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在抗战中经历过哪些困难?

2024-05-13

1. 梅兰芳在抗战中经历过哪些困难?

1、梅兰芳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2、因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坚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3、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梅兰芳在抗战中经历过哪些困难?

2. 梅兰芳在抗战时期有哪些举措?

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五件感人的事迹都有:
1、移居香港。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
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2、留蓄胡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3、坐船返沪。
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翌日,梅兰芳感到事态十分严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于是他立即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4、装病。
当闻听日本人要来,她便吩咐儿子从抽屉里拿出一支四联防疫针,找出针筒,要梅兰芳赶快躺在床上,注射针药。不一会,梅兰芳真的开始发起高烧来了。日本人来后,摸了梅兰芳滚烫的额头,只好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5、日伪讹诈,愤然毁画。
日伪汉奸获知后梅先生要办画展,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
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
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3. 《梅兰芳》一文主要介绍了梅兰芳__、__、__等事迹

写了梅兰芳的5件事:
(1)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的电台播音。
(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唱戏。 
(3)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再次拒绝为日本人登台唱戏。 
(4)香港沦陷后,他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5)回到上海后,梅兰芳坚持留须,并多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梅 兰 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lún)陷。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huǎng)子,找到了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请他到电台去为他们播一次音。虽然并没有明说播音的内容,但梅兰芳心里明白,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他便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jù)绝了。
  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平时性情温和,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纠缠,他发怒了。他明白,虽然这场戏的大多数观众是普通百姓,但一旦应邀登台唱戏,日后如果日本人邀请去唱戏,去“满洲国”或东京演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回绝呢?于是,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著名画家丰子恺(kǎi)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líng)’,有几人欤(yú)?”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sāo)扰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又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爸爸,你怎么留起卓别林的小胡子来了?”
  梅兰方起初笑而不答,只是抚摸着胡须,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孩子们追问急了,他才装作幽默地答道:“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péngpài)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猜到了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同样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zhuó)实有些无奈。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yì)的。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tì)掉的嘛”,有的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性命。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jiǒng)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梅兰芳》一文主要介绍了梅兰芳__、__、__等事迹

4. 《梅兰芳》一文主要介绍了梅兰芳__、__、__等事迹?

写了梅兰芳的5件事:
(1)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的电台播音。
(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唱戏。 
(3)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再次拒绝为日本人登台唱戏。 
(4)香港沦陷后,他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5)回到上海后,梅兰芳坚持留须,并多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梅 兰 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lún)陷。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huǎng)子,找到了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请他到电台去为他们播一次音。虽然并没有明说播音的内容,但梅兰芳心里明白,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他便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jù)绝了。
  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平时性情温和,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纠缠,他发怒了。他明白,虽然这场戏的大多数观众是普通百姓,但一旦应邀登台唱戏,日后如果日本人邀请去唱戏,去“满洲国”或东京演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回绝呢?于是,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著名画家丰子恺(kǎi)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líng)’,有几人欤(yú)?”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sāo)扰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又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爸爸,你怎么留起卓别林的小胡子来了?”
  梅兰方起初笑而不答,只是抚摸着胡须,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孩子们追问急了,他才装作幽默地答道:“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péngpài)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猜到了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同样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zhuó)实有些无奈。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yì)的。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tì)掉的嘛”,有的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性命。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jiǒng)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5. 梅兰芳的称号、代表作,主要事迹和人物评价

称号: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中国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称梅兰芳是“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
代表作:《五花洞》《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别姬》《黛玉葬花》等 。
主要事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梅兰芳将艺术和生活,和兴趣走到了一起,让中国传统书画走进戏剧,扩展了艺术领域,同时将原有的艺术壁垒打破,开创出新的出路,并将这种新式事物传到了国外。
梅兰芳提出了“中国戏剧之三要点”。
梅兰芳的画清丽秀雅、神形兼备,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在抗战时期蓄须铭志,曾以卖画为生计。
人物评价:
老舍:”忽然听到梅兰芳同志病逝的消息。我们都黯然久之,热泪欲坠!我们之中,有的是梅大师的朋友,有的只看过他的表演,伤心却是一致辞的。谁都知道这是全国戏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戏曲理论家齐如山:“他之为人不但谦和,且极讲信用而仁慈,又自爱而讲气节。”
“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演出。”纽约《世界报》

扩展资料:
梅兰芳对旦角角色化妆进行了创新,北方的旦角,不讲究画黑眼圈,淡淡的画上几笔就行了。
片子贴的部位,又高又宽,往往会把脸型贴成方的,如果在鬓边贴出一个尖角,内行叫“大开脸”。头上再打个“茨茹叶”,这就是标准的青衣扮相。
梅兰芳就采用了南方的旦角化妆法,把眼圈画得相当黑,加上一吊眉,眼睛显得格外好看有神。并根据个人的脸型,在适当部位贴上片子,观众看了就有美的感觉,为演出增加了光彩。同时也为北方旦角的化妆开了先河。
他晚年的艺术风格不似中期那样色彩浓艳,而趋于清淡含蓄,更富有内在的魅力。这标志着他的舞台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兰芳

梅兰芳的称号、代表作,主要事迹和人物评价

6. 有关于梅兰芳的事业与成就的资料

第一,简单介绍一下梅兰芳。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字畹华,乳名裙姊。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年幼父母双亡,。8岁学戏,10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第二,主要作品、成就。1904年8月1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1912年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1913年去上海演出,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1914年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本年,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1915年,《宦海潮》、《邓霞姑》、《嫦娥奔月》等陆续亮相,梅兰芳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1916年---1932年移居上海之前,陆续有《黛玉葬花》、《一缕麻》、《天女散花》、《游园惊梦》、《麻姑献寿》、《红线盗盒》、《春香闹学》、《霸王别姬》、《洛神》、《廉锦枫》、《太真外传》、《凤还巢》、《宇宙锋》等登台亮相,被评为“四大名旦”。1932年移居上海,开始抗日救亡宣传创作《抗金兵》。1945年10月,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与俞振飞合作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建国后,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12月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3年10月,梅兰芳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4年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1956年1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京剧院院长。1956年5月26日--7月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1957年6月7日,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来到北京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7. 如何写一段梅兰芳的事迹材料

写作思路: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即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尊敬的梅兰芳爷爷:

您好!

在各种宣传片中,在电视里,甚至在书本中都能看到您表演国粹京剧的录像和视频,我知道,学艺过程异常艰辛,您小的时候去拜师学艺,师父说您的眼睛没有儿,不是唱戏的料,但您的决心没有动摇,而是继续练眼神。
您常常紧盯空中的鸽子,像一部摄影机一样,不断的拍摄着它们在天空翱翔,或者注视水中快速游动的鱼,像一位渔民拿着鱼叉,时时刻刻准备将那锋利而有力的鱼叉刺下去一样。经过这样日日夜夜的练习,最终,您成为了著名的京剧大师,这都证明了您的精神,所以,我要向您的精神学习,学习你不动摇的坚定决心,学习您求艺的耐。

有一次,我很荣幸的和您的第九个孩子梅葆玖老先生在同一个舞台演出,当时我激动说不出话来,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我每每想起来那时的画面,感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在我学习了您的精神后,它对我有很大很大的帮助,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刻苦,专心,不放弃,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定会有好的结果和收获!

此致

敬礼!

XXX

如何写一段梅兰芳的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