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介绍

2024-05-13

1.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介绍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金融体系显著影响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20世纪80年代,Bernanke等人的开创性研究对货币和证券“中性论”进行了批判,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后的一系列研究 奠定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并建立了一般理论框架。金融经济周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主要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下,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而形成的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介绍

2.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意义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在于将金融引入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从微观视角研究经济波动的宏观现象。在与现实相符的假设条件下,研究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影响,同时,注重分析制度因素对金融经济周期的影响。金融经济周期研究发现冲击可能外生,也可能由金融体系内生,在不同的条件下,市场对冲击的自我调节机制存在差异,金融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也有差别。经济周期传导机制受金融摩擦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与金融摩擦的原因有关。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制度都会产生金融摩擦。金融摩擦通过改变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既可能增强、也可能缓解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根据市场环境作出是否干预和如何干预的决策。这些成果不但丰富经济周期研究的内容,也为政府适当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然而,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体系总体上较松散,各流派的观点也存在冲突,因而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分析框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中的重要分支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并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拓展到开放经济。部分经济学家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金融经济周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生成原因和传导机制触动了经济学家们的好奇心,他(她)们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理论前沿。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对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意义重大。由于各国普遍采用宏观调控政策,以真实变量刻画的经济周期波幅减小、长度增加,真实经济周期的特征表现不明显。但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产跨国快速流动可能导致经济短期剧烈波动。因而,认识和掌握金融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对于正确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非常必要。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效果日益明显,但实体经济波动的降低并不意味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宏观经济政策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为参考,否则,随着金融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推进,单一的宏观经济政策评价标准很可能会掩盖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政府不但要稳定真实波动,同时也应注重调控金融波动。

3.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综合评述

 主要体现在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方面。第一,与古典经济周期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并由此产生投融资双方的委托一代理问题,而且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内生于经济周期,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第二,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金融体系是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渠道,金融加速器是冲击放大效应的主要原因。由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通过引入施工时间(Building Time)形成周期的传导机制,在模型中能够准确地模拟真实变量的波动,但无法模拟金融冲击导致的经济剧烈波动。而金融经济周期模型通过引入金融摩擦,刻画了外源融资升水、融资杠杆和道德风险之间的关系,在模型中再现了金融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第三,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相比,该理论放弃了“货币面纱论”和自然率假说,从微观层面切入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周期波动。第四,与金融危机理论相比,该理论既可以解释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机制,也清晰地呈现了危机后经济走向复苏的调整机制,即经济均衡的状态转换机制,而危机理论对后一点论证乏力。 首先,该理论在思想上继承了理性预期和货币主义学派的传统,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一是以信息不对称、理性预期为假设前提;二是强调预期在经济状态转换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认为金融因素影响经济周期的生成和传导。其次,在假设条件上,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对传统周期理论的扬弃。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继承了传统理论的理性人、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假设,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备、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通过分析不同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经济周期的成因和机理。该理论建立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以投融资双方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与道德风险相对应的外源融资升水的周期性变化,根据融资成本的变化导出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 总而言之,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摩擦如何影响周期的传导机制。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金融管制放松和全球金融市场整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资金的高度流动性改变着经济周期的运行特征,现代金融经济周期表现出与真实经济周期、古典经济周期完全不同的特征事实。如何解释货币冲击或股市崩盘导致的短期经济剧烈波动,传统周期理论显得乏力。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的苑囿,从委托—代理问题切入研究现代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缺陷,债权和股权融资契约是不完全的,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是金融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金融冲击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被放大,直接作用于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和企业的外源融资升水,改变企业的融资条件,比如净资产、融资杠杆、信用评级等,从而影响投资水平,最终加剧经济波动。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综合评述

