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对儿子的教导有哪些?

2024-05-14

1.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有哪些?

《傅雷家书》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介绍如下:
1、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努力工作,报答祖国,永葆赤子之心。
2、保持心胸开阔和新鲜感就不会对艺术厌倦。
3、多读名家音乐论著,多向他人学习艺术。
4、艺术的养成首先要体会到"自然"的境界。
5、适量举办音乐会,为保持艺术完整性而奋斗。

6、艺术家要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多接触自然。
7、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8、时时检讨、反省自己,正视错误,戒骄戒躁,学会谦虚。
9、谨言慎行,处处小心,待人要和气。
10、平静地对待人生的起伏,淡然处事。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有哪些?

2. 傅雷教导儿子要做怎样的人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属。

扩展资料: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据统计20多年间它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

3. 傅雷的儿子是谁?

傅聪!


傅聪是傅雷长子 ,生于1934年。傅聪童年时代上过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傅聪天资聪颖,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悟。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在传弟子梅百器。1946年梅百器去逝后,基本上是自学。1953年傅聪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1954年傅聪赴波兰留学,师从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与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马祖卡》最优奖。傅聪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在国外获奖的钢琴演奏家,当时在全国音乐界造成很大轰动。傅聪对肖邦的钢琴曲理解深透,有“钢琴诗人”的美称。已故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者、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曾撰文赞扬傅聪,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表现的确完美无缺,较诸科尔多或鲁宾斯坦毫不逊色。但是我所听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肖邦。” 1958年秋,傅聪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年底,傅聪移居英国伦敦。1979年傅聪应邀回国参加父母父母的平反昭雪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80年代后,傅聪年年回国演出和讲学,为中国的音乐人才走向世界贡献力量。傅聪毕生孜孜不倦的钻研钢琴艺术,将东方文化融入西方音乐之中。同时不断的研究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德彪西等作曲家的手稿,极大地加深了对这些作曲家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他的演奏达到新的境界,从而更接近于作曲家的原意。傅聪留学波兰,乃至后来移居伦敦!

傅雷的儿子是谁?

4. 傅雷的两个儿子

  傅雷的两个儿子:傅聪、傅敏。
  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193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 。许多人都知道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对这个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傅敏却知之甚少。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5.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和傅敏。
1、傅聪:
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2、傅敏:
193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 。许多人都知道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对这个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傅敏却知之甚少。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傅雷:
字怒安,号怒庵,汉族,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扩展资料:
1、傅聪访谈录-谈父亲: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了什么。
真的,你那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我高兴的是我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生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摘编自《傅雷家书》)
爸爸这封信里说的事我还记得。那还是我在波兰留学的时候,第一次回国,大概是1956年吧!我在家里觉睡得很少,跟家里人有说不完的话,特别是跟我爸爸,简直是促膝长谈呵!整晚谈的是各种各样的题材,音乐上的,哲学上的,真是谈不完!
我在13岁到17岁之间有3年多的浪子生涯,一个人呆在昆明,念云南大学时我才15岁。当时我当然没念什么书,整天在搞什么学生运动啊、打桥牌啊、谈恋爱啊……可以说我17岁回到上海的时候比一般17岁的孩子要早熟,那时我才真的下决心要学音乐。
那时我和父亲之间已经像朋友 一样了!后来出国几年,自信心也多一些,56年回上海,跟爸爸聊天的时候,他那种特别的感觉就是父亲和儿子真的变成朋友了!
他对我说的很多话都会肃然起敬,我讲的音乐上的道理他觉得已经到了一个水平。对他来说,这不是父亲和儿子的问题,而是学问的问题,在学问面前他是绝对谦虚的!
离开上海时父亲的临别赠言其实我从小就听他说过:“做人,才做艺术家,才做音乐家,才做钢琴家。”其实对我来说,怎样做人是一个很天然的事情。
我从小已经有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念——活下来是为了什么?我追求的又是什么? 父亲说先要做人然后才能做艺术家。
艺术家的意思是要“通”,哲学、宗教、绘画、文学……一切都要通,而且这“做人”里头也包括了做人的基本的精神价值。这个面很广,不一定是要在琴上练的,而是要思考。
我的这种思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凭良心说,《家书》我很少看。为什么?我不忍卒读啊!一翻家书,我就泪如雨下,就整天不能自持,就整天若有所思,很难再工作下去。
可是事实上《家书》里说的话都已经刻在我心里很深很深。特别是父亲的遗书,我现在一想起它,眼泪就忍不住了!那里边真是一个大写的“人”字!父亲那么朴素,很简单,很平凡,可他有真正的人的尊严。
2、傅敏-和父亲大吵了一场
傅敏初中毕业的时候,跟父亲傅雷大吵了一场。原因很简单:傅敏要求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而傅雷则坚决不同意。大概从小耳濡哥哥那黑白键弹奏出的音乐之声,傅敏也酷爱音乐。
当傅敏主动要求上音乐学院附中时,万万没有料到,傅雷摇头!傅敏实在想不通,他跟傅聪是亲兄弟,父亲为什么厚此薄彼?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哪!大哭,大吵,大闹,无济于事。
傅雷对满脸泪水的阿敏作了如下说明:
“第一,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学音乐,你也要学音乐,我没有这能力;第二,你不是搞音乐的料子(傅聪曾经说过,自己的手不如傅敏适合弹琴);第三,学音乐,要从小开始,你上初中才学琴,太晚了,学个‘半吊子’,何必呢?”
最后,傅雷补充了一句:“你呀,是块教书的料!”胳膊拧不过大腿。傅敏从华东师大一附中初中毕业之后,直升该校高中,打消了半途投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念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敏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

