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指标的简介

2024-05-14

1. PAS指标的简介

筹码穿透率PASPAS这个指标在指标窗中由一根根红色或绿色的柱状线组成,它之所以叫做筹码穿透率,是因为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反映股价穿越CYQ筹码分布空间的能力。PAS取值大于0时,画为红柱,取值小于0时,画为绿柱。PAS取值大于0,说明解套筹码数量增多,反之,PAS取值小于0,说明解套筹码数量减少。

PAS指标的简介

2. PAS指标的介绍

为了配合博弈K线的使用,指南针还推出一个指标:PAS。PAS指标的意义是筹码穿透率。其市场含义就是当日股价穿越筹码分布空间的能力,也就是单位换手率下股价穿越了多少筹码,即:PAS=(CYQKC-CYQKC1)/换手率,其中,CYQKC指的是博弈K线的收盘价。

3. 什么是PAS指标?

问题1:什么是PAS指标?
 
 问题2:PAS指标是什么意思?
 
 PAS这个指标在指标窗中由一根根红色或绿色的柱状线组成,它之所以叫做筹码穿透率,是因为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反映股价穿越CYQ筹码分布空间的能力。 PAS取值大于0时,画为红柱,取值小于0时,画为绿柱。PAS取值大于0,说明解套筹码数量增多,反之,PAS取值小于0,说明解套筹码数量减少。
 
 我们一直有这么一个理论,如果一根股价的长阳线穿越套牢密集区,那我们在博弈K线上就说是博弈K线的长阳线,这说明当天有大量的筹码被解套,大家特别关心这时的解套抛压。很显然,穿越筹码密集区的成交量的大小是有一定市场含义的,成交量越小,说明此时用很少的成交量就可以穿越筹码密集区,说明穿越筹码区时遇到的抛压小(很有可能说明此时庄家高控盘)。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指标,用每天解套的筹码数量除以当日的换手率,于是就得到了被解套的筹码量和当日的换手率的比值,如果换手率越低,说明解套抛压越弱,同时也就说明这个筹码密集区越容易被向上穿越,所以把这个比值叫做筹码的通透性。从PAS的算法中可以知道,换手率越低,PAS值也就越大。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PAS值向上穿越的时候值越高,说明这个筹码的通透性就越好,很容易穿上去;如果这个值越低,说明这个筹码的通透性就越弱,它必须用很大的换手率才能穿越筹码密集区,说明这个时候的抛压是很大的。
 
 因为PAS指标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股价向上穿越筹码密集区时寻找解套抛压较轻的个股,所以这个指标虽然有绿线有红线,但是我们一般只看红线区域。如果 PAS的数值越高,表明筹码的抛压越小,有可能是主力逐渐控盘的股票,那么股价就有可能会持续的上涨。如新安股份(600596)在2004年9月14 日,在突破筹码密集区时较小的换手率引发了一个比较高的穿透率(PAS=64.31),当天的CYQK实体又达到20以上,说明该股在穿越筹码密集区时无量轻松越过,表明当时穿越的筹码区已经大部被主力控制;并且CYQK收盘在50以上,也开始步入强势,加上该股在今年上半年大盘见顶后一直处在强势调整中,其基本面有较多的利好预期,所以自9.14以来该股走出了新的牛股行情。

什么是PAS指标?

