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是怎么通过中石油股票敛财的?

2024-05-13

1. 瑞银是怎么通过中石油股票敛财的?

  瑞银联手机构作局敛财 发审委员称中石油应反思

  瑞银敛财中石油

  被国际大行广誉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国石油(601857.SZ)A股回归,终以“让人不愉快”的方式落定!

  市场公开数据显示,在2007年11月5日——12月20日的34个交易日内,中国石油股价累计下跌37.24%,共计1767 亿资金深套其中。

  一位证监会发审委委员表示,中国石油把所有投资人套牢如此惨重,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该对此反思,反思一下发行稳定市价责任是如何履行的。

  与持有中国石油国内投资者惨淡度日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瑞银集团(UBS AG)却利用中国石油A股发行赚得盆满钵满。

  不仅其旗下的瑞银证券作为联合主承销商,能从高达5.56亿元的发行费用中分得不小的一杯羹,而且UBS AG 100%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公司等10多家机构,早在中国石油A股招股说明书正式公布前就已联合潜伏中国石油股份(0857.HK)中,于A股上市发行前后依次采用收集、拉升、减持、沽空手法,通过影响中国石油H股正股及相关权证价格大获其利。

  有业内人士指出, UBS AG控制的机构不应该在瑞银证券担任主承销商期间介入中国石油H股,因为这些机构和瑞银证券是一致行动人,存在内幕交易嫌疑,而这些机构在香港市场中国石油股份(0857.HK)的操作手法已涉嫌市场操纵。

  中国石油于12月24日迎来其上市后最大力度的反弹——股价劲升4.65%,收报31.96元, 但这不能给中国石油A股二级市场深度套牢的投资者带来丝毫安慰。

  掘金魅影

  中国石油回归A股不仅是投资银行发行承销的盛事,而且给中国石油H股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然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在国际资本大鳄纵横博弈中国石油股份的阵营中,却能发现瑞银集团频繁游走其间。

  香港交易所公开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披露信息显示,9月26日,UBS AG 账户首次买中国石油股份(0857.HK)11.09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的比例为5.26%。

  瑞银集团进出中国石油股份之所以引人注目,完全因为由瑞银集团实际控制的瑞银证券在这段时间担任中国石油A股发行的联合主承销商,瑞银证券具有接触中国石油A股发行内幕的天然便利条件。瑞银集团藉此敏感之际在香港市场持续大幅增持中国石油H股的动机与这一行为的合法性发人深思。

  上海某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告诉记者,按照中国证监会规定,主承销商母公司及其母公司控股的附属公司属于利益关联方,这些机构在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前6个月内,有规避内幕交易嫌疑的义务。

  香港博大证券经纪业务一位高级客户经理表示,“虽然UBS AG名义上有很多中国石油H股股份,但这并不一定真的属于瑞银集团的。因为瑞银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经纪业务客户,瑞银集团不能以瑞银证券担任中国石油A股主承销商的理由劝阻客户买入。”

  该客户经理的弦外之音是,谁要说瑞银集团利用关联公司接近中国石油A股发行内幕便利在香港市场上牟利,必须对UBS AG账户上的股票性质进行进一步甄别。

  然而,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中国石油股份(0857.HK)的股东权益资料显示,在UBS AG名义下的股票虽然部分属于瑞银美国证券、瑞银澳大利亚证券经纪业务席位持有,但这两个席位最有可能是客户委托买入的股票数量仅占瑞银集团名义持有总数的0.62%,超过99%的中国石油H股为瑞银集团100%控制的资产或财富管理公司、金融服务顾问公司以及以其它组织形式存在的投资机构持有。

  这些机构分布于英国、美国、奥地利、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瑞银集团从全球市场各个角落向中国石油股份发起进攻的核心精锐,而在这些核心精锐中,尤以瑞银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公司、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实力雄厚,分别持有11686000股和11708000股,而瑞银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公司又是中国证监会审批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拥有2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至此,由UBS AG控股的各类机构从世界各地同时进驻中国石油股份。而此时,中国石油甚至连A股公开发行招股意向书都还没有公布。

  香港交易所对UBS AG持有中国石油H股权益披露的理由是,UBS AG持股比例首次达到5%以上,上述股权取得方式包括买卖、馈赠及分步骤获取。换言之,9月26日披露的股权信息未必就是全部在这一天买入的,有可能买入的时间会更早。