6. 傅雷的两个儿子叫什么?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和傅敏。
1、傅聪:
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2、傅敏:
193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 。许多人都知道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对这个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傅敏却知之甚少。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扩展资料:
傅聪访谈录-谈父亲: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了什么。
真的,你那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我高兴的是我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生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摘编自《傅雷家书》)
爸爸这封信里说的事我还记得。那还是我在波兰留学的时候,第一次回国,大概是1956年吧!我在家里觉睡得很少,跟家里人有说不完的话,特别是跟我爸爸,简直是促膝长谈呵!整晚谈的是各种各样的题材,音乐上的,哲学上的,真是谈不完!
我在13岁到17岁之间有3年多的浪子生涯,一个人呆在昆明,念云南大学时我才15岁。当时我当然没念什么书,整天在搞什么学生运动啊、打桥牌啊、谈恋爱啊……可以说我17岁回到上海的时候比一般17岁的孩子要早熟,那时我才真的下决心要学音乐。
那时我和父亲之间已经像朋友 一样了!后来出国几年,自信心也多一些,56年回上海,跟爸爸聊天的时候,他那种特别的感觉就是父亲和儿子真的变成朋友了!
他对我说的很多话都会肃然起敬,我讲的音乐上的道理他觉得已经到了一个水平。对他来说,这不是父亲和儿子的问题,而是学问的问题,在学问面前他是绝对谦虚的!
离开上海时父亲的临别赠言其实我从小就听他说过:“做人,才做艺术家,才做音乐家,才做钢琴家。”其实对我来说,怎样做人是一个很天然的事情。
我从小已经有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念——活下来是为了什么?我追求的又是什么? 父亲说先要做人然后才能做艺术家。
艺术家的意思是要“通”,哲学、宗教、绘画、文学……一切都要通,而且这“做人”里头也包括了做人的基本的精神价值。这个面很广,不一定是要在琴上练的,而是要思考。
我的这种思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凭良心说,《家书》我很少看。为什么?我不忍卒读啊!一翻家书,我就泪如雨下,就整天不能自持,就整天若有所思,很难再工作下去。
可是事实上《家书》里说的话都已经刻在我心里很深很深。特别是父亲的遗书,我现在一想起它,眼泪就忍不住了!那里边真是一个大写的“人”字!父亲那么朴素,很简单,很平凡,可他有真正的人的尊严。

7. 《傅雷家书》傅雷对儿子的教导有哪些?

《傅雷家书》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介绍如下:
1、将自己的感情投入艺术中,技巧为艺术服务。
2、保持心胸开阔和新鲜感就不会对艺术厌倦。
3、多读名家音乐论著,多向他人学习艺术。
4、艺术的养成首先要体会到"自然"的境界。
5、适量举办音乐会,为保持艺术完整性而奋斗。

6、艺术家要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多接触自然。
7、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8、时时检讨、反省自己,正视错误,戒骄戒躁,学会谦虚。
9、谨言慎行,处处小心,待人要和气。
10、平静地对待人生的起伏,淡然处事。
11、拓宽自己的人生格局,从狭隘的"小我"的苦闷中解脱出来。
12、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努力工作,报答祖国,永葆赤子之心。
13、保持谦卑,不惧孤独。⑦在交友上要有行动,不要表现得“薄情”。

《傅雷家书》傅雷对儿子的教导有哪些?

8. 傅雷的教子之道?

亲亲   您好!傅雷教子的内容有4个方面,下面为您解答!
扩展资料:1、生活细节,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是从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事无巨细  2、精神世界,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能发现孩子所处的状态,并且针对这些教育孩子。3、音乐方面,要求儿子真诚地爱艺术,发扬艺术,提高艺术的品味鉴赏力  4、感情处理,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哦!亲,最后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摘要】
傅雷教子之道的内容是什么?【提问】
亲亲   您好!傅雷教子的内容有4个方面,下面为您解答!
扩展资料:1、生活细节,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是从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事无巨细  2、精神世界,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能发现孩子所处的状态,并且针对这些教育孩子。3、音乐方面,要求儿子真诚地爱艺术,发扬艺术,提高艺术的品味鉴赏力  4、感情处理,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哦!亲,最后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