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佛像的历史,收藏价值

2024-05-13

1. 说说佛像的历史,收藏价值

金铜佛制作大约有两千年历史,但具体始于何时,尚无定论,需进一步研究。现代人将中国古代金铜佛分为“汉传”和“藏传”两大类。汉传金铜佛自东汉始造,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历史跨度漫长;藏传金铜佛像则以元明清传世品多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时期的佛造像都具有与当时社会习尚和精神相一致的特征。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瘦骨清像”,让人们想起了“建安风骨”。唐代造像的华严大气,则体现出唐代雍容大度、海纳百川的辉煌气象。宋代的佛造像已完全世俗化,佛仿佛已走入了人间,成了人们自己身边的你、我、他,显得非常可亲、可敬。

  佛像制作最初从五胡十六国开始慢慢兴起,至魏晋南北朝时达到了一个高峰。据了解,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是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的一尊鎏金铜佛坐像。这些佛像不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对象,也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受到中外收藏界的深爱。据观察,在拍卖市场中创出高价的,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金铜佛像。在现在的市场上,一尊铜质佛像小品,其市场价格至少在5万元左右。品质上好的铜佛像,价格可达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

  佛教是中华民族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对人们的影响历史悠久,根深蒂固。两千年的佛教传播历程,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赎,平抚世间的种种困惑与焦虑。而佛教工艺品作为佛教思想的载体,体现了宗教、历史、文化、工艺等多重价值,更是受到人们世代的尊崇。佛教工艺品一般可分为佛像、唐卡、法器三大类,佛像作为古代的雕塑艺术品,相对于其他古董,更多的体现出制作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精神。尤其明清时期的金铜佛像,更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材质更加讲究,也最具有观赏性,把佛教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都凝聚在了佛像里。

说说佛像的历史,收藏价值

2. 想收藏怎么办?

收藏的范围很宽泛,既有金银珠宝玉石玛瑙,也有民俗,宗教,生活用品等等有一定历史价值物品。可以从身边容易得到的物品开始做起

3. 藏经洞中的宗教典籍,除佛教典籍外还有哪些宗教文献

从藏经洞中出土的文献约在五万件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佛教典籍,还有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其他宗教的典籍,以及官府文书、四部书、社会等。
宗教典籍,还原敦煌早期宗教历史面貌。
敦煌遗书的年代上下跨越近千年,其间,更替变换的10多个朝代的文献都有所保存,成为研究各个朝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主要部分,更是传统文献宝库中所佚缺者,价值尤为珍贵。
宗教文献以佛教的经、律、论即“三藏”以及佛经目录为主,其中大多有传世本,也有一些未曾传世的佛教文献。

扩展资料:
《四分律初分》抄写于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417年1月30日),是敦煌遗书中有明确纪年的早期写卷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纪年的最早一卷。本卷抄写于酒泉,后流传到敦煌,最终封存于藏经洞,是丝绸之路上佛教传播的见证,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遗书写卷,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北魏时期的敦煌还成立了一个官方写经机构,它们的尺幅形式、所用纸张、用笔风格、格式规范、卷末题记都基本一致,可视为北魏官方抄经的标准品。
到了隋唐时期,唐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中西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丝绸之路更加繁荣。
唐咸亨至仪凤年间(670-679),武则天也曾动用官方力量,抄写《妙法莲华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各三千部,为亡母杨氏祈福。这批写经书法精严腴润,装帧考究,为唐代写经中的上品。
在宗教典籍中,敦煌遗书也保存了不少关于三阶教、敦煌禅宗和道教典籍,可据以还原敦煌早期宗教历史的面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艺术收藏--敦煌藏经洞里藏了哪些珍品遗书

藏经洞中的宗教典籍,除佛教典籍外还有哪些宗教文献

4. 有历史与社会科学这本书吗

有,是篇论文网址: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f5826c333197f603fad48f9f5a90c672)&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历史与社会科学&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