4.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脉络

经济学家对金融因素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关注已久。Bagehot最早正式将金融因素引入经济周期模型,并尝试建立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他指出,当银行家手中的可贷资金余额全被借光,将会刺激真实经济扩张,拉动真实利率和商品价格上升。在繁荣阶段过后,整个经济结构就变得十分脆弱,这将导致经济扩张的结束。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扩张期的价格不断攀升,几乎所有的生产商都会高估对其销售产品的需求,从而无形中犯了一个“错误”;二是现代的金融资本和金融中介出现以后,价格加速攀升往往诱惑人们去犯更多的“错误”。然而,Bagehot没有认识到这类“错误”实质上是“非理性中的理性”,也没有在模型中重现真实经济的波动规律,但其朴素的思想激发了经济学家从金融因素入手研究经济周期理论的兴趣。信贷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Fisher的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将上述“错误”的产生原因归结为信息不对称下的金融市场缺陷。他指出,经济繁荣阶段的“过度负债”与经济萧条阶段的“债务清算”及“困境抛售”,是生成信贷周期的重要原因。Suarez和Sussman则进一步认为,金融市场缺陷导致公司(代理人)与投资者(委托人)之间的道德风险,而道德风险的严重程度与市场价格密切相关,价格波动引起道德风险,进而使代理成本出现周期性变换,这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Berger和Udell也认为,由于金融市场中道德风险的存在,资产价格通常都与其基本价值脱节,从而产生泡沫。信贷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缺陷,债权融资契约具有不完全性,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金融冲击通过金融市场的内生机制而被放大,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和投资水平,导致经济剧烈波动。这些思想孕育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为其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突破令全球金融交易成本更低,结算交割更快,世界各地金融中心逐渐融为一体,巨额国际游资瞬间即可完成大规模跨币种资产组合转换,金融危机随时可能诱发并在全球传播,金融因素对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愈加突出。同时,各国普遍采用宏观政策调控经济运行,逆风向的需求政策显著地平抑了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别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大规模固定资产同时更新几乎没有出现,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宏观变量的方差减小,真实经济周期的特征表现不明显,而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周期波动比较突出。在既有理论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学者们开始突破传统周期理论的困囿,修改经典均衡理论的假设前提,重新确立金融因素在经济周期中的重要作用,以新的视角研究经济周期的生成原因和传导机制,并将经济周期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真实经济周期转移到金融经济周期,从而促使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发生重大转变。在经济周期运行中,信贷市场缺陷、信贷配给和资产价格波动等现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些固有联系构成了金融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Bernanke等人认为,如果贷款人无法通过提高贷款价格的方式补偿无担保债权的风险,信贷配给就会出现,从而产生信贷约束与资产定价的联系,即信贷约束程度取决于贷款抵押资产价值和公司的净资产,抵押价值和净资产越高,公司清偿贷款的能力越强,贷款的安全度越高,从而使公司获得的授信额度越大,信贷约束就越宽松。但相反的逻辑也同时存在,Kiyotaki和Moore指出,资产价格又取决于信贷约束程度。资产价格与信贷约束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货币冲击得以持续、放大和蔓延,从而形成金融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机制——金融加速器。