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对其弟的态度是否阴险毒辣?

2024-05-17

1.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对其弟的态度是否阴险毒辣?

郑庄公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性格特点历来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雄才大略的背后有着阴险黑暗的一面。 

文章一开始就谈到了郑庄公是“寤生”的,在那时的说法中就是预示着他见来会成为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人,从而产生了姜氏厌恶庄公而喜欢共叔段的矛盾,成了后文中庄公与共叔段不顾兄弟之情,反目成仇,互相争斗的导火索。 

庄公即位后,为了便于监视叔段而把他分封到京地,这里郑庄公狡猾的一面已经开始显现,课文中姜氏为共叔段请制是,庄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庄公知道制是个险要之处,乃兵家火争之地,所以庄公以虢叔死在这里不吉利为借口而加以推脱,但有说“他邑唯命”却又让人感到他的大方,做法很得利,为弟弟着想,这便体现了庄公阴险佳话的一面。 

等到叔段羽翼丰满,准备起兵伐庄公的时候,早就做好准备的庄公却先发制人,与鄢地击败叔段,是使段逃亡共地,在这里,作者引用《春秋》中的话“郑伯克段与鄢”意在讥讽郑庄公是一个伪善,凶狠的人,庄公铲除政敌后,有放逐其田,并且说出了“不及黄泉,无不相见”这样的话,全然不顾至亲之情,在权利欲望面前,哪怕是自己的母亲和弟弟成为他的绊脚石,也要视他一脚踢开,事后,郑庄公也表现出了后悔,但在作者看来这不过是在掩饰他的凶狠,并且把他与颖考叔进行正反对比,认为颖考叔是“真孝”,而庄公不过是“伪笑”,更加尖利的批判了庄公。 
总的来说,郑庄公首先在政治上有着宏大的政治谋略和远大的目光,其次心里的阴险奸诈之处也可见一斑,他不愧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霸主。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对其弟的态度是否阴险毒辣?

2.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人物分析

我觉得郑庄公很可怜。
姜氏因为他“寤生”(难产)而“遂恶之”,寤生又不是他的错。
他的弟弟共叔段野心勃勃,“请制”不成又“请京”,不但自称为“京城大叔”,还暗地里招兵买马密谋造反。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并没有急着拆穿弟弟的阴谋,而是隐忍着不说,一来是为了维系兄弟之间的感情(虽然实际上并无感情可言),二来应该也是希望弟弟能够悬崖勒马。共叔段的行为越来越放肆,连郑庄公的部下都看不下去,祭仲劝他早点下手阻止共叔段:“不如早为之,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连部下都理解共叔段在郑庄公心中的地位---“宠弟”,而共叔段和姜氏却不了解,可悲乎!) 共叔段进一步叛乱,公子吕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到后来 ,共叔段愈加放肆,自封也忍无可忍,说“可矣,厚将得众。”
然而郑庄公始终没有作出对战的表态,第一次他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第二次他说“无庸,将自及”;第三次他说,不义不昵,厚将崩”。郑庄公如此地宽容大量,一次次放弃打败弟弟的机会,不是证明了他的重情重义么?
后来共叔段袭郑,姜氏和他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让他攻进。虽然共叔段不得民心谋权失败,姜氏和共叔段这两个郑庄公最亲爱的人联手想要置他于死地这个事实还是让郑庄公伤心不已。 他软禁了姜氏,放出狠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很快就后悔了。 最后是求助于颍考叔,在有生之年,再次见到了姜氏,了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这样重情重义的孝子,为何在历史上要负有“阴险毒辣和虚伪”的标签呢?
据说是他老谋深算,伪善。  
这里我只是具陈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要看你自己的判断

