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2024-04-28

1.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Xufm小小,您好!
想要做好家庭教育,切实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改正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不良习惯,请您让孩子喜欢上《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多读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责任心和启发孩子的智慧)。您看,这真是一部“大孝经”、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师!写得多好!朗朗上口,易读易教,网上还有很多视频故事教学素材,有各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只要您愿意鼓励孩子一起观看,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真正能在现实当中做到、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您的提问呀,同时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诚挚推荐您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们做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确实悲哀啊!
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脱节了,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在此,推荐各位有缘的朋友,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也好,都敬请尽量抽多些时间观看大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论坛节目: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可以在百度视频或者优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和谐共存的社会大环境。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和启示。 
衷心祝福您!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2. 怎样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带着家庭的烙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伴随一生。

3. 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

一、教育孩子一定要选最佳的时机
农民种田要抓住农时,战争要抓住战机,教育孩子也一样,一定要选择最佳机会。同样的教育,若时机选的不一样,其效果是大有区别的。比如说电影《牧马人》中的主人李秀芝,在爱人落实政策时补发了大笔工资,他们天真而幼稚的儿子说:“呀,这么多钱,长大了我也当右派!”,影片的主人公就抓住这一时机不放,教育儿子说:“钱要靠自己的双手挣来。花的才有意思,不是自己挣来的一个也不要!”话虽不多,但体现了劳动妇女的自强、勤劳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火候”。这样的“火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找到,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这种最佳时机。
二、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机智”和艺术相结合
当孩子与父母提出的要求发生“顶牛”的时候,应采取迂回的办法。转移注意力,艺术而又巧妙的处理,这样可以待他的情绪稳定时,再进行教育,比如你带孩子去百货大楼的儿童玩具店参观时,本来想让他开阔眼界,可他见到上百元的儿童车非买不可,不给他买的原因有二点,一是家里的一台旧的,第二是今天没有带那么多钱,但他又哭闹不止,围观的人也很多,你被他闹的满头大汗,在无法离开百货大楼的情况下,你忽然想起了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说:“昨天我听你老师说你在幼儿园用积木盖的小楼很漂亮,,而且盖的又快又好,来,我们看看这些积木和你们幼儿园的积木是不是一样的。”他一听一定会把眼盯在积木上,这时哭声停了,并跟你向积木走去,并选了一付新颖的积木,他同样会高高兴兴的跟你回家。这样的教育方法就是“机智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这需要父母善于针对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的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孩子在被激怒时,父母要学会冷处理。
当孩子发生争执和打架时,情绪是很不稳定的,父母要何等到耐心、耐心、再耐心!冷静、冷静、再冷静!如:两人争执让你评理时,你看了他们都怒气冲冲的样子,你要冷静沉着的放下手中的事,笑着说:“你们俩有意见,对我也有意见呀?”这种突如其来的发问把他们两都搞愣了,而且都会异口同声的说“没有”,这时你说“那好,先把这个苹果吃完了再给你们评理,在吃东西的时候谁也不许说话。吃东西讲话不卫生。”等苹果吃完,气也消得差不多了,这时你不必急着问他们吵架的事,机时是问他们苹果好不好吃?他们一定会说“好吃”,你趁机说:“光吃苹果不行,得帮我把垃圾倒了。”等他们抬着垃圾倒完时。你再说“刚才打架对不对?”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互相指责了,只有抢着承认自己的“不对”。但你还是要问明情况,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你可以适当的批评几句,给他讲明友谊有道理,他们会心服口服的互相道歉,这时你可以说:“好了再一块去玩会吧。”如果你一开始就问他们谁对谁错,肯定谁也不肯认错。但有的家长修养级差,只看见自己的孩子好,生怕自己孩子吃亏,这是很坏的家风。这种雨过天晴的处理叫“冷处理”,这种化怒为喜的转移办法就是“以知引人”、“以情感人”、“以意树人”、“以行练人”。这即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也教育了别人的孩子,你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威信,相反,两个孩子的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争理,到底能争来什么呢?争来的结果是惯坏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认识不到错在哪里,家长的威信都丢了。这样的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
四、对孩子要“严”、“爱”适度。
有不少的父母对“严”和“爱”掌握不够适度,错误的把百依百顺视为“爱”,也有的认为严厉的管教就是“爱”,还有的人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和错误的认识。
真正的“爱”孩子,一定要全面的分析孩子的特点和优缺点。正确的引导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不应该怎么做,要使他们真正的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恶,什么是丑。要及早的指出他们可能发生的缺点,要采取表扬具体而批语抽象。要做到慈爱不是溺爱,管教不是强制,放手不是放任,严格不是打骂,真正的在孩子身上体现出:“严中有格,严爱结合,爱、严适度”。

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

