源怎么填?

4. 个人存取现金超过5万元,要求说明2个事项,央行通知3月1日起实施

  如今,银行对账户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过去很多人为了领工资,或者其它用途,在不同的银行开了很多卡,一个人手里有十张以上的不在少数,但实际上在使用的可能就一两张,大多数成为了睡眠账户。为此,很多银行开始清理“睡眠账户”,长期不使用得直接注销,因为可能被拿来跨境赌博,或者是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 
       除了账户多,还有一个是现金使用乱象。比如一个人平时每个月就5000元工资打入银行卡,但突然某一天转入了20万元,就有点奇怪。包括对公账户也是,公司规模不大,但流水却很大,让人生疑。 
    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绝对的“存取自由”。ATM机子取钱上限是2万,柜台取钱如果达到20万,都需要提前预约,只不过大多数人平时都用不上这么多钱,所以没什么感觉。 
       近段时间,央行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文件,里面详细规定了个人和公司在存取钱时,达到一定额度,会有更多的要求,不是想存多少就存多少,想取多少就多少。 
    据了解,该办法将从   2022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银行将会有两项要求,一个是说明资金来源,另一个是告知资金用途。   也就是说你的钱从哪里来的,将作何使用。 
       首先是现金交易超过5万元,如今是移动支付时代,大家基本都在网上交易,很少会取现金,特别是大额现金。比如你取钱用途是买房,那银行会让你直接转账,而不是取现金。 
    而如果你的用途是用来做零散生意,比如到乡下收购农产品,金额不同,都只能用现金交易,那你可以和银行说清楚就没问题。 
       有人会说,我每次取49999元,一天取一次,那一个月也有差不多150万。实际上这样操作也不行,因为短期内频繁的大额交易,也会被监管。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一些人取现金来洗钱或者干其他违法的事情,因为转账会有记录,很容易被查到,取现金被认为是最安全的。 
    其次是转账也会被监管。不取现金,那转账是不是就“自由”了?想转多少就转多少。在这次发布的《办法》中也有明确规定,个人账户在境内转账超过50万,转账到境外超过20万,对公账户转账超过200万,都要登记用户信息,并说明资金的来源,以及用途。 
    实际上早在2020年就已经在河北、浙江、深圳三地开展大额交易监管,对公账户超过50万,个人账户中,河北省10万元、浙江省30万元、深圳市20万元,超过这些门槛,就要登记信息,并告知使用途径,银行再报告给央行。 
    如今,又出了新的门槛规定,这个是针对全国的,所以,以后转账也没那么自由了。 
       其实对于个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一次转账超过50万的人并不多,要知道《存款保险条例》规定,银行出现了问题,最高补偿是50万,而超过50万存款的人比例不到5%。只要不超过50万,转账就自由了。 
    对于公司来说,需要重点注意,超过200万,那就要提前预约,并填好登记表,说明用途。有些人会分批转入,然后集中转出;还有就是集中转入,分批转出,这些情况都会被监管。另外,对公转私人账户,也要注意,除了工资、出差报销、赔偿金、利润分配外,不要随便转其它用途,否则就是违规的。 
    只要我们的资金来源正规,用途能说明清楚,那想怎么用都没问题。央行做出规定主要还是为了杜绝洗钱,赌博,诈骗等违法行为。 