  深圳某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指出,中国石油A股上市前,UBS AG旗下的各类机构与联合主承销商瑞银证券存在着关联关系,尤其是各类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或顾问公司,由于全部是UBS AG100%控股,加之业务性质不属于经纪业务,与瑞银证券同属利益一致行动人。

  一位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就“上市公司股票发行时主承销商独立性问题”向记者表示,发审委的审查重点是上市公司发行项目的财务规范,至于主承销商的独立性审核基本上实行“好人举手”制度,只要求主承销商声明保证自己及有关利益关联方没有利用内幕信息不当牟利即可。只有对涉及资产重组类型的项目,才会在二级市场上关注相关品种股价是否已因内幕消息外泄发生异动,并关注利益关联方是否从中牟利。

  “UBS AG控制的机构在中国石油A股发行上市前介入中石油港股显然是不合适的,除了证券公司账户买入中国石油港股可以用客户指令解释清楚,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公司则很难摆脱利用内幕信息牟利的嫌疑,因为这些机构属于事实上的一致行动人,再好的防火墙都无法有效防止相关内幕信息的外泄。”该发审委委员进一步补充道。

  前述保荐代表人告诉记者,中国石油A股发行对其H股来说相当于二次增发融资,只不过是在两个不同市场上运作而已。国内证券公司做上市公司增发融资主承销商期间,公司内部的自营部门或者资产管理部门是绝对不允许在二级市场上买卖相应公司股票的。如果在此期间,主承销商的大股东或大股东控股的附属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同等证券的买卖交易,其所得收入要被罚没,归相关上市公司所有。

  “UBS的做法或许符合香港市场监管法律的要求,但是瑞银证券作为中国石油A股的主承销商,不能用所谓的国际惯例来替代国内监管制度的要求。这对国内证券公司来说是不公平的。”该保荐代表人如此评述。

  据了解,UBS AG的内部防火墙制度执行记录并不是一点历史污点都没有。2005年7月1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在对瑞银美国证券公司(UBS Securities LLC)1999年7月1日——2001年6月30日期间的研究、投资银行及经纪业务零售业务合规检查发现,有证据表明瑞银美国证券公司已从事了与独立研究分析利益相冲突的活动,最终被处罚210万美元。

  联手作局

  荷兰银行亚洲主管黄集蔚于11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坚定断言,“中石油H股股价在巴菲特减持期间一路上涨,在很大程度上跟一些与国内关系密切的资金为中石油A股回归造势有关。20港元的目标价位已经实现,买入资金使命已经完成,中石油未来的上涨动力应该有限。”

  自11月2日之后中国石油股价节节下跌的走势证明,黄集蔚所言绝非空穴来风,更令人对UBS AG 控制的机构及其他国际大行买入中国石油H股的动机产生怀疑。

  9月26日——10月12日间,瑞银新加坡资产管理公司持有中国石油股份的数量从11686000 股增至12926000股;瑞银香港资产管理公司持股数量从11708000股上升至13802000股;同一时段内,中国石油股份股价从13.80港元迅速飙升至20港元,累计升幅达到32%。

  11月20日, UBS AG控股的机构们继续增持中国石油H股,大举买入3.28亿股H股,持股比例从4.81%增至6.24%。与此同时,瑞银将中国石油股份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其投资评级上调的理由是:在A股首次公开募股及巴菲特退出后,股东结构发生变化;母公司可能注入对政治因素敏感的石油资产,例如,位于苏丹的大约500万桶可采石油储量,目标价位由12港元升至17.6港元。

  《香港证券及期货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下称准则)规定,分析员就某上市公司的投资研究发出30日内及就某上市公司研究后的3个交易日内,分析员或其有关联者不应交易和买卖涉及其评论的上市公司的任何证券。

  此外,准则还规定,在公开发售中担任经理人、保荐人或包销商的商号,不应在以下任何期间内的任何时间,发出涵盖某上市公司的任何投资研究:(1)如该宗发售属首次招股,则有关期间为紧接该等证券定价后的40天;(2)如属第二次公开发售,则有关期间为紧接该等证券定价后的10天。

  中国石油发行A股,对其H股来说相当于在另外一个市场的第二次发售,中国石油A股发行数量和价格确定时间为10月29日,离瑞银发布买入投资评级报告这天尚不足10个交易日。