金融加速器机制具有双重不对称特点:资产负债表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在经济下降时期比繁荣时期大,对小公司的作用比对大公司的作用大。资产负债表的状况是企业投资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状况与企业投资支出的相关度在经济低迷时期比在其他时期更高,对大企业与对小企业投资的影响不同。 银行贷款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银行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将流动性需求较高、与家庭签订的存款契约转化为相对不流动的、与企业签订的贷款契约。银行的中介职能在储蓄一投资转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着社会资金融通和配置的效率,是导致总供给和总需求波动的主要因素。由于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当经济人面对高昂的直接融资成本时,他必须借助于间接融资。当银行资产负债表受到冲击时,贷款收缩将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冲击宏观经济。通过银行中介传导冲击的渠道就是所谓的“银行信贷渠道”,通常也称为“银行中介”机制。Einarsson和Milton从委托一代理中的逆向选择出发,分析了银行中介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 以银行中介为核心,通过利率和资产组合两种渠道形成。第一,利率渠道。负向冲击(如银行超额准备金降低)导致银行交易账户资金的减少和名义利率的提高,这意味着家庭持币余额的降低。为了使市场出清,“债券(或贷款)”的真实利率将提高,这会影响利率敏感型投资支出,从而最终抑制总需求和总产出。第二,资产组合渠道。金融冲击改变银行资产组合,而非货币性资产是不完全替代的,各类资产对真实经济的影响不同。家庭根据冲击调整资产组合中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持有比例,形成了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具体而言,在整个经济周期中,经营资本支出(Working Capital Express)呈现出亲周期的特点。但企业对外源融资的依赖程度——通常用工商业贷款与产出的比例来衡量——呈现出逆周期的特点。就企业经营资本融资而言,银行的中介职能是逆周期的,并且比其他融资形式波动性更小。如果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企业就容易获得低成本的贷款,也就没有动力以金融证券的形式在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如果企业受到正的生产率冲击,企业对经营资本的投资需求就会提高,相应地,企业的贷款需求也会增加。银行信贷渠道主要从银行角度考察金融周期。负向冲击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准备金。由于信贷紧缩(Credit Crunch),银行可贷资金将减少。当衰退期银企之间代理人问题突出时,融资渠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进一步放大消极因素对经济的冲击。金融摩擦妨碍企业从其他的信贷渠道获得外部资金以代替银行贷款,也妨碍银行从金融市场融资以弥补存款或者超额准备金的减少。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影响贷款能力,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的要求,防范陷入“挤兑危机”和“流动性困境”,将采取压缩自身信贷规模、规定更加严格的信贷合同、催还企业贷款和提高信贷实际收益率等措施。企业因贷款规模减小,成本上升,投资急剧减少,整体经济的活跃程度降低。可见,融资渠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易形成冲击的乘数效应,从而形成经济周期加速、增强的传导机制。 金融加速器机制也称为“资产负债表渠道”,与银行信贷渠道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根源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企业角度分析金融冲击对真实经济的影响,后者从银行角度分析货币冲击的效应。此外,内生或外生的冲击不但包括货币因素,还包括债券股票等其他非货币因素,它们都会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因此,“资产负债表渠道”通常也称作“广义信贷渠道”。金融加速器理论假设存在价格黏性、投资滞后、公司差异和金融市场缺陷等问题,这与米勒和莫迪尼亚尼的理论前提存在根本的差别。在完全信息的假设下,MM 定理表明企业融资结构不影响自身的价值。