3.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人物分析

我觉得郑庄公很可怜。
姜氏因为他“寤生”(难产)而“遂恶之”,寤生又不是他的错。
他的弟弟共叔段野心勃勃,“请制”不成又“请京”,不但自称为“京城大叔”,还暗地里招兵买马密谋造反。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并没有急着拆穿弟弟的阴谋,而是隐忍着不说,一来是为了维系兄弟之间的感情(虽然实际上并无感情可言),二来应该也是希望弟弟能够悬崖勒马。共叔段的行为越来越放肆,连郑庄公的部下都看不下去,祭仲劝他早点下手阻止共叔段:“不如早为之,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连部下都理解共叔段在郑庄公心中的地位---“宠弟”,而共叔段和姜氏却不了解,可悲乎!) 共叔段进一步叛乱,公子吕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到后来 ,共叔段愈加放肆,自封也忍无可忍,说“可矣,厚将得众。”
然而郑庄公始终没有作出对战的表态,第一次他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第二次他说“无庸,将自及”;第三次他说,不义不昵,厚将崩”。郑庄公如此地宽容大量,一次次放弃打败弟弟的机会,不是证明了他的重情重义么?
后来共叔段袭郑,姜氏和他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让他攻进。虽然共叔段不得民心谋权失败,姜氏和共叔段这两个郑庄公最亲爱的人联手想要置他于死地这个事实还是让郑庄公伤心不已。 他软禁了姜氏,放出狠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很快就后悔了。 最后是求助于颍考叔,在有生之年,再次见到了姜氏,了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这样重情重义的孝子,为何在历史上要负有“阴险毒辣和虚伪”的标签呢?
据说是他老谋深算,伪善。  
这里我只是具陈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要看你自己的判断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人物分析

4. 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是真的孝还是别有用心

别有用心,“姜氏欲之,焉辟害?”这句话表面上看郑庄公很听从母亲的话,是个孝心。不过称呼却是用姜氏。足见郑庄公的伪孝。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
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颍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颍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全文语言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饱满,情节丰富曲折,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扩展资料
文章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记叙郑国王室内部势力之间的权力之争,既涉及政治、军事利益,也牵涉到母子情、手足情,读来扣人心弦。首先写庄公寤生,使姜氏受到惊吓,姜氏因而喜爱次子段。段在母亲的暗中支持下,谋夺君王之位,逐步扩张他的势力。
庄公静观其变,外似宽厚实则胸怀杀机。矛盾冲突越来越明朗、尖锐,最后达到高潮:郑伯讨伐叔段,段逃奔到共,姜氏被放逐在城颍。文章线索清晰,有明线、暗线,也有主线、次线。段的扩张势力是明线,郑庄公的欲擒故纵是暗线。
明线被安排成次线,暗线却被写成主线,郑伯的所作所为成为直接叙述的对象。两条线索在文章开端分头发展,到“公伐诸鄢”,才交织在一起,并引出新的一条线索:郑伯与姜氏的母子关系,最后以母子和好如初为结局。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作者的叙事能力是相当高超的。
文章精彩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形象生动。郑庄公老谋深算,城府极深。他对母亲和胞弟的阴谋,早已心知肚明,却一直按兵不动,摆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欲擒故纵,最后师出有名。
作为国君,他精明强干,运筹帷幄,对事情的发展洞若观火,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但作为兄长,他对胞弟的越轨行为,不及时加以教导和劝阻,却一味放纵,终于酿成母子决裂、手足相残的惨剧,他的阴险狠毒的丑恶面目,被暴露无遗,史官对此也深为不满。
庄公最后将母亲囚禁在城颍,“既而悔之”,在大臣颍考叔的设计安排下,母子两人在隧道中相见,关系恢复如初,庄公当时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他的另一个性格——虚伪,也被揭露出来。其他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
姜氏飞扬跋扈,任性妄为,助子为虐,最终尝到了自己酿成的苦果;段则愚蠢、贪婪,在母亲的纵容下,骄纵成性,狂妄自大。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这篇文章把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交代得清清楚楚,且记叙了人物的行为,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还融入了作者的政治说教,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真正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精而腴、简而奥的辩证统一。
文章仅七百余字,结构完整紧凑又波澜起伏,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显示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全文语言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饱满,情节丰富曲折,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5. 《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怎么评价郑庄公的人物形象呢?