历史与社会科学
来自知网
收藏引用
作者
拉斯莱脱,张广勇
摘要
正 历史学家不论是把历史划分为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宗教史,还是划分为别的什么史,在社会科学家看来,所有的历史都是社会史。因此,当社会科学家研究历史时,我们不...
出版源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1984
关键词
社会科学家 / 历史与社会 / 社会史 / 历史学家 / 历史编纂 / 社会学家 / 研究历史 / 人类学家 / 自然史 / 社会心理学

5. 苏黎世的历史

苏黎世的历史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地理:它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部,苏黎世湖(Zurichsee)西北端,利马特河(Limmat)同苏黎世湖的河口。市区被利马特河分为东西两岸,也分成新城和旧城,它们之间有迷宫般的羊肠小道连接。旧城区在河北岸,分为上村和下村,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精品时装店,酒吧,咖啡屋,古玩厅等。苏黎世人口36.9万。苏黎世在克里特语里的意思是“水乡”。风景:主要的景点集中在利马特河(Limmat)两岸的市中心区域。从苏黎世还可以进行多条短途游览,如乘火车仅需50分钟便可到达欧洲最大最壮丽的瀑布—莱茵瀑布。 格罗斯大教堂(Grossmunster Cathedral),这座教堂是瑞士最大的罗马式建筑的清教徒教堂。建于11世纪,曾经是宗教改革的发祥地,16世纪宗教改革者茨温利(Huld rych Zwingli)即是在此发表相关演讲,倡导工作不忘祷告(Pray and Work)的言论。其双塔式的建筑,外观相当雄伟壮丽,其独特的造型也成为苏黎世的象征。教堂内最古老的墓窖建于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其余部份为罗马人十字军东征时期所建。 瓦瑟柯尔克教堂(Wasserkirche,即“水教堂”),哥特式的建筑,建于15世纪,其特点是临利马特河(Limmat)而建,几乎就是在河上。原来它是建于河边小岛上,后因泥沙淤积而与东岸连成一片。这小岛有一个典故。基督教初传到瑞士时,遭到不信此教的罗马总督的迫害。有兄妹二人名叫费利克斯和瑞古拉,笃信基督,宁死不屈,被总督处死,在这小岛上斩首。这兄妹二人后来被天主教尊为“圣者”,并成为苏黎世的保护神。今日市区西面仍有一个以他们二人命名的教堂。 圣母教堂(Fraumünster Church)又叫作弗洛穆斯特教堂,位於山丘的南部,是853年由德国路地维西国王捐赠的。最早曾经是个女修道院,13世纪改建成教堂。教堂采用罗马式建筑,以它的壁画和玻璃彩绘蜚声于外。比较著名的景观是圣坛上的玻璃窗,那是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1985)1970年的作品,世界闻名。 圣彼得大教堂钟塔 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kirche)位于班霍夫大道中部,是苏黎世最古老的教堂,在857年的历史文献中,已经可以查到它的名字。