4.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为什么家长怎么讲孩子也不听?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交流很困难?为什么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什么是造成家长教育效率低下、低级错误不断重复问题的原因?一是既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自己,既不知道孩子困难真正所在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二是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尊重。第三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不当! 有很多家长朋友和我谈起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的时候,感到非常烦恼:买了许多书,看的时候也明白对错,当时感觉很好,也很激动,可不知道怎么搞的,看过就完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依然感到束手无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是人家的书写得不好吗?应该不是,是写得不对吗?当然更不是。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我们家长抱着在书里找答案的想法,这种形而下的作风是不可能真正领会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无法把那些好的经验同化到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中。我个人通常对家长的提醒如下:
2.2.1 首先从自己做起 首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而不是马上找孩子的问题,拿着这本书对孩子说,“你看看,你哪一点做到了?”想要别人有所进步,自己先得有提高。自己有了变化和进步,再去教育孩子就容易得多。 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您一丝一毫错误的思想意识都可能留在孩子脑子里,让错误的认识继续弥漫、扩大,乃至不可收拾,而旁边的您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学不好?为什么成绩上不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反复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要考上大学,要这样,要那样。孩子就会问,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家长就会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有出路,有份好工作……。家长从小就下意识地为孩子灌输这种观点,让他们从小就感到学习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一旦他们上了学,更大的压力就会接踵而来,也许为了家长,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但在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下他们怎么能学得好呢? 我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其中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颇深,它讲了一个贪官走向堕落的过程。他堕落的开始,就是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母亲终日在耳边念叨:“孩子,你以后一定要当大官,赚大钱。” 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理解什么叫当大官,更不明白赚大钱的意义,但是这种意识却深深根植于心,影响他们未来的道路。也许您觉得这有些夸大其词:如果我的话真的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以后说话岂不是要小心翼翼?其实不尽然,只要您讲的是对的,是正确的观点,讲多少次都无所谓,但如果一种原本就错误的认识,还翻来覆去地对孩子唠叨,这影响就当真不容小觑啊。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来看看家长到底错在哪里。 首先,当官是不是就为了赚大钱。毫无疑问,我们都知道这个观点不对,做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样,学习是不是就为了找份好工作?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仅过于功利,同时也是不恰当的。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学习的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无论从广义或狭义来说,学习的目的都绝非仅此而已。每个人学习都是对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能够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如果不学习,不用知识武装自己,人就会一直处于蒙昧状态,一无所知,这样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而在当今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导致太多人把学校中的学习过程变的过于功利化,社会上重文凭轻能力的现象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把家长搞得也有些糊涂了。他们为了让孩子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只有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不好好学习会带来的不良结果。这样的做法,看似起到了效果,实则不然。 同样,如果您抽烟,孩子就会觉得抽烟不算什么,是可以接受和容忍的。如果您有一些不良习惯,孩子也会在不经意间沾染上。您的生活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毕竟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开始,您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看看是不是由于自己的疏忽,才对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毕竟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您一味地指责孩子,只是从孩子身上找问题,这不仅会让他们产生反感排斥的情绪,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他们会变得更加不听话,更加叛逆。 2.2.2 从错误的地方开始 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好的开始是不是就注定要一路受挫?我看未必。的确,这种现象并不是不存在。孩子如果从上学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直不佳,随着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增强,孩子的成绩就越落越远,到了几乎难以收拾的地步。这时,家长才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能把落下的知识一点一点地补回来,只能不断地言语督促,对孩子没完没了地批评教育。