所谓人物形象,就是人物性格特征的描绘。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十八个特点上,我们就这些特点来分析,看看郑庄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1、开放性:主要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愿意与他人交往,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从《春秋》对郑庄公的描绘来看,郑庄公算是一个开放的人。至少,他愿意跟母亲武姜、祭仲、公子吕、颍考叔等人沟通。并且不愿意拂母亲之意,封弟弟段叔于京邑。
2、完美性:衡量一个人追求完美,重视目标计划的程度。
郑庄公一直以来就有壮大郑国,称霸诸侯的雄心壮志。为此,他不择手段要保住周王朝卿士的职位,甚至不惜与周天子发生摩擦。所以说,郑庄公有一颗“希望一切完美”的心。不过,他没有为郑国后续发展打下基础,反而因宠溺美女导致自己死后众公子因争位大乱,我们可以认为他并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3、较真性:描述一个人对事物的钻研和完善程度。
郑庄公绝对是一个较真的人。当他听说周天子准备把他卿士的位置撤了的时候,他马上就跑去质问天子;当天子回答说没有这回事的时候,他同意“周郑互质”;当新的天子上台把他的卿士撤了之后,他马上耀武扬威去把周王朝的麦子给割了......从这些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为了目的,处处针锋相对、毫不退让的郑庄公。

4、认知性:衡量一个人是否重视积累知识,包括聪明程度。
郑庄公之所以未能得到“春秋霸主”的称号,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形势与“霸主”的涵义认识不足。虽然那时周天子已经很弱,但他还是天下的共主。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爹年老多病就反目成仇,这在当时“周礼”还根深蒂固的时候是被世人所不允许的。
另外,郑庄公只看到武力的作用,没有认识到“德”的力量。单靠武力是无法完全使人折服的,要继之以德行。
放纵弟弟直到弟弟造反被“克”、耀武扬威地割天子的麦子、在天子联军面前不肯低头、用箭射周天子等等,这些都是“失德”的行为。
可以说,郑庄公有点自大,使得他在“认识”方面有所不足。
5、成就性:描述一个人是否注重成就的程度。
毋容置疑,郑庄公是一个非常注重成就感的人。他除了对外使用武力建立威信之外,还在国内实施了一些列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比如允许商人自由贸易,征收商业税、促进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等等。
不过,也正是这些“成就”,让郑庄公晚年沉浸在“小霸”的喜悦之中,结果被宋国带领的五国联军攻入首都,烧毁城门,拆毁祖庙。郑庄公前期的“成就”一扫而光。
6、力量性:衡量一个人是否愿意支配和影响他人。
从郑庄公与齐、卫、宋等诸侯在温地歃血为盟时的行为来看,郑庄公是一个喜欢支配和影响他人的人。
就在盟誓才起的时候,郑庄公便以宋殇公没有随自己去朝见周天子为理由,联合齐、鲁再次伐宋。鲁国其实并不想掺和进来的,但迫于郑庄公的淫威,也只好出兵。

7、浪漫性:描述一个人在诗情画意上的程度。
这点,在惜字如金的《春秋》里没有记载。纷争年代,浪漫对于一国之君来说,似乎是个奢侈品,即使有,也难于载入史册。所以这点就不评价了。
8、给予性:是否愿意给予他人,包含仁爱,慈孝,正义等。
这都不用分析,郑庄公在这一点上绝对是零分。仁爱、慈孝、正义等,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丝半点。郑庄公分封弟弟是欲擒故纵,毫无真心;“克段于鄢”之后对母亲说出“不到黄泉不相见”如此决绝的话......,这些,都说明他是个寡恩薄情,自私自利、不愿给予之人。
9、活跃性:衡量一个人情绪的兴奋和活跃程度。
郑庄公在春秋初期,无疑是一个高度活跃的政治人物。这个不用多说。

10、形体性:形体特征的状况以及重视享受的程度。
先说说形体特征吧。《春秋》里并没有描绘郑庄公的外表。不过,在《东周列国志》里,冯梦龙倒是对郑庄公弟弟进行了一番描写:“一表人才,面如傅粉,唇若涂朱......”,郑庄公与弟弟同父同母,应该也不差。
至于重视享受,这点郑庄公是肯定的。一是享受自己的“成就”,二是享受美女妻妾。这也是他为郑国埋下的祸根。享受,在很多时候就是动乱的源头。

《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怎么评价郑庄公的人物形象呢?

6. 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是怎么获得胜利的?

