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2024-05-14

1. 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汉隆剃刀: 永远不要把完全可以选择忽视的事情解释为恶意。
  
  作用: 减少无缘无故的焦虑和压力
  
  
 愚蠢:代表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比如忘了、漏了、误会了….
  
 恶意:当错误一旦发生,常见的反应就是责备身边最亲近的人,假定他们怀揣恶意
  
  具体表现: 
  
 同事没有及时把报告给你?那他们一定是在企图毁掉你的职业生涯,并且抢在你之前获得晋升。你的小孩弄掉并打碎了一个昂贵的盘子?那他们一定是在尝试激怒你,浪费掉你的时间。咖啡厅的WiFi不好使?那之前店员一定是在撒谎,骗你去品尝他们的劣质浓缩咖啡。
  
 但是事实是,我们自己给出的这些解释很少有是正确的。可能你的同事误把今天当成了星期二,不是星期三。也许你的孩子在玩培乐多游戏时把手整的很黏。可能咖啡店的WiFi正好就坏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精心设计一个决策,绝大多数时候是被惯性、情绪驱动着,遇到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想不了那么多,不经意就做了让别人误会的事情 
  
 产生原因:不懂得换位思考,以自己为中心
  
 做法:做事看事只处理事实而不要猜测动机

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2. 能解释为“愚蠢”的行为,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下班路上,迎面走来一个熟人,当你热情地向他挥手示意时,他却熟视无睹。顿时你有点尴尬了,举起的手无奈地收到一半,假装挠头,你甚至开始回顾四周,看看有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窘境。
  
 你在想,到底是他对你心怀不满赌气不理呢,还是他眼神不好或者心里有事,确实没看见呢?
  
 有个“汉龙剃刀定律”告诉我们,能解释为“愚蠢”的行为,就不要解释为恶意。这里的愚蠢是加引号的,不仅仅代表无知、不聪明,也包括偶然的、非故意的过失行为。
  
 就像前文提到的例子,如果用别人的“失误”能解释得通,就不要解读成他对你心存恶意。
  
 一旦你买下猜疑的种子,所有的负面情绪就会接踵而至,思维就会不断延申下去,对方和自己成为对立面,整个人会进入“战斗”状态,越想越不对劲,最后原本不是敌人,真的就变成了敌人。
  
 虽然没想到是哪件事得罪了他,但是他对你视若无睹彻底激怒了你,你决定报复回去。下一次,当他主动向你打招呼的时候,你也假装没看见。你甚至开始在别的朋友面前说他的坏话,当然这个话语最终都被添油加醋地传到了当事人的耳朵里。你们的报复手段逐步升级,最终变成了不可调和的死敌。
  
 当你们彻底决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场撕扯的起点,竟然是一场误会呢?
  
 人和人的交往需要包容,需要容错率,我偶然对你不那么热情——也许是我太慢忽略了或是真的忘记了,你不会计较,这样的关系才能稳固且持久。否则,但凡某一次,对方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有所怠慢,你立马翻脸,进入猜忌的死循环,这样的关系维系的成本就显得太高了,并且极其不稳定,早晚会被人摒弃。
  
 汉龙剃刀定律的智慧之处在于,如果对方真的怀有恶意,但是因为你选择了谅解接纳,当对方的情绪冷却之后,反而会感谢你的包容。而如果对方本身就没有恶意,就消除了一场相互误会的悲剧。
  
 回忆我们看到的那些偶像剧,戏里的男女主角总是因为一点点误会,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往坏处想——她不爱我了、他外面有人了,最后往往要花上十几集的时间来解除误会。假如他们掌握了汉龙剃刀定律这个工具,自然就不必浪费这个时间,剧情的进展就会大大加快。
  
 除了谅解别人,汉龙剃刀定律最大的作用,其实是放过自己——猜忌是很累的,而且它不会让你快乐。
  
 当一个被的内心被负面情绪占据,那么美好的事情就不会在他身上发生,幸福也会擦肩而过。所谓傻人有傻福,是因为“傻人”的内心单纯,不会每天去猜想他为什么要害我,以及我如何才能报复回去。

3. 愚蠢的意思,愚蠢的解释

  愚蠢,汉语词语,读音为yú chǔn,一般作形容词使用。愚蠢的意思是形容人笨,愚昧无知,贬义词。同时也指一个人明明做错了事却无半点自省,一味指责他人,重复自己错误的言行。愚蠢一词出自《后汉书·虞诩传》:“愚蠢之人,不足多诛。”
 
   
 
   愚蠢的近义词有:无知、蒙昧、蠢货、愚笨
 
   反义词有:智慧、聪颖、巧妙、伶俐
 
   词语造句:把朋友变成敌人是一种愚蠢,把敌人化为朋友是一种智慧。

愚蠢的意思,愚蠢的解释

4.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之前看万维钢老师的文章,有一篇讲到一个“汉隆剃刀”原则,我觉得特别有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01    没有那么多“恶意” 
  
 举个例子。王小明在路上迎面碰见一个不太熟的朋友,王小明马上热情say hello,可是那位朋友径直就走过去了,完全没搭理他。王小明瞬间觉得非常尴尬,然后有点不爽,“他是不是故意不理我啊?”进而又非常气愤,小声嘀咕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从此,王小明在心里把这个人拉进了黑名单。 
  
 可实际情况是,那位朋友当时带着耳机听不见有人跟他说话,同时脑子里正快速思考着工作上的事情,从而压根就没有发现王小明。更谈不上故意不理王小明了。 
  
 过了几天,王小明按照领导要求给所有同事发了一封邮件,让大家填写一份公司内部的调查表。3天过去了,所有人都回复了他——除了韩梅梅。王小明心里有点不是滋味,韩梅梅之前回复邮件总是很快的呀,这次她不回我,是不是因为上次在公司大会上,我当众反驳了她,所以她报复我啊? 
  
