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的地理环境

2024-05-13

1. 临海的地理环境

 临海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西北距省会杭州市245公里。东靠东海,南接椒江区和黄岩区,西连仙居县,北与天台县、三门县接壤。东西最大横距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4公里,陆地总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43.7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7公里。临海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8°40′~29°04′,东经120°49′~121°41′之间。  临海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的组成部分。境内地貌受西北部的天台山脉和西南部的括苍山脉控制,类型复杂多样,以切割破碎的丘陵和山地为主要特征,兼有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屿,其中山区、丘陵占2/3以上,形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格局。境内自然作用强烈,地貌以侵蚀堆积最为发育。主体可分西南—西—北部山地丘陵、中部河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和沿海岛屿四个类型。临海境内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诸山环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中部是断陷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浦纵横。其外缘为浅海滩涂,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  据统计,临海水域面积为台州最大,约132.6平方公里,拥有的河流也最多,共计2900多条,河道总长度约3360公里。临海自然水系主要属于灵江水系,小部分属于直接入海的洞港和海游港小流域。中、西部山丘区域溪流众多,东部平原河网纵横交错。主要河流有灵江及其上游干流永安溪、支流始丰溪、双港溪、方溪、大田港、义城港以及直接注入灵江和台州湾的百里大河、直接出海的桃渚平源河网。其中,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7%,平原面积占22.8%,水域面积占6.5%。  农业  201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31.86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80亿元,下降9.5%,牧业产值7.08亿元,下降2.1%,渔业产值25.05亿元,增长3.6%。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4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8%。粮食播种面积为20.62千公顷,增长11.1%,粮食公顷产量6626公斤,增长198公斤,粮食总产量13.66万吨,增长14.5%。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8.83千公顷,下降1.7%。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52.3:47.7。全年油料产量3234吨,下降22.4%,棉花产量126吨,增长7.8%,甘蔗产量6678吨,增长3.4%,蔬菜产量35.49万吨,增长1.1%,果用瓜产量5.85万吨,下降3.4%。全年蚕茧产量97吨,下降20.5%,茶叶产量1081吨,增长7.2%,水果产量38.75万吨,增长6.9%,其中柑桔产量22.86万吨,增长13.7%。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合格面积434公顷,四旁零星植树20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045公顷;全年木材产量3.52万立方米,竹材39.50万根;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小区20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3610公顷;全市有林地面积151.8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2%。全年肉类总产量2.15万吨,比上年增长0.5%,禽蛋产量3532吨,下降20.3%,牛奶产量2241吨,增长5.6%。生猪出栏18.83万头,下降2.1%,年末生猪存栏13.80万头,下降0.8%;家禽出栏55.27万只,下降13.6%,年末家禽存栏41.66万只,下降9.4%。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78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0.19万吨,增长0.3%;海水养殖产量1.07万吨,增长6.7%;淡水产品产量1.37万吨,下降6.0%。全年完成水利总投入7.61亿元。年末全市拥有水库89座,水库总库容3.96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238.12公里。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6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2.15千公顷。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0.03万千瓦,下降1.7%。全年农村用电量16.62亿千瓦时,增长2.0%。化肥施用量(折纯)2.19万吨,下降1.0%。 工业  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7.20亿元,增长1.1%,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90.60亿元,增长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97亿元,增长1.3%,股份合作制企业2.74亿元,增长10.7%,有限责任公司142.98亿元,下降9.6%,股份制企业134.18亿元,增长12.1%,私营企业334.80亿元,比上年增长6.2%,港澳台投资企业25.00亿元,增长3.6%,外商投资企业15.53亿元,下降45.8%。制造业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9.0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87.21%;实现利税总额57.16亿元,增长32.1%,其中利润总额36.81亿元,增长38.9%;亏损企业亏损额3.55亿元,下降6.8%。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2.97亿元,比上年下降6.6%,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4.23亿元,增长8.2%。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3.30 亿元,增长1.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5%。其中医药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4.11亿元,增长22.3%,休闲用品礼品业137.17亿元,下降1.5%,汽车机械业112.02亿元,下降18.5%。其他重要产业中,橡胶塑料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94亿元,增长8.1%,建材业67.27亿元,下降5.7%,船舶制造业12.09亿元,下降12.7%。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49家,比上年减少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37.7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4%,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比上年减少2家。  建筑业  2015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71家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4.77亿元,增长13.2%,其中竣工产值314.18亿元,增长44.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05.18万平方米,增长6.4%。  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工业性投资140.70亿元,增长11.1%。投资项目(单位)投资完成242.87亿元,增长13.2%。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6.99亿元,增长16.5%。非国有投资209.39亿元,增长17.9%,国有投资77.18亿元,增长4.5%。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2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1.85亿元,增长6.0%,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35.00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143.49亿元,增长23.3%。 邮电业  2015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25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87亿元,下降3.5%,电信业务收入8.39亿元,下降3.9%。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4.60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8.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11.79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2.7%。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5.0部/百人下降到12.1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07.5部/百人下降到93.5部/百人。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25.72万户,增长10.0%,移动互联网用户84.09万户,增长11.8%。  房地产业  2015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住宅投资34.14亿元,增长50.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86.60万平方米,增长0.8%,房屋竣工面积12.79万平方米,下降82.8%;商品房销售面积36.84万平方米,下降20.3%,商品房销售额29.26亿元,下降23.8%;待售面积13.24万平方米,增长16.0%。  旅游业  2014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210.35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20.2%;接待海外旅游者5689人次,下降32.8%。201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5.70亿元,比2013年增长20.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5.59亿元,增长20.8%,海外旅游收入188.97万美元,下降40.6%。   国内贸易  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0亿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6.44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46亿元,增长7.8%。按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18.54亿元,增长14.8%,商品零售183.36亿元,增长17.1%。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类比上年下降7.1%,中西药品类增长13.4%,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1%,日用品类下降21.6%,通讯器材类增长39.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3.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则下降12.8%。2015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71个,生产资料市场9个,服务市场1个,成交额51.92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7个。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下降0.4%,消费品价格水平上涨1.6%。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五升三降”: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出现上涨,分别上涨3.9%、3.7%、3.2%、1.4%和1.0%;食品类中,肉禽及制品和鲜菜涨幅较大,分别上涨9.3%和8.4%;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则分别下跌3.9%、1.8%和0.8%。  对外经济  2015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28.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自营出口26.54亿美元,增长6.6%,进口1.63亿美元,增长4.9%。有出口实绩的企业553家,比上年末增加18家,其中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有46家。出口分企业看,自营生产企业实现出口26.54亿美元,增长6.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19亿美元,增长1.1%;外贸公司出口1.05亿美元,下降3.8%。出口分大类产品看,户外休闲用品礼品出口12.45亿美元,增长1.2%,医药化工7.07亿美元,增长18.0%,光电产品2.14亿美元,增长24.2%,日用品1.73亿美元,增长10.5%,纺织服装0.40亿美元,增长33.7%,机电设备1.54亿美元,下降17.1%。其中机电及高新产品出口10.12亿美元,增长9.3%。2015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5410万美元,增长31.6%。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额6931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62.59亿元,其中市外台州市内23.30亿元,台州市外内资4.14亿元,省外内资35.14亿元。