4. PACS系统的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最初是从处理放射科的数字图像发展起来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前身是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最先推动PACS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传统的相机厂家。这是因为当数字化浪潮到来的时候,他们首先就意识到这对他们的产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巨大的冲击。 他们对各个厂家的设备连接能力有着最为清楚的了解;但作为传统的机械制造商,他们的计算机技术不够充足,对图像设备及图像处理也不够了解。最初,许多设备制造商对开放的网络连接时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意义不大,并且对他们的利益有冲突,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已经落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后面;更不了解,信息技术会给医疗影像行业带来什么。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医学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PACS 标准化进程不断推进,尤其是ACR-NEMA(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s ′ Association,美国放射学会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学会)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3.0标准的普遍接受,目前的PACS已扩展到所有的医学图像领域,如心脏病学、病理学、眼科学、皮肤病学、核医学、超声学以及牙科学等。PACS所包含的内容和能力已超越这一名词原来的含义,现在一般提到的PACS普遍是指包含了放射科信息系统(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和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1、 内部存储格式标准化为DICOM3.0目前几乎所有欧美先进PACS厂家都用正式DICOM3.0文件格式来储存图像。设计旧一点的PACS还用ACR-NEMA2.0或SPI,只有很老的PACS才用到厂家自己定义的格式。用DICOM3.0格式有许多好处,其中一条是今后要更换PACS时不必找旧PACS厂家来转换数据。更重要的是用DICOM3.0文件格式可以随时加影像模式、加减和更改图像文件的内容。而传统的固定字段长度图像格式要添些东西就要全盘改动。2、 采纳标准压缩算法来压缩图像文件。新一代的PACS大多采用DICOM支持的标准压缩算法,如JPEG、JPEGLossless、JPEG2000、JPEG-LS和Deflate等。厂家用自定义算法来压缩图像的现象越来越少。3、三级储存模式(在线、近线和离线)转变成两级(在线和备份)目前欧美先进PACS厂家都在推行在线和备份两级储存。备份只是为了防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在线用的是硬盘,用RAID(冗余存储磁盘阵列)加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或SAN(StorageAreaNetwork)。而前几年PACS界最常见的是用三级图像储存模式:在线(online)、近线(near-line)和离线(off-line)。新的图像在线存在硬盘上、老一点的图像近线存在网路服务机里、再老一点的图像离线存在MOD或磁带里。4、智能化医学影像平台智能影像IT平台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能否最快获得全部诊断信息是评价影像工作站优劣的唯一标准。syngo .via是全球首个“会思考”的影像工作平台,它改变了传统的影像后处理理念,摒弃以软件为导向的传统CT工作站工作方式,开启以解剖或疾病诊断为导向的全新工作视角,突破性的成为直接服务疾病诊断的影像工作平台。让医生从繁琐的影像后处理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医学诊断。西门子syngo.via影像IT平台具有图像预处理功能,影像处理与扫描序列无缝链接,自动进行,无需任何人工干预;它有以疾病为导向的工作流程,自动进入按照疾病或解剖部位定制的工作模块;为每位医生量身定制其所需的诊断工作模块,任意顺序集成相关影像处理软件;带有诊断书签功能,能自动记录医生的每次病变测量、病变标记,方便跨科室医生间的交流和上级医生复核报告。由于我国开发和引进PACS系统较晚,目前已经建立并有效运行的PACS系统并不多见(特别是内陆省市)。究其原因主要是标准化程度低、兼容性差,一般为封闭式的专用系统,既不经济、价格也昂贵,配置的硬件不够合理,对工作量大的医院缺乏强大的存储子系统,无法支持数据量巨大的常规放射影像,因此不能真正实现“无片化”管理。多数PACS系统也没有其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自动化管理功能,也不能向临床诊断提供所需的全部,表现在在线信息少,响应速度慢。对网络安全、保密和符合法律要求方面还不可靠。现有的PACS系统设计大多数没有考虑技术发展和扩展需要的可能,难于与现有的HIS/RIS整合为一个系统。 各国的PACS系统研究和发展各具特点:美国PACS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是在政府和厂商的资助下来进行的;欧洲的PACS系统由跨国财团、国家或地区的基金来支持,研究小组倾向于与某个主要厂商合作,着重于PACS建模和仿真及图像处理部件的研究;日本将PACS系统研究和开发列为国家计划,由厂商和大学医院来共同完成,厂商负责PACS系统集成和医院安装,医院负责系统临床评测,而且系统技术指标固定,没给医院研究人员留有多少修改的空间;韩国的PACS系统是在大型私营企业资助下所完成的。PACS在国内发展方向重点在:应严格遵守国际技术标准的系统设计和完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基于IHE、DICOM3.0和 HL-7(医疗保健)等国际标准;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网络结构,需支持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可远程会诊;采用TB级甚至PB级存储子系统,提高响应能力;提供容错、纠错能力及更好的数据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有高性能数据压缩技术;系统界面友好,有强大的中文支持能力,易学易用;有语音、图像和数据的传输等多种技术的无缝整合;有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利于维护和技术支持。 上世纪,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的医疗影像设备不断涌现。50年代超声技术运用于医学领域;70年代CT和80年代MRI先后应用于临床。此后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有新种类的医疗影像设备被发明。