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死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 | 读《反脆弱》

2024-05-12

1. 杀不死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 | 读《反脆弱》

花了21小时才看完《反脆弱》这本大部头,第一感受是,作者实在是太博学了,思考非常深入,讨论了各种领域中的反脆弱性,经济、金融、神话、宗教、哲学、政治、战争、医疗、科技……讨论到很多我不熟悉的领域时,我只能似懂非懂地看,尽力以作者的逻辑去理解。
  
 个人觉得翻译的不是特别好,很多地方用词比较生涩、牵强,增加了理解难度(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水平有限),也丢失了一些趣味性,可能看原版会稍微好一点。但即便如此,阅读过程还是有很多共鸣和思考。
  
  
 整本书都在从不同的维度、角度讨论一个概念: 反脆弱性 。想要理解反脆弱,先要理解什么是脆弱。脆弱的东西容易在波动和不确定的环境中损坏,比如桌上的一个玻璃花瓶,掉在地上会打碎,那么这个花瓶就是脆弱的。在我们的概念中,脆弱的反义词是强韧,即在波动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并不会被损坏,比如一个铁球,掉在地上通常并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它就是强韧的。但作者说,脆弱的对立面,应该是反脆弱,具有反脆弱性的物体,会在波动和不确定中受益,会比之前变得更强。
  
 总结来说, 脆弱的事物喜欢安稳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从混乱的环境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
  
 举个例子,人体本身就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比如,一些细菌和病毒入侵人体,在不致命的情况下,人体会产生抗体,这样下次同样的细菌和病毒再侵入人体时,对人体就不再有威胁了。这些细菌和病毒,不但对没有伤害到人体,反而使人体的抵抗能力更加强了,这就是反脆弱性。健身也是如此道理,给肌肉一点小压力和小刺激,并且给它时间恢复,它就能变得更强。
  
 反脆弱性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书籍和想法都具有反脆弱性——被禁的书籍往往更能广泛地传播。
  
 比如,演讲时如果你声音很大,让每一个人都能听清楚,这个时候也许并没有多少人认真听;而如果你把声音降低一点,反而会有人因为听不太清楚而异常认真地听你讲话。
  
 比如,聪明的女明星会让记者写一些无伤大雅的负面新闻,这会增加观众对她的兴趣从而增加知名度。
  
 比如,适当的工作和学习压力能够增强你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比如,相比于规律地饮食,偶尔一次的断食会让你的身体更加强壮。
  
 比如,经常吃抗生素会让你的身体变得异常脆弱——因为它失去了反脆弱性。平时的一些小病,不吃药让身体自愈,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比如,不要过一尘不变的生活,适当的意外和变化会给生活带来惊喜。
  
 比如,长途飞行后最好去健身房锻炼以消除疲劳,而不是坐下来休息。
  
 ……
  
 书中的例子数不胜数,分布在各种专业领域,有些让你意料不到,有些让你直呼精彩,有些让你恍然大悟,有些引发你的思考,有些能改变你的生活。
  
 理解反脆弱性对我们来说意义巨大。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都活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虽然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很小,但是从一生的时间长度来看,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遭遇小概率事件(也就是黑天鹅事件)。反脆弱性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减小这些小概率事件对我们造成的巨大损失,甚至从这些黑天鹅事件中受益。
  
 首先要识别反脆弱性,判断一件事物是否具有反脆弱性,就看看当环境变化的时候(尤其是环境变坏的时候),这个事物是能从中受益还是受害。其次要使用 杠铃策略 ,既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在工作选择上,人们追求安全感,喜欢轻松安稳的工作,可是轻松和安稳意味着成长机会有限,一旦环境变了,失业了,就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就是脆弱的。相反,如果你的工作能够时常带给你成长,虽然非常忙碌且并不轻松,但你因此能学到很多技能,即使环境变了,你也能轻松找到另一份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就是反脆弱的。那在第一种情况下,如何增加反脆弱性呢?除了换一份工作之外,最好的选择是,在做着这份安稳工作的同时,自己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来增强自己的反脆弱性。也有一些人,总是觉得现在做的工作自己并不喜欢,想要放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那怎么办呢?杠铃策略的建议是,首先,你必须有一门足以安身立命的手艺,让自己活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在投资储蓄上,80%的储蓄+20%风险投资(股票、债券等)组合,就比100%风险投资更具反脆弱性。因为理论上来说,前者最多损失20%,但收益无穷;而后者虽然收益更多,但一旦损失,就是全部。很多人不喜欢储蓄,常常有多少花多少,这让自己变得异常脆弱,因为一旦发生什么急需用钱的意外,对自己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在时间安排上,有时候定好计划常常无法执行,比如每天写作1000字,很大原因在于生活中经常有意外的事情发生,让自己没有时间去做计划内的事。那怎么办呢?最好的策略是,找一段基本不可能有其他事件发生的时间,来保证自己的计划。比如早上6点-7点。对于耽误不起的事情,一定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来防止意外,虽然意外不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就损失惨重。
  