5. 3月1日起,个人存取现金5万元以上,银行要求核实三件事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整体来看,我国居民的整体储蓄也是比较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为了保护好金融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我国前些年发布了存款保险制度,即使银行破产,我们的存款也是有保障的。而从2022年3月起,个人存取现金也迎来了新规。
   从2022年3月1日起,个人到银行存取现金或者办理现金业务5万元以上的,不再是想存就存,想取就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2022年1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从2022年3月1日起实行。
      办法规定,个人到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要 核实三件事,一是客户身份,二是资金来源,三是资金用途。 
   核实身份就是,你到银行办理5万元以上现金业务的,要提供身份证件核实,银行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除了银行业务之外,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从事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为客户办理融资融券、资产管理、场外衍生品交易等业务时,要核实客户的信息,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其实这一点银行早就在开展了,去年我在办银行卡时,银行就要求核实身份和办卡目的,不是想办任何储蓄卡都可以办成功的。
      核实资金来源的意思是,个人办理现金汇款、购买金融产品、进行贵金属买卖、进行票据兑付、现钞兑换等一次性交易且交易金额单笔超过5万元以上的,要核实资金来源。
   核实资金用途的意思是,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5万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要了解并且登记资金的用途,遵循大额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如果提取现金的用途不规范,还不能采取提取现金的模式。比如你支取30万的现金准备买房,那么银行会要求你转账给开发商,不必提取现金,那么什么样的用途才是能支取现金的用途呢?
      比如你支取现金的用途是给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发放工资,由于农民工希望收到现金,而许多农民工又没有银行卡,就需要发放现金给他们,这样的转账说明就是合理并且正确的。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支取现金的用途都是发工资,还要根据账户所有人的实际身份来确定。
   从今以后,各位去银行存取款超过5万元以上的就要注意了,如果银行问到你的资金用途,不要惊讶,银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也是为了完善金融行业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遏制洗钱行动。当银行怀疑客户涉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的,可以通过客户的身份信息识别受益所有人身份,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确认现金交易符合客户资料以及资金来源等属性。
   那么个人存取现金5万元以上,需要登记资金来源和用途,这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是有什么影响呢?
      5万元在当今 社会 来看也不是一笔小钱。但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支取5万元的现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实这条规则也能够防范灰色收入的流动,咱们老百姓挣的钱是干干净净的,在银行取钱的时候,只要说明这笔钱的来源和用途就行。
   但是对于那些洗钱、诈骗、以及贪污的人来说,由于资金来源不合法,他们既不敢花钱也不敢转账,如果有人多次连续转账4万元,将会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如今银行存取款也迎来了新规,所以那些想靠坑蒙拐骗实现收入增长的人要注意了,就算骗到钱也不敢花,还是踏踏实实挣干净的钱吧。#热点观察局新春季# 

3月1日起,个人存取现金5万元以上,银行要求核实三件事

6. 存取现金超5万元要登记?央行回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金融机构执行该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业务便利程度亦不会受到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正常情况下,金融机构不需要客户填写信息或者提供证明材料,金融机构在简单询问了解后即可直接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并登记相关情况,只有发现交易明显异常、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才会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指出,制定《办法》有利于顺应金融行业发展,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近年来,随着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发生变化,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出现一些新挑战,为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需要通过制定《办法》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加强反洗钱监管。  
     
     “‘为存款人保密’是《商业银行法》中确立的基本原则,金融机构对业务办理过程中获得个人信息、客户隐私必须严格保密。除了遵从《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般性法律规定的要求,金融机构还需要按照《商业银行法》《反洗钱法》等金融监管法律的要求建立严格、完备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   泄露个人信息、客户隐私,银行及其工作人员要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上述负责人说。  

7. 3月起,银行存取款将迎新规,5万元以上现金要登记,什么信号?