  耐人寻味的是,在瑞银发布买入投资评级报告后不久,UBS AG账户自11月29日大举减持,持股比例从11月20日的6.42%降至5.87%,12月17日,UBS AG的持股比例继续降至5.16%。

  而就在UBS AG 账户股票持续减持期间,瑞银研究报告继续唱多中石油H股。

  12月4日,瑞银建议趁国际油价调整时买入中国石油(0857.HK)。

  但令人遗憾的是,瑞银对中国石油股份调级变动并没能改变UBS AG控制机构的抛售决心,中国石油股份的股价一路走低 。

  跨域监管难题

  招商证券一位投行人士说:“UBS 明显利用两个市场监管框架的差异进行套利交易,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国际大行在国外可资利用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手段将会在国内上演,也许中国石油A股回归就是国际大行今后在国内运作策略的一次境外路演!”

  “尽管红筹回归和先A后H股发行模式的普及,使得中国内地股市和香港市场的对接、互动日益紧密,但是,目前两个市场的互动存在监管衔接的难题。”香港某中资机构投资银行执行董事对目前跨市场融资监管存在的漏洞表示担忧。

  该执行董事指出,虽然香港对内幕交易监管、控制十分严格,但是只要相关金融产品不在香港市场上交易,则给予相关利益方很多豁免特权,或许这是瑞银证券担任主承销商期间UBS AG账户持有中国石油H股频繁异动没有引起香港监管当局关注的根本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在中国石油发审过会期间,对相应主承销商的独立、公正性也非常关注,但是担任主承销商国际大行具有覆盖全球市场的资源优势,尤其是可以借助香港开放市场和交易制度的灵活性为自己牟利,如果监管层对某些环节进行调查,也会因两个市场监管信息的共享缺乏互动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瑞银是怎么通过中石油股票敛财的?

2. 证券经营机构不得同时承销几支以上股票

根据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在1996年6月17日发布的《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
第四章第三款规定,上年末净资产为五亿元以上的证券经营机构,作为承销团中主承销商的,包销金额不得超过一亿元。证券经营机构不得同时承销四只或四只以上的股票。
(做人要诚信:用户悬赏的财富值,一经悬赏就被百度扣除,不采纳答案,也不会回到你的账号上。)

3. A股热点,国际板推出,受益股有哪些

  国际板开闸在即 哪些股票受益?决策层正推进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这些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瑞银证券(主力追踪)曾发布报告,列出三类可能在A股上市的"外企候选人名单":第一类是在内地有不少业务的外国公司;第二类是香港蓝筹股;第三类则是香港红筹股。
  国际板破土在即:汇丰控股启动A股上市准备工作

  在境内企业IPO(新股首次公开发行)加速之际,境外企业登陆A股(国际板)的开闸步伐也陡然提速。昨日晚间,汇丰控股(0005.HK)内部的一位相关人士告诉早报记者,汇丰控股目前已经敲定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600030),为其A股上市提供服务。

  "集团整体业务上市"

  关于集资规模、上市时间,汇丰亚太区主席郑海泉周二在接受香港当地电台采访时说,有关赴上海上市一事,仍在与内地部门密切沟通,目前进展不错,何时落实由内地决定,而集资金额有待宣布。

  而汇丰控股主席葛霖此前的说法是,汇丰控股此次A股上市将选择集团整体业务上市的方式,而非分拆内地业务上市。

  另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汇丰控股有意明年在A股上市,筹资额在30亿-50亿美元,"有关汇丰控股A股IPO准备工作的启动会议,定于周二晚些时候召开。"

  另有消息称,汇丰将A股上市时间定在明年下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报道属实,汇丰控股计划中的A股发行规模远低于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实施的182亿美元配股。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某知情人士称,汇丰控股通过配股筹集了大量现金,发行A股只是一种象征性举措,其背后并不存在实质性的资金需求。

  "汇丰到上海上市,有助加强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对国家、集团和内地企业都是好事。"郑海泉昨日说。

  可见的是,"国际板"已被明确列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

  同样是回应国际板问题,汇丰控股亚太区行政总裁霍嘉治昨日指出,中国是该公司实现增长的最大关键,在未来25-50年内都将是该公司的投资重点。

  众外企观望国际板

  有意A股上市融资的并非只有汇丰控股一家。

  除汇丰外,还有不少境外公司对A股上市"情有独钟"。东亚银行常务副行长林志民一个月之前就曾表示:"有意成为首家在内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资银行。"