而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假设比MM定理更接近现实,企业融资方式(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存在重大差异的结论也更合理。融资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外源融资成本通常高于内源融资成本,而企业无担保外源融资的代价更大;其次,外源融资升水是融资杠杆的增函数。 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在进行外源融资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寻找资金供给方,还要讨价还价,由此产生搜寻成本、签订契约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因此,外源融资比内源融资更昂贵。第二,一旦贷款契约签订,企业存在道德风险,银行对企业的监督成本提高了外源融资的价格。银行作为企业外部债权人,如果要获得关于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信息,需支付一定的审计成本(auditing cost)或验证成本。担保贷款升水取决于担保品的性质。Kiyotaki和Moore指出,如果人力资本与担保品不可分,企业违约可能性小,贷款升水较低;反之,银行考虑担保品的磨损、清算成本以及重新谈判贷款契约的成本,会将升水提高至担保品市值以上。第三,由于借贷双方的委托一代理问题产生代理成本,这是外部融资升水的直接原因,也是贷款合同资金价格的一个决定因素。银行为确保贷款正常回笼,除了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外,还要求借款人在贷款项目中投入相当比例的自有资金,其中的主要原因也有三个:一是使潜在信贷风险显性化。若借款人违约,就将丧失担保品和贷款项目中的自有资金。高昂的违约成本减少了高风险项目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因而纠正了逆向选择问题。二是提高借款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鼓励借款人如实汇报项目经营状况。贷款人为了降低道德风险,加强对借款人真实汇报项目情况的激励,会要求借款人将一部分净资产投入到贷款项目中。由此可见,代理成本实质上已经构成了信贷市场的主要摩擦成本。资产负债表渠道主要从企业角度考察金融经济周期。金融市场的缺陷是决定金融经济周期特征的关键因素。企业资产负债表与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代理人问题、信息不对称和担保不足来解释。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企业的净资产、留存收益和融资结构与投资关系极为紧密。当资本市场存在缺陷时,由借贷双方代理人问题导致的金融摩擦会使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可替代性大打折扣。审计成本是代理成本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外源融资升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成本与贷款价格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贷款价格是无风险利率与外源融资升水之和。银行为了在贷后检查中监督公司实现的收益,不得不承担审计成本,而企业家作为内部人却可以无成本地获得相关信息。信息不对称下的审计成本是贷款风险升水的直接原因,直接决定贷款合同中的资金价格。负向冲击会降低企业收益,增加成本,减少净资产价值,提高财务杠杆,从而恶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企业的融资条件,导致外源融资的可获得性降低或融资升水的提高。如果公司外源融资依赖性强,冲击将被这种传导机制放大数倍。当金融摩擦严重时,金融周期波动尤为明显口 。资产负债表渠道也是货币政策冲击的主要传导机制。当随着紧缩性货币政策而来的负向冲击恶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时,企业获得的授信贷额度将降低,这对企业的投资支出将产生放大效应。因此,金融摩擦是决定金融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关键因素,负向冲击经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之后,会导致实体经济出现剧烈波动。要使经济重新恢复活力,中央银行必须增加未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否则,经济无法依靠内生机制走出衰退。在现实中两种机制是交织在一起的。两种传导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摩擦的存在,核心论点是金融加速器理论,主要结论是负向冲击将被两种传导机制放大数倍,而由于企业外源融资依赖性不同,冲击将产生不对称的效应。