临海的地理环境

2. 临海市地形的特点

临海市临海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的组成部分。境内地貌受西北部的天台山脉和西南部的括苍山脉控制,类型复杂多样,以切割破碎的丘陵和山地为主要特征,兼有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屿,其中山区、丘陵占2/3以上,形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格局。境内自然作用强烈,地貌以侵蚀堆积最为发育。主体可分西南—西—北部山地丘陵、中部河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和沿海岛屿四个类型。
临海境内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诸山环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中部是断陷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浦纵横。其外缘为浅海滩涂,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

3. 台州的地理环境

 台州市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温州—临海凹陷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出露地层主要包括前第四系中生界的白垩系、侏罗系地层,岩性以沉积岩为主,岩体结构多呈块状、层状。侵入岩体较发育,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晚期,主要分布在黄岩富山乡、临海北东、天台石梁镇以及三门旁亭镇南侧一带,其余地段零星分布,岩体大多呈岩株、小岩株或岩枝状产出,以酸性岩为主。海积平原区第四系主要包括全新统海积,上更新统冲海积、洪冲积、冲积,中更新统冲海积、洪冲积、坡冲积以及残坡积等。岩性包括淤泥质亚粘土、亚砂土及粉细砂、砂砾石等,其厚度分布不均,部分地层局部地段缺失,在温黄平原区较为典型,其最大厚度可达150余米。山区第四纪地层主要包括残坡积、上更新统坡洪积、洪冲积和全新统冲积层。  台州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受海洋水体调节和西北高山对寒流的阻滞,境内夏少酷热,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气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10℃与22℃之间为春秋季。平原地区气温16.6~17.5℃,自南向北递减。南部玉环县年平均气温17.5℃,西北部丘陵山地低于17℃。全年各月气温,1月最低(海岛为2月),平均气温5.0~6.9℃,月平均最低气温0.9~4.8℃;7月最高(海岛8月),平均气温26.6~28.5℃,平均最高气温29.1~34.2℃,极端最高气温33.8~41.7℃。台州市年均日照时数1800~2037小时。区域分布以天台县、玉环县与椒江区洪家为多,在1950小时以上;大陈岛最少,低于1800小时。台州市年降水量1185~2029毫米,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年降水日数132~171天。降水有两个明显的雨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历时1个多月的梅雨期,降水量300多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0%,平均6~9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54.8%。境内初霜日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之间,终霜日在2月11日至3月25日之间。无霜期235~322天,南部270天以上,北部(天台县)少于240天,南北相差30天以上。

台州的地理环境

4. 台州地形特点

台州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千米峰峦迭起。东南丘陵缓延,平原滩涂宽广,河道纵横。南面以雁荡山为屏,有括苍山、大雷山和天台山等主要山峰,其中括苍山主峰米筛浪高达1382.4米,是浙东最高峰。近海有12个岛群691个岛屿,主要有台州列岛和东矶列岛等。最大岛屿为玉环岛,现与大陆相连,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结构特征。[7]  台州市中低山与丘陵占台州市陆域面积的70.4%,平原区面积约占26.8%,内陆水域面积约占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