  但由于目前关于外资公司在A股上市的细则仍未推出,更多公司措辞谨慎。包括恒生银行、渣打中国在内的几家外资企业相关人士昨日均维持原有口径:考虑A股上市,但仍需等待政策明确后以做决定。

  渣打银行的一位内部员工告诉早报记者,该公司对A股上市其实并无太多动作,短期内并不太可能登陆A股。

  至于此前一度引起市场遐想的"金股"--可口可乐,该公司相关人士态度更是谨慎,其对传言不予置评。(东方早报)

  传汇控A股IPO启动

  8月4日,有市场消息称,汇丰控股(0005.HK)A股上市时间表初定为明年下半年,并称汇控已委任中金及中信证券为内地上市账簿管理人。

  外电引述汇控新闻发言人David Hall融资,该集团的确已为在上海上市委任顾问,但并未透露顾问名单。消息称,汇控是在两周前委任中金与中信证券的,前期准备的首次会议将于下周召开,预计明年上市,集资额在30亿至50亿美元。

  “汇控A股上市计划正在按程序进行,仍待监管部门批准。”汇控集团主席葛霖在3日的中报记者会上称。

  4日,汇控若香港新闻发言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对上述消息作评价,仅表示上市计划仍在等待监管机构的审批。

  “汇控选择明年内地上市,最好在明年上半年。从目前A股的流动性与资金量来看,汇控在A股上市没有任何问题,明年上半年,随着私营部门开始参与投资,市场的积极性会更高,信心会更好。”瑞银执行董事唐志刚4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唐志刚说,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很明显,明年情况会更好,经济将有更强劲的增长,基本面更稳固,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会比较理想,再加上流动性充裕,政府也支持一些公司直接到股市融资,而不仅仅依靠银行贷款,减轻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明年的股市会比今年更牛。

  “但明年下半年如果通胀来了,将对股市造成较大影响,情况就很难说了,因此明年上半年一定是很好的机会。虽然A股市场目前看有些被高估,但这也进一步证明市场需要一些大的IPO吸纳资金。现在在内地IPO的公司都很受追捧,像汇控这样的公司,明年上市也一定非常受追捧。”唐志刚告诉本报。

  唐志刚说,30亿至50亿美元的融资额相对于A股的资金量来说,很难对市场信心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市场因汇控IPO而下跌的可能性基本没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宝)

  三类外企"候选"国际板

  决策层正推进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这些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

  市场此前猜测国际板有两种方式最可能实施,第一种直接在A股市场IPO(首次公开招股);第二种是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后者是指境外上市公司拿出部分已发行上市的股票,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CDR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与普通股票一样,可供境内投资者买卖。

  此前,媒体报道的部分有意愿赴A股上市的境外公司包括汇丰控股、恒生银行、纽交所、路透社、大众汽车、奔驰、可口可乐、西门子、东亚银行等。

  瑞银证券(主力追踪)曾发布报告,列出三类可能在A股上市的"外企候选人名单":

  第一类是在内地有不少业务的外国公司,这些公司不单将内地作为其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甚至以中国为主要市场,对人民币有很大需求。此类"候选人"包括从事零售业的宝洁、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家乐福、沃尔玛,以及从事制造业的西门子、大众汽车、通用电器、IBM等。

  第二类是香港蓝筹股,包括汇丰控股、东亚银行、长江实业、富士康、九龙仓等。这类公司已在内地有很多投资,对人民币同样有着很大需求。

  第三类则是香港红筹股,瑞银预期,作为行业龙头的红筹公司,将是首批可于A股上市的"外资",包括中移动、中海油、联想集团、华润创业等。

  所谓香港红筹股,是指在境外注册、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香港蓝筹股,则是指业绩优秀的香港本地上市企业。

  国际板推出只待"发令枪"募资初期或只能投向境内

  深圳创业板破土在即,上海国际板的推出也于近日出现加速之势。

  一位长期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国际板的专家昨日透露,证监会将会同其他部门为上交所的国际板制定专属的上市规则或指导意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国际板公司如要将募集资金拿到境外使用、该如何结算的问题。"

  该专家称,国际板的推出在几年前就已克服了所有技术问题,"法规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是看监管层决心。从目前来看,有了显著进展。在实体经济搞跨境贸易结算之际,再在虚拟经济方面搞国际板,将加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发行方式:倾向IPO