越来越多的医疗影像设备一方面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程度,另一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管理这些医疗影像设备产生的数据,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医疗影像设备产生的数据,保证不同厂家的影像设备的数据能够互连。1982年美国放射学会(ACR)和电器制造协会(NEMA)联合组织了一个研究组(ACR-NEMA数字成像及通信标准委员会),研究如何制定一套统一的通讯标准来保证不同厂家的影像设备能够信息互连。经协商一致后,制定出了一套数字化医学影像的格式标准,即ACR-NEMA 1.0标准,随后在1988年完成了ACR-NEMA 2.0,1993年发布3.0版本正式命名为DICOM3.0(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疗数字成像和通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此标准直到1997年才慢慢被各医疗影像设备厂商接受。此后标准每年都有大变动,涉及到医学影像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最近刚加入标准的SR(结构化报告)涉及了其他标准不敢涉及的领域。同时,标准还在安全性(隐私和授权)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添加了TSL/SSL,数字签名,数字授权,数据加密支持。为了支持不同领域的数据交换,还增加了XML支持。总之,DICOM标准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目前,DICOM3.0已为国际医疗影像设备厂商普遍遵循,各大厂商所生产的影像设备均提供DICOM3.0标准通讯协议。在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上必须支持DICOM3.0标准,已成为PACS的国际规范。只有在DICOM3.0标准下建立的PACS才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系统连接和扩展功能。(一) DICOM3.0DICOM 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是按照NEMA的程序制订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ACR-NEMA的第三个版 本。之所以不叫 ACR-NEMA3.0 而改称 DICOM3.0 是因为:①该标准并不单单是由ACR-NEM的联合委员会制订的,世界上其它一些标准化组织也共同参与了它的制订与发展。这些标准化组织包括欧洲标准化委员会251技术委员会(即 CENTC251),该委员会早已以DICOM为基础,制订出一项与DICOM完全兼容的标准--MEDICOM;还有日本的JIRA(japanese industry radiology Apparatus)和医学信息系统发展中心(medical informationsy stem development center)。这两个组织对DICOM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利用可移动的媒质(光 盘等)来存贮、交换医学图像的标准。在制订标准过程中,也参考了其它的一些组织,包括IEEE、HL7和ANSI等有关标准。②标准不仅支持医疗放射图像,它是可扩展的,面向所有医学图像,只要简单地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扩展到心电图(cardiology、内窥镜(endoscopy)、牙医(dentistry)、病理学(pathology)和其它等类型图像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与其前面的1.0和2.0版本一样,DICOM在制订工作一开始就考虑到一些相关标准化组织的研究成果,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重复性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为DICOM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技术。由于是面向网络环境的通讯标准,故对 DICOM 影响最大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OSI)。(二) HL7HL7 是在医疗环境中(尤其是在院病人治疗)交换电子数据的标准。1987年5月,在Pennsylvania 大学医院,成立了一个由医疗单位(和用户)、厂家和医疗顾问(consultants)组成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负责HL7的工作,目的就是简化不同厂商(尤其包括竞争的厂商)在医疗领域中的计算应用的接口实现。其主要应用领域就是HIS/RIS。HL7目前主要是规范在HIS/RIS系统及其设备之间通讯如下信息:病人入院/挂号、出院或转院数据(统称ADT-admissions/registration、discharge、transfer)和查询、病人安排、预订、财务、临床观察、医疗记录、病人的治疗、主文件更新信息等。功能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医院运行机制的转变,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卫生部为了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制定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其中,对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功能设置了以下规范。(一) 影像处理1.数据接收功能:接收、获取影像设备的DICOM3.0和非DICOM3.0格式的影像数据,支持非DICOM影像设备的影像转化为DICOM3.0标准的数据。2.图像处理功能:自定义显示图像的相关信息,如姓名、年龄、设备型号等参数。提供缩放、移动、镜像、反相、旋转、滤波、锐化、伪彩、播放、窗宽窗位调节等功能。3.测量功能:提供ROI值、长度、角度、面积等数据的测量;以及标注、注释功能。4.保存功能:支持JPG、BMP等多种格式存储,以及转化成DIDICOM3.0格式功能。5.管理功能:支持设备间影像的传递,提供同时调阅病人不同时期、不同影像设备的影像及报告功能。支持DICOM3.0的打印输出,支持海量数据存储、迁移管理。6.远程医疗功能:支持影像数据的远程发送和接收。7.系统参数设置功能:支持用户自定义窗宽窗位值、放大镜的放大比例等参数。(二) 报告管理1.预约登记功能。2.分诊功能:病人的基本信息、检查设备、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划价收费。3.诊断报告功能:生成检查报告,支持二级医生审核。支持典型病例管理。4.模板功能;用户可以方便灵活的定义模板,提高报告生成速度。5.查询功能:支持姓名、影像号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查询。6.统计功能:可以统计用户工作量、门诊量、胶片量以及费用信息。(三) 运行要求1.共享医院信息系统中患者信息。2.网络运行: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速度快。3.安全管理:设置访问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4.建立可靠的存储体系及备份方案,实现病人信息的长期保存。5.报告系统支持国内外通用医学术语集。