 春节期间,一则有关银行存取款新规的消息引发巨大关注。怎么回事?
   原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这三大部门共同发布了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
   这个办法就明确提出要求——
   这意味着,从3月份开始,个人存5万元以上现金,就要跟银行说明自己的钱来自哪里,比如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劳务所得等等。取5万元以上现金,就要说明自己取钱是去做什么,比如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等。
         由于这项新规事关每一个储户,所以,大家十分关心,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规定呢?释放什么信号呢?
   线下存取款5万元以上,不仅要核实身份,验明正身,还要登记来源或用途,毫无疑问,这是非常严格了,这样做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反洗钱力度升级!
   升级体现在哪里?
   央行2020年的时候,在3个地方开展了大额现金管理工作试点,从2020年7月1日起,河北个人存取款10万元以上要登记,从2020年10月1日起,深圳个人存取款20万元以上、浙江个人存取款30万元以上都要登记,试点期间两年。
   如今两年时间将至,央行就出台新规,现金5万元的登记起点,远远低于三个试点地方的登记起点。
   另外,耐人寻味的是,央行在发布这项新规的同一天,还宣布了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 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 
      一方面,大额现金登记起点大幅降低到5万元,这将给洗钱犯罪给予更大覆盖面的打击,另外一方面,开展打击洗钱三年行动,重拳频出,足以说明反洗钱力度进行了重大升级。
   这也说明目前反洗钱形势的严峻。众所周知,现金具有匿名性、不可追踪的特点,因此,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来进行洗钱、偷漏税等。央行在三年行动的消息中也提到 “坚决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的蔓延势头” 。所以,央行这么做,也是向洗钱等犯罪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毕竟,现在电子支付、银行转账这么方便和快捷,这样的背景下,大额的现金存取确实是不合理的,放着更方便更好的电子支付不用,为什么非要用现金?央行调研也发现,大额现金的交易额在继续增长,曾经有人单次取现金超过1亿元,这是非常可疑的。
      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这样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存取款自由,但其实,这样的担忧是多虑了。
   首先,这里针对的是现金存取,线下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需要登记,所以并不影响大家电子收款、转账和汇款,移动支付、网上支付这么发达,支付方式多元化,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人的正常需求,不必非要去存取现金。
   其次,就算你需要去存取现金,但是你只需要如实说明来源或用途就可以了,履行登记义务之后,存取金额也不受限制的,所以,除非有非法的来源或目的,否则有啥可怕呢?该害怕的是有不法意图的人,对这些人进行震慑和限制,也是应该的。
   最后,有人说,5万元以上需要登记,那我每次取49999元不就可以了吗?单次可以,但如果多次累计超过限额的行为,应该也是会被监测的。
   所以,央行这么做,是为了加大打击洗钱的力度,维护经济金融的安全,维护 社会 公平,希望大家给予理解和支持。
   欢迎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转给需要的人。

3月起,银行存取款将迎新规,5万元以上现金要登记,什么信号?

8. 银行存取款将迎新规,5万元以上现金要登记,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此次银行的存款新规,一方面对于普通群众未来存取大额现金带来一定的不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国家希望借此来打击一些违法犯罪的金钱贸易行为。
此次银行存取款将会迎来新的规定,存取款5万元现金以上要进行相关登记才能够获取。我个人对于该新规的执行持保留态度。因为一方面这对于一些普通群众来说,存取现金可能会产生一些不便的情况。但如果从国家角度来看的话这次新规的实行,可以保证国家借此打击一些违法犯罪的金融贸易和现金交易行为。
一: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
据媒体报道称,此次央行发布了有关金融获取和存取现金的相关全新规定。目前人们在存取超过5万元现金时要进行实名登记和记录。央行方面表示,日常生活中普通群众存取5万元以上的情况非常的少,因此并不会影响日常行动的存取现金。央行此次行为主要是为了遏制不法分子,利用存取现金进行洗钱等各种违法犯罪。
二:普通群众存取大额现金,可能会有一定的不便。
虽然普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存取大额现金的情况较少,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当人们有大量用钱需求时,这种新规的确会对人们的存取行为造成一定的不便。我希望后续央行在一些人群的资格审核和存取登记上,能够做到更加的便捷。
三:存取大额现金进行实名登记,可以打击一些犯罪分子的洗钱犯罪行为。
此次存取大额现金需要进行实名登记,可以打击一些金融犯罪和洗钱犯罪行为的发生。一方面通过实名登记,可以回溯金钱持有人的信用资质和日常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当这些来历不明的大额金钱进入到银行仓库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况和相关同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