  各方人士昨日均向早报记者指出,上交所酝酿的"国际板"将以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发行方式目前来看更倾向于直接发行A股(即首次公开招股,或说IPO)。

  "预计推出初期,国际板在A股募集的人民币将用于该企业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上述专家指出,这样就不会涉及货币兑换的问题,且境外公司在境内的业务拓展也能得以规避外汇风险。

  是开设一个独立的"国际板"还是并入A股交易?一业内人士称"这不是大问题":"无论是独立设板还是并入主板,国际板公司的大部分交易准则都会和A股主板公司相一致。"

  对国际板的估值问题,上述专家认为,将会参照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估值。

  "大家不用担心A股的高估值重心会被国际板拉低,只要是国内投资者购买,不论这些境外公司在哪个板块上市,其发行价格都有可能被推高。"一外资投行人士认为,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境外公司在哪个"摊位"卖股票,而是谁来买他们的股票。

  "和B股不冲突"

  至于B股市场的存在是否会和国际板冲突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鲁桂华认为,两者完全可以独立并存,"B股设立之初是因为我们需要美元,而现在我们购买他们的股票,给他们美元(注:境外企业通过A股上市筹集人民币后,如最终将该笔资金拿到境外,涉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的问题),这显然是两个问题。何况A、B股的合并是必然趋势。"

  可查资料显示,无论是从总市值还是股票交易量来考量,上交所均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交易所之一,全面推进国际化的条件已逐步成熟

A股热点,国际板推出,受益股有哪些

4.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达到最高上限(49%)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2年6月的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司股东为全球领先的瑞士银行集团及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的目标是建立在品牌认知、公司规模、投资业绩、产品创新、诚信声誉均达到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历经多年市场的磨砺,国投瑞银基金在整体综合实力和投资管理水平上不断提高,在银河证券发布的《2012年下半年基金公司股票投资主动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报告》中,国投瑞银在参评的67家基金公司中位列前十。
法定代表人:叶柏寿
成立时间:2002-06-13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50112964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公司地址: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638号7层

5. 为什么瑞士银行是最安全的?

瑞士银行被称为最安全的原因有这些:
1、瑞士是永久中立国,所以瑞士不受战争影响,财产不会因战争失去。
永久中立可不是说说而已,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来维护。在冷战时期,瑞士的许多山都被“掏空”,建成了军事防御工事。根据瑞士国防部的说法,当下大约有1000座之前的军事掩体、地堡依然可用,其中大部分已经被私人收购,用于金库之用,所以具有做世界金库的天然优势。
2、瑞士经济发达、政局稳定,不会因经济变化一,瑞士是中立国,在世界大战期间保证储户财产不受战争威胁。
3、全球首屈一指的安全保卫系统,确保财产绝对安全。
4、多年的银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优秀的个人服务体系,方便贴心。
5、大多数瑞士银行不需要储户真实身份,便于隐藏财产数额。
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瑞士银行对客户隐私的保护绝无仅有,因此而成为世界富人们的避税天堂。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银行,政府公务人员要来调查储户信息,银行哪敢说个“不”字。但是在瑞士,情况完全不同无论是银行高管,还是员工个人都无权向任何第三方(包括家属)披露任何帐务信息,即使是瑞士联邦政府也不例外,这也就是俗称的瑞士银行业保密法。
拓展资料:瑞士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在瑞士有两样东西其它国家难以匹敌,一是钟表,二是银行。2004年年底,瑞士人均金融资产超过165000欧元,在岸金融资产总计超过1万亿欧元。瑞士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持有全球30%的离岸货币,总额接近2万亿欧元。
瑞士还是全球名副其实的银行王国,银行产业是瑞士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瑞士金融产业创造了瑞士GDP的14%,银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是同样属于金融强国的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两倍。
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到1/3的国际投资私人财富,所以在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两大金融领域,瑞士银行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银行产业还是瑞士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人均产出超过35万欧元,比瑞士国内平均劳动生产率高出3倍以上。

为什么瑞士银行是最安全的?