 其实不是,韩梅梅只是这几天忙于一个紧急项目,漏看了这封邮件而已。 
  
 生活中类似的误解特别多。 
  
 为什么上次关蓉蓉过生日,邀请了好几个同事去吃饭庆祝,偏偏没叫你?是她突然因为什么原因跟你不要好了吗? 
  
 为什么你上次给李雷发微信,结果他两三天都没回,是因为他对你有什么意见吗? 
  
 为什么张宁宁从来都不在朋友圈跟你互动,是因为她不喜欢你吗? 
  
 为什么约了牛莉莉两次,她都找借口不来,她是不是根本就不想跟你玩啊? 
  
 你开车在路上走得好好的,旁边车道上的一辆车突然变道别你,你马上紧急刹车,你气得狂按喇叭,破口大骂。那辆车是故意别你的吗? 
  
  "汉隆剃刀"原则说,这些都不太可能。  
  
 更可能的情况是,关蓉蓉根本没有精心准备生日聚会,那天临时说起来就跟一帮人去了,没有特意要叫谁,也没有故意不叫你。 
  
 李雷没回你微信不是因为对你有意见,而是因为他看到之后忽然被领导叫走,回来他就忘记了。 
  
 张宁宁没有不喜欢你,只是她很少刷朋友圈。 
  
 牛莉莉是因为最近工作压力大,手上有个项目一直没完成,所以没有心情出去玩。 
  
 而那个开车别你的人其实不是故意别你,只是变道的时候忘了看后视镜……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万维钢老师说: 
  
  汉隆剃刀中所说的“愚蠢”,代表着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  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其实远远大于“恶意”。  
  
 你想想看,如果你跟一个人很熟,平时关系还不错,他有多大可能性,突然就对你有了恶意呢? 
  
 如果你们不熟,那对方就更没有理由产生恶意。 
  
 恶意是小概率事件。 
  
  而愚蠢——包括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被外力耽误了、不知情,或者纯粹就是因为懒——则是大概率事件。 
  
   02      为什么容易误解别人? 
  
 既然大部分情况之下,对方明明都不是故意的,为什么人们还是那么容易误解别人?
  
  因为人们太自我为中心了。 
  
 对方没看见我所以没打招呼,因为太自我为中心,被我们理解成:对方因为是我,所以才没打招呼。
  
 对方太忙了忘记回我消息,因为太自我为中心,被我们理解成:对方因为是我,所以才没回消息。
  
 甚至有时候你看到对方情绪不好,都会因为太自我为中心,而不由自主地去想:是我招他惹他了吗?
  
 人们总倾向于认为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身边的万事万物都跟自己有关。
  
 在我们能主动控制的范围内,我们自我为中心没有问题。但是在我们能主动控制的范围之外,自我为中心,只会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和错觉。
  
 在大部分情况下, 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每当我们因为别人的某些行为产生疑惑和误解时,就要意识到:
  
  在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人故意针对你,如果你感觉到“被针对”,其实都只是幻觉而已。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写过一句意思相似的话:
  
 “误解和忽视在世上所造成的混乱,比恶意和欺骗要多上许多。无论如何,后两者出现的频率都低得多。”
  
   03  遇到真的恶意怎么办? 
  
 那如果在生活、工作中真的遇见那种,总是用恶意指导行为的小人怎么办?
  
 如果你经过反复确认,对方确实是一个小人。
  
 那就该远离远离,该拉黑拉黑,该换工作换工作。
  
 我们的生命宝贵,一分一秒都不应该花在跟小人打交道上。
  
 当然,“真的恶意”只是小概率事件,生活中大部分情况,其实都是主观上的误解。
  
  总结 
  
 关于汉隆剃刀,我看见有一个评论总结得特别好:
  
 “总有刁民想害朕。”—— 1、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刁民。 2、你也不是朕,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汉隆剃刀这个道理并不是说,我们非得要在精神上给自己洗脑,看上去好像在自欺欺人;也不是说我们非得要在道德上要求自己必须善意地理解别人,否则就是道德不高尚。
  
 它只是基于冷冰冰的概率统计,陈述了一个客观规律:恶意是小概率事件,而对恶意的误判,则是大概率事件。
  
 我见过把这个原则用得最好的人是鹏哥,鹏哥是那种走到哪都有很多人愿意帮他的人。在生活中,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用“恶意”理解过别人,而每当我有点用“恶意”理解别人的倾向时,他都会提醒我:这种可能性很小。
  