 在身体健康上,有小病比如感冒时,其实并不需要吃药,虽然要忍受一些不适,但一周的时间身体就自愈了,吃药只会削弱自己的抵抗能力。锻炼身体时,多种运动的组合就比一种运动来得更有效。散步与快跑交替进行比只散步或者只跑步能给身体更多样的刺激。
  
 ……
  
 反脆弱性常常伴随着一些不适,但就是这些不适能够让我们一点一点变得更强,以至于能够应对那些我们原本应对不了的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反脆弱性喜欢困难、错误、变化和随机。那么反过来想,如果生活过得太过舒服和容易,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处于脆弱之中,如果环境变了会怎么样?在做选择时,如果一个选择太过容易,会不会增加我们的脆弱性?
  
 拥抱不确定性,拥抱错误,给自己适当的小压力和小危机,学一学自己领域之外的内容,换一换自己习惯的环境,让自己不断成长,从不确定的情况中受益,这也许是现代生活中最明智的幸存策略。
  
 正如尼采所说:杀不死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

杀不死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 | 读《反脆弱》

2. 金句 |《反脆弱》: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这本书进一步推进了《黑天鹅》中的概念,得出了很多塔勒布式的关于随机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的结论。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开篇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概括出了全书的中心思想。
  
 没错,面对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风,脆弱的蜡烛很快就会被熄灭,而反脆弱的火,却能借助风势逆袭。
  
 在这本书中,塔勒布和我们分享了他对于不确定性的新洞察,告诉我们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认识到不确定性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好好生存,活下来,活得久。
  
 说到不确定性,这在以往,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感受。
  
 可是近几年,尤其是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大家都有了强烈的感受。
  
 因为自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就一直生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因为世纪疫情这个时代变量而发生了巨变。
  
 抗疫或者防疫,居家或者隔离,限制出行或远程办公,我们的生活在一次次的疫情反弹中动起来、静下来,我们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炼。
  
 2020年1月底,武汉市封城。
  
 2021年1月初,石家庄市封城。
  
 2021年12月底,西安市封城。
  
 现如今,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虽然我们中国的防疫水平已经是世界防疫教科书级别,但是病毒却还总是能钻空子,在某些节点和地点趁虚而入,造成疫情反弹,防疫常态化下仍然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
  
 2022年会好吗?疫情会结束吗?
  
 不知道。专家也没法斩钉截铁地下论断。
  
 坚信的是,我们熬过了这两年,自身的反脆弱性已经是很强了。
  
 疫情固然凶猛,但是我们也已足够强大。
  
 就像尼采说的, “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无法战胜我们的,也必将让我们更为强大。
  
 2022年,不怕不怕。
  
 精选了书中金句如下,分享给你,希望能有启发:
  
  01.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这总结了我对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明确态度。
  
  02. 反脆弱性超越了复原力或强韧性。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反脆弱性则让事物变得更好。
  
  03. 由于有了反脆弱性,我们做的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我宁愿做愚钝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做极其聪明但脆弱的人。
  
  04. 社会最大的脆弱性制造者和最大的危机制造者,正是那些置身事外,不承担后果的人。
  
 一些人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实现反脆弱性,也就是说,他们从波动性、变化和混乱中实现有利结果(或获得收益),而将他人暴露于损失或伤害的不利因素下。
  
  05. 现实生活远比我们记忆中的生活更加错综复杂——我们的头脑倾向于将历史以更平稳和更线性的状态呈现出来,这导致我们低估了随机性。一旦我们看到随机事件时,就会心生畏惧并反应过度。
  
  06. 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07. “黑天鹅”问题有一个恼人方面,实际上也是一个很核心的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问题,即罕见事件的发生概率根本是不可计算的。
  
  08. 本书的每一句话都是我用自己的职业知识写就的,我只写了我做过的事情,我建议他人承担或规避的风险也是我一直承担或规避的风险。如果我错了,那么首先受到伤害的便是我自己。
  