真的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得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只能让孩子越发地糊涂,对学习更加没兴趣,对自己也更加没信心。 从错误的地方开始,就是说从孩子有漏洞的地方来补救。其实对那些已经问题重重的孩子来说,这只是一种事后补救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有几点很值得家长注意。第一,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培养孩子主动自觉地读书学习,能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以后的道路可以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打过棒球的人,一开始就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打得有板有眼,那么以后加以适当的指点,必定会发挥得更好。相反,如果第一天就被球砸到了头,或者被同学耻笑,恐怕以后他都不想再打球了。对于从没有进过校门读书的孩子来讲,一开始进入学校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比较简单的。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因此即便是考试,大家的成绩也相差无几。但家长绝对不要因此就忽视早期教育,相信这个道理说出来家长也都明白,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就难免糊涂,比如孩子赖床,不想去学校了,或者因为一点点毛病就不想做作业,家长心疼孩子,觉得这些小事情也不是很重要,偶尔不去一次也无所谓。殊不知正是这些小细节,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他们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方面更加不会仔细认真,知识的基础打得不够扎实在开始阶段可能表现得并不明显。考试成绩和其他人差几分,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时间一久,问题势必越积越多,等到想要弥补的时候,就晚了。 有个家长曾经对我说过类似的感受,他的孩子马上就要升高三,可是成绩一直不好,孩子和家长都很着急,家长想帮忙不知道从何下手。请了好多家教,也不见有什么效果。孩子想努力,可真的是基础太差,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成绩有所提高。是啊,开始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你也许只是慢几秒钟,但经过长期积累,你慢的那几秒钟就会变成几分钟,甚至几小时,你想一步超过人家怎么可能?惟一能做的就是一点点地往前赶。我告诉这位家长,既不要再给孩子进行题海战术,也别再让他做什么高深的题目了,先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搞清楚,争取每改正一题,都保证能够弄明白,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绝对不会再做错。至于一些特别难的题,真的不会做,可以先放放,即便是面临重大的考试也是如此。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正确率,不会做的题,可以先放在一边。 打好基础当然重要,但一旦因为种种原因,孩子的基础没有打好,问题重重,家长也不要因为着急而乱了阵脚。刚才提到的那位同学,对他而言最好的补习办法就是从问题中找不足。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才可能建造高楼大厦。不要自己的地基还没打好,因为看着别人已经建起了楼,自己就按捺不住,想要一步登天。 同样,家长在面临教育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由于忽略自己身上也有问题,因此对自己放松要求,很少自省,几乎是习惯性地把问题全部推给孩子或者归咎于其他原因。当然,相信仔细阅读本章后,您已经开始思考自己在教育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并且可以罗列出来的话,您也不必为此担心,我反而要恭喜您。因为自省的开始,就是向成功之路迈进了一步,这也是您理解孩子、与孩子重新沟通的开始。 如果您对学习的认识有误差,从现在开始,要努力调整,特别是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要让他们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和真正的目的;如果您很久没有听过孩子心中的想法,那么从今天起,您要试着和他聊天,即便他可能会有些抵触,您也不要过于介意;如果您听到孩子的成绩时,总是恶言冷语,那么下次,您可以试着用缓和的语气与孩子一起共同寻找问题。总之,只要您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就一定要从这些问题着手,改变自己,这样才能让孩子也焕然一新。 几个月后,我在一次座谈会上又看到了那位家长。他说孩子的成绩果然有了进步,而且十分显著。不过有一点他觉得奇怪,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如此重视错题,一般只是让孩子改正了就算完了。我告诉这位家长,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尽管题目看起来千奇百怪,其实考察的内容是一样的。而学生所做错的题,一定是他知识上的薄弱点,改正了并不代表理解了,明白了。一旦真的理解了,知识才算了掌握了,是属于自己的了。无论题目怎么变化,他都能以不变应万变。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许就还包含着这层含义。 2.2.3 从一个错误做起 相信许多同学在考试复习期间,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考试科目特别多,内容也特别多,到底先看哪一个,把哪一科当成复习的重点,哪一科目需要花费的时间最多,似乎的确是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于是,到了考试的前几天,学生们的书桌上往往是乱作一团,各科的书、卷子,齐齐上阵。学生往往看了一会儿语文觉得又对数学放不下心,看了会儿数学又想到英语还没背,没背多长时间的英语又想起别的……总之是稀里糊涂地忙碌了一晚上,什么都看了点,却什么也没记住。如此一来,几天的复习全部是在耽误工夫,该达到的效果没达到不说,还把自己累得受不了。 同样,家长在面对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有时候忽然感觉自己简直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的,特别是一对照书上讲的种种问题,发现原来自己身上的问题一大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迅速改掉这些不足,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心里迫切地想解决这些问题,又不知道从哪开始。加之长期形成的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因此和孩子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一件小事情也要考虑再三。 有的家长觉得从自己孩子身上实在找不到什么优点,缺点倒是异常醒目:不听话、贪玩、不爱学习……总之问题一箩筐,想改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一想起要帮助孩子改毛病就头痛。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身上的这些缺点在一天之内烟消云散,顷刻间变得完美、乖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不停地让孩子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可得,这个做好了,那个又做错了。