 鹏哥总结过一个类似的原则:
  
 对待家人和朋友,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态:如果对方做了让你不理解或者让你不高兴的事,说了让你不开心的话,要默认用善意去理解对方,千万不要觉得对方是出于自私自利或者什么不好的动机才这样做或者这样说。一定不是的,因为对方一定希望你好。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大部分带来误解的事情,都来自于一些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
  
  只处理事实,不猜测动机。 
  
 并且:
  
 “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人家,不要在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梁漱溟)
  
 
  
  *参考资料:万维钢精英日课第四季,“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5.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最近读到万维钢老师的一篇文章《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颇有感触,遂以此为题,谈谈我的想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交代他人的事情,忘记了;领导交代的事情,做错了;约好一起吃饭,被鸽了……
  
 发生这些事情,是大概率事件,而这些类似事件背后的原因是恶意的概率也是大概率事件吗?我觉得不是。我愿意把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称为愚蠢。这里所说的愚蠢包括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被外力耽搁了、不知情,或者纯粹因为懒,而这些真的是大概率事件。
  
 我觉得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就是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人,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我比较喜欢数码产品,手机圈很有名的一个梗是把华为和爱国等同起来。前阵子某明星就因为送粉丝苹果手机而被骂,还有一火锅店老板因送员工苹果手机被骂,后来还将赠送手机换为华为。初次听说很让人无语,手机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喜欢用什么就用什么,什么用的舒服就用什么,将一个工具上升到道德和政治完全没有必要。我是苹果生态的重度用户,但不代表对国产手机有什么偏见,目前世界上除了苹果和三星这两个外国品牌,最知名的手机企业都是中国的,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等等,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一大群自己产品的用户。
  
 这些闹剧的背后是恶意吗?我不知道,但就算有,我也不认为是有多大的恶意,我更愿认为是愚蠢和无知。和愚蠢和无知的人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沟通的桥梁。我有时候也会在微博上有一些评论,然后会收到一些其他人的让人不舒服的评论,我基本就是拉黑并删掉,没什么好吵的,让我感到不舒服的,让它消失就可以了。
  
 这句话还有以下的推广:
  
 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
  
 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这些话看上去一句比一句友好,隐约还有些鸡汤的味道,但其实是给我们一种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我还是宁愿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我们会遇到我们觉得舒服的那些人,相似的人总会相遇。虽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让我们不舒服的人,但除了必要的交流,别去理那些人就行了,我改变不了环境我就换个环境,我改变不了别人,我也不想改变别人,你也别总想着改变别人,能改变自己就不错了。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6. 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生活中有很多小道理,你如果不满足于一次就事论事,能把这个道理给提炼出来,取个名字,就更容易推而广之,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比如我一说“唇亡齿寒”、“酸葡萄”,你马上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些名词相当于是把思维套路给封装起来,方便使用。
  
 举个例子,比如同事过生日,你之前跟她吃过饭。感觉关系还不错,但是这次没叫你聚餐,是她因为什么原因,不跟你好了么?还是对你有意见,也许都不是,也许是她知道你不喝酒,但是她们生日会都是喝酒的,不想你被迫喝酒,或者是人家下班就随口说起然后留下的人一起吃个饭而已,也或者人家根本就没有举行聚餐活动。你看,后面说的非故意得,偶然的,无知的原因,这些情况的发生可能性远远大于恶意
  
 咱先不用‘恶意’,真实生活中连‘故意’都很少发生。比如你开车在路上,有一辆车非常蛮横的从旁边超你的车。你要是不刹车了基本就撞上了,你非常愤怒,强按喇叭表达了你的不满,- - 但是如果你冷静想一想,那个人不可能是故意针对你的,他都不认识你,他连你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恶意就更少了,如果你们不熟,他都没理由产生恶意,恶意只是小概率事件。
  
 而愚蠢 - -就包括了很多,比如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等等,是个大概率事件,其实我们平时很少会精心设计一个什么决策,绝大部分都是被惯性,被各种情绪所驱动着走。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浑浑噩噩根本没想到那么多,但我们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你可能很不经意就做了一些让人误会的事,而我们之所以会常常把别人的不经意动作当成恶意,是因为惯性,因为懒,懒得换位思考,描述成恶意保护自己这个结论也不会花费大脑很多的时间,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
  
 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我看这的确是一个一层比一层更友好,也一层比一层真实可能性更大的序列。有这样的精神,你会减少很多无缘无故的愤怒和压力,你跟他人、跟世界的关系都会更好。
  
 「能用一群人在复杂系统中的互动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或者愚蠢。」

7. 愚蠢的详细释义

基本解释【bubble-headed;bubble-brained】愚笨无知引证解释亦作“愚惷”。愚笨,愚昧无知。《后汉书·虞诩传》:“愚蠢之人,不足多诛。” 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轼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刘翁愚蠢,全不省事,迳与女儿讨那破毡笠。” 浩然《艳阳天》第七四章:“他又恼火,又觉得敌人很愚蠢,忍不住冷笑一声。”

愚蠢的详细释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