6. 什么是指数偏股型基金

我想你指的是指数基金和偏股型基金吧,我找了些资料,,
  编制原理
  指数基金是一种按照证券价格指数编制原理构建投资组合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基金。从理论上来讲,指数基金的运作方法简单,只要根据每一种证券在指数中所占的比例购买相应比例的证券,长期持有就可。指数基金根据有关股票市场指数的分布投资股票,以令其基金回报率与市场指数的回报率接近。指数基金是一种以拟合目标指数、跟踪目标指数变化为原则,实现与市场同步成长的基金品种。指数基金的投资采取拟合目标指数收益率的投资策略,分散投资于目标指数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组合的收益率拟合该目标指数所代表的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率。运作上,它比其他开放式基金具有更有效规避非系统风险、交易费用低廉、延迟纳税、监控投入少和操作简便的特点。从长期来看,指数投资业绩甚至优于其他基金。
  设立原则
  指数型基金是一种以拟合目标指数、跟踪目标指数变化为原则,实现与市场同步成长的基金品种。指数基金的投资采取拟合目标指数收益率的投资策略,分散投资于目标指数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组合的收益率拟合该目标指数所代表的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指数基金是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不可缺少的一种基金,在西方发达国家,它与股票指数期货、指数期权、指数权证、指数存款和指数票据等其他指数产品一样,日益受到包括交易所、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各类机构的青睐。
  指数业绩
  指数型基金是保证证券投资组合与市场指数业绩类似的基金。在运作上,它与其他共同基金相同。指数基金与其他基金的区别在于,它跟踪股票和债券市场业绩,所遵循的策略稳定,它在证券市场上的优势不仅包括有效规避非系统风险、交易费用低廉和延迟纳税,而且还具有监控投入少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因此,从长期来看,其投资业绩优于其他基金。
  运作方法
  指数型基金是一种按照证券价格指数编制原理构建投资组合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基金。从理论上来讲,指数基金的运作方法简单,只要根据每一种证券在指数中所占的比例购买相应比例的证券,长期持有就可。
  相关总结
  对于一种纯粹的被动管理式指数基金,基金周转率及交易费用都比较低。管理费也趋于最小。这种基金不会对某些特定的证券或行业投入过量资金。它一般会保持全额投资而不进行市场投机。当然,不是所有的指数基金都严格符合这些特点。不同具有指数性质的基金也会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编辑本段基金分类
  按复制方式
  * 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力求按照基准指数的成分和权重进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跟踪误差为目标。   * 增强型指数基金:在将大部分资产按照基准指数权重配置的基础上,也用一部分资产进行积极的投资。其目标为在紧密跟踪基准指数的同时获得高于基准指数的收益。
  按交易机制划
  * 封闭式指数基金: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但是不能申购和赎回。   * 开放式指数基金:它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但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   * 指数型ETF: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也可以申购、赎回,但申购、赎回必须采用组合证券的形式。   * 指数型LOF:既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也可以申购、赎回。


  另外,偏股型基金:是以投资股票为主的基金,收益很大,一般年收益可达20%左右,但风险也很大,也许一年下来收益是负数。偏股型基金指的是那种相当大比重的投资在股票市场上的基金。例如现在正在发行的工行瑞银稳健基金,这个基金会把60-95%的投资放在股票上,因此就算是偏股型基金。 其实,也可以把偏股型基金看作是混合基金的一种。
  编辑本段分类
  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的基金,其股票投资占资产净值的比例≥60%   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其债券投资占资产净值的比例≥80%   配置型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以及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而且不符合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分类标准   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   保本型基金:基金招募说明书明确规定相关的担保条款,   即在满足一定的持有期限后,为投资人本金或者收益的保障。

7. 为什么瑞士不进入欧盟,不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为瑞士是永久中立国,而作为一个中立国是不会参加任何的区域性组织,卷入任何和本国有关的战争,所以瑞士不进入欧盟,也不参加世界大战。
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是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的。此后瑞士从未卷入过任何形式的战争。1848年制定宪法,设立瑞士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尽管在外交上一直奉行着中立政策,但瑞士还是在2002年加入了联合国这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组织。瑞士既不是北约成员,也不是欧盟成员。

扩展资料:
瑞士实行民主制度,公民的民主权力很大。公民对重大国事与地方事宜拥有表决、创制与复决权,可以成立请愿,也可以以投票抵制政府的一些政策。十万名瑞士国籍者可以修改宪法,也可以修改国家外交政策。
在瑞士由于种族、宗教、语言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同,组成联邦的各州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由于历史上存在的不平等的创痕,各州之间彼此心存芥蒂,互相防范。而且原本一州的地区,也闹出不少分裂事件。

为什么瑞士不进入欧盟,不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8. 投资银行属于那种银行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s) 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 集团、瑞银集团;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比如德意志银行;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