总之和之前提到的准备复习迎接考试的孩子的状态一模一样,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是收效甚微。孩子的坏毛病一个也没改掉,对家长的怨气倒是一肚子。 学习、教育更是如此,怕的不是问题多,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就好 办。如果问题都发现不了,改正问题就成了无稽之谈。我们怕的是,发现了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改正问题,特别是当问题看起来“多如牛毛”的时候。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您只需要从一个地方做起,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有许多问题,可以把它们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一点点地纠正。当然对您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手下留情呀。 做事情要讲究效果和效率。还以复习考试为例,那种做法看起来全面地复习了各个科目,但效果却让人不敢恭维。相反,如果拿出一个晚上来看语文,一个晚上做数学,一个晚上背英语,保证每天都有效果。 所以,当家长面对错误面对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每次只注意一个问题!改正一个错误!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2.2.4 不能只看学习成绩 我们往往以一个人的成绩来断定其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人们过分重视成绩的作用,导致学生认为上学是件很苦的事情,考试更是苦中之苦。也正是因此,才会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说。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重申考试的意义和目的。首先,考试并不是一切,成绩也不能说明所有问题。考试,是阶段性的检验,有很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天气,比如心情,甚至临场发挥。另外,任何一场考试都不可能全面地精确地考量学生的水平,因为考试内容本身就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涵盖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点。最后,成绩的高低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样的事想必谁都听过:同班的同学,一个学习一直很好,高考却发挥失常,没有考上大学;另一个人成绩一直平平却出其不意地考了高分。对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是见怪不怪,正因为考试有其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在内,因此,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怕考试,说成绩不重要,只有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这么说。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尽然,我有一个朋友,成绩一直很好,顺利地进入大学,又读了研究生。我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考试?他说,我喜欢读书,却不喜欢考试,如果没有考试,我会更喜欢上学的。 对他的这番话,我想了很久。怎么一个好孩子也排斥考试,不喜欢考试?其实是因为家长老师都太看重成绩,夸大了这种检测手段的作用,使其变成一种压力和桎梏,让孩子反感和排斥。学习好的孩子,因为一般都可以考出好成绩,所以不会有太多心理反应,但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分数真的就是命根,它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家长看了分数之后,也许是一顿臭骂,也许是一顿大餐! 学习成绩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但学习目的绝不只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狭隘地理解学习目的,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是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的进步的。即使暂时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错,也是很脆弱的,没有生命力的。我们的周围有一些曾经学习很优秀的同学现在又如何了呢?不少现实告诉我们不会做人,不会生活的所谓好学生是没有前途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重视结果,把分数当成最重要的,而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才会由被动变成自发自主地学习。只有自觉的、快乐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也只有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可能取得好成绩。 另外,在学习基础上,实践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终日把他们关在家里,杜绝一切户外活动,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其实这样做,即便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对他能力的培养也是毫无益处的。 生物学家威哥里伏斯在幼年观察到一只虫变成蝴蝶,给他带来一生的影响。这让我觉得自己又变回一个彻底的孩子,看到彩虹,看到闪电,看到一条毛毛虫或者一朵花的开放都会兴奋不已。片刻心灵的悸动都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印度王子本来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就是因为看到了人们凄惨的生活状况才毅然离家,最终成为佛教的鼻祖释伽摩尼么?如果当时他看到不是真实情况而是一些记录下来的文字,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震动么?如果牛顿当时没有坐在树下,那棵本来要砸在他头顶的苹果换作书上的一个彩色画片,那他还会不会好奇地想为什么熟了的苹果是掉下来而不是飘上去的问题么?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真正的感知,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容易表面化,也很容易被淡忘,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了然于心,才能日久弥新。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一本一本的资料填鸭似的塞进学生脑袋里,而是让学生有心灵的体会。

5. 怎样合理开展家庭教育

      导语:作为家长,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其实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依靠学校教育外,更多地需要依赖家庭的抚养和培育。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第一大关键: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怎样合理开展家庭教育