使这个教堂出名的是建于1534 年的钟楼,钟的盘面直径有8.7米,时针长3米,分针长4米,是欧洲最大的钟塔,也是苏黎世一处明显的地标。这个教堂塔,是用于监视火灾的,曾经有看火人住在里面。据说,一旦发生火灾,看火人就把一面旗伸向发生火灾的方向。教堂原为查理曼大帝之孙、鲁道夫二世于853年所建的修道院,随后从12世纪到14世纪改建成哥德式的教堂。夏卡尔根据新约圣经所制作、美仑美奂的彩绘玻璃,陈述修道院历史的壁画都值得观赏。 班霍夫街(Bahnhofstrasse)这条南北向的大道,从火车总站一直到苏黎世湖(Zurichsee)畔,总长不过一公里多一点,街道两旁种植着成排的菩提树,在国际金融市场有“苏黎世小鬼”之称的瑞士银行也坐落在这里。这条街和周围的街区是苏黎世最大的金融和商业购物区。位于火车站前,呈南北走向的班霍夫街,其实德文的意思就是火车站街。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使这条街显得既忙碌又有活力。一踏出火车站,走在班霍夫街上,最先吸引目光的应该就是由高挑的骏马拉着不同颜色的马车在火车站前不停忙碌的载上或卸下观光客的行李,或者伴随达达的马蹄声优雅的行走在大街上,但是这些马车不是观光的交通工具,而是当地的旅馆业者用来接待住宿房客的贴心服务。 苏黎世市政厅(Rathaus),是苏黎世最漂亮的建筑之一,建于1694-1698年,是文艺复兴式的建筑。 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us)展出中世纪古董和艺术品,有17世纪瑞士绘画和19及20世纪欧洲的绘画和雕塑。主要收藏西欧绘画,上至中古,下到本世纪的作品,尤其着重瑞士画家,如18世纪的博斯利,19世纪的勃克林及贺德勒等。雕塑则以表现派的贾柯麦蒂为主。美术馆除欧洲各国大师如莫奈、塞尚、梵高、毕加索等人的作品外,还搜集了相当数量的蒙克的作品,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外收藏蒙克作品最多的美术馆。夏高尔的作品更是丰富,独占一整间展厅。另有一个展厅专门展出达达主义的作品。苏黎世美术馆外观非常普通,暗红色砖砌成的房子有三层楼高,使它闻名遐迩的是门口那气势夺人的雕塑——罗丹的“地狱之门”。 瑞士国家博物馆(Schweizerische Landesmuseum)建于1893-1898年,是瑞士最多的收藏历史的文物的博物馆。瑞士国家博物馆是个维多利亚式的大建筑。展品以瑞士文化、艺术、历史为主题,其中包括:中古宗教经文、绘画、彩色玻璃窗饰、取自古教堂及房舍的壁画等。博物馆楼上是一个大厅,规模之大足以和大教学媲美,展品是历代武器、甲胄、军报、军旗等。博物馆中还展出旧日房屋的内部装饰,是从真正房子移植到馆内的。其他展品有圣坛祭品、家具箱柜、古代钟表、金银饰物、民间服装……总之,凡足以说明瑞士文化及社会演变的实物,凡乎应有尽有。1910年列宁侨居苏黎世时,就利用这里的丰富资料撰写了不少有名的著作。 莱特博格博物馆(Rietberg)位于苏黎世湖西一个林木繁茂的公园里。展出非欧洲的艺术,包括中国画、美洲地毯、印度雕像、秘鲁陶瓷、非洲面具等。展品原为一个贵族所收藏,大半来自亚、非、拉各洲。