5. PACS发展

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利用现代放射技术、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准确、高效地采集、存储、归档、传送、显示和管理医学影像信息与病人信息的数字化影像系统。自1982年1月由国际光学工程协会(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SPIE)主办,在美国加州Newport Beach召开了第一届PACS国际会议确立的PACS概念以来,已经经历了30多年。PACS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限于研究机构内的小型原型系统的实现,其主要部件大多仍处于规划期。本阶段的标志是由美国军方发起的远程放射项目,1985年由美国军方出资并由MITRE公司实施的数字化图像网络(Digital Image Network,DIN)及其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和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体的PACS点的安装。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存储和网络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1992年提出了第二代PACS系统的概念。PACS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了与HIS/RIS集成的大型PACS实现,特别是1993年医学数字图像通信标准3.0(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al,DICOM 3.0)的发布,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ealth Level 7,HL7)的不断完善,推动了PACS的标准化进程,为PACS内部构件间的通信及PACS与HIS/RIS的信息接口实现扫清了道路。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也不再成为PACS性能和实现的瓶颈,商业化大规模的存储系统也已经成熟。1997年后,PACS逐渐步入了成熟期和快速发展期,其传输、存档的基本定义和特性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在我国,PACS概念的引入始于1989年。但直到1996年以后,PACS才逐步进入实施启动阶段, DICOM标准在国内开始得到普及与推广,也出现了诸如天健、东软、安科、岱嘉为代表的一大批PACS先行者。在1996—2004年,PACS一直处于缓慢发展及技术水平、使用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主要解决放射科图像归档的需求,但其中也有不少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技术水准、全院应用的案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医疗保健事业的大力投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我国的医疗机构进入快速发展期, 特别是2009年中央深化医疗改革,将医疗信息化提高到一个高度,PACS也得到大力重视和投资。

PACS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