6. 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7.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带着家庭的烙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伴随一生。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8.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为什么家长怎么讲孩子也不听?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交流很困难?为什么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什么是造成家长教育效率低下、低级错误不断重复问题的原因?一是既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自己,既不知道孩子困难真正所在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二是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尊重。第三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不当! 有很多家长朋友和我谈起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的时候,感到非常烦恼:买了许多书,看的时候也明白对错,当时感觉很好,也很激动,可不知道怎么搞的,看过就完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依然感到束手无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是人家的书写得不好吗?应该不是,是写得不对吗?当然更不是。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我们家长抱着在书里找答案的想法,这种形而下的作风是不可能真正领会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无法把那些好的经验同化到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中。我个人通常对家长的提醒如下:
2.2.1 首先从自己做起 首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而不是马上找孩子的问题,拿着这本书对孩子说,“你看看,你哪一点做到了?”想要别人有所进步,自己先得有提高。自己有了变化和进步,再去教育孩子就容易得多。 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您一丝一毫错误的思想意识都可能留在孩子脑子里,让错误的认识继续弥漫、扩大,乃至不可收拾,而旁边的您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学不好?为什么成绩上不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反复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要考上大学,要这样,要那样。孩子就会问,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家长就会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有出路,有份好工作……。家长从小就下意识地为孩子灌输这种观点,让他们从小就感到学习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一旦他们上了学,更大的压力就会接踵而来,也许为了家长,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但在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下他们怎么能学得好呢? 我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其中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颇深,它讲了一个贪官走向堕落的过程。他堕落的开始,就是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母亲终日在耳边念叨:“孩子,你以后一定要当大官,赚大钱。” 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理解什么叫当大官,更不明白赚大钱的意义,但是这种意识却深深根植于心,影响他们未来的道路。也许您觉得这有些夸大其词:如果我的话真的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以后说话岂不是要小心翼翼?其实不尽然,只要您讲的是对的,是正确的观点,讲多少次都无所谓,但如果一种原本就错误的认识,还翻来覆去地对孩子唠叨,这影响就当真不容小觑啊。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来看看家长到底错在哪里。 首先,当官是不是就为了赚大钱。毫无疑问,我们都知道这个观点不对,做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样,学习是不是就为了找份好工作?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仅过于功利,同时也是不恰当的。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学习的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无论从广义或狭义来说,学习的目的都绝非仅此而已。每个人学习都是对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能够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如果不学习,不用知识武装自己,人就会一直处于蒙昧状态,一无所知,这样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而在当今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导致太多人把学校中的学习过程变的过于功利化,社会上重文凭轻能力的现象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把家长搞得也有些糊涂了。他们为了让孩子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只有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不好好学习会带来的不良结果。这样的做法,看似起到了效果,实则不然。 同样,如果您抽烟,孩子就会觉得抽烟不算什么,是可以接受和容忍的。如果您有一些不良习惯,孩子也会在不经意间沾染上。您的生活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毕竟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开始,您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看看是不是由于自己的疏忽,才对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毕竟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您一味地指责孩子,只是从孩子身上找问题,这不仅会让他们产生反感排斥的情绪,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他们会变得更加不听话,更加叛逆。 2.2.2 从错误的地方开始 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好的开始是不是就注定要一路受挫?我看未必。的确,这种现象并不是不存在。