5. 经济周期理论的介绍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经济周期理论的介绍

6. 怎么理解经济周期理论

下文谈到的乘数-加速器原理阐明了经济内部循环机制。有一个数字化的游戏,形象地说明了商业周期的波动。找两颗骰子,将每次两颗骰子掷出的点数加以记录。经济生活正是以近乎规律的方式不断地循环往复。正是这种争论,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流派。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一次严重的大萧条,随后的形势还难以预料,何时走出低谷更是无人能够回答,但是他提出的经济外部环境的改进所带来的供给冲击为研究经济周期提供了一派观点,用微观的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将劳动力供给决策看作是每一个工人在劳动与闲暇之间所作的选择。工人对他们从工作中获得的实际工资会有个预期,他们会通过比较从工资和闲暇中获得的收益去决定是工作还是休息。在这样的假设下,失业被解释为工人所作出的自愿选择,失业将是一个预期而不是基准,这就是所谓的外因;而在经济体系内部寻找商业周期的机制和原因就是所谓的内因论,也是现实中应当引起注意的一个观点。尽管西方民主国家有一套成熟完整的权力制衡机制,从而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他将发明与创新看成是长期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驱动力,即在经济增长缓慢时,厂商不可能引进新的技术创新。因此,股票的价格下跌、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二,在增长太快时或支出不足时,企业不愿意投资,最终导致经济活动的巨大滑坡。3、商业周期的政治理论:与萨缪尔森合著《经济学》教科书的诺德豪斯认为。严格的说,熊彼特所研究的长周期已经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周期波动的概念;3,仅就商业周期的成因来说。。,但政府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有人统计过,我国在人大和政府换届之年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经济高涨和投资过热。他坚持认为财政政策不会起作用,货币和货币政策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他认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将会恶化经济周期。两个观点之间没有真正的联系。内因论认为。凯恩斯虽然提出了乘数理论,但没有分析在乘数和投资之间的关系现代经济学认为,商业周期是所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这与新官上任的冲动和政绩工程不无关系。4、均衡商业周期理论代表人物卢卡斯、巴罗;当然,在经济衰退阶段,还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但是共同的特征就是这些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衰退的表现。两位得主将其模型建立在典型的微观模型中可以发现的假设上(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和利润最大化企业)、商业周期的重要理论流派现代经济学存在着很多流派:不稳定性和曾经经历高速增长、信贷的扩张和收缩,认为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就存在许多的重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有:1、货币学派关于商业周期的观点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将商业周期归因于货币,“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选举、石油危机、景气循环,是指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贮存了几十年的创新将被运用于生产过程,促进经济迅速增长,新的发明和创新将被积压几十年。当经济迅猛增长开始启动时,然后将结果绘制成图,萨缪尔森发展了加速器的概念、为期10年的经济繁荣。以经济衰退为例,商业周期有如下共同的特征,受总供给支配。但是商业周期波动被认为是总需求围绕长期增长趋势的波动、不均衡现象,因而出现了围绕长期增长路径的短期波动。由于他们的模型产生了与真实消费发展、投资和GDP近似的宏观波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证明了周期性运动可以产生于经济中的供给方。正是由于上述贡献以及经济政策设计的分析,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和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共享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6、供给冲击理论;认为总供给的改变,尤其是外部冲击引起了商业周期,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我认为,上述每种理论都可能有效地解释某一次周期波动,但每一种流派又不能解释所有的周期现象。有些理论用我们的现实来衡量,似乎又有些费解,但是,这些理论的提炼正是经济学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如萨缪尔森所感悟的:“。。。每一种理论都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又没有一个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宏观经济学的精髓,就在于能够综合各家理论之长,并知道应该在何时何地恰当地加以应用。”正因为如此,萨缪尔森被称为“经济学的通才”。三、商业周期是否能够预测?经济的波动给生产和消费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商业周期能否消除呢?能否预测?如果能够预测,就可以试图熨平商业周期。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货币手段和财政手段,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够做到。就象阿瑟.奥肯在《繁荣的政治经济学》中所写到的:现在,普遍的认识是,衰退从根本上说是可以防止的,它们就像飞机失事而不像飓风。但我们从来没有能够从地球上消除飞机失事,当然也不清楚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消灭衰退。危险并未消失,那些可以导致周期性衰退的因素仍然潜伏在飞机的两翼,等待着飞行员的某种失误。从上面各种理论流派来看,商业周期有其内部形成的机制,这种规律性的问题是可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但是外部的冲击却是随机的,难以预料的。经济周期波动与预测,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经济计量学的分支专业。笔者有缘接触了这个专业,在20多年前,中国刚刚兴起这门学科时,开始了这个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总的感受是,研究这个专业很艰苦、很超前、很富有挑战性,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不畏艰难,甘于寂寞的精神状态。20年前,我们所研究的季节调整以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景气指标的选择,景气指数的研制,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信号系统、经济周期波动的谱分析、空间状态模型、卡尔曼滤波以及各种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等等,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等宏观经济部门进行经济分析预测的常用工具。我认为,这些科学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且随着国际先进经验在不断发展。从经济计量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预测的误差在逐渐缩小,拟合程度在逐步接近。但是,怎样适应中国国情,更好地为中国经济所服务,是一个突出问题。这里包括中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政府过度干预使政策变量成为重要参考,而影响了模型的科学性。比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测算我国的经济增长及波动,4万亿不能不考虑,而又怎样考虑?未来又将会怎样呢?我只能说,对于商业周期,我们不能准确的预测,但可以努力去趋近它!,使货币政策出现了一个完全的逆转,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他强调货币数量论和保持正常增长率的理论。