  09. 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10. 如果你希望成为反脆弱类的,那么就将自己置于“喜欢错误”的情况下,也就是“厌恶错误”的右边,乐于犯众多的小错,承受小的伤害,我们将这个过程和方法称为“杠铃”策略。
  
  11. 由于社会往往会从复杂性中受益,逐渐积累起越来越“尖端”的精密机制,社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但恰恰是这样,社会也变得更加脆弱和更易崩溃。
  
  12. 信息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湮灭信息的努力比宣传信息的努力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
  
  13. 我们常看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即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曾试图帮助我们(比如提供“建议”)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14. 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
  
 如果每次试错都能让你了解到什么是行不通的,渐渐地,你就接近有效的解决方案了——这样,每一次努力都变得更有价值,更像是一笔支出而非一个错误。当然,在此过程中你将不断地有所发现。
  
  15. 人类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不得不牺牲其他物种,不顾生态的脆弱性。我们认为人类的利益高于自然的利益;为了保护个体,我们可以容忍一些系统的低效和脆弱,殊不知,让大自然牺牲太多最终很可能伤及我们自己。
  
  16. 稳定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挫折的磨炼,企业在长期的稳定繁荣中变得非常脆弱,隐藏的脆弱性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暗暗积聚,因此,将危机延后并非良策。
  
 同样的,市场缺乏波动性会导致隐性风险肆意增长。市场越是长时间地规避了动荡,当危机真正来临时,损失就越惨重。
  
  17. 我们应该控制什么呢?通常说来,通过干预来限制(公司、机场或污染源的)规模、集中度和速度都有利于减少“黑天鹅”风险。
  
  18. 事实上,在“黑天鹅”的世界中,真正的英雄是防止灾难发生的人,但是,当然,因为灾难没有发生,他的义举也无人认可,更别提拿到奖金了。
  
  19. 拖延是我们的自然防御本能,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它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结果也并不总是坏的。
  
  20. 时间是考察脆弱性的最佳测试,它包含了大量的混乱无序,自然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在时间的磨砺下堪称“强韧”的系统。
  
  21. 较之于成功,生存的逻辑优先级别更高。要赚钱,最好先考虑生存问题。
  
  22. 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
  
  23. 反脆弱性是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
  
  24. 人们往往做最好的打算,而希望侥幸逃脱最坏的结果。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人们反感小的损失,但对非常严重的“黑天鹅”风险(他们往往会低估)却毫无反应,因为他们往往会为小的可能的损失投保,但却忽略了大的罕见的损失。
  
  25. 创业者往往是实干家,而不是思想家,实干家重行动,而不是语言,因此用谈吐来衡量他们未免不公平,甚至是错误的,是彻头彻尾的侮辱。
  
  26. 实践者是不写文章的,他们只会放手去做;飞鸟果然会飞,但那些教导它们飞行的人,正是写故事的人。
  
  27. 对反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好消息从过去的数据中是找不到的,而对于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坏消息倒是很罕见。
  
  28. 现代化的使命,看起来是压榨出生活中的每一滴可变性和随机性,但结果却具有讽刺意味,因为这只不过徒增了世界的不可预测性,就好像机会女神不管如何都会掌握最后的话语权一样。
  
  29. 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常通过不输棋而取胜;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尤其是当别人破产时);宗教大多制定了许多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
  
  30. 可以肯定的是,易于遭遇“黑天鹅”事件的事物最终将被历史所吞噬,因为时间将增强该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期预测要比短期预测更可靠,这是一个有趣的明显矛盾。
  
  31. 最重要的错误在于:当被要求想象未来时,我们倾向于拿当下作为基准,然后加入新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其他我们认为合理的事物,尽管这只是在过去的发展格局上的一种生硬的添加和篡改,最终杜撰出一个未来。
  
  32. 大自然中的一切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分形结构——杂乱、富含细节,但是遵循一定的模式。相比而言,有序则属于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欧几里得几何,简化了形状,但失去了丰富的内涵。
  
  33. 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承担风险,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使自己伟大。
  
  34. 行动是对称性的,不允许过滤式选择,因此消除了免费选择权。当你看到某人行动的实际历史记录,而不是他在事件发生后发表的想法,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选择权消失了。现实消除了不确定性、不精确性、模糊性,以及让我们显得更聪明的心理偏见。错误的代价是昂贵的,它不再是免费的,但是做对则能带来实际的回报。
  
  35. 玻璃杯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
  
 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