孩子如果从上学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直不佳,随着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增强,孩子的成绩就越落越远,到了几乎难以收拾的地步。这时,家长才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能把落下的知识一点一点地补回来,只能不断地言语督促,对孩子没完没了地批评教育。真的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得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只能让孩子越发地糊涂,对学习更加没兴趣,对自己也更加没信心。 从错误的地方开始,就是说从孩子有漏洞的地方来补救。其实对那些已经问题重重的孩子来说,这只是一种事后补救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有几点很值得家长注意。第一,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培养孩子主动自觉地读书学习,能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以后的道路可以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打过棒球的人,一开始就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打得有板有眼,那么以后加以适当的指点,必定会发挥得更好。相反,如果第一天就被球砸到了头,或者被同学耻笑,恐怕以后他都不想再打球了。对于从没有进过校门读书的孩子来讲,一开始进入学校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比较简单的。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因此即便是考试,大家的成绩也相差无几。但家长绝对不要因此就忽视早期教育,相信这个道理说出来家长也都明白,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就难免糊涂,比如孩子赖床,不想去学校了,或者因为一点点毛病就不想做作业,家长心疼孩子,觉得这些小事情也不是很重要,偶尔不去一次也无所谓。殊不知正是这些小细节,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他们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方面更加不会仔细认真,知识的基础打得不够扎实在开始阶段可能表现得并不明显。考试成绩和其他人差几分,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时间一久,问题势必越积越多,等到想要弥补的时候,就晚了。 有个家长曾经对我说过类似的感受,他的孩子马上就要升高三,可是成绩一直不好,孩子和家长都很着急,家长想帮忙不知道从何下手。请了好多家教,也不见有什么效果。孩子想努力,可真的是基础太差,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成绩有所提高。是啊,开始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你也许只是慢几秒钟,但经过长期积累,你慢的那几秒钟就会变成几分钟,甚至几小时,你想一步超过人家怎么可能?惟一能做的就是一点点地往前赶。我告诉这位家长,既不要再给孩子进行题海战术,也别再让他做什么高深的题目了,先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搞清楚,争取每改正一题,都保证能够弄明白,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绝对不会再做错。至于一些特别难的题,真的不会做,可以先放放,即便是面临重大的考试也是如此。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正确率,不会做的题,可以先放在一边。 打好基础当然重要,但一旦因为种种原因,孩子的基础没有打好,问题重重,家长也不要因为着急而乱了阵脚。刚才提到的那位同学,对他而言最好的补习办法就是从问题中找不足。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才可能建造高楼大厦。不要自己的地基还没打好,因为看着别人已经建起了楼,自己就按捺不住,想要一步登天。 同样,家长在面临教育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由于忽略自己身上也有问题,因此对自己放松要求,很少自省,几乎是习惯性地把问题全部推给孩子或者归咎于其他原因。当然,相信仔细阅读本章后,您已经开始思考自己在教育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并且可以罗列出来的话,您也不必为此担心,我反而要恭喜您。因为自省的开始,就是向成功之路迈进了一步,这也是您理解孩子、与孩子重新沟通的开始。 如果您对学习的认识有误差,从现在开始,要努力调整,特别是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要让他们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和真正的目的;如果您很久没有听过孩子心中的想法,那么从今天起,您要试着和他聊天,即便他可能会有些抵触,您也不要过于介意;如果您听到孩子的成绩时,总是恶言冷语,那么下次,您可以试着用缓和的语气与孩子一起共同寻找问题。总之,只要您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就一定要从这些问题着手,改变自己,这样才能让孩子也焕然一新。 几个月后,我在一次座谈会上又看到了那位家长。他说孩子的成绩果然有了进步,而且十分显著。不过有一点他觉得奇怪,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如此重视错题,一般只是让孩子改正了就算完了。我告诉这位家长,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尽管题目看起来千奇百怪,其实考察的内容是一样的。而学生所做错的题,一定是他知识上的薄弱点,改正了并不代表理解了,明白了。一旦真的理解了,知识才算了掌握了,是属于自己的了。无论题目怎么变化,他都能以不变应万变。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许就还包含着这层含义。 2.2.3 从一个错误做起 相信许多同学在考试复习期间,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考试科目特别多,内容也特别多,到底先看哪一个,把哪一科当成复习的重点,哪一科目需要花费的时间最多,似乎的确是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于是,到了考试的前几天,学生们的书桌上往往是乱作一团,各科的书、卷子,齐齐上阵。学生往往看了一会儿语文觉得又对数学放不下心,看了会儿数学又想到英语还没背,没背多长时间的英语又想起别的……总之是稀里糊涂地忙碌了一晚上,什么都看了点,却什么也没记住。如此一来,几天的复习全部是在耽误工夫,该达到的效果没达到不说,还把自己累得受不了。 同样,家长在面对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有时候忽然感觉自己简直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的,特别是一对照书上讲的种种问题,发现原来自己身上的问题一大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迅速改掉这些不足,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心里迫切地想解决这些问题,又不知道从哪开始。加之长期形成的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因此和孩子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一件小事情也要考虑再三。 有的家长觉得从自己孩子身上实在找不到什么优点,缺点倒是异常醒目:不听话、贪玩、不爱学习……总之问题一箩筐,想改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一想起要帮助孩子改毛病就头痛。