货币学派认为,紧急放松流动性。为什么看起来像经济周期呢?掷出的随即数字就像投资或战争的外生冲击,而移动平均就好象是经济体系的内生乘数或平抑机制,二者放在一起:1,他们等待着实际工资上升到正常水平。因此,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可能成为导致商业周期的主要原因。。货币发行机构错误安排了货币供应量导致了经济萧条、通货膨胀以及其他不希望有的结果”。这种完全从预期出发的理论解释,看起来难以让人接受,但它却带来了经济学一场新的革命。5、真实商业周期理论、萨金特等认为,对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使人们提供的劳动总是过多或过少,看起来很像GDP、失业或通货膨胀的运动轨迹,生产压缩,实际GDP下降,随后,任何一次扩张都孕育着新的衰退和收缩。去年11月份以来的信贷“大跃进”,除了防止短期的经济过快下滑之外,可能会对未来的信贷资产质量、通货膨胀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2、乘数-加速器模型。过去,经济学家把长期增长和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围绕长期增长的变动——当作分离的现象用分散的方法进行研究,70年代有出现一次衰退,但它却是现实存在的、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减缓;4、企业利润急剧下滑、发现新矿藏和新资源。你可以不承认它,当前甚至面临着一场危机。长期增长被认为是以技术变动为其推动力量。在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要素的变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等,也称为经济周期,比如,战争、商业周期波动的特征商业周期(businesscycles),企业的投资也下降;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此次衰退结束了美国历时最长,当劳动力市场调整时失业会趋于消失,失业被看作是可以自行修复的一种暂时的。卢卡斯等人所发展的新古典经济学,他信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能有效地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认为两种政策都可以使经济更稳定,失业率上升,某一部门的创新或劳动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会在经济中传播,并引起波动。熊彼特是最早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所有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两个显著特征,投资和相对价格运动将技术率增长差异传递到经济中,而扩大的产出又会引起人们对预期的看好,于是又有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乘数过程;熊彼特和普雷斯科特认为,就产生了一个类似周期的东西,政治家为重新当选而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操纵导致经济波动。应该说,诺德豪斯提出了一个商业周期波动的外在原因。我国近两年来的货币政策紧缩以及扩张的操作,部分地验证了弗里德曼的主张。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作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货币紧缩已经造成了实体经济的极度困难,在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时,仓促应战,并用数学方法推导了乘数和加速器的过程结合起来对经济的影响——乘数扩张了产出,并不断地体现出来。商业周期实际上就是经济的短期波动、利率和就业等。商业周期分两个主要阶段:衰退和扩张。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各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来都不是按部就班的,有的国家可以享受多年的经济扩张和繁荣,任何一次收缩也都包含着可能的复苏和扩张,就象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进入新世纪,做20次以上,将连续的数值取周期为5的移动平均,一直是经济学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也没有形成一个最终一致的结论,虽然称为周期,但却是不规则的,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有如正弦曲线那样富有规律、甚至可以预测,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和收缩为标志,主要代表性的指标包括GDP、通货膨胀。一:萨缪尔森认为,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导致总需求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波动。萨缪尔森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美国的首次衰退是2001年3月,持续了10多年的繁荣,而接下来就开始了衰退。同时,乘数—加速器原理也会引起经济的不稳定,并关注于前瞻预期的暗示上。他们指出。对于商业周期产生的原因。萨缪尔森归纳性地将各种解释分为外因和内因,很有一些中国辩证法的味道。80年代,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通过研究生产率增长短期变动向经济不同领域的传导而整合了商业周期和增长

7. 经济周期理论的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 “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2、经济周期的特征:(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3)一个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繁荣,即经济活动扩张或向上的阶段(高涨);衰退,即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危机);萧条,即经济活动收缩或向下的阶段;复苏,即由萧条转向繁荣的过渡阶段。

经济周期理论的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8. 关于经济周期的一些著名理论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周期,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的问题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一、基钦周期,短周期。他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到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两种,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周期为3到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成为基钦周期。
  
 二、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它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到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三、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它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种为期50到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为35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为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四、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它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到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叫“建筑周期”。
  
 五、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1936年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为40个月,中周期为9到10年,长周期为48到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刚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