苏黎世的历史

6. 俄国宗教史 俄罗斯宗教

这种大部头的工具书谁也不敢扫描了放在网上免费下载的
何况这是08年的新书呢
如果你真的想要
其实打个电话就可以送书上门的
而且是8折的价
这是当当的链接
供你参考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129855

7. 西班牙历史 关于宗教的

历史上西班牙是属于天主教势力范围的,后来公元8世纪时摩洛哥的伊斯兰势力从直布罗陀海峡“入侵”西班牙,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摩尔帝国统治了西班牙七百年,但逐步没落。
其13世纪修建的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抵抗北部基督教国家的最后据点,但在内部纷争,东征十字军和蒙古铁骑的三重打击下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了曾有的辉煌。
尽管摩尔人在格林那达又喘息了百余年,最终还是被西班牙的天主教徒们赶回了北非摩洛哥的大漠老家。欧洲的伊斯兰统治也从此正式结束。

扩展资料:
天主教对西班牙人的影响
天主教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西班牙人的日常生活中。像其他天主教徒一样,西班牙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是在教堂中度过的:出生后的洗礼,第一次领圣餐,婚礼和死后的葬礼。
西班牙节日众多,有一个原因就是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子、每一种职业都有一个圣徒作为守护神。每到圣徒生日的时候,这个城市或者行业公会就要举行大弥撒和宗教游行。另外,每一个教徒也都有自己的守护神,不仅要过自己的生日,也要过圣徒的生日。
西班牙人的名字大多取自圣徒,最常见的男女名字就是圣父圣母“何塞”和“玛丽亚”,而且不论男女,都经常把这两个名字连用。比如西班牙前任首相就叫“何塞·马利亚·阿斯纳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班牙历史

西班牙历史 关于宗教的

8. 从文物收藏与中国文化中学到了什么

文物,即泛指一切人类历史文化遗存,并可供鉴赏、研究、收藏、摆设用的古代一切雅致器物。在我们这学期的“文物收藏与中国文化”这一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在介绍文物的收藏与鉴赏。
      中国文化艺术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凝聚着文艺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推动文艺收藏的蓬勃发展。作为藏品,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另一方面,收藏品的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件藏品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个藏品的各个细节:色调、神韵、工艺、形态,都富有它所在朝代的特征,是历史的特点,它的故事和传奇使它具有神奇的、特别的色彩。

      收藏文物就是保存文化,我们要珍视地方文化,以地方文化而自豪,使地方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文物让我们读出历史,自省让我们铭记传承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文物的分类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物,这一般是指建筑而言:通常跟收藏有关的文物是指可流动性的,如青铜、玉器、陶瓷以及图书、字画、邮票等等。
 
      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以实物的形态低淀着民族的文化蕴藏,是人民群众化了的精神追求。
      文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无不具有时代的特点。所有文物都具有历史价值,不同的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状况。各种类别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反映了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文物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保护历史文物,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门类众多,不可胜数的历史文物,它们包容了56个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这些作为中华文明进程标识的历史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魁宝。
 
      从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这些文物是华夏文明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它们不仅是专业工作者进行科学,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和依据,而且也是人们欣赏、审美、并从中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艺术珍品。
 
      中国有着收藏历史文物的传统。保护前人遗留下来的物品,有着多样的目的。最初,出于王室、宗庙或官府用于档案,这种目的的历史比较悠久。同时它也是权利、意志、宗教、财富之象征,其收藏的目的也在于要世代传给后人。较早的文物收藏,大致出自商周时期,有许多考古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两汉时期,文物收藏的范围更加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保护措施。隋、唐以后的历史朝代,从皇室到民间都有大量收藏,文物研究文献也更加丰富。有些文物珍品被历史文献所记载,其传奇经历也广为民间所流传,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种传统使先人们的文明成果传至今日,使我们引以自豪和荣耀,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绵延不断,为世人所敬仰。
 
      古时的文物收藏,不太关注其科学和历史价值,不论官家或民间普遍重视其“宝物”的局面,取舍之间往往取决于当事人的个人好恶。“宝物”的概念以往称之为“古玩”或“古董”,科学化的认识和研究,把古玩或宝物提高到文化产物的局面,特别是随着近****古学的兴起,使人们对历史文物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收藏文物,一方面它与考古学密不可分,是研究历史的物证;另一方面,它是前人工艺技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再者就是其扑朔迷离的商品价值,其定价的依据几乎没有哪个人能说的清楚。不论如何了解祖先遗存下来的文化宝藏,知晓其价值所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保护文物,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文物事业,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进一步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殷墟甲骨文、商周青铜器、蜿蜒万里的长城…… 这些先人的遗泽构成了中国灿烂而独特的文明景观。历时千年的传承也遭到了千年的洗劫,法门寺的轰然倒塌、汴梁水患、圆明园的熊熊大火、敦煌壁画的斑驳疮痍……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文物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  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祖先留下了丰厚文化遗产,真实见证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兴不朽之大志”,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文化遗产,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于其中,这种文化传统所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今天仍然是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思想基础。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