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身上的这些缺点在一天之内烟消云散,顷刻间变得完美、乖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不停地让孩子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可得,这个做好了,那个又做错了。总之和之前提到的准备复习迎接考试的孩子的状态一模一样,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是收效甚微。孩子的坏毛病一个也没改掉,对家长的怨气倒是一肚子。 学习、教育更是如此,怕的不是问题多,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就好 办。如果问题都发现不了,改正问题就成了无稽之谈。我们怕的是,发现了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改正问题,特别是当问题看起来“多如牛毛”的时候。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您只需要从一个地方做起,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有许多问题,可以把它们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一点点地纠正。当然对您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手下留情呀。 做事情要讲究效果和效率。还以复习考试为例,那种做法看起来全面地复习了各个科目,但效果却让人不敢恭维。相反,如果拿出一个晚上来看语文,一个晚上做数学,一个晚上背英语,保证每天都有效果。 所以,当家长面对错误面对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每次只注意一个问题!改正一个错误!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2.2.4 不能只看学习成绩 我们往往以一个人的成绩来断定其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人们过分重视成绩的作用,导致学生认为上学是件很苦的事情,考试更是苦中之苦。也正是因此,才会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说。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重申考试的意义和目的。首先,考试并不是一切,成绩也不能说明所有问题。考试,是阶段性的检验,有很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天气,比如心情,甚至临场发挥。另外,任何一场考试都不可能全面地精确地考量学生的水平,因为考试内容本身就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涵盖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点。最后,成绩的高低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样的事想必谁都听过:同班的同学,一个学习一直很好,高考却发挥失常,没有考上大学;另一个人成绩一直平平却出其不意地考了高分。对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是见怪不怪,正因为考试有其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在内,因此,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怕考试,说成绩不重要,只有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这么说。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尽然,我有一个朋友,成绩一直很好,顺利地进入大学,又读了研究生。我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考试?他说,我喜欢读书,却不喜欢考试,如果没有考试,我会更喜欢上学的。 对他的这番话,我想了很久。怎么一个好孩子也排斥考试,不喜欢考试?其实是因为家长老师都太看重成绩,夸大了这种检测手段的作用,使其变成一种压力和桎梏,让孩子反感和排斥。学习好的孩子,因为一般都可以考出好成绩,所以不会有太多心理反应,但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分数真的就是命根,它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家长看了分数之后,也许是一顿臭骂,也许是一顿大餐! 学习成绩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但学习目的绝不只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狭隘地理解学习目的,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是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的进步的。即使暂时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错,也是很脆弱的,没有生命力的。我们的周围有一些曾经学习很优秀的同学现在又如何了呢?不少现实告诉我们不会做人,不会生活的所谓好学生是没有前途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重视结果,把分数当成最重要的,而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才会由被动变成自发自主地学习。只有自觉的、快乐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也只有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可能取得好成绩。 另外,在学习基础上,实践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终日把他们关在家里,杜绝一切户外活动,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其实这样做,即便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对他能力的培养也是毫无益处的。 生物学家威哥里伏斯在幼年观察到一只虫变成蝴蝶,给他带来一生的影响。这让我觉得自己又变回一个彻底的孩子,看到彩虹,看到闪电,看到一条毛毛虫或者一朵花的开放都会兴奋不已。片刻心灵的悸动都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印度王子本来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就是因为看到了人们凄惨的生活状况才毅然离家,最终成为佛教的鼻祖释伽摩尼么?如果当时他看到不是真实情况而是一些记录下来的文字,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震动么?如果牛顿当时没有坐在树下,那棵本来要砸在他头顶的苹果换作书上的一个彩色画片,那他还会不会好奇地想为什么熟了的苹果是掉下来而不是飘上去的问题么?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真正的感知,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容易表面化,也很容易被淡忘,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了然于心,才能日久弥新。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一本一本的资料填鸭似的塞进学生脑袋里,而是让学生有心灵的体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