郑庄公,名寤生,郑国的第三任国君,郑国在郑庄公时期达到了国家实力的顶峰,也被称为春秋小霸。
  
 毛主席对郑庄公的能力赞赏有加,说他“很厉害”,“在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中都很懂得策略”。
  
 ----------------------------------------------------------------------------
  
 这里说的国内斗争,主要就是《左传》里的第一个故事,“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是郑武公和武姜的嫡长子,出生时“寤生”,一般认为是难产,给他妈武姜造成了面积很大的心理阴影,导致武姜看他一直不顺眼。
  
 过了三年,武姜又生了小儿子,取名“段”,我们先称他为郑段。武姜一直撺掇郑武公,立小儿子郑段为太子,郑武公比较有正事儿,没同意。郑武公二十七年,郑武公去世,郑庄公正式继位。
  
 武姜于是为小儿子向郑庄公讨封地,先要制邑。制邑就是虎牢关,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郑庄公不同意,但其他地方可以随便选。武姜选择了京邑,郑段就被称为“京城大叔”。
  
 祭足提醒郑庄公,京邑太大,不符合礼制,万一郑段有异心,会成为郑国的大麻烦。郑庄公一脸无奈,“姜氏欲之,焉辟害。”而对郑段的威胁,郑庄公只是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京城大叔可没辜负祭足,他到了京邑就开始扩建修城,看郑庄公没反应,就命令郑的北鄙和西鄙向自己效忠。
  
 郑庄公还是没反应,但他手下可忍不住了。公子吕跑来将了郑庄公的一军: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你要是不想要这个位置,我们就去侍奉那个大叔。郑庄公很淡定,他会自取灭亡的。
  
 大叔觉得自己羽翼已满,和老妈约了时间,准备里应外合袭击郑都,给他哥哥一个惊喜,没想到收到惊喜的是他自己。
  
 郑庄公知道了郑段的计划,发出兵车200辆,在郑段出发后直取京邑,京邑投降。郑段丢了老巢,不敢再去郑都,转道去了鄢。
  
 郑庄公没有给弟弟喘息的机会,直接杀到鄢地会战。郑段大败,逃到卫国的共,再也没离开,最后被称为共叔段。
  
 
  
                                          
 -------------------------------------------------------------
  
 这场战争发生在鲁隐公元年,郑庄公二十二年。郑庄公隐忍多年,对郑段既纵容,又掌控,可谓玩弄于股掌之间。他真的这么有信心吗?
  
 我们先算算他到底忍了多少年。
  
 《史记》【集解】注,徐广曰:“年表云十四年生寤生,十七年生太叔段。”郑庄公继位在郑武公二十七年,即郑庄公13岁,郑段只有10岁。郑段尚未成年,这时候封郑段有点早。而且让13岁的郑庄公就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表现得那么老练,还是有点难。
  
 可以找个参照标准来算,这个标准就是祭足。郑庄公封郑段时,祭足给郑庄公进言,当时祭足应该是大夫,甚至卿大夫,那么祭足至少已经成年,在20岁左右。
  
 《史记》记载,祭足卒于郑子(郑庄公儿子,名婴,无谥号)12年。郑庄公去世到祭足去世是19年,包括昭公1年、厉公4年、昭公2年、郑子亹1年以及郑子婴12年。如果按照祭足正常死亡,活到70岁的年龄在春秋就是长寿了,那祭足在郑庄公去世时51岁。郑庄公在位43年,祭足20岁时应该在郑庄公12年。
  
 这个结果还比较合理,祭足20岁,郑庄公25岁,郑段22岁,刚好成年。那么郑庄公就忍了郑段10年的时间。
  
 ---------------------------------------------------
  
 那么郑庄公为什么敢玩这么玩火,就不怕郑段真的做大反噬自己吗?
  
 我觉得郑庄公玩了谍战,在郑段身边安插了大量的谍报人员,对郑段的一举一动,包括他的实力变化了如指掌。
  
 证据有几个。
  
 第一,郑庄公否决了武姜要制邑的要求,让武姜随便选,剩下的城邑中,京邑最大,武姜必选京邑。郑庄公可能已经安排人员进入京邑,故意做套引君入瓮。
  
 第二,郑段与武姜里应外合,袭击郑都,应该是机密,但郑庄公提前就知道了这个计划,“公闻其期”,这个“闻”应该不是从街上小孩的童谣里听到的,必有特别信息通道。
  
 第三,郑庄公进攻京邑,到那京邑就投降了,《左传》说,“京叛大叔段”,没说有战事。这表明京邑一直在庄公的掌控之中,而大叔段一直傻乎乎的以为自己才是这里的老大。
  
 在敌人身边安排大量谍报人员,掌握战争的主动,这个手法是不是很熟悉。
  
 ----------------------------------------------------------------------
  
 郑庄公把郑段的所有行动放在眼皮底下看着,所以成竹在胸,能够有底气的和祭足、公子吕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的官话来;才能不断示弱,麻痹郑段,让他下定决心做出实际的反叛行动,这样理由充分冠冕堂皇的一举消灭他。
  
 不过也没想到,已经做到这个份儿上了,鲁国的史官还是给他记了一笔,讥讽他没有好好教育弟弟。
  
 可从武姜的态度可以想象出,郑庄公从小就没有得到母爱的关怀,一直只能旁观弟弟多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让他去教育弟弟,怎么可能做得出。
  
 为了孝名,郑庄公又不能忤逆武姜,只能给郑段封地,而在郑段没有实质反叛举动的时候,郑庄公也不能直接出兵,否则他老妈还是也找他麻烦。
  
 郑庄公只能大喊:太难了。然后想出这样一个计策来。
  
 兄弟相残是春秋的一个主旋律,郑庄公收拾自己的弟弟,他的几个儿子相互斗起来更厉害,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活生生把郑庄公为郑国苦心攒下的一副好牌给打烂了,从此郑国再也没有机会成为区域大国。

7. 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国公是怎样的人物

其实郑庄公的性格在文中都有出现,此文最主要刻画了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文中有词“谓之郑志 ”,意思是 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而在此之前,已有大臣多次向庄公进谏,希望他铲除共叔段,但庄公都回绝了,其实,庄公早已有铲除亲弟弟共叔段的想法,但一直不动声色,骗过了所有人,直到最后,共叔段起兵谋反,庄公一举铲除叛党,那么天下人自然以为错在谋反的共叔段,而庄公无错。二是刻画了庄公作为兄长,对自己的亲弟弟管教无方,任由弟弟产生谋反作乱之心。三是 庄公也算是一个有几分孝心的人,庄公母亲武姜对他并不好,而且还帮助他的弟弟谋反,庄公在解决事情后,虽囚禁了母亲,但是后来又感到后悔,最后将母亲从囚禁的地方释放,母子和好。(这点存疑,古代君王大多提倡孝道,庄公释放母亲,可能并非出自真心,只是为了用孝道安定民心)
简而言之,郑国公(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义”。所以当姜氏“请京”,太叔“收贰”时,他都尽量满足,并驳回大臣们的建议。但当共叔段“将袭郑”时,他先发制人,一举把他赶到了“共”,绝除后患。庄公的阴险,还表现在对待母亲明显违反原则的请求(如“请京”),也不劝阻;对待弟弟的越轨行为(如“收贰”等),从不进行教育。他是有意养成共叔段的恶性。共叔段恃宠恣肆,贪婪愚蠢。他在母亲溺爱下,恣意妄为。在得到京城后,肆意扩大势力范围,并发展到举兵起事,想夺取整个郑国。他的愚蠢表现在他只知“贪”而无一点“谋”。他丝毫不了解庄公已为他布下了天罗地网,让他“自及”,结果只落得“出奔共”的下场。满意请采纳,谢谢

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国公是怎样的人物

8. 请帮我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人物形象,200字左右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封给制这一地方,庄公因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其精明,深知其利害关系,“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被郑武公所灭,话中所含杀机,姜氏未必可知。求制不得而求京,这也在庄公意料之中,可见其老谋深算。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他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隐患,庄公光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决不是宽容,而是故意纵养其恶,后又说:“不义不昵,厚将崩。”对于共叔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显得胸有成竹。当共叔段与姜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时,庄公才认为“火候”已到,下令出兵伐京,一举击败共叙段。庄公设下陷